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節 三願

皇后走到半窗前,目光越過高卷的竹簾,平望庭院內宜和明淨的景緻。靜謐的日光將花枝竹影映在影壁上,秀木扶風,假山旁的幾棵紅葉楓宛若漾動的火焰,在陽光的照射下耀耀生輝。晴空白鶴排雲而上,一切盡是祥和氣象。

她轉過身,睇視着桌上早已變冷的菜餚,道:“靖榮,魏夏之戰能夠結束,不是國朝軍隊驍勇,打敗了夏人,而是戰爭給夏國造成巨大損失,致使其內亂髮生。李合旂爲了穩定西夏局勢,希望儘早結束戰爭,才提出和談。你可能不知道,李合旂除了要求你回夏,還向大魏提出其他要求,包括大魏每年向西夏送銀五萬四千兩。”

聽到這一數字,靖榮詫然,驚呼道:“怎麼會這樣!”

皇后未作解釋,依舊從容地言說:“靖榮,你一直生活在父母和宮城的庇護下,不懂得九州局勢的變化和百姓的疾苦。你眼中的世界始終是甜蜜、美好的,居於華殿,食於精食,日常起居由奴僕侍奉,出行能夠使用良犢車輿,閒時有人陪你吟詩鼓瑟,下棋遊戲。你所受到的國朝公主的最高待遇. 讓你相信你所擁有的一切是聖上給你的,你很驕傲能夠成爲你爹爹的女兒。因而,你便難以忍受苦楚與逆境。靖榮,娘娘堅信你是一個端敏淑睿,克令克柔的女子,孝敬父母,關懷姊妹,善待宮人,對禁中嬪妃亦是友善,可是你唯獨忘記體貼你的子民,那些甘願用自己的稅務來供養皇室,祈望我們能維護國朝安穩,創立一個清平盛世的人,卻因爲你的任性,日夜處於驚懼之中。”

靖榮聽後,痛苦地捂住自己的雙耳,道:“娘娘,你竟認爲我的行爲是任性?我只是想要回家,回到你和爹爹身邊。他們爲何日夜驚惶?”

皇后正聲道:“因爲你是和親公主,你一身繫於兩國安穩,你冒然回朝,如何不引發他們的驚悸?娘娘不會覺得你任性,你爹爹也不會,宮裡熟識的娘子也不會認爲你任性,可是除去我們這些人,朝中的官員,禁中的宮人,汴州的百姓他們瞭解一點或完全不瞭解你的經歷,只會認爲你背棄兩國和議,置兩國民衆利益於不顧的行爲任性至極。對他們而言,你的言行不符合國朝公主該有的規範。他們指批,抨擊你,是想讓你爹爹和你明白,公主既受萬民給養,享受錦衣玉食的富足生活,便應該恪守禮度,放棄部分自由與情感,來換取民衆的安樂。歷朝歷代從未有過嫁至塞外的公主,在夫君未逝之前,便被接回母朝。聖上憐惜公主開的這一先例,可能成爲日後國局震盪的隱患。”

長公主只是默淚不語。

皇后近她身前,撫摸了一把長公主身着的淡絳紅寶相花紋金粉蜀錦大袖,又將手垂落至一側,道:“你身上穿的這件大袖所用的衣料是成都錦院製作的蜀錦,因工藝繁瑣,耗時之久,成品精美,所以市價如金。織工晝夜不息地織出一匹蜀錦,送至九幽城,移交到繡坊宮女手中。宮女伏於案前,不辭辛勞地繡花,撒金粉,待完成後,再交由綾錦務的工人裁製成衣。這樣前前後後耗費六個月,這件蜀錦大袖才能問世。可參與制作這件成衣的所有人的薪俸加起來,不敵它的十一。你在閣中摔碎的玉器、瓷器,多出自於玉院、官窯,也是工匠耗盡心力所製成的精品。而你只是因爲心緒不佳,便隨手棄擲於地。靖榮,你的食用衣玩,皆受大魏子民的支持,你的喜怒哀樂亦與他們的命途相遷扯。你與他們相依相偎,相互聯繫,就像菟絲花與女蔓草的關係,很難將對方從彼此的生命中剝離。你已經享受了爲他們稅務所供養數十年的榮華生活,你便只能承擔起帝女的責任,去消除他們心中的恐懼。”

長公主潸然淚下,面呈悽色,道:“娘娘,我既已爲帝女,自然時刻牢記這一身份賦予的使命,順從你的心願去西夏和親,爲魏夏百姓提供十年的安穩。這難道還不能夠償還他們對我的付出嗎?娘娘讓我銘記公主的責任,既然去了異域和親,便應該護衛兩國的和平。可是李博格是西夏太子,亦受人民給養,他爲何不謹記太子的責任,將百姓置於首位?他就算不喜歡我,也定然明白魏夏和親的意義,爲何不能善待我?娘娘,自古以來,宗室之內男子比女子享有更多東西,他們自然應該承擔更大的責任,爲什麼他們卻不爲邦民所縛,隨性而活?”

