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試點湖北

石激起千層浪,周學熙的話題一下子引起了衆人的興

按預備立憲九年綱要的規定,在朝廷官制改革之後,便是地方官制改革的逐次推行。當然,天下20來個行省不可能整齊劃一的一步到位,林廣宇便先行圈了四個省份作爲第一批試點,按上諭的規定,奉天、直隸、湖北和江蘇要率先建成模範省,以爲天下楷模。周學熙之言,倒是異常契合聖意。

工商部既然要去湖北試點,財政部便也準備派人前去,張南皮號稱“屠錢”,外界傳言其靡費金錢不知凡幾,長官意志、胡亂決策所交的學費亦數不勝數,載澤當時就有心思要對湖北下手,只是要防着老慶纔沒有樹敵過多,現在老慶已倒,上諭又有理順朝廷和地方關係之言,他怎能不順杆爬?

鐵良隨即表態也要前去,前次禁衛軍選拔,湖北張彪統率的第八鎮合格率最低且低得離譜,更傳說湖北新軍中革命黨甚多,軍心不穩,國防部大佬很不滿意,原來礙於張南皮的老臉不便下手,現在張南皮已死,自然按奈不住。

嚴修表示教育部也要前去勘察湖北新學舉辦情況……

其餘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間反拿不定主意到底要不要同樣派人前去。

“我看,乾脆相關各部一併派員前去,聯合勘察。”徐世昌捻着鬍鬚,“御前會議既已確定模範省建設之議,內閣便當遵照。湖北乃天下腹心、九省通衢,地位何其要緊?又是第一個先行試點的身份。隆重些也是理所當然。前兩天我碰到岑大人。他說監察院最近連連接到舉報,謂湖北地方不靖、官場腐敗、人浮於事、虧空嚴重,他雖將信將疑。可還是準備去一趟……”

這話說的是滴水不漏,但重臣們終於恍然大悟,原來是風向轉了京師官場對慶-那餘黨地追緝恐怕是要到頭了,菜市口地熱鬧看來也要告一段落。原本幾個年老重臣對林廣宇的大規模清洗原本心存疑慮,很怕造成*人心不穩的亂象,很想找機會進言一二。現在皇帝既已有收手之意,當然也不便囉嗦。

至於這把火引向地方,他們也覺得十分正常憑什麼京師官場昏天黑地,地方官場就能獨善其身?說起來地方上憑藉天高皇帝遠地優勢,有些行爲比京師還要不堪,着實是敲打他們的時候了。

“這次的領銜欽差照例還是岑大人,其餘大臣是否擔當欽差副使,內閣還要恭請聖裁。所以請諸位回去後擬定本部勘察方略。三日後遞交聖上御覽,決定方針。”

“謹遵徐總理鈞命。”

這次試點湖北,其實並不是林廣宇心血來潮,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他有四層意見的考慮:

其一,湖北久處腹心。張之洞久任鄂督,多年來脫離朝廷掌控日久,隱然有尾大不掉之勢,此番敲打便是敲山震虎,提醒各省不要恣意妄爲;

其二,歷史時空中,新軍起義首現於武昌,湖北新軍被革命黨滲透者十之四五,革命黨練兵不行,鼓譟搗亂卻是好手,不得不未雨綢繆,提前預防起來;

其三,湖北地理雖然較遠,但既有蘆漢鐵路之依託,又有電報線路之憑藉,其相對距離反而方便,便於掌控,也容易做出成績。

其四,張之洞在湖北經營多年,洋務建設遺留下了一大個爛攤子,表面光鮮,內裡紛雜,實在是有整頓提升之必要。

天下之大,要符合這四種條件的並不多,奉天洋務基礎不足;直隸由端方新任直督,無尾大不掉之患;江蘇因爲津浦鐵路尚未通車,交通不太方便,說來說去,還是湖北最爲契合。

幾天後,林廣宇在養心殿裡審視內閣呈遞上來地有關“試點湖北”的條陳,笑問道:“此次試點湖北,外界有何意見,諸大臣是何想法?”

岑春煊首先自我解嘲般地說道:“稟皇上,有這麼一句‘官屠赴鄂、殺機四起!’”

