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平地驚雷

心事浩渺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

……

林廣宇的目光在端方臉上停留了片刻,眼神又似乎對着段祺瑞微笑:“袁世凱所練北洋軍前年已由陸軍部統一管轄,編爲近畿陸軍,待總參謀部成立後,再尋一處試點,積累經驗……”

至於是哪一處,林廣宇已經想好,卻不肯說出來。各大總督情緒頗有些激動,誰都想知道個究竟,是否涉及自己的轄區?但皇帝不吭聲,他們也沒辦法。而且這一出欲擒故縱分明還有一樣好處:各大總督不會急匆匆跳出來反對——誰反對皇帝就有可能拿誰先開刀,出頭椽子首先爛的道理大家還是曉得的——你要是心裡沒鬼,爲什麼怕國防部收權?事情虛虛實實時人人自危,一旦塵埃落定反倒沒這個效果。皇帝已經明確聲明再尋一處試點,萬一有人迫不及待地跳出來對號入座,其餘總督必定一擁而上,但不是結成統一戰線出言反對而是趁機落井下石——只要拿你那試點,我們就安全了。

王士珍等人知根知底,心裡忍不住要偷笑:皇帝完全摸透了這些封疆大吏的小心思,一收一放之間俱是帝王法術——先是鐵良氣勢洶洶拋出全面接管論,接着王士珍後退一步提出接管新軍論,最後皇帝才提出個別省份接管新軍論。調門由高到底,動作由急到緩,又打又拉,又收又放,讓人目不暇接。

“總參謀部設參謀總長一人,臣不才,毛遂自薦;設參謀次長二人,臣保薦海軍譚學衡、陸軍哈漢章出任,另設一、二、三等參謀官參贊方略。下設六廳,分爲承政廳、作戰廳、情報廳、戰略廳、訓練廳、軍備廳。承政廳負責本部日常事務;作戰廳負責部隊作戰、戰術計劃擬定與實施;情報廳擔負情報蒐集、地圖測繪與通訊聯絡之責;戰略廳擔當國防戰略設計與大政規劃;訓練廳負責日常訓練、操演、評定;軍備廳與國防部軍需司相銜接,負責補給並承擔戰時動員之責。廳下設處,處下設科……”

原本王士珍屬意此時正在德州兵工廠打雜的劉冠雄擔當海軍系參謀次長,但薩鎮冰不喜,皇帝也不喜,甚至評價劉冠雄“舉止輕浮、言語乖張,決不可用”——甲午之戰後,中國爲重建海軍特意從英國重新購買了一批軍艦,1899年建成來華,而噸位爲4300噸的“海天”號巡洋艦已是當時中國最大的軍艦,但就是這樣一艘大艦、新艦,居然5年後在非交戰狀態下讓意得志滿的劉冠雄給開沉了,薩鎮冰至此就不喜劉冠雄,聯繫到劉冠雄在歷史上的所作所爲,林廣宇給他下的按語是“才高德薄,剛愎自用”,決定永不敘用。

階下衆人只想知道皇帝會挑哪個省下手,哪裡有心思阻撓,有關國防部和總參謀部的提議順利通過。

“薩鎮冰。”皇帝特意將他喚了出來。

“臣在。”

“從前擬的海軍籌劃摺子朕已經看過了,說的很好,朕心甚慰,等過完年後,卿可親自出洋考察軍艦與籌劃事宜。”

“臣遵旨。”薩鎮冰想每年250萬兩銀子雖說比起摺子上的要求還短150萬兩,但畢竟開了個好頭,眼下百廢待興,不便給皇帝再添麻煩。

“聽說海軍費用每年尚有150萬兩的缺口?”

“是!”薩鎮冰疑惑地看看皇帝,難道打算給我解決?可鐵寶臣沒說啊!於是老老實實說:“臣前問度支部索要,澤公言財政缺口巨大,實在難以湊齊,讓海軍先勉爲其難。臣想了想也有道理,決心量力而行,有多少錢辦多少事。

“你混賬!海軍如何要緊之事,刻不容緩,豈能耽誤?”皇帝一拍桌子,滿臉怒容。

“臣惶恐。”薩鎮冰嚇了一大跳,連忙跪下,度支部尚書載澤面色一凜,其他人大惑不解:明明是度支部沒錢爲什麼打海軍的板子?

“皇上口諭:海軍軍費每年缺口150萬兩由內帑開支,欽此!”響起的卻是王商拿腔拿調的聲音。

“老佛爺當年修園子借了海軍的銀子,朕替她老人家還!”聽着皇帝擲地有聲的話語,滿大殿之人都愣住了,慈禧當年爲了修頤和園不惜挪用海軍軍費,結果導致甲午慘敗,皇帝現在舊話重提,分明是個補償之意。

薩鎮冰完全沒料到這個轉機,激動地熱淚盈眶,身子深深地匍匐下去:“臣替所有海軍將士叩謝天恩!”

