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糧食法令(下)

但是此時此刻,在壽張縣的何志也卻沒有這麼瀟灑,糧食就像一塊沉甸甸的石頭壓在他的心頭。如今壽張縣的辦公地點已經改在原縣衙,還在對面修了附屬辦公大院,地方擴大了一倍以上,各職能部門都能塞得進去。

目前而言,雖然糧食充足,但是流通不夠,如果沒有之前的糧食徵集政策的話,那麼大的糧食都會被農戶囤積在手裡面,而不會賣出。小農經濟具有其脆弱性,所以農戶們都熱衷於囤積糧食,如果不是何志也強買強賣的話,誰也不將多餘的糧食賣出。這種脆弱性根據地表現爲黃河歷年的侵襲,在其他地方,尤其是江南表現爲大地主的擴張。

在這種情況下,必須採取雷霆手段,何志也在各管各社都設立了專門的糧食賬簿,並且加大人力對糧食產量進行監控,確定自己能夠拿到多少糧食。

對糧食產量的監控是一切糧食政策的基礎,如果不能大致瞭解自己治下的糧食產量,那麼徵收糧食的政策隨時會變成一場浩劫,幸運的是,何志也手下已經有了一批熟練掌握乘法的人,估計的數字雖然非常籠統,但總比坐在縣衙裡異想天開要強得多。

根據地六縣總共有二十三萬畝耕地,去年秋季收粟四十萬石以上,稅收一萬一千五百石粟米,而強制購買的粟米高達十二萬石。

今年夏季,預計收麥二十八萬石上下,稅收大約爲六百九十石麥子,而根據目前各縣縣城的糧食缺口,強制購買的數量應該達到六萬石以上。

一想到這個,何志也就心如亂麻,糧食統購統銷的政策,已經引起了中農的不滿,儘管何志也給出的價格並不離譜,但是農民們總認爲自己可以售賣更合理的價格。

更重要的是,由於壽張縣縣城本身涌入了大量的非農業人口,糧食缺口巨大,收買得來的糧食全部用來滿足本地居民,而不流入整個山東的糧食市場,實際上週圍地區的糧價確實要比收購價更高一點。儘管如果何志也停止實施該政策,重新組織地主,讓糧食流出的話,整體的糧食價格會迅速下降,但是農民們並不理解價格規律,他們看到的是,何志也在用低廉的價格購買糧食,土地是我們的,糧食卻是你們的。

何志也感到了巨大的壓力。

就在這個時候,鄭迎求見。

何志也並沒有想到,鄭迎居然是來獻計解決這個問題的,據他所說,他認識壽張縣部分糧鋪的掌櫃,這些人目前也處於無所事事的狀態,讓何先生的政策遇到一些麻煩,願意過來幫忙。

何志也立馬有些警覺。

仁義糧鋪的掌櫃宋開源,原本專做壽張縣的米麥生意,和附近十里八鄉的大戶都有些交情,所以說,這個人實際上是高俊和何志也政策的最大受害者之一。但是和文太公這樣,你動了我的奶酪我就要和你死拼到底的人不一樣,宋老闆迅速發現,高俊和何志也事實上更值得合作,和地方的地主大戶相比,這些人更懂生意,也不鄙視商業。所以他迅速發動自己的關係,準備和何志也搭上線。

看到這樣的過往,何志也的心裡還是很警覺的,他算是有些理解爲什麼古代重農抑商了,商人真的奸猾起來,可是別人玩完算計不到的。

但是這位宋掌櫃確實有何志也所看重的一點,他真的能夠從農民手裡買來糧食。

目前,何志也爲了實施統購統銷政策,已經浪費了大量人力——尤其是會算數的先進人才在田野地頭,工業的擴展並沒有他想得那麼快,各地方的行政機構也不充實。農民們爲了利益敢於拼命,所以還必須把工人和市民組織起來保護這些人員,民兵也都被派到鄉下,造成了嚴重的對立。

如果在這個時刻,真的有人願意安排自己的人手組織買糧,在不動用暴力的前提下,何志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但這也是關鍵問題,何志也爲了買糧動用了民兵,你到底有什麼能耐,能從農民手中購買糧食?

