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山重水複(下)

這時從馬車內下來一人,是個三十多歲的男子,身材高大,但是眼光暗淡。

“兩位兄弟之所以不能脫離紇石烈志的追擊,一是缺乏糧草器械,士氣不振;再者就是不知道官軍的佈置,找不到突破的缺口。”

兩個人對視一眼,連連稱是。

這個男子用非常機械的語調說:“此處往東五里有莊園一個,兩位首領可以即刻前去,莊主必然殺牛宰羊,犒賞諸位,莊園中有酒百壇,可供諸君暢飲,一振士氣。”

“這,能行嗎?”

“兩位首領放心,我已經和莊主打過招呼,此行必然滿載而歸,諸位兄弟想要酒肉,莊主都可以置辦,要補充的軍器,也可以一併說與他,一日之內必然補齊。”

張汝楫和孫邦佐這下有點納悶了,聽上去,這位兄弟不像是紅襖軍道上的人,反而像是本地的大財主,說話做事的風格不符合江湖規矩,讓兩個人喜歡不起來,但是這個人的意見實在是太有誘惑力了。

“想要脫離官軍的追擊,倒也簡單,你們可知小方村在何位置?”

前來接待的隨從當中有一人回答:“小弟知道此處何在。”

“官軍的佈置並非完美無缺,你能修整完畢之後,用麻繩纏住武器,趁夜偷偷從小方村一帶入山中,不可以脫離官軍的追擊,不過爾等切莫與官軍交戰,一路上只隱蔽埋伏,投得生路便好。若是不聽此言,與官軍廝殺,引來大批官軍追擊,則悔之晚矣。”

“果真可以?”孫邦佐不大相信。

但是那個男子沒有再答話,而是登上馬車,在車上說了最後一句話:“兩位首領大可試試,事成之後,請兩位首領南下兗州,我想爾等與南路紅襖軍還有一筆大生意要辦。”

車伕揚了揚鞭子,來客再不發一言,決塵而去,只留下兩名紅襖軍首領還在對視,臉上都寫滿了疑惑的表情。

“反正現下也沒別的路可走了,與其押到開封去吃一剮,咱們不如試一試!”張汝楫下定決心。

就在此時遠去的馬車裡面,一個男子畢恭畢敬的站在旁邊,努力保持身體的平衡:“公,公子,這樣可算好?”

文月兒坐在馬車裡,臉上是沉思的表情:“你做的還不錯,稍微歇息一下,最近的呂家莊園在新泰縣,把貨物看好,我們前往那裡留宿。”隨後,她深深的舒了一口氣,離開呂仲騏那個變態之後,文月兒真的覺得輕鬆了不少。

與此同時,彭義斌的人馬還在晃晃悠悠的向北進發,他相信一個至高俊於死地的陷阱已經挖好,因此走得很慢,很從容。

“安撫大人爲何今日有些心神不寧?”參議官李國器策馬趕上彭義斌,不解的問道。

“沒什麼,只是想到好不容易能聚齊這麼多兄弟對付高俊,難免有些躊躇。”彭義斌無精打采的回覆完這句話,還不住打了個哈欠。

“我看安撫是有些捨不得高俊吧?”李國器語調帶點詼諧:“這個高俊善於治理地方,還能養士卒,如果不是各爲其主的話,與安撫必然大有可談。”

“但終究是各爲其主啊。”彭義斌搖搖頭:“高俊是個人才,爲何就留在這艘四處漏水的船上呢?炎宋正統不絕,不日即將北伐中原,屆時高俊又能如何作爲?”

一說到這句話,李國器似乎有點不一樣了,他稍稍壓低聲音:“安撫,你覺得朝廷真的會北伐嗎?”