林廣宇大笑。

徐世昌也笑,然後補充道:“還有一句,‘財政國防,首當其衝’。”

不愧是經年老臣,兩句話一下子就說到了點子上。

“此番試點湖北,是官制改革後的第一項重大舉動,能不能辦好直接決定着過渡內閣的威信,監察院雖然不屬於內閣體制,但卻是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關係。你們方纔和朕說了兩句話,朕也告誡你們兩句。第一句,‘積極穩妥’,湖北或許流弊叢生,對於這些積弊,既不能熟視無睹,也不能操之過急,事情要一樣樣的辦成,湖北的地面也萬萬亂不得;第二句,‘辦事公允’,湖北局面成什麼模樣朕心中無數,但張南皮肯定有責任,不過南皮已死,朕也不想翻舊賬,以免輿情認爲朕太過薄情寡恩,秋後算賬,陳夔龍現爲鄂督,照理責任重大,但他接任不久,又有張南皮的掣肘,讓他負責未免求全責備,你們過去看看,倘若其人無甚大錯,將來還準備調京任用。”

岑、徐兩人對望一眼,異口同聲地說道:“皇上聖明。”皇帝這番話已經爲試點湖北之舉定下了基調,如何能不重視?

“此番赴鄂,岑春煊爲欽差正使,周學熙、趙秉鈞、王英楷……咦?”林廣宇拿着徐世昌遞上來地條陳感到有些奇怪,“其他人都可,爲何最後還有辜鴻銘掛一個副使?此去湖北,完全系國家內政,要外務部參與作甚?”

徐世昌苦笑:“臣也不知,但辜湯生性情古怪,三番五次前來,謂湖北之行他當不當副使隨便,但一定要派他一同前往?臣想了一樣,其餘各

大臣、侍郎親往。都一律委爲欽差副使。他只好…

“咄咄怪事!”林廣宇自言自語,“不對,他肯定還有其他話語!”

“皇上明鑑。他果然有其他話語。他說‘湖北局面是張文恭(張之洞)20載心血,吾絕不能任由人亡政息……’他性格執拗攔不住他,所以……”

聽徐世昌說到這裡,林廣宇忽地明白了:這哪裡是樑敦彥攔不住辜鴻銘?這分明是因爲兩人都出自張之洞幕府,南皮與兩人有恩。不願意看見張之洞死後還可能受人攻訐,便竭盡全力想盡維護之力。樑敦彥和辜鴻銘,一個唱紅臉,一個扮黑臉,算盤打得卻是同一個。

“既如此,便讓他去罷……”林廣宇想了想,“此番南下,除欽差使團外。禁衛軍一併隨同,防止不測,以資護衛!”

京師變故,慶、那崩壞。消息早已傳遍全國,地方一片慌亂。早有一夕數驚之憾,湖北等地也不例外,陳夔龍心中更是有些發虛。他隱約聽到風聲,說朝中有人傳言他是慶王一黨,也在打倒之列。如果張南皮在,他心裡還要踏實一些,南皮肯定會保他。可南皮已經作古,他失去了保護人,這些天來,一直憂心忡忡,無心政事。

其實,說他是奕劻一黨也卻是不是捏造。陳龍正妻早亡,後又續絃一房,這一房不是別人,卻是早年出任軍機大臣的許庚身庶妹(同父異母且庶出之妹),人稱四姑奶。這四姑奶由於是庶出,從小並不爲人重視,練就了一番察言觀色的本事,爲人亦是聰明機靈。當年奕劻還未炙手可熱之時,她就拜其福晉爲義母,連帶着陳夔龍也成了奕劻地乾女婿。後來奕劻逐漸發達,陳龍亦官運昌隆,兩家之間往來比較密切,慶王府每有饋贈都用黃匣盛着,陳妻常常故意以此示人,外界皆知。

陳夔龍能接任鄂督,一方面固然是張之洞地賞識,另一方面奕劻之力也不可小覷,否則他的任命絕不會如此容易。一來二去,他與慶王關係密切更成了衆人皆知之事。不料風雲突變,奕劻倒臺,原本穩如泰山地依靠卻變成了萬分危險地株連,真可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大人……京師電報……”一個心腹幕僚慌慌張張地從電報房跑過來,手裡揮動着一張電報紙,口裡連連高喊,引得旁人側目不已,其人卻渾然不知,只顧飛奔而至。

