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輕銳檢山林(上)

我若成人不自在,我若自在不成人。

——元雜劇《便宜行事虎頭牌》

“高兄弟怎麼到了咱們河北地界了?”

“呃,行省用兵,我們猛安被調來打仗。”

“原來如此,失敬失敬。”

靖安民是個沒什麼心機的豪爽漢子,和高俊這就攀談起來,那個一直在操練人馬的暗紅色短衣頭領走近來,高俊也行了禮,此人叫馬豹,和靖安民都是德興府德興縣的小地主,靖安民祖上三代力農,才得了如今好大一份家產,可安民不願意繼續做鄉間小財主,也不大會讀書,乾脆聚攬莊客、操練武藝,做了鄉里的“里正”,掌握了鄉里的爭訟、稅收大權,可以說是一方豪強。

“安民哥哥在中都以西二十三縣,也是響噹噹的人物,河北地方的人物,公推苗道潤第一,安民哥哥就是第二。”

“哈哈哈,謬讚謬讚了,我這兄弟馬豹也是條好漢,是我們村的主首。”

“里正?主首?”高俊模糊的能猜到意思,這大概是你們鄉里的小官吧。

“哦,高兄弟是山東人,你們那裡不叫里正主首,叫管正、社長,我以前聽山東的客商說起過。”

金代的鄉村制度承襲唐、遼、宋,極爲駁雜,不同地區的管理機構、層級相去甚遠,有鄉-村制、管-社制、鄉-村-社制、還有猛安謀克的寨-堡等等,此外還有模仿北宋的保甲制度。而隨之設立的鄉村官佐有里正、知鄉事、主首、村糾、伍長、社長……如此這般不一而足。

“老哥就是喜歡結交地方豪傑,你們山東的李福李全兄弟、楊安兒、劉二祖,都是頂天立地的好男子,只恨不能相見。兄弟在山東,可曾見過這幾位兄弟?”

“尚未。”高俊恍惚間以爲自己誤入了《水滸傳》劇場。

“可惜,太可惜了。兄弟看來不是個喜歡使弄槍棒的人。”靖安民絲毫不掩飾自己的感情,他嘆息的搖了搖頭,看上去非常看好高俊的武術前景。

“靖公覺得小弟可否練武?”高俊心想有可能的話還是要學一身保命的功夫。

“叫我安民哥哥就成,高兄弟你身形魁健,鷹視鹿行,走路的時候下盤很穩,確實不錯,但是小時候沒打過底子,也沒打熬過筋骨,想當練家子是難了,但是學學咱們的河北大槍,以後走江湖是獨行客,入行伍是敢戰軍!”靖安民上下審視了高俊一遍,就得出了結論,馬豹也表示贊同。

高俊心想我底盤穩是在學院足球隊身體對抗訓練出來的,但聽說能練長槍術還是非常開心的,一疊聲答應了,靖安民取來兩把長槍,給高俊示範。

“咱們河北自先唐就出敢戰軍,能爲國家出力,長槍就是在行伍間最趁手的兵器。說起來,長槍無非是刺、劈、挑、防幾招,高兄弟,看好了!”

高俊只覺得眼前一閃,靖安民的槍尖已經到了鼻子底下,銳利的尖角在眼皮下面泛着銀光,好快!

“這刺槍,講究的是身形合一,右腿蹬、腰部發力、雙手猛推,三者要結合起來,來,唉,腰上沒勁兒,好,再來!”

“劈槍要大膽,來,全力攻我,別留餘力。”

“防槍最考驗心性,必須照着規矩,把動作練精熟了,臨戰陣才能遊刃有餘,根據對方的動作隨時變招。”

靖安民的人馬自然也操練起來,幾十個人齊聲發吼,刀槍齊鳴,也是頗有聲勢,校場外圍觀的人都讚歎起來。但是這點場面對高俊來說不算什麼,依舊目不轉睛的練着幾個基本動作,靖安民看在眼裡,滿意的摸摸髭鬚。

“若我看人的眼光沒錯,此人必定出生於富貴人家,自小沒受過委屈,所以精神飽滿,虎虎又生氣,只是不知道,此子以後能走多遠呢?”

高俊在這裡練槍,何志也跑去和幾個車伕聊起來了,各縣帶來的剿賊物資,都在校場這邊交付,嬀川縣的吏案孔目正來來回回忙個不停。

“你識字?”