皇后解答女兒的疑惑:“世人對男子和女子的要求是不同的。男子該志在功績,或是官職,或是財富,女子只需歸於後方,打理家室,侍奉雙親,延續血脈。娘娘和你生於這個時代,且是被萬萬人敬仰與效仿的女子,自然該遵循這個時代的規矩。我們沒有理由,更沒有能力去打破它,只能接受所被賦予的責任,行於禮法正道。”

長公主停止哭泣,雙眸黯淡無光,縮坐於椅上,完全變作一個毫無生氣的木偶。

皇后望見女兒這副頹靡的模樣,便知道她已是絕望之至,她遂不忍心再說下去了。

殿內落入經久的闃寂之中。

長公主終是將頭擡起,一雙剪水秋眸凝睇着皇后,音色嘶啞,道:“所以,娘娘要捨棄我,贊同那些臣子的諫論?”

皇后面色恬和,柔聲道:“娘娘永遠不會捨棄你。娘娘只是想讓你明白沒有人的一生會是圓滿的,我們能夠做的便是接納它。”她憐愛地注視着女兒,道:“娘娘知道你很痛苦,甚至到了絕望的地步。可是娘娘能做的事情極其有限,僅能教會你一些道理。真正可以從深淵中拯救出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見女兒朦朧的眼神射過來,她道:“對,只有自己,你爹爹都不行。靖榮,答應娘娘,振作起來。”

長公主垂首, 一行清淚從眼中流下。她合上眼睛,防止餘下的眼淚傾出。

待淚水被堵回眼中,長公主才起身立直,朝皇后行一拱手禮,遂迤邐走至殿門口。她似忘記了什麼,駐足轉身,目光悠悠落回皇后身上,聲音辨不出情感:“這件事女兒會向爹爹提的。”語盡,她走出偏殿,穿過庭院,出了宮門。

皇后仍舊立於食桌前,至女兒身姿隱於朱門影壁之後,才失神般滴下眼淚。

長公主回閣中靜坐於月下一夜,翌日上午入極寧殿,向聖上提出返回西夏的要求。

聖上並不意外,重重一嘆:“是皇后叫你做的吧?”

長公主嘴角勾出一抹怪異的微笑,道:“女兒雖爲國朝公主,但已嫁爲西夏臣婦,身系兩國百姓之安寧,又怎可率性而爲。若因靖榮一人之故,使得魏夏兵戈復見,靖榮萬死也難辭其咎。誠蒙爹爹和娘娘的照顧,讓女兒多得了幾年的快樂時光,但是女兒在國朝的這段時間中一直沒有忘記和親公主的身份。”她高昂起頭顱,目光炯炯,猶似火焰,道:“女兒身爲天朝之女,蔭及九州,胸中裝得下河山萬里,也裝得下四海民衆,又豈懼怕區區胡蠻?既然夏主誠心邀女兒回夏,女兒要是仍不肯回去,便讓胡人低看我朝。爲了大魏的尊嚴,爲了百姓的安定,爲了爹爹的顏面,請爹爹下旨將女兒送回西夏!”

聖上從滿案的奏疏後走至女兒面前,意態悲憐地問及:“你這麼爲大魏和爹爹付出,你自己怎麼辦?李博格死了,你的婚姻已經破裂了,你回去是要再嫁給……”聖上不忍宣出於口。

長公主微垂下眼,眸光依然堅定,道:“女兒願從胡俗。”

聖上聽之,掩面嘆息:“是爹爹沒用了。”

長公主把手疊至父親寬大的手上,道:“爹爹別這麼說。在女兒心中,爹爹一直都是比擬唐皇漢武那樣的大英雄,是能彪炳千秋的賢君英主。這是永遠不會改變的。正因爲女兒欽佩爹爹,才願意爲你分憂,嫁去西夏。”

聖上眼中有淚滲出,半喜半悲道:“爹爹的小公主長大了。唉,爹爹怎麼能不老呢?”

長公主見父親形容枯槁,頭髮半白,未過半百已是風燭之態,不由感懷歲月匆匆,頓時淚水漣漣,道:“不是女兒長大了,是女兒要老了。”

父女二人執手淚語,不覺日已西斜。

長公主退後,距山水折屏半丈之遠,朝聖上行稽首大禮。

聖上訝異女兒的行徑。

長公主音色鏗鏘道:“女兒即日將要離開國朝,心下難捨,不足以用言語表達,遂以三次叩首誠表女兒心中微意。”

她拱手至地,頭緩緩叩在手上,道:“一願國朝風調雨順,河晏海清。”

她直身,再作叩首,“二願百姓安居樂業,不見干戈。”

她行最後一次稽禮,“三願……爹孃無病無災,福壽綿長。”