“慌什麼?”陳夔龍正在用茶,這聲高叫是聽得清清楚楚,從語氣中已揣摩出不妙之意,心神也有些分野,杯蓋一下子沒蓋好,摔落到地上裂成了碎片。

報信的幕僚似乎也沒看見地上的碎片,只將電報紙遞了過來:“大人,京師電報,內閣要派人來湖北了……”

“啊?”陳夔龍心裡猛然一驚,手都有些不由自主地發抖怕什麼卻偏來什麼。等他哆哆嗦嗦打開電報,上面清清楚楚寫着:欽差正使岑春、欽差副使周學熙、趙秉鈞、王英楷、辜鴻銘領各部人員赴湖北推廣試點,良弼率2000禁衛軍隨同南下

“這是什麼意思?”他喃喃自語,這樣的架勢可不曾遇見過。如果要拿我陳夔龍,哪裡用得着如此興師動衆,皇上一紙詔書我便束手就擒,何用這許多人?如果只是內閣調查摸底,那岑春煊領銜又算是什麼意思?哪怕戴鴻慈前來也比他應該啊……

想破了腦袋,陳夔龍也猜想不透,召集了衆幕僚再想,衆人七嘴八舌提出了不少看法,但他覺得沒一個靠譜的,心態愈發焦急。

“大人,來者不善、善者不來,事到如今我們妄自猜測也無濟於事,還不如考慮如何應付。欽差大員來鄂,我們要準備好衣食住行,還要注意治安,若是革命黨有個風吹草動,大人可就難堪了……”

“事已至此,只能如此。”陳龍吩咐下去,下面的人羣手忙腳亂開始搗騰起來,至於賬目、案情等細節問題,情急之下也顧不得許多,他也無意粉飾太平,南皮留下地爛攤子,該怎樣還是讓他怎樣吧……

這一回果然有些不太一樣,欽差師團抵達武昌之後格外低調,既沒有像以前那些大員一樣以走馬觀花、浮光掠影的姿態匆匆而過,也沒有縱情聲色、迷戀迎來送往,而是在岑春煊的帶領下,第二天便浩浩蕩蕩殺奔漢陽鐵廠而去,準備一睹張南皮半身心血的成果。

等勘察團成員漫步於鐵廠廠區之中,望着四處林立的鐵塔和高聳入雲的煙時,衆人不由得感慨此不愧爲“二十世紀中國之雄廠”。辜鴻銘的隨行其實很有必要,他自告奮勇地扮演了導遊的角色,爲衆人講解廠區內主要建築地特徵和功用,偶然還要扯出一段趣聞軼事,惹得衆人哈哈大笑。

陳夔龍和張之洞不同,原本並不屑於到鐵廠這種地方來,對欽差使團下榻未穩便要考察產業更是瞠目結舌,恨不得連連擺手拒絕。但一看岑春漸漸有些拉長的臉色又只能硬着頭皮陪同前往。前呼後擁到了廠區,總辦李維格恰好外出不在,陳夔龍對廠區情況如何實屬一問三不知,原來還指着能靠李維格幫襯一二,現在既然不在,大冬天的急得臉上汗都淌落下來。眼看就要出醜,好在辜鴻銘挺身而出,總算是幫他解了圍。

