第十章 掙扎(下)

趙汝凡此刻有多心焦,時青此刻就有多心焦,趙汝凡此刻有多慌亂驚,時青此刻就有多慌亂。

事情倒也不奇怪,時青決定撤離壽張縣,留下石硅暫且圍着,他和彭義斌、張汝楫合兵一處,合攻汶陽縣,這一決定也得到了其他幾個人都同意。時青率領軍馬,浩浩蕩蕩來到汶陽城外,與彭義斌、張汝楫見禮,在席中,時青有些奇怪的問:“怎麼不見文月兒姑娘和那位呂公子?”

彭義斌重重地哼了一聲:“這二人已經讓我捆縛起來,準備處置了。”

“咣噹”一聲,杯子從時青手中落下,摔到了几案上。

看到時青的失態,彭義斌也暗自好笑:“這兩個人在陣前所做之事天理難容,我也不得不略施懲戒,放心,我知道此二人對於咱們紅襖軍有恩,是不會殺他們的。。”

“彭,彭頭領可要仔細考慮呀。”時青的嘴一下打住了結,畢竟自己擔心文月兒的原因,是因爲文月兒掌握有招安的渠道,這種話可不能在一心造反忠於大宋的彭義斌面前說。

稍微考慮了一下,時青還是決定迂迴推進:“彭頭領是個重道義的人,這個咱們都知道,但是這二人畢竟對咱們紅襖軍有大功,如果沒有文月兒在其中穿針引線,咱們南路紅襖軍也不會團結到一起,以至於打出現在這個好局面。這兩個人功勞是大大的,過失相對而言也沒那麼嚴重,彭頭領還是應該謹慎對待,不要讓人覺得咱們兄弟刻薄寡恩,過河拆橋。”

“你說的話我豈能不知道,但是這事委實難辦!這些日子以來,不少不肖之徒混入紅襖軍的隊伍,大大的墮了咱們的名頭,說實話,山東的百姓已經不怎麼喜歡咱們了。”一提到這個,彭義斌的語調快了,聲音也變得激動起來:“咱們南路紅襖軍眼下確實打了勝仗,聽說劉二祖那邊圍了高俊,咱們這邊又圍了何志也,但是金朝的官軍無窮無盡,靠這種方式能恢復江山嗎?打幾場勝仗固然好,但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讓百姓愛戴咱們紅襖軍,這樣咱們的糧食和兵員才能無窮無盡,到各地方都能遊刃有餘。

咱們都是從紅襖軍一開始的時候就起來的,想當初咱們既無隨從,也無軍器,但是無論走到哪裡,都有百姓簞食壺漿的支援咱們,因爲天下苦於夷狄的暴政久矣,一看到有人揭竿而起,就忍不住親近,可如今呢,咱們淨找那些村裡的閒漢搗子入夥,一到村裡面,就以調戲婦女爲樂,殺牛宰羊,宴遊無度,哪裡還有當初的樣子?時頭領固然覺得咱們圍了汶陽,困住何志也是大功一件,但我倒覺得,如若在百姓面前繼續墮咱們紅襖軍的名頭,讓君子唾棄,小人親近,得不償失!那纔是真正的大錯,是要葬送咱們的大錯。”

再這麼講下去也是浪費時間,時青知道他說服不了彭義斌,其實彭義斌說的都對,但是他已經不打算押上自己的未來去改動紅襖軍了,他要把砝碼倒到金朝那一邊。

眼下這種事情絕對不能和彭義斌說,文月兒這邊的線大概已經斷了,時青不無懊惱地考慮要不要另尋出路,比如在現在這種情況下,聯繫高俊和何志也,如果能夠及時反證,也算是大功一件。

想到這裡,時青立刻派人去偷偷聯繫城中的何志也和壽張的趙汝凡,準備談一談反正的條件。

“與高俊的和平必須要有完全的保證。”時青的要求很簡單:我不信賭咒發誓,咱們和解必須有保證。

與此同時,高俊正在與紇石烈牙吾塔商業互吹。

“高副指揮,你的人馬可是出手不凡啊,居然在數萬紅襖軍的圍攻下能夠結寨自守,還反擊得勝。我先前聽說東平府兵馬副指揮使的人馬被圍在於家莊,以爲你已經是九死一生,萬萬沒想到大大長了東平府的志氣。”紇石烈志的嗓門大的很,即刻安排酒宴,與高郎君把酒言歡,慶祝得勝。