長公主起身,身形如深山勁竹,行禮退出。

當她經過候立在殿檐下陳恩遠的身邊,特意停下腳步。

長公主道:“替我好好照顧爹爹。”

陳恩遠拱手道:“臣會的。”

長公主眺向西邊亭閣上的綺霞,喃道:“這次是真的回不來了。”

第二十七節 月恆第二十五節 幼悟第十九節 解釋第十六節 昭君第二十二節 探病第二十四節 皇子第一章 燈火將盡 第一節 魏宮(1)第二十節 輪轉第四十節 溫成第十三節 御侍第十七節 三願第二十八節 議親第十二節 太后第十六節 金橘第四十節 溫成第三十節 貴妃第二章 當時只道是尋常 第一節 夜訪第二節 帝后第二十三節 來謁第十節 獻舞(2)第三十二節 離間(1)第二十三節 春賞第二節 魏宮(2)第十七節 安壽第四節 集歡(2)第十一節 聖上第十六節 金橘第二十六節 太子第五節 畫生第三十八節 求官楔子 國滅·繁華歇(壹)第十六節 昭君第十八節 東宮第二十五節 幼悟第二十四節 皇子第十六節 昭君第七節 處罰(1)第七節 書齋第三十節 貴妃第二十七節 月恆第十三節 御侍第一章 燈火將盡 第一節 魏宮(1)第四節 集歡(2)第十三節 御侍第十節 上元第二十六節 夜雨第二十五節 國喪第三十節 貴妃番外 十年生死兩茫茫(壹)第五節 新婚第十七節 三願第十一節 聖上第四節 藏鉤第四十節 溫成第十五節 車轎第十六節 昭君第五節 畫生第二十五節 幼悟第三十六節 借輿第二十七節 月恆第二十七節 月恆第三十一節 竊物第十七節 三願第三節 集歡(1)第十八節 東宮第十九節 解釋第二十六節 太子第六節 敬茶第十八節 東宮第二十八節 議親第十四節 歸家第五節 新婚第十三節 誕子第三十二節 離間(1)第四十節 溫成第五節 畫生第三十三節 離間(2)第七節 處罰(1)第二十三節 春賞第二十二節 推卻第十六節 金橘第十二節 有孕第十四節 歸家第三十五節 紅瓷三十四節 委蛇第一章 燈火將盡 第一節 魏宮(1)第十一節 聖上第十五節 車轎第四十節 溫成第二節 帝后三十四節 委蛇第十八節 發冠第十四節 歸家第十七節 三願第二十節 輪轉第二十六節 夜雨第八節 處罰(2)第十六節 金橘楔子 國滅·繁華歇(貳)
第二十七節 月恆第二十五節 幼悟第十九節 解釋第十六節 昭君第二十二節 探病第二十四節 皇子第一章 燈火將盡 第一節 魏宮(1)第二十節 輪轉第四十節 溫成第十三節 御侍第十七節 三願第二十八節 議親第十二節 太后第十六節 金橘第四十節 溫成第三十節 貴妃第二章 當時只道是尋常 第一節 夜訪第二節 帝后第二十三節 來謁第十節 獻舞(2)第三十二節 離間(1)第二十三節 春賞第二節 魏宮(2)第十七節 安壽第四節 集歡(2)第十一節 聖上第十六節 金橘第二十六節 太子第五節 畫生第三十八節 求官楔子 國滅·繁華歇(壹)第十六節 昭君第十八節 東宮第二十五節 幼悟第二十四節 皇子第十六節 昭君第七節 處罰(1)第七節 書齋第三十節 貴妃第二十七節 月恆第十三節 御侍第一章 燈火將盡 第一節 魏宮(1)第四節 集歡(2)第十三節 御侍第十節 上元第二十六節 夜雨第二十五節 國喪第三十節 貴妃番外 十年生死兩茫茫(壹)第五節 新婚第十七節 三願第十一節 聖上第四節 藏鉤第四十節 溫成第十五節 車轎第十六節 昭君第五節 畫生第二十五節 幼悟第三十六節 借輿第二十七節 月恆第二十七節 月恆第三十一節 竊物第十七節 三願第三節 集歡(1)第十八節 東宮第十九節 解釋第二十六節 太子第六節 敬茶第十八節 東宮第二十八節 議親第十四節 歸家第五節 新婚第十三節 誕子第三十二節 離間(1)第四十節 溫成第五節 畫生第三十三節 離間(2)第七節 處罰(1)第二十三節 春賞第二十二節 推卻第十六節 金橘第十二節 有孕第十四節 歸家第三十五節 紅瓷三十四節 委蛇第一章 燈火將盡 第一節 魏宮(1)第十一節 聖上第十五節 車轎第四十節 溫成第二節 帝后三十四節 委蛇第十八節 發冠第十四節 歸家第十七節 三願第二十節 輪轉第二十六節 夜雨第八節 處罰(2)第十六節 金橘楔子 國滅·繁華歇(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