“是,是,可是毛筆字寫的一般……”

“不用毛筆,拿着這塊炭,早來你這麼一位我也不用忙成這樣。”

何志也就這麼拿着炭筆,給來往的車上做記號,發計算車次的數籌,忙的不亦樂乎。

快中午的時候,蒲察阿虎來了,讓高俊二人蔘加剿賊是他提議的,那麼食宿任務自然要他安排,原本他打算讓兩個人噹噹腳力,隨便在哪個保甲的營地裡加個夥,沒想到兩個人自己先乾的有聲有色,蒲察阿虎心裡覺得很不受用,確認完兩個人的食宿都已經解決之後,搖搖頭,沒好氣兒的兀自走了。

高俊和何志也可不管這些,兩個人現在一個在靖安民的隊伍裡起夥吃小米粥,另一個吃上了縣公廨的辦公餐,雖然兩個人對寡淡的味道還有點不適應,但是目前的情況已經讓二人比較滿足。

連續忙碌了兩日,嬀川、縉山各縣的弓手、都巡檢、譏察使的人馬已經搜遍了德興府的大小山川,卻絲毫沒有白六的蹤跡。人情開始騷動起來,保甲義兵都要自備糧秣,而縣裡提供場地、薪炭也十分緊張,眼下正值行省又一輪徵發,各縣怨聲載道,聲音已經傳到了德興府判官溫迪罕達的耳朵裡。

“術甲通此人辦事太不講情理!區區一個九品武衛軍十人長,仗着兵部辦案的威風,來德興府吆五喝六,讓我等備薪柴、出兵資、耗糧秣,結果到現在還不告訴我等要抓的‘中都要犯’是什麼人,功勞全是他的,力盡是我們出,此番我等定要在御史那裡彈劾此人。”

術甲通有點放在火上烤的滋味了,他已經下令增加搜索的義兵、保甲的數量,如果不能找到白六,德興府各方面鬧起來,肯定要從他手裡接過此案。那樣的話,抓到白六,確認溫迪罕僧虔是否被殺就更加遙遙無期了。

“戎門,要不然此案就交給德興府吧,咱們將本案的情況和他們說清楚,等候他們自行搜索,咱們先回中都覆命。”蒲察阿虎給了建議。

“不行!本案只能是咱們三人辦!”術甲通用力的一拍桌子,把蒲察阿虎等人嚇了一跳。

“戎門,這?”

“此案太特殊了,不便於讓地方知曉。”術甲通有點顫抖。“蒲察阿虎,你向唐括合達透露僧虔的事兒我已經知道了,也虧得唐括合達是個懂事的,沒有藉此大做文章,這次不追究你了,你以後做事必須經我同意,這等事不準再犯!”

“是。”蒲察阿虎咋咋舌,心裡還是有些不服。

此刻,被術甲通“朝思暮想”的白六正在山谷間的向陽坡面上坐着,說是向陽坡,也只能看見一線陽光,這是雞鳴山深處的一處最隱秘的縫隙,山上是古樹參天,不仔細查看的話,根本不會知道這裡有處山谷。

白六已經幾天沒有出現在陽光下了,此刻他不斷地繞着圈子,心裡非常焦躁。

“大哥,您還是爲僧虔的事擔心?”一個二十多歲、書生打扮的人輕輕走了過來,站在白六面前。

“猛虎捆在臥房之內,我怎麼能安心?”

“大哥,不然就早早殺了他吧,這種女真公門走狗,不殺留着幹什麼?”

“老七,你不瞭解我們的恩怨。”白六搖搖頭,目露兇光,惡狠狠地說到:“想這麼容易死,門兒都沒有!”

山風忽起,古樹哭號。

“這風來的古怪。”距離白六他們數裡之外,高俊正在嘟囔着,此刻,他和何志也揮舞着柴刀,在山林中開闢探索的道路。

保甲們沒有固定的編制,當讓他們偵查山林的命令傳來後,各位頭領們並沒有將手下的人分成若干組,按照不同區域範圍各自搜索一圈,而是點名了幾個“慣山路,識途徑”的兄弟進山裡走一圈而已。

不同的人認識不同的山間小路,因而叫去進山的人越多,有可能偵查到的範圍就越大,但是大部分實際上是在重複前人走過的路。高俊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靖安民,卻被拒絕了。

“兄弟們會以爲我給他們難堪。”靖安民淡淡的說。

“別緊張,咱們隨便走一段路,就早點扎營歇息。”高俊其實心裡也有些忐忑,作爲21世紀的城市青年,他還真沒能完全意識到山林是個什麼概念,大大低估了困難。

什麼星星辨別方位水流辨別上下啊,這裡面擡頭看不見天空的。

兩個人不敢偏離方位,每經過一個岔路就標一個記號,只敢順着山路一路走下去,只是這路只是進山的時候明顯,越往裡走,這條小路就被山顛簸的越不清晰,終於,高俊腳下盡是一些鬆軟的綠茵草地,再看不到路的蹤跡了。