“哪裡哪裡,我的軍兵就是普通軍兵,只不過能力稍微大了點,反倒是將軍的騎兵,果然是世間罕有匹敵。”

“您這話就說的我慚愧了,其實我這個人是個軍盲,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騎兵厲不厲害,高郎君這麼一誇,倒是在羞臊我了。況且此次論殲敵,我恐怕還不如高郎君。”

“殲敵這種事情還不是咱們伸手就來,將領們不妨先定個小目標,先殲敵十萬。反倒是像提控這樣文武雙全之人,在我的軍中頗爲罕見,尤其是提控善於治軍。聽說提控本出於侍衛親軍,可謂是天子門生啊。”高俊這番稱讚倒是出於真心實意,紇石烈志果然和史書記載的一樣,與將士能同甘共苦,軍士樂於效死命,在軍隊中呆了一段時間的高俊一打眼就能看出來,這支金軍戰鬥力不凡。

“我最後悔的事情就是加入侍衛親軍,如果再來一次的話,我會去讀書習字,考個策論進士。”說着話,牙吾塔似乎表情有些抑鬱了,高俊也知道,金朝後期宋朝化,社會上也出現了重文輕武的風氣,哪怕是女真人當中,讀書習字考策論進士也遠遠勝過加入侍衛親軍到前線去打仗。

說着說着,兩個人開始商談有關俘虜的問題,這也是高俊最關心的,他是特別想把這些俘虜全都留下來,轉化爲當地的勞動力,符合自己戰前招撫流民的意願。

“這一仗抓了小三萬俘虜,俘獲了劉全、裴淵,擊殺程福。”紇石烈牙吾塔似乎特別厭煩俘虜的事情,眉頭立刻就皺了起來。

“提控打算如何處置這些人?”

“我是一點頭緒都沒有,以往都是交給本地地方官的,可是莒州這一帶已經殘破,就地遣散,這些人又會繼續從賊。”

高俊一下子敏銳的嗅到了紇石烈志的態度,在高俊眼中珍惜無比的丁壯勞動力,對於牙吾塔來說是妨礙他繼續作戰的障礙,既然這個人如此戰狂,高俊就有機會了。

“提控,這些俘虜交給我就好了,我們東平府眼下正在招撫流民,可以管制這幫人。”高俊又畫蛇添足的加上一句:“當然,戰功還是算給提控,畢竟這些人都是提控俘虜的。”

“高副指揮說這句話就見外了。”紇石烈志一聽即刻喜不自勝:“這多麻煩高副指揮,還是我自己處理了吧。”

