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國防經費

雖然維新四年的預算需要兩院三讀以後才能正式通過,但在絕大多數議員的心中,過渡內閣對維新四年的預算編制是合格且稱職的,理應受到人們的尊重。這種尊重不僅體現在對預算案的認同,對於內閣的人事安排,諸議員亦表示認可。

經過一些細節之處的修繕,到最後表決之時,兩院相繼以絕對多數批准了內閣預算案,徐世昌作爲第一責任人終於鬆了口氣。按照最終確定的預算案標準,維新四年國家歲入當43782萬元,歲出當元。雖然在紙面上略微還能實現一定的財政盈餘,但考慮到事情的千變萬化和突發情況,沒有一個議員會天真地認爲這個數字就是最後的實際數字,考慮到庚子以來財政的一貫赤字和年年舉債,這個結果已經相當合理了。

一般而言,農業國家對風險的抵抗力非常孱弱,一旦遇到天災人禍,臣民歲入通常就有斷絕之輿,那時候連必要的生存都難以維繫,如何再完稅呢?這就是歲入所蘊藏的風險。而在歲出當中,很多議員對預算案的疑惑並不在於數字,而在於壓縮軍隊員額,縮小軍費開支的措施是否能落到實處,但內閣既然作爲承諾提了出來,國防大臣鐵良也當場表了態,那就要看後續的推進。

對於維新四年可能出現地財政赤字,議員們已有了一定的心裡準備。無論如何,這份預算案的編制結果要遠遠好於他們的預期。

按照維新二年2.16億多的軍費底數,倘若實現3以上的節儉,那麼數目將定在1.51億多的程度,但預算案同時又有一條,預備立憲完成後,軍費開支將降低到國家財政開支的3,而根據預估。完成之時地財政收入將能達到7億以上。再加裁軍目標需分2完成,經過國會地專項議決。維新三年確定地軍費開支爲19632元,維新四年的軍費開支爲18023元,除非爆發戰爭或者大規模叛亂,否則這兩個數字只能下調不能上升,此時軍費佔財政開支的相應比例44.84%與37.每年大約下降7個百分點左右。

如果說在爭取預算案通過之時是各部門相互博弈過程的話。那麼在預算案通過之後,則是各部門內部的相互博弈,這一特徵在軍費一節顯現得尤爲突出。

國防部大本營內,來自各方面的代表本來都提出了各自下一年度的費用預算,倘若每方面地預算都得到滿足,則整個國家財政的8都要充作軍費,現在既然已將數字定格在19632萬,那麼勢必要進行一番分化重組。就在徐世昌代表過渡內閣提出第二個府案——《關於調整各行省地方行政設置的建議方案》。各位軍中大佬已經在國防部正襟危坐。盤衡得失。

“諸位,依據被國會認可的19632的數字,本大臣主持召開有關下一年度軍費分配的會議。我首先聲明一點。在會上可以任意討論,一旦會議做出決議不管是誰都要不折不扣執行,否則不管官有多大,資格有多深,皇上都要一擼到底,決不含糊。”

“皇上口諭,禁衛軍軍費今明兩年各定1000元,不足部分,由皇上在內帑中撥付。”御前侍從武官舒清阿首先發言,由於禁衛軍正處於擴張的階段,再加上餉厚、械精,開銷頗大,1000元看上去挺多,實際上用起來還緊巴巴。

無論如何,皇上的意思總是要尊重地,這1000就這樣定了出去。

“本大臣和徐總理商議後認爲,國家多事,軍費不得不留有餘地,以便應付不時之需,以免出現突發事件而手忙腳亂,故將零頭632萬留作國防大臣機動費。”鐵良掃視了衆人一眼,“倘有變故,則費用首先從機動費中開銷,其次再增撥臨時費,然後再考慮其他途徑。”

這怎麼說呢?這麼大地國家,這麼棘手的局面,倘若一點餘地也不留,應付起來可能真的捉襟見肘,衆人想想也有道理,便點頭應允——此兩事通過後,軍費盤子只剩下1.8億,各方面地

發緊迫。

代表陸軍系的王英楷有些着急,代表海軍系的薩鎮冰也有些焦慮,兩人的擔心都是同樣的——雖然彼此的軍費需求加起來仍然少於1.8,可這1.8億不光是給新軍和海軍的,還有幾十萬的綠營舊軍嗷嗷呢,這幾十萬舊軍背後又是數十位的地方督撫,這中間的大局如何掌握,尺度如何衡量着實讓人大傷腦筋。

所以兩人很想表態,但又遲遲不便表態,話不出口還留有餘地,話一出口,再要想改可就難了。王英楷背後是近十萬的新編陸軍,薩鎮冰是整支海軍,背後都有無數雙眼睛盯着,這差事只能辦好,不能辦壞。到這個時候,兩人反而有些想念起以往分配體制的好處了,雖然要錢不容易,但至少可以任意開口,不用像現在一般海軍、新軍、舊軍相互掐架——傳出去多難聽!

