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新的起點

奕劻的落水好比在池塘中砸下了一塊巨石,掀起了滔天巨浪,彷彿給暮氣深重的京師官場狠狠打了一針。

此前輿論普遍以爲,皇帝在查處慶-那一黨後,爲了所謂的“穩定”和麪子,是不可能大動干戈、大開殺戒的,充其量只是個別位置、個別人物的調整,不會帶來全局性、根本性的震盪。

遺憾的是,林廣宇低估了人性對金錢的貪婪和對自身命運的僥倖,在李蓮英、小德張、奕劻、那桐等四人處均查抄出有關賄禮本後,他手中掌握的黑名單足以堪稱有力且全面,他手中的憤怒之錘隨時都可能落下——只要他願意。

同樣令人遺憾的是,大大小小的貪官羣體也低估皇帝鐵腕整頓吏治的決心。在十天最後期限過後,居然只有少數人坦白交代了問題,還不到黑名單總人數的十分之一。大部分人即便已經知曉情況不免的官場氣氛,仍還試圖負隅頑抗,企圖矇混過關,他們要麼拒不承認問題,要麼避重就輕,避實就虛,企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們依然幻想着,皇帝會秉着“法不責衆”的心態而高高舉起、輕輕落下。

錯了!錯了相當厲害!

林廣宇忍無可忍,按圖索驥,開動了鎮壓機器。半個月以來,京師被抓獲的官員不知凡幾,凡是與慶-那一黨有牽連的。陸續受到了盤查和詢問。不但詳盡瞭解他們行賄地方式與內容,更要調查所行賄禮地來源與構成。那些天來,四品以上被砍頭的官員幾乎要以百計。菜市口幾乎每天都要上演午時三刻砍頭的“保留節目”,每當劊子手們揮動雪亮地鬼頭刀時,人羣重要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歡呼。

只是,凡事都有從盛到衰的過程,京師的看客們從一開始的興奮、解氣、圍觀人羣的人山人海,到後來地麻木不仁、熟視無睹之間。他們只不過短短半個月就經歷了從新鮮到膩煩的全過程。

——現在殺人不是新聞,不殺人才是新聞!小民們拍手稱快,官員們聞風喪膽!

《泰晤士報》觀察家們驚呼:原本以爲中國人中只有岑春煊是官屠,現在才發現,他和這位中國皇帝比較起來簡直是異常仁慈的聖徒了。

沒有人敢對皇帝的做法表示反對,也沒有人敢於勸阻皇帝的行爲。

他們欲言又止的矛盾心態僅僅因爲皇帝的那句名言而愈發動搖:“殺官怕什麼?中國天下之大,其他人才樣樣都缺,唯獨想做官的人不缺。殺了一個張三,就有無數個張三想冒出來頂替。天下貪官這麼多,不殺幾個怎麼震懾住後來者?”

跟皇帝講上天有好生之德是不行地,勸解的人經不起一駁——“上天有好生之德。那被貪官們禍害的百姓誰來懷德他們?”

隨着罷黜的罷黜、囚禁地囚禁、殺頭的殺頭,原本一直人滿爲患。冗員嚴重地京師官僚隊伍居然第一次破天荒地出現了缺額,需要尋思着補足。

站在權力巔峰的感覺真好,那種享受人生的快感,那種俾睨天下、捨我其誰的雄心壯志是再多的錢也不能買回來的,徐世昌無暇爲慶-那等人惋惜,他正在享受這個過程。

執掌大權一百多年,一直視爲權力聚集地的軍機處裁了,一直聲名遠揚、卻是空頭虛銜的內閣真正被改造成爲有作爲,有地位的機關。

聽聽——“責任內閣”四個字,說明內閣是要負責任的,而不是隨口胡,吹牛不打草稿的橡皮機關。

他站直身子,走到窗戶外眺望遠處天地相接處的白色,無數的感慨和思緒涌上心頭。

他清清楚楚記得在鄉間寒窗苦讀時的辛苦,記得上京趕考因爲盤纏不足而差點未能成行的尷尬,記得翰林院裡竭力舞文弄墨卻不得不坐冷板凳的苦澀,記得小站練兵時出謀劃策的躊躇,記得開省東北、宏圖大展時的韜略……一樁樁、一樣樣都浮上心頭。