被問到這個問題,彭義斌也有些黯然,但他終究還是打起了精神:“如今形勢大好,金朝已經腐朽不堪,一推即倒,朝廷怎會忘記靖康汴京之恥,宗廟顛覆之禍,上皇播遷之難?人豈能無有心肝,幾年之內必然趁勢北伐,那時我們光復山東,甚至北伐河北、燕雲之地,大宋一統,四方平定,百姓安樂,我等就能解甲歸田,安享太平了。”

李國器還要再說話,前軍突然有一人匆匆跑來,站在彭義斌馬前報告:“安撫,聶敢總領回來了。”

彭義斌好生奇怪,不知道聶敢爲什麼這麼快就回來了,趕緊前去迎接,但是見到聶敢的時候,他在心中卻大吃一驚:聶敢身上灰塵蔽體、衣服撕扯破片、身上帶着傷,雙眼佈滿血絲。

“兄弟,這是?”彭義斌說話的語氣是不可置信。

“安撫,郝定輸了!”

聶敢看見彭義斌捏緊了繮繩,緊咬牙關,看上去很可怕,不由得十分驚恐:“安撫,切莫心急……”

“郝定兄弟是怎麼輸的?”

“郝定頭領不聽勸阻,決心出城和高俊作戰,在野戰中被一合擊潰,上萬軍隊潰退入城,被高俊甕中捉鱉一舉擒獲,郝定頭領本人帶領數名騎士想辦法突出重圍,現在已去曹州蒐羅舊部,準備東山再起去了,兗州已經被高俊拿下!”

彭義斌的神色反而好了一些:“原來高俊這廝不是強攻城池多少的,郝定兄弟此次迷了心,居然犯如此大的錯。”彭義斌回頭吩咐李國器:“趕緊給各路忠義軍兄弟們寫信,準備聯手對付高俊,此人剛剛在兗州打了一仗,必然留在城內休整,我們堵住這裡便可。”

高俊並不知道現在有兩個對手開始加速了,此時他關心的還是自己手下軍兵的問題,全軍已經開拔,跟在當先的水陸兩都之後,全軍前往陪尾山。

在悠長的號角聲中,軍兵排成了彼此平行的三列縱隊,相隔十數丈遠,按照高俊的傳統,每隔數裡設有休息處,押官們正在那裡燒熱水,挨個發給軍兵們。軍兵們不用穿鎧甲,但還是拿着武器。

不時有騎馬的傳令兵在隊伍左右奔跑,馬車費力的拉着沉重的物資和傷員,馭手們罵罵咧咧,不時會跑出來一位繡工,根本不招呼馬車停下就登上去,查看傷員的傷勢,然後從車尾跳下來,檢查下一輛馬車。

兩位副指揮使點點頭,潘正首先說:“缺少牛馬這樣的大牲畜,行軍還要靠士兵徒步走行走,輜重也沒有辦法帶得太多,這麼下來,對士兵的損耗太大了。”

孫庭也同意:“咱們從壽張縣出發來兗州的時候,軍兵們養精蓄銳已久,人人都憋着一股勁兒,但是如今已經打了幾仗,漸漸懈怠下來,雖然說架子不倒,但行進的速度當然就不能和當初相比了。”

在經過幾次戰爭之後,高俊如今深知軍隊是怎樣容易磨損的消耗品,隨着戰鬥時間的增加,軍隊的移動速度和戰鬥能力都將指數性的下降,高俊不能隨心所欲的拉着他的軍隊左右戰鬥,反而必須非常苛刻的儘可能減少軍隊的移動距離。