這位宋掌櫃倒是胸有成竹:“我對農村的情況更加熟悉,和本地大部分農民都有點交情,最重要的是,我會用銅錢購買糧食!”

何志也吃了一驚:“用銅錢?”

“沒錯。”

“那可是有點浪費了。”何志也很清楚,錢在當下還具有重要的流通價值的,但凡有一點可能,大家都會偏向於以物易物,把錢囤積起來。“如果大家都不囤積糧食了,轉而囤積銅錢,同樣讓人覺得不可接受。”

“國家有限錢法,何先生一定有辦法把銅錢收回來。”

這句話讓何志也沉默了,限錢法,是金章宗時期爲了防止囤積銅錢而出臺的新經濟政策,規定每家每戶所能貯藏的銅錢有限,多餘的錢必須換成物資或者是交鈔。不過這一法案實施起來很有難度,畢竟稅吏也不能掀開被窩,查看每家有多少銅錢。

如果強力實施限錢法,那麼和統購統銷同樣會惹人憎恨。

但是這卻啓發了何志也,他確實一直在考慮成立農村供銷社的問題,使得貨幣在整個社會內真正流通起來,但是目前這些方案都不成熟,而且啓動這樣的項目需要的商業物資和資金也偏大了一些。

不過看着眼前這位宋掌櫃,何志也突然意識到,也許該走一走官商勾結的路子了。

宋開源有些驚慌,因爲他發覺對面的何先生看着自己,臉上浮起了一絲不懷好意的笑容。

“何,何先生?”

“啊?哦,沒什麼,不知道宋掌櫃看沒看過最新出臺的工商管理條例?”

“小人看過了,看過了。”

“那裡面提到的股份制會社,你可知道是什麼意思?”

“略微懂一些,難道何先生要……”

這位宋掌櫃立刻涔涔冒汗,但是何志也沒有給他任何辯白的機會,而是以迅速開始了會社的勾畫,最後擬定了糧食會社的股權構成:壽張縣佔六成,糧商們佔四成,平時具體的經營活動讓糧商們負責,何志也刻意強調,不要以爲有了官府的牌子就可以胡作非爲。