眼看兩人的神色都有些不太自然,尤其是王英楷,幾個月前剛剛生過一場大病,若不是調養得當再加名醫出手,這條性命差點都要報銷在裡面,現在這條命雖然保住了,但醫生千叮嚀萬囑咐,萬萬不可過於生氣,否則肝火虛旺、急怒攻心之下很容易發生不測。

參謀總長王士珍見兩人的窘狀,笑着打圓場道:“這爭奪預算盤子,原本也是從西洋纔有的套路,咱們都不熟諳,這次勉爲其難又加上壓縮軍費,搗騰起來確實有些困難。這樣好了,我擬代表參謀本部先將軍制改良一節詳細訴說。”

參謀次長從用火漆封口,標註絕密字樣的文件袋裡取出兵力調整方案宣讀起來:

“第一,分兩年裁汰全部綠營。光緒三十二年,朝廷即有明詔‘裁汰舊軍,編練新軍’,謂全國綠營一律編遣,當時陸軍部做過統計,全國有綠營兵共計39萬餘,時至今日,仍然有30餘,擬以兩年爲期,裁汰全部綠營,人員按個人職級,一律發給3月之餉。

第二,變革國防體系,精簡地方兵事衙門。按大清舊制,全國設提督衙門18個,其中陸路12個,水路3,水陸兼轄3,除山東、山西、河南、安徽、江西五省的提督由巡撫兼任外,其餘各設提督一名。根據本部議案,除開邊疆、內地各省,如新疆、雲南、廣西、甘肅等省外,一律裁撤,首先就裁撤這5兼任提督。全國今後將分設三北、三南、京畿七大軍區,三北者,謂東北、華北、西北,三南者,爲東南、中南、西南。各軍區仿照西洋成例,設司令長官一名,司令次官兩名,軍區參謀長一名,副參謀長兩名,另再設軍區軍需長、軍械長、軍學長等職……其中維新三年首先設立東南、東北和京畿三大軍區。

由於新軍軍銜已同禁衛軍全面統一,不再同文官職銜掛鉤,故軍區司令長官定位上將銜,次官爲中將銜,參謀長爲少將頭銜,統轄本軍區軍務。京畿軍區司令長官固定由禁衛軍總辦大臣擔當,轄京畿、綏遠、熱河、察哈爾四地,以禁衛軍爲主要看護兵力,兼管其餘;東南軍區司令長官擬由現任江北提督段瑞擔當,轄江蘇、安徽、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六處地方,但不管海軍,軍區駐地江寧;東北軍區司令長官擬由……”

準備讓誰擔當呢?衆人有些疑惑,東北的軍政事務是由趙爾巽一手統攬的,皇帝也寄予了充分的信任,但趙爾巽是個文官,並不適合出任軍區司令長官。不過謎底很快就揭開了,哈漢章朗聲說道:“經奏明皇上同意,趙次帥認可,東北軍區司令長官由馮國璋兼任,轄黑龍江、吉林、奉天、蒙古四處地方,駐地盛京。”

原來如此……

“今後,華北軍區轄直隸、山東、河南、山西四處地方,因天津不允許駐軍,軍區駐地爲保定;中南軍區轄湖北、湖南、貴州、廣西、廣東五處,以武昌爲駐地;西南軍區轄西藏、康邊、四川、雲南四處,以成都爲駐地;西北軍區轄新疆、甘肅、青海、陝西四處,以蘭州爲駐地,有關人選還在陸續考慮物色中。”