周學熙一邊看,一邊總覺得有些古怪,想了好一會才找到癥結所在,提了一個打破沉默的問題,也給了陳夔龍好大一個難堪……

第11章 綿綿不絕第7章 真才實學第41章 廣而告之第35章 作繭自縛第14章 百感交集第13章 僞託神蹟第55章 首日議程第24章 兩全其美第82章 如履薄冰第36章 當頭一棒第43章 鹽政改革第13章 轉危爲安第44章 顛撲不破第71章 國造機槍第35章 作繭自縛第9章 先易後難第8章 滿頭大汗第22章 怒不可遏第61章 近代要素第26章 應對之策第57章 御案九件第22章 怒不可遏第16章 離鄉情怯第23章 內外有別第77章 暗雲飛舞第86章 猝然發動第62章 另有用意第42章 五體投地第9章 進退失據第19章 火從天降第32章 新的方案第86章 特殊使命第22章 方寸大亂第71章 利益交換第三十三章第38章 不歡而散第54章 驚弓之鳥第97章 圖窮匕見第91章 強力彈壓第53章 不可收拾第98章 國內建設第5章 果斷決策第84章 睚眥必報第7章 真才實學第23章 商討對策第7章 真才實學第12章 千鈞一髮第53章 帝國國會第23章 深明大義第29章 音若沉雷第34章 生離死別第三十三章第79章 逃之夭夭第52章 維新重寶第15章 惴惴不安第85章 事有反覆第48章 始於海關第25章 山窮水盡第9章 以暴制暴第40章 最後時刻第13章 轉危爲安第85章 事有反覆第72章 校場展示第72章 校場展示第13章 英魂不滅第67章 國防經費第13章 暗藏殺機第21章 出動新銳第51章 積極穩妥第73章 革新兵器第42章 各種心思第25章 橫生枝節第93章 真相大白第61章 明察暗訪第38章 刺客來臨第68章 彌留之際第58章 帝國憲法第3章 慈禧歸西第28章 深謀遠慮第71章 利益交換第7章 大浪涌來第82章 劍指廣州第57章 推心置腹第67章 紛至沓來第38章 鋒芒畢露第77章 羣情洶洶第36章 自求多福第3章 決不退讓第67章 國防經費第79章 逃之夭夭第56章 中外同理第89章 最後攤牌第83章 煞費苦心第41章 革命前途第9章 先易後難第10章 變亂紛呈第25章 因勢利導第66章 羣策羣力第19章 考題買賣
第11章 綿綿不絕第7章 真才實學第41章 廣而告之第35章 作繭自縛第14章 百感交集第13章 僞託神蹟第55章 首日議程第24章 兩全其美第82章 如履薄冰第36章 當頭一棒第43章 鹽政改革第13章 轉危爲安第44章 顛撲不破第71章 國造機槍第35章 作繭自縛第9章 先易後難第8章 滿頭大汗第22章 怒不可遏第61章 近代要素第26章 應對之策第57章 御案九件第22章 怒不可遏第16章 離鄉情怯第23章 內外有別第77章 暗雲飛舞第86章 猝然發動第62章 另有用意第42章 五體投地第9章 進退失據第19章 火從天降第32章 新的方案第86章 特殊使命第22章 方寸大亂第71章 利益交換第三十三章第38章 不歡而散第54章 驚弓之鳥第97章 圖窮匕見第91章 強力彈壓第53章 不可收拾第98章 國內建設第5章 果斷決策第84章 睚眥必報第7章 真才實學第23章 商討對策第7章 真才實學第12章 千鈞一髮第53章 帝國國會第23章 深明大義第29章 音若沉雷第34章 生離死別第三十三章第79章 逃之夭夭第52章 維新重寶第15章 惴惴不安第85章 事有反覆第48章 始於海關第25章 山窮水盡第9章 以暴制暴第40章 最後時刻第13章 轉危爲安第85章 事有反覆第72章 校場展示第72章 校場展示第13章 英魂不滅第67章 國防經費第13章 暗藏殺機第21章 出動新銳第51章 積極穩妥第73章 革新兵器第42章 各種心思第25章 橫生枝節第93章 真相大白第61章 明察暗訪第38章 刺客來臨第68章 彌留之際第58章 帝國憲法第3章 慈禧歸西第28章 深謀遠慮第71章 利益交換第7章 大浪涌來第82章 劍指廣州第57章 推心置腹第67章 紛至沓來第38章 鋒芒畢露第77章 羣情洶洶第36章 自求多福第3章 決不退讓第67章 國防經費第79章 逃之夭夭第56章 中外同理第89章 最後攤牌第83章 煞費苦心第41章 革命前途第9章 先易後難第10章 變亂紛呈第25章 因勢利導第66章 羣策羣力第19章 考題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