“起來吧。銀子給了海軍,若仍辦不好差事,朕認得爾等,朕的虎頭鍘可不認識爾等!”

王商重新宣詔:“皇上諭旨:自本年起,皇家用度規制定數,務必克勤克儉,以本年實績爲參照,若本年實際多於2000萬兩,則以2000萬兩爲上限,10年內不再增加,若10年後國家財政收支仍未平衡,仍不許增加……”

“皇上聖明。”階下一片頌讚聲,倒是讓那些已經有些昏昏欲睡的官員清醒過來,只是動作免不了慢一拍,顯得不那麼和諧。據說前兩天皇帝就下詔御膳不得超過9道菜,許多人還以爲只是官樣文章,沒想到皇帝卻是動真格的,10年不變,每年還要給海軍150萬兩,這日子想必……不管懷的什麼心思,皇帝既然表達了注重節儉、奮發圖強的意思,做臣子的如果再不稱一聲“聖明”似乎就太說不過去了。

“蔭昌,你方纔欲奏何事?”

“臣恭請設立禁衛新軍!”

什麼?這席話不啻於在朝堂中扔下一顆炸彈,練禁衛軍?誰管?誰練?誰出錢?一連串疑問縈繞在各位大佬的心頭。

蔭昌渾然不顧周圍詫異的目光,自顧自說下去:“臣前次出訪德國,德皇威廉二世對臣耳提面命,謂禁衛軍實爲國防最要緊者。禁衛軍由皇帝親御,內鎮京畿,外懾宵小,功效非同凡響,此其一也;禁衛軍由皇帝親領,昭示尚武決心,鼓舞民心士氣,激勵足見赤誠,此其二也;禁衛軍向稱軍中翹楚,兵法精純,戰力精銳,堪稱軍隊楷模,榜樣非同一般,此其三也。德皇嘗言,普魯士爲何百戰百勝,日本維新變法爲何成功,皇室親帥禁衛軍之緣故非同一般。我國欲廣行新政,加速變革,鞏固國防,非編練禁衛軍不可……”

“卿言甚妙……”這建議本來是皇帝提出來的,但現在他臉上一臉興奮之色,看上去像是第一次聽到此類建議而手舞足蹈的模樣——林廣宇心裡汗顏,穿越不到一個月,演戲的水平倒是越來越好了,“衆卿有何意見?”

傻子都能看出來皇帝是什麼態度,能說不贊成麼?能反對麼?——你安的什麼心?

“臣附議!”載灃高興壞了,第一個出來贊同。

“臣附議!”那桐、奕劻、岑春煊、徐世昌等紛紛贊同。

“臣等附議!”卻是鐵良、薩鎮冰、王士珍等一班武將出言贊同。

“臣等附議!”各省督撫、各部堂官心想自己何必做惡人呢?

滿朝都是贊同聲,皇帝“龍顏大悅”……

“禁衛軍擬以近畿陸軍第一鎮(原京旗常備軍)爲基礎,吸收其餘新軍各鎮優壯之兵,延攬各省軍事人才,聘請德國教官,先行編練一混成協,定員5000人,設步、騎、炮、工、輜等各部。設禁衛軍編練總辦大臣一人,臣毛遂自薦;設會辦大臣兼總教習一人,臣保薦馮國璋;設會辦大臣兼御前統領一人,臣保薦良弼。9個月內編成。稍有成績後再行擴大至一鎮,定員13000人,再一年編成。因前兩年需置辦全套軍械、火炮故經費需求較大,第一年約300萬兩,第二年約400萬兩,第三年始每年250萬兩……”

“度支部有無困難?”

這可把載澤問住了:說沒有吧,肯定是假話,而且因薩鎮冰已經哭過一次窮了,如果爽爽快快地應承下來,豈非顯得厚此薄彼?說有吧,肯定又不順皇上的心,也得罪了蔭昌,該怎麼辦呢?

載澤絞盡腦汁,終於想出了一個較爲妥當的回答:“稟皇上,財政四處缺口,臣想着今年能擠出50萬兩來恐怕就是頂天了。但禁衛軍編練既如此重要,明、後年臣一定想出籌款的法子來,容臣回去後騰挪移轉一番,兼之與各省商議,看看能不能爲朝廷分擔一二。”

總督們沒有一個不在心裡開罵的——又打我們的主意,載澤滿腦門的汗,我容易麼?

林廣宇倒是面色平靜,沒有什麼不高興:“既然重要就不可拖延。度支部那開支50萬兩,內帑再給50萬兩,先把架子搭起來,其餘從長計議……各省負擔現在都很重,就不要難爲他們了。”

“臣遵旨!”