人臣已極!260來的天下,雖有不少

一時、權傾朝野,比如鰲拜,比如和珅,但他們的權而不是規矩,都是派生而不是本源,唯獨他徐世昌的權力,卻是的的確確、名副其實的第一人。他有些驕傲,有些得意——到今天他才完全明白爲什麼有人要拼死拼活爭奪這樣一個位置,實在是太誘惑人、太吸引人了。至於更進一步?他作爲人臣沒有思考過,但想來必定是格外讓人陶醉。

看膩了風景,徐世昌轉過身來,拿起桌子上那張雖已看了無數遍,但他仍覺得沒有看夠的《帝國日報》仔細端詳起來,套紅標題揭示了這一天決不是尋常的日子。果然如此,上面刊登着成立帝國第一屆也是過渡內閣的名單,雖然重要職位的人員名單他幾都能倒背如流,但他仍然像第一天接到報紙時那樣,仍然要情不自禁地念出聲來。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怔怔地想到,今後自己就要領導着他們了。自己的聲名與功績就要牢牢地與他們捆綁在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沒有什麼後退和迴旋的餘地。

“老爺,外面又有大人前來拜訪。”門房恭恭敬敬地遞上帖子,自從徐世昌被任命爲首任內閣總理大臣的上諭刊發後,徐府大門的門檻差掉就要被踏斷,徐世昌第一天還硬着頭皮見了兩個,後來實在是不勝其擾,乾脆一律都回絕了。

老子剛剛上任,就想着打我的主意,嫌皇上砍頭砍得還不夠多是麼?面對外界的褒獎、傳誦乃至阿諛,徐世昌保持着清醒的頭腦,絲毫不爲說動,因爲他知道那些都是過眼煙雲,當不得真的,自己真正能把握的,還是這份信任與作爲。如果失去了信任,再高的權位、再深的背景都經不起從雲端墮落——奕劻不就是最好的例子麼?

在最後剷除畢慶-那集團之後,林廣宇當着徐世昌的面燒掉了那份對他極其不利的“太后懿旨”,去掉了後者的一塊心病。雖然這事從頭到尾都是皇帝的計謀,只是虛晃一招的假設,但對貫穿全程的徐世昌而言,這並不一個玩笑,而是捅向自己心窩的尖刀。

現在皇帝當着自己面燒掉了,不正是說明這份信任與器重麼?君臣相契,大事可成,人生的快意,或許正在於此吧。

雖然“懿旨”在一股青煙中化爲灰燼,但在徐世昌的心中,不管有沒有那份懿旨,他對皇帝的佩服不會削弱半分,對皇帝的敬畏也不會減少一成。或許,這纔是內閣總理大臣該有的覺悟。

他不由得想起奕劻父子,倘若他們知道在他們可恥的下場中有他徐世昌一份功勞時,他們該如何着想?但無論如何,成功者都是不應該受到詛咒的,他也不會後悔自己的決策,更何況這還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但某些事情不能因爲寬大而隱瞞不報,徐世昌對自己擔當的角色看得很清楚,他也沒有刻意隱瞞自己曾經的慶黨角色,但當他懷着惴惴不安的心態,把歷年來與奕劻父子之間的經濟往來編列成冊後,皇帝看也沒看,直接就付之一炬。

火苗吞噬着紙張,不一會就將其化成灰燼,看着他有些不自然的臉色,林廣宇嘴中只有淡淡的一句:“好好幹,記住朕那句明君賢相的話語,不要讓朕後悔挑選你,也不要讓自己將來後悔有這樣一個機會而不知道珍惜!”

何等的振聾發聵?!徐世昌猝然驚醒,後脊背嚇出一身冷汗,他這才猛然發現,皇帝對自己的期望和告誡是何等的深刻與殷切。那一種站在巔峰的快感,雖然並不是虛幻,但根本不是人生的終點,而只是另外一個起點罷了。

內閣總理大臣之爲相,固然具備了許多古代賢相的基礎和條件,但在境界上,這只是一個外殼,其真正內涵的深化和提升還遠遠沒有開始。

很難想象,一個以天下爲志向的人會將目光拘於此,會將志向停留在獲得人臣已極地位之上。如果那樣,太過渺小,太過猥瑣,也太過勢利。

只有在進取中不斷前進,在開拓中不斷提升,在實踐中不斷昇華,人生纔是完美和充滿希望的。

人生如此,國家尤其如此!