董二十一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上)第十九章 元好問的任務(上)第十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下)第五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上)第四章 大青山(下)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尾聲第八章 李敬齋的數學(下)第三章 延伸殺傷(上)第十七章 浪淘沙(上)第二十三章 吹不散的悲怮(上)第五章 決(上)第四章 金麥(下)第十五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上)第二十三章 上下同欲者勝!(上)第十一章 麥田伏擊戰(上)第十三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上)第十四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下)第十七章 故(上)第七章 風蕭蕭(上)第十七章 僧虔溯往事(上)第十五章 霸州的起義(上)第一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上)尾聲第十七章 故(上)第二十三章 上下同欲者勝!(上)第十八章 段鍾(下)第十三章 學校(上)第二十二章 糧倉劫營戰(下)第十六章 勝利與復仇(下)第二十三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上)第七章 風蕭蕭(上)第二十章 西夏的新生(下)第二十三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上)第十五章 亂紛紛(上)第十二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下)尾聲第二十三章 步兵(上)第七章 李敬齋的數學(上)第十一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上)第十一章 問道中淮上(上)第二章 定風波(下)第十八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下)第一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上)第七章 鑄爐(上)第十一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上)尾聲第二十三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上)第十一章 奮進的義軍(上)第二章 尚書省(下)第三章 步兵(上)第二章 羊(下)第八章 警巡院(下)第十章 食鹽法令(下)第十九章 間隙生同牀(上)第七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上)第二十一章 糧倉劫營戰(上)第十一章 血稅(上)第十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下)第十一章 奮進的義軍(上)第十四章 身體力行:宣傳之道(下)第二十章 一些微妙變化(下)第二章 船隊(下)第十一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上)第一章 羊(上)第二章 霧重重(下)第十四章 村莊(下)第二十四章 法?理?情(下)第二十一章 血紅色的曙光(上)第二十二章 戰鬥到底(下)第二章 博州的大炮(下)第十三章 再會的同鄉(上)第十九章第二十一章 騎兵(上)第四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下)第二十一章 戰(上)第十六章 西夏的內亂(下)第二十三章 蛆(上)第二十二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下)尾聲第八章 失敗(下)第十二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下)第十九章 以人民的名義(上)第六章 邢州的合圍(下)第九章 支援前突(上)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十九章 李銘(上)第七章 鑄爐(上)第十七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上)第一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上)第三章 忍耐不是壞事(上)第十四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下)第二章 赤血(下)尾聲第十六章 火銃兵(下)第五章 號角復,烽堠舉(上)第十六章 勝利與復仇(下)第四章 伏(下)第十章 北院(下)第十八章 突圍先鋒撒千戶(下)
董二十一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上)第十九章 元好問的任務(上)第十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下)第五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上)第四章 大青山(下)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尾聲第八章 李敬齋的數學(下)第三章 延伸殺傷(上)第十七章 浪淘沙(上)第二十三章 吹不散的悲怮(上)第五章 決(上)第四章 金麥(下)第十五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上)第二十三章 上下同欲者勝!(上)第十一章 麥田伏擊戰(上)第十三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上)第十四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下)第十七章 故(上)第七章 風蕭蕭(上)第十七章 僧虔溯往事(上)第十五章 霸州的起義(上)第一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上)尾聲第十七章 故(上)第二十三章 上下同欲者勝!(上)第十八章 段鍾(下)第十三章 學校(上)第二十二章 糧倉劫營戰(下)第十六章 勝利與復仇(下)第二十三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上)第七章 風蕭蕭(上)第二十章 西夏的新生(下)第二十三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上)第十五章 亂紛紛(上)第十二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下)尾聲第二十三章 步兵(上)第七章 李敬齋的數學(上)第十一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上)第十一章 問道中淮上(上)第二章 定風波(下)第十八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下)第一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上)第七章 鑄爐(上)第十一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上)尾聲第二十三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上)第十一章 奮進的義軍(上)第二章 尚書省(下)第三章 步兵(上)第二章 羊(下)第八章 警巡院(下)第十章 食鹽法令(下)第十九章 間隙生同牀(上)第七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上)第二十一章 糧倉劫營戰(上)第十一章 血稅(上)第十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下)第十一章 奮進的義軍(上)第十四章 身體力行:宣傳之道(下)第二十章 一些微妙變化(下)第二章 船隊(下)第十一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上)第一章 羊(上)第二章 霧重重(下)第十四章 村莊(下)第二十四章 法?理?情(下)第二十一章 血紅色的曙光(上)第二十二章 戰鬥到底(下)第二章 博州的大炮(下)第十三章 再會的同鄉(上)第十九章第二十一章 騎兵(上)第四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下)第二十一章 戰(上)第十六章 西夏的內亂(下)第二十三章 蛆(上)第二十二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下)尾聲第八章 失敗(下)第十二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下)第十九章 以人民的名義(上)第六章 邢州的合圍(下)第九章 支援前突(上)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十九章 李銘(上)第七章 鑄爐(上)第十七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上)第一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上)第三章 忍耐不是壞事(上)第十四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下)第二章 赤血(下)尾聲第十六章 火銃兵(下)第五章 號角復,烽堠舉(上)第十六章 勝利與復仇(下)第四章 伏(下)第十章 北院(下)第十八章 突圍先鋒撒千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