壽張縣方面僅僅出一個人作爲監督者,何志也讓鄭迎負責。

第三章 走向爭霸之路(上)第二章 殷有禎(下)第九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上)尾聲第六章 倍則分之(下)第十四章 再會的同鄉(下)第十九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上)第十三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上)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第二章 自願的陷阱(下)第九章 賀?祝?傲(上)第七章 翁城守衛(上)第六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下)第二十章 凱歌雍雍(下)第二十章 匯(下)第十七章 冒險與危情(上)第一章 紅襖起(上)第八章 甕城守衛(下)第十一章 剋日平雲潘彥真(上)第二十一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諷(上)第六章 犯錯(下)第十八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下)第十七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南(上)第十二章 雄州的屠殺(下)第五章 涇渭自分(上)第十八章 復仇的女子(下)第二十一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上)第六章 揭秘利國寨(下)第九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董二十一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上)第十三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上)第七章 木柝傳,金鼓振(上)第十三章 心殷殷(上)第十二章 持續改善民生(下)第三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上)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十二章 按部就班(下)第四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下)第三章 遲疑(上)第十九章 李銘(上)第二章 說不出的話語(下)第二章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下)第十六章 惠民司(下)第五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上)第四章 路茫茫(下)第九章 人南渡(上)尾聲第十七章 密謀(上)第四章 步兵(下)第十六章 熬不過的非議(下)第十一章 共赴勝利(上)尾聲第十八章 星轉鬥,駕回龍(下)第二十一章 燒不盡的野火(上)第六章 東頭村(下)第三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上)第二十三章 刑事法令(上)第七章 鑄爐(上)第十二章 堅持(下)第二章 交兵黃河岸(下)第十七章 民兵(上)第二十一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上)第十四章 也古(下)第十章 水火相勝 宋金交兵(下)第二十二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上)第十九章 國子監(上)第五章 工廠(上)第十一章 麥田伏擊戰(上)第十三章 合撒兒的態度(上)第二十一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上)第四章 爲了祖國(下)第二十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下)第十章 飛針走線(下)第十四章 妥協(下)第二章 尚書省(下)第二十二章 文資與武職(下)第一章 糧(上)第二章 破壞與建設(下)第五章 揭秘利國寨(上)第三章 起落山道(上)第三章 兩縣和(上)第三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上)第九章 戰爭之路(上)第十三章 方向調整(上)第二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下)第九章 正與奇(上)第十七章 浪淘沙(上)第八章 說不明的想法(下)第二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下)第二十章 縱馬嶺(下)第十二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態度(下)第二十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下)第七章 血鐵(上)第十八章 人口(下)第十三章 高牆深壘(上)第十八章 時全出現(下)第十三章 也古(上)第十六章 血簿(下)第十章 牛馬(下)第十八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下)
第三章 走向爭霸之路(上)第二章 殷有禎(下)第九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上)尾聲第六章 倍則分之(下)第十四章 再會的同鄉(下)第十九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上)第十三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上)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第二章 自願的陷阱(下)第九章 賀?祝?傲(上)第七章 翁城守衛(上)第六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下)第二十章 凱歌雍雍(下)第二十章 匯(下)第十七章 冒險與危情(上)第一章 紅襖起(上)第八章 甕城守衛(下)第十一章 剋日平雲潘彥真(上)第二十一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諷(上)第六章 犯錯(下)第十八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下)第十七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南(上)第十二章 雄州的屠殺(下)第五章 涇渭自分(上)第十八章 復仇的女子(下)第二十一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上)第六章 揭秘利國寨(下)第九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董二十一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上)第十三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上)第七章 木柝傳,金鼓振(上)第十三章 心殷殷(上)第十二章 持續改善民生(下)第三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上)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十二章 按部就班(下)第四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下)第三章 遲疑(上)第十九章 李銘(上)第二章 說不出的話語(下)第二章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下)第十六章 惠民司(下)第五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上)第四章 路茫茫(下)第九章 人南渡(上)尾聲第十七章 密謀(上)第四章 步兵(下)第十六章 熬不過的非議(下)第十一章 共赴勝利(上)尾聲第十八章 星轉鬥,駕回龍(下)第二十一章 燒不盡的野火(上)第六章 東頭村(下)第三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上)第二十三章 刑事法令(上)第七章 鑄爐(上)第十二章 堅持(下)第二章 交兵黃河岸(下)第十七章 民兵(上)第二十一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上)第十四章 也古(下)第十章 水火相勝 宋金交兵(下)第二十二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上)第十九章 國子監(上)第五章 工廠(上)第十一章 麥田伏擊戰(上)第十三章 合撒兒的態度(上)第二十一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上)第四章 爲了祖國(下)第二十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下)第十章 飛針走線(下)第十四章 妥協(下)第二章 尚書省(下)第二十二章 文資與武職(下)第一章 糧(上)第二章 破壞與建設(下)第五章 揭秘利國寨(上)第三章 起落山道(上)第三章 兩縣和(上)第三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上)第九章 戰爭之路(上)第十三章 方向調整(上)第二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下)第九章 正與奇(上)第十七章 浪淘沙(上)第八章 說不明的想法(下)第二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下)第二十章 縱馬嶺(下)第十二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態度(下)第二十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下)第七章 血鐵(上)第十八章 人口(下)第十三章 高牆深壘(上)第十八章 時全出現(下)第十三章 也古(上)第十六章 血簿(下)第十章 牛馬(下)第十八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