第二卷完,敬請期待第三卷《重整萬里河山》

第68章 彌留之際第51章 積極穩妥第76章 黑虎掏心第12章 千鈞一髮第49章 本位之辯第8章 改弦易轍第17章 鞠躬盡瘁第44章 強行貸款第42章 各種心思第91章 強力彈壓第38章 刺客來臨第27章 外交折衝第41章 章程既定第34章 生離死別第47章 華美篇章第91章 強力彈壓第41章 革命前途第35章 額外插曲第36章 大義凜然第16章 緊鑼密鼓第7章 身陷雷區第39章 平地驚雷第22章 別出心裁第57章 推心置腹第69章 蓋棺論定第86章 特殊使命第18章 防禦殲敵第67章 紛至沓來第17章 鞠躬盡瘁第38章 不歡而散第45章 不虛此行第19章 考題買賣第85章 事有反覆第86章 猝然發動第42章 各種心思第81章 漸次推行第12章 大張旗鼓第2章 鏈鎖效應第22章 方寸大亂第37章 狗急跳牆第30章 既往不咎第6章 驚心動魄第24章 兩全其美第70章 臺前幕後第32章 海闊天空第32章 不速之客第81章 密謀方案第72章 校場展示第91章 強力彈壓第12章 快速炮擊第17章 鞠躬盡瘁第55章 左右爲難第52章 維新重寶第17章 弦外之音第19章 考題買賣第25章 因勢利導第45章 若有所思第60章 投機倒把第32章 海闊天空第66章 羣策羣力第72章 校場展示第10章 縱橫捭闔第38章 動之以情第22章 方寸大亂第1章 秘密佈置第92章 善後處理第32章 官制改革第32章 不速之客第17章 鞠躬盡瘁第78章 步步爲營第77章 羣情洶洶第67章 紛至沓來第25章 煽風點火第74章 創新思路第6章 暗潮將起第45章 不虛此行第82章 如履薄冰第23章 深明大義第9章 先易後難第43章 鹽政改革第32章 新的方案第41章 章程既定第33章 各顯神通第44章 各有所第95章 循序漸進第6章 寧缺毋濫第5章 建章立制第35章 額外插曲第13章 轉危爲安第58章 回心轉意第84章 利器準備第17章 蓋棺論定第7章 身陷雷區第36章 當頭一棒第39章 平地驚雷第15章 兵事興革第48章 始於海關第35章 以華制華第33章 以退爲進
第68章 彌留之際第51章 積極穩妥第76章 黑虎掏心第12章 千鈞一髮第49章 本位之辯第8章 改弦易轍第17章 鞠躬盡瘁第44章 強行貸款第42章 各種心思第91章 強力彈壓第38章 刺客來臨第27章 外交折衝第41章 章程既定第34章 生離死別第47章 華美篇章第91章 強力彈壓第41章 革命前途第35章 額外插曲第36章 大義凜然第16章 緊鑼密鼓第7章 身陷雷區第39章 平地驚雷第22章 別出心裁第57章 推心置腹第69章 蓋棺論定第86章 特殊使命第18章 防禦殲敵第67章 紛至沓來第17章 鞠躬盡瘁第38章 不歡而散第45章 不虛此行第19章 考題買賣第85章 事有反覆第86章 猝然發動第42章 各種心思第81章 漸次推行第12章 大張旗鼓第2章 鏈鎖效應第22章 方寸大亂第37章 狗急跳牆第30章 既往不咎第6章 驚心動魄第24章 兩全其美第70章 臺前幕後第32章 海闊天空第32章 不速之客第81章 密謀方案第72章 校場展示第91章 強力彈壓第12章 快速炮擊第17章 鞠躬盡瘁第55章 左右爲難第52章 維新重寶第17章 弦外之音第19章 考題買賣第25章 因勢利導第45章 若有所思第60章 投機倒把第32章 海闊天空第66章 羣策羣力第72章 校場展示第10章 縱橫捭闔第38章 動之以情第22章 方寸大亂第1章 秘密佈置第92章 善後處理第32章 官制改革第32章 不速之客第17章 鞠躬盡瘁第78章 步步爲營第77章 羣情洶洶第67章 紛至沓來第25章 煽風點火第74章 創新思路第6章 暗潮將起第45章 不虛此行第82章 如履薄冰第23章 深明大義第9章 先易後難第43章 鹽政改革第32章 新的方案第41章 章程既定第33章 各顯神通第44章 各有所第95章 循序漸進第6章 寧缺毋濫第5章 建章立制第35章 額外插曲第13章 轉危爲安第58章 回心轉意第84章 利器準備第17章 蓋棺論定第7章 身陷雷區第36章 當頭一棒第39章 平地驚雷第15章 兵事興革第48章 始於海關第35章 以華制華第33章 以退爲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