第二章 赤血(下)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二章 糧食法令(下)第十八章 突圍先鋒撒千戶(下)第十二章 胡山堡(下)第四章 忍耐不是壞事(下)第十七章 進與守(上)第八章 風蕭蕭(下)第十九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上)第八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下)第十二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下)第七章 陰差陽錯(上)第十一章 胡山堡(上)第十九章 一些微妙變化(上)第十一章 紀念柳充國(上)第二十二章 聚賢賓(下)第四章 撼不動的柱石(下)第十章 地裂莒州(下)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七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上)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五章 號角復,烽堠舉(上)第十二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下)第十七章 浪淘沙(上)第二十二章 反擊贊州(下)第五章 決(上)第二十二章 燒不盡的野火(下)第九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上)第五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上)第十六章 豬(下)第十三章 魚(上)第二章 混戰泰西(下)第五章 散兵(上)第十章 全面穩中求進(下)第七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上)第三章 金麥(上)第二十章 武器(下)第三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上)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九章 暗流如潮涌(上)第二十章 掙不脫的鎖鏈(下)第十四章 村莊(下)第十七章 教育法令(上)第二十章 涇渭難分意難捨(下)第十一章 新春樂(上)第十三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上)第十八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下)第十八章 人口(下)第七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上)第十二章 號角起,鐵騎連(下)第十二章 新春樂(下)第一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上)第一章 殷有禎(上)第九章 劫(上)第八章 說不明的想法(下)第十二章 磨刀霍霍(下)第十一章 雄州的屠殺(上)第二十二章 心念忉忉(下)第三章 大青山(上)第五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上)第九章 暗流如潮涌(上)第十九章 波濤誓,山石銘(上)第二章 博州的大炮(下)第七章 民主國家兵工廠(上)第七章 郭延嗣(上)第十七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上)第十五章 黑暗時刻(上)第九章 地裂莒州(上)第十三章 誓?隱?網(上)第二十四章 滄州的解放(下)尾聲第二十三章 吏員(上)第十八章 烽火揚州路(下)第四章 淚河在,血海涌(下)尾聲第九章 戰爭之路(上)第二十四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下)第二十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下)第十二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下)第一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上)第十七章 親軍司(上)第十九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上)第九章 暗流如潮涌(上)第九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上)第十九章 凱歌雍雍(上)第五章 柳暗花明(上)第三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上)第二十一章 總有一天 我的謎底會揭開(上)第二十章 衝鋒與後撤(下)第十章 地裂莒州(下)第十四章 村莊(下)第二十二章 痛苦的頭領(下)第五章 號角復,烽堠舉(上)尾聲第十五章 熬不過的非議(上)第四章 伏(下)第十三章 小鷹原(上)第七章 憧憬的災民(上)第十三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上)
第二章 赤血(下)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二章 糧食法令(下)第十八章 突圍先鋒撒千戶(下)第十二章 胡山堡(下)第四章 忍耐不是壞事(下)第十七章 進與守(上)第八章 風蕭蕭(下)第十九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上)第八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下)第十二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下)第七章 陰差陽錯(上)第十一章 胡山堡(上)第十九章 一些微妙變化(上)第十一章 紀念柳充國(上)第二十二章 聚賢賓(下)第四章 撼不動的柱石(下)第十章 地裂莒州(下)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七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上)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五章 號角復,烽堠舉(上)第十二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下)第十七章 浪淘沙(上)第二十二章 反擊贊州(下)第五章 決(上)第二十二章 燒不盡的野火(下)第九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上)第五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上)第十六章 豬(下)第十三章 魚(上)第二章 混戰泰西(下)第五章 散兵(上)第十章 全面穩中求進(下)第七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上)第三章 金麥(上)第二十章 武器(下)第三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上)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九章 暗流如潮涌(上)第二十章 掙不脫的鎖鏈(下)第十四章 村莊(下)第十七章 教育法令(上)第二十章 涇渭難分意難捨(下)第十一章 新春樂(上)第十三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上)第十八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下)第十八章 人口(下)第七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上)第十二章 號角起,鐵騎連(下)第十二章 新春樂(下)第一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上)第一章 殷有禎(上)第九章 劫(上)第八章 說不明的想法(下)第十二章 磨刀霍霍(下)第十一章 雄州的屠殺(上)第二十二章 心念忉忉(下)第三章 大青山(上)第五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上)第九章 暗流如潮涌(上)第十九章 波濤誓,山石銘(上)第二章 博州的大炮(下)第七章 民主國家兵工廠(上)第七章 郭延嗣(上)第十七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上)第十五章 黑暗時刻(上)第九章 地裂莒州(上)第十三章 誓?隱?網(上)第二十四章 滄州的解放(下)尾聲第二十三章 吏員(上)第十八章 烽火揚州路(下)第四章 淚河在,血海涌(下)尾聲第九章 戰爭之路(上)第二十四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下)第二十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下)第十二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下)第一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上)第十七章 親軍司(上)第十九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上)第九章 暗流如潮涌(上)第九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上)第十九章 凱歌雍雍(上)第五章 柳暗花明(上)第三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上)第二十一章 總有一天 我的謎底會揭開(上)第二十章 衝鋒與後撤(下)第十章 地裂莒州(下)第十四章 村莊(下)第二十二章 痛苦的頭領(下)第五章 號角復,烽堠舉(上)尾聲第十五章 熬不過的非議(上)第四章 伏(下)第十三章 小鷹原(上)第七章 憧憬的災民(上)第十三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