這倒確實是一個全局性調整的方案,一下子便將原有的條條框框都打爛了,衆人投向王士珍的目光亦不免帶有幾分欽佩……

第38章 不歡而散第55章 左右爲難第30章 語重心長第30章 語重心長第4章 陰謀詭計第52章 狗急跳牆第5章 果斷決策第91章 禍水旁引第13章 英魂不滅第15章 兵事興革第18章 職官考試第25章 因勢利導第97章 圖窮匕見第25章 煽風點火第49章 同仇敵愾第17章 弦外之音第26章 徹底解決第97章 圖窮匕見第17章 鞠躬盡瘁第28章 直言不諱第5章 建章立制第46章 置身事外第83章 煞費苦心第5章 錯綜複雜第91章 禍水旁引第6章 寧缺毋濫第47章 針鋒相對第86章 特殊使命第6章 暗潮將起第11章 雷霆萬鈞第40章 最後時刻第3章 鐵廠之辯第16章 夜襲得手第63章 釜底抽薪第76章 黑虎掏心第97章 深入調整第37章 狗急跳牆第37章 狗急跳牆第82章 劍指廣州第23章 內外有別第6章 暗潮將起第9章 以暴制暴第75章 人心惶惶第81章 密謀方案第33章 現成題目第61章 近代要素第84章 利器準備第30章 語重心長第22章 方寸大亂第61章 明察暗訪第66章 羣策羣力第5章 果斷決策第3章 慈禧歸西第39章 曉之以理第31章 果有天書第20章 誘之以利第21章 偉大母愛第38章 刺客來臨第29章 左右爲難第75章 禁衛軍容第19節 棋高一着第36章 大義凜然第26章 徹底解決第11章 血戰武昌第14章 百感交集第32章 官制改革第26章 徹底解決第14章 各懷鬼胎第85章 軍歌嘹亮第1章 獨闢蹊徑第39章 平地驚雷第25章 煽風點火第90章 鐵的手腕第34章 生離死別第40章 最後時刻第34章 生離死別第32章 官制改革第67章 紛至沓來第19章 推心置腹第94章 虛晃一槍第56章 弄巧成拙第57章 推心置腹第44章 顛撲不破第6章 驚心動魄第21章 另闢蹊徑第10章 變亂紛呈第63章 釜底抽薪第44章 顛撲不破第63章 親王鬧事第28章 心亂如麻第77章 羣情洶洶第48章 沉着應戰第5章 果斷決策第65章 心有靈犀第29章 音若沉雷第91章 強力彈壓第55章 左右爲難第75章 人心惶惶第56章 中外同理第64章 大驚失色
第38章 不歡而散第55章 左右爲難第30章 語重心長第30章 語重心長第4章 陰謀詭計第52章 狗急跳牆第5章 果斷決策第91章 禍水旁引第13章 英魂不滅第15章 兵事興革第18章 職官考試第25章 因勢利導第97章 圖窮匕見第25章 煽風點火第49章 同仇敵愾第17章 弦外之音第26章 徹底解決第97章 圖窮匕見第17章 鞠躬盡瘁第28章 直言不諱第5章 建章立制第46章 置身事外第83章 煞費苦心第5章 錯綜複雜第91章 禍水旁引第6章 寧缺毋濫第47章 針鋒相對第86章 特殊使命第6章 暗潮將起第11章 雷霆萬鈞第40章 最後時刻第3章 鐵廠之辯第16章 夜襲得手第63章 釜底抽薪第76章 黑虎掏心第97章 深入調整第37章 狗急跳牆第37章 狗急跳牆第82章 劍指廣州第23章 內外有別第6章 暗潮將起第9章 以暴制暴第75章 人心惶惶第81章 密謀方案第33章 現成題目第61章 近代要素第84章 利器準備第30章 語重心長第22章 方寸大亂第61章 明察暗訪第66章 羣策羣力第5章 果斷決策第3章 慈禧歸西第39章 曉之以理第31章 果有天書第20章 誘之以利第21章 偉大母愛第38章 刺客來臨第29章 左右爲難第75章 禁衛軍容第19節 棋高一着第36章 大義凜然第26章 徹底解決第11章 血戰武昌第14章 百感交集第32章 官制改革第26章 徹底解決第14章 各懷鬼胎第85章 軍歌嘹亮第1章 獨闢蹊徑第39章 平地驚雷第25章 煽風點火第90章 鐵的手腕第34章 生離死別第40章 最後時刻第34章 生離死別第32章 官制改革第67章 紛至沓來第19章 推心置腹第94章 虛晃一槍第56章 弄巧成拙第57章 推心置腹第44章 顛撲不破第6章 驚心動魄第21章 另闢蹊徑第10章 變亂紛呈第63章 釜底抽薪第44章 顛撲不破第63章 親王鬧事第28章 心亂如麻第77章 羣情洶洶第48章 沉着應戰第5章 果斷決策第65章 心有靈犀第29章 音若沉雷第91章 強力彈壓第55章 左右爲難第75章 人心惶惶第56章 中外同理第64章 大驚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