第二十二章 心念忉忉(下)第五章 號角復,烽堠舉(上)第五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上)尾聲第三章 白刃紛紛(上)第十二章 今與來(下)第二十章 一些微妙變化(下)第八章 牛(下)第八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下)第八章 憧憬的災民(下)第九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上)第二章 金蓮川(下)第十章 人南渡(下)第七章 民主國家兵工廠(上)第十章 抹不去的污點(下)第十四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下)第十五章 惠民司(上)第八章 戰與和(下)第四章 爲了祖國(下)第三章 金麥(上)第七章 戰與和(上)第二章 風雲斷,日月昏(下)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第三章 身後身前事莫猜(上)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第二章 博州的大炮(下)第二十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下)第五章 揭秘利國寨(上)第二十三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上)第九章 弓騎兵(上)第二十章 一些微妙變化(下)第二十二章 陳郎中的計策(下)第十八章 浪淘沙(下)尾聲尾聲第十四章 村莊(下)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一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上)第九章 燕(上)第十四章 村莊(下)第二十二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下)第十二章 兵貴勝,不貴久(下)第二章 通訊兵(下)第十五章第一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上)第二十四章 天淨沙(下)第二十三章 歸(上)第八章 絕擊天勝(下)第四章 大青山(下)第七章 牛(上)第二章 船隊(下)第五章 血戰房山兩元帥(上)第三章 身後身前事莫猜(上)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第十一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上)第二十二章 逃避(下)第十二章 雄州的屠殺(下)第二十章 奮戰的軍兵(下)第十二章 按部就班(下)第十三章 三縣合討賊(上)第十四章 內侍局(下)第二十章 一些微妙變化(下)第十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下)第十四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下)第四章 路茫茫(下)第三章 鮑員外的野望(上)第十八章 時全出現(下)第七章 民主國家兵工廠(上)第四章 鮑員外的野望(下)第二十章 國子監(下)第十四章 散(下)第二十一章 戰鬥到底(上)第十二章 新?訊?文(下)第十六章 勝利與復仇(下)第四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下)第九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上)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第十五章 豬(上)第十九章 波濤誓,山石銘(上)第五章 決(上)尾聲第十四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下)第十三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上)第二十四章 天地何所依(下)尾聲第一章 武學(上)第八章 留客住(下)第二十章 上平西(下)第十七章 親軍司(上)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十九章 武器(上)第八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下)第三章 三州野戰(上)第二十三章 歸(上)第十五章 霸州的起義(上)第十四章 內侍局(下)第十七章 復仇的女子(上)第十二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下)第十九章 霸州的阻滯(上)第十四章 工兵(下)
第二十二章 心念忉忉(下)第五章 號角復,烽堠舉(上)第五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上)尾聲第三章 白刃紛紛(上)第十二章 今與來(下)第二十章 一些微妙變化(下)第八章 牛(下)第八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下)第八章 憧憬的災民(下)第九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上)第二章 金蓮川(下)第十章 人南渡(下)第七章 民主國家兵工廠(上)第十章 抹不去的污點(下)第十四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下)第十五章 惠民司(上)第八章 戰與和(下)第四章 爲了祖國(下)第三章 金麥(上)第七章 戰與和(上)第二章 風雲斷,日月昏(下)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第三章 身後身前事莫猜(上)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第二章 博州的大炮(下)第二十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下)第五章 揭秘利國寨(上)第二十三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上)第九章 弓騎兵(上)第二十章 一些微妙變化(下)第二十二章 陳郎中的計策(下)第十八章 浪淘沙(下)尾聲尾聲第十四章 村莊(下)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一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上)第九章 燕(上)第十四章 村莊(下)第二十二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下)第十二章 兵貴勝,不貴久(下)第二章 通訊兵(下)第十五章第一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上)第二十四章 天淨沙(下)第二十三章 歸(上)第八章 絕擊天勝(下)第四章 大青山(下)第七章 牛(上)第二章 船隊(下)第五章 血戰房山兩元帥(上)第三章 身後身前事莫猜(上)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第十一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上)第二十二章 逃避(下)第十二章 雄州的屠殺(下)第二十章 奮戰的軍兵(下)第十二章 按部就班(下)第十三章 三縣合討賊(上)第十四章 內侍局(下)第二十章 一些微妙變化(下)第十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下)第十四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下)第四章 路茫茫(下)第三章 鮑員外的野望(上)第十八章 時全出現(下)第七章 民主國家兵工廠(上)第四章 鮑員外的野望(下)第二十章 國子監(下)第十四章 散(下)第二十一章 戰鬥到底(上)第十二章 新?訊?文(下)第十六章 勝利與復仇(下)第四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下)第九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上)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第十五章 豬(上)第十九章 波濤誓,山石銘(上)第五章 決(上)尾聲第十四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下)第十三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上)第二十四章 天地何所依(下)尾聲第一章 武學(上)第八章 留客住(下)第二十章 上平西(下)第十七章 親軍司(上)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十九章 武器(上)第八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下)第三章 三州野戰(上)第二十三章 歸(上)第十五章 霸州的起義(上)第十四章 內侍局(下)第十七章 復仇的女子(上)第十二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下)第十九章 霸州的阻滯(上)第十四章 工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