禁衛軍的事情剛剛了卻,王英楷、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等一干北洋悍將出列,朗聲說到:“臣等恭請在軍中以短髮替代蓄辮,以軍禮取代跪拜。”

話音宛若天雷……

第47章 針鋒相對第87章 表面功夫第56章 中外同理第95章 循序漸進第43章 日新月異第28章 直言不諱第45章 若有所思第57章 推心置腹第27章 外交折衝第7章 大浪涌來第20章 誘之以利第18章 敲山震虎第39章 生死一線第51章 積極穩妥第82章 如履薄冰第99章 最終清算第35章 作繭自縛第47章 針鋒相對第9章 以暴制暴第35章 虛虛實實第77章 羣情洶洶第86章 猝然發動第32章 海闊天空第58章 帝國憲法第30章 原來如此第5章 建章立制第61章 近代要素第25章 煽風點火第80章 亡命天涯第55章 左右爲難第96章 皇位繼承第10章 變亂紛呈第39章 平地驚雷第95章 制度改良第18章 精兵強將過渡內閣時期帝國主要中央機構及人員第41章 章程既定第51章 積極穩妥第65章 心有靈犀第8章 滿頭大汗第10章 縱橫捭闔第84章 睚眥必報第29章 左右爲難第7章 大浪涌來第37章 狗急跳牆第78章 借力打力第36章 自求多福第42章 五體投地第16章 緊鑼密鼓第44章 強行貸款第7章 大浪涌來第11章 綿綿不絕第12章 千鈞一髮第95章 制度改良第79章 逃之夭夭第5章 果斷決策第26章 徹底解決第61章 近代要素第28章 體察聖意第47章 華美篇章第8章 海雷神威第87章 表面功夫第25章 煽風點火第32章 海闊天空第14章 否極泰來第25章 山窮水盡第37章 頭頭是道第2章 浴雷重生第56章 弄巧成拙第70章 飯館說書第3章 慈禧歸西第91章 禍水旁引第15章 兩相權衡第46章 幕後操縱第17章 蓋棺論定第74章 暗度陳倉第2章 浴雷重生第100章 新的起點第40章 最後時刻第60章 投機倒把第42章 五體投地第6章 暗潮將起第85章 軍歌嘹亮第94章 趁勢改革第20章 恩威並施第68章 彌留之際第14章 百感交集第89章 殺氣逼人第57章 御案九件第10章 縱橫捭闔第50章 衆矢之的第80章 亡命天涯第7章 大浪涌來第51章 積極穩妥第36章 當頭一棒第46章 幕後操縱第96章 各有招法第60章 五權制衡第98章 國內建設
第47章 針鋒相對第87章 表面功夫第56章 中外同理第95章 循序漸進第43章 日新月異第28章 直言不諱第45章 若有所思第57章 推心置腹第27章 外交折衝第7章 大浪涌來第20章 誘之以利第18章 敲山震虎第39章 生死一線第51章 積極穩妥第82章 如履薄冰第99章 最終清算第35章 作繭自縛第47章 針鋒相對第9章 以暴制暴第35章 虛虛實實第77章 羣情洶洶第86章 猝然發動第32章 海闊天空第58章 帝國憲法第30章 原來如此第5章 建章立制第61章 近代要素第25章 煽風點火第80章 亡命天涯第55章 左右爲難第96章 皇位繼承第10章 變亂紛呈第39章 平地驚雷第95章 制度改良第18章 精兵強將過渡內閣時期帝國主要中央機構及人員第41章 章程既定第51章 積極穩妥第65章 心有靈犀第8章 滿頭大汗第10章 縱橫捭闔第84章 睚眥必報第29章 左右爲難第7章 大浪涌來第37章 狗急跳牆第78章 借力打力第36章 自求多福第42章 五體投地第16章 緊鑼密鼓第44章 強行貸款第7章 大浪涌來第11章 綿綿不絕第12章 千鈞一髮第95章 制度改良第79章 逃之夭夭第5章 果斷決策第26章 徹底解決第61章 近代要素第28章 體察聖意第47章 華美篇章第8章 海雷神威第87章 表面功夫第25章 煽風點火第32章 海闊天空第14章 否極泰來第25章 山窮水盡第37章 頭頭是道第2章 浴雷重生第56章 弄巧成拙第70章 飯館說書第3章 慈禧歸西第91章 禍水旁引第15章 兩相權衡第46章 幕後操縱第17章 蓋棺論定第74章 暗度陳倉第2章 浴雷重生第100章 新的起點第40章 最後時刻第60章 投機倒把第42章 五體投地第6章 暗潮將起第85章 軍歌嘹亮第94章 趁勢改革第20章 恩威並施第68章 彌留之際第14章 百感交集第89章 殺氣逼人第57章 御案九件第10章 縱橫捭闔第50章 衆矢之的第80章 亡命天涯第7章 大浪涌來第51章 積極穩妥第36章 當頭一棒第46章 幕後操縱第96章 各有招法第60章 五權制衡第98章 國內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