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長寧心頭一陣冷笑,淚流不止道:“我恨的是李世民未弄清事情真相便大開殺戒,與你無關!”
甄雲默然片刻,沉聲道:“若餘少卿不甘就此沉淪,本可汗倒可以助你一臂之力,襄助報此深仇大恨。”
餘長寧愕然擡頭,猶如溺水之人抓住了救命的稻草,顫聲問道:“可汗,你,你有辦法幫我?”
“對,真雲身爲突厥王族坐擁漠南之地,最大的願望便是統一漠南漠北重現昔日突厥汗國的強盛,若餘駙馬願意幫助本可汗完成如此偉業,他日兵馬強盛之際,我們一定可以揮兵南下攻克長安,以報餘駙馬你家破人亡之仇,不知你意下如何?”
餘長寧雙目終於有了一絲神色,顯然頗爲意動。
甄雲見狀,繼續補充道:“真雲以前在長安的時候,曾多次耳聞餘少卿的聰明才智,然而李世民無慧眼識珠之能,只讓餘少卿你擔任區區接待使臣的鴻臚少卿,致使明珠蒙塵,若你願意歸順本可汗,真雲立即讓你得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利。”
餘長寧似乎更是怦然心動了,他臉上顯出了掙扎之色,遲疑不定地喃喃道:“但是這樣,我豈不是真的成爲了叛國的逆賊?”
甄雲正容道:“現在在大唐所有人眼裡,餘少卿本來就是逆賊,大丈夫生於當世有所爲有所不爲,是建功立業報仇雪恨,還是就此沉淪任由青史謾罵,餘少卿你可得好好想想。”
餘長寧本想立即答應下來,但覺得這樣似乎有些太沒原則了,便故作猶豫地開口道:“這……事關重大,請可汗你給我一點時間好好想想。”
甄雲同意頷首,輕嘆一聲道:“你若想好,便來金帳見我便可,我等你的好消息。”
望着她離去的背影,餘長寧眼中閃爍着讓人琢磨不透的神采,嘴角溢出一絲不可察覺的笑意。
三天之後,餘長寧正式求見真雲,向他稟告自己願意投靠突厥。
甄雲聞言大喜,立即設宴親自款待了餘長寧,席間多番撫慰,讓他在突厥安心任事,並當場擢升他爲自己的首席謀士。
念及自己昔日不過是長安城一個庖廚,眼下竟成了突厥可汗的首席謀士,一時間餘長寧不禁有些飄飄然了。
但餘長寧不知道的是,甄雲現在所用的人幾乎都是她以前庫莫部族的幾個手下,可謂人才十分稀少,就拿謀士來說,目前也只有餘長寧一人而已,首席兩個字的確是沒多少實際的意義,況且除了爲突厥可汗出謀劃策之外,餘長寧還有負責書房事務、起草文書通告、頒佈可汗赦令等等,用一句話來說,他便是甄雲的秘書兼辦公室主任。
心知自己已是成功了第一步,餘長寧不由暗暗高興,而住處也搬到了金帳旁邊,隨時接收雲可汗的安排調遣。
黑夜沉沉,餘長寧卻是無心睡眠,腦海中反覆思忖一點,如何才能得到真雲的信任,並將自己當作他的心腹?
自己胸中有幾點墨水餘長寧十分清楚,若論文韜武略,智計權謀,相信雲可汗一定會比自己強上了不少,若論從軍征戰,滅軍破國,芷雲、耶律寧、黑穆爾也比自己高強,自己要憑什麼才能得到真雲的垂青?
不知在帳篷內轉悠了多久,餘長寧幾乎絞盡腦汁想到了自己所知道的每一個歷史事件,掃**一統華夏的秦始皇、王侯將相另有種乎的陳勝吳廣、知人善用的痞子劉邦、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霸王項羽、橫掃匈奴的衛青霍去病……希望能從他們的事蹟中發現點點滴滴可用的東西。
想着想着,餘長寧猛然雙目一亮,一個絕妙的主意已是浮現在了心頭,細細琢磨半響,不由滿意點頭,哈哈大笑着睡覺去了。
翌日,甄雲剛剛起身坐在書案前處理公務,便聽見內侍稟告餘長寧前來。
她淡淡一笑,頭也不擡地吩咐道:“請餘先生進來。”
“先生”這個稱呼由來已久,最開始主要是指長輩而有學問的人,後來又漸漸的變成了對知識分子的尊稱,比如說聞名遐邇的“孔明先生”便是最好的例子,甄雲用“先生”尊稱餘長寧,便是對他才能知識的一種認可。
餘長寧剛剛入內,甄雲便長身而起笑道:“來,先生請坐。”
餘長寧見案上滿沓沓的羊皮文書,不由肅然起敬道:“可汗昃食宵衣,躬勤政事,實在令下官大爲敬佩。”
甄雲不以爲然地笑道:“事無鉅細,自然須得盡心處置,先生實在過獎了。”
馬屁拍完,自然該說正事,餘長寧輕咳一聲,拱手道:“可汗,今日下官前來,是替你謀劃了一條長策大謀。”
甄雲心念此乃餘長寧第一次爲自己出策謀劃,必定會如同諸葛亮的隆中對那般驚人,不由露出了凝重之色,肅然道:“先生請講。”
餘長寧輕輕點頭,一字一句猶如釘子一般深深地楔入甄雲耳朵:“下官爲可汗謀劃的便是,建汗國,稱汗王、改官制、練精兵。”
一句話聽得甄雲耳畔轟然一聲大響,即便是如她的沉靜,此刻也忍不住變了臉色,特別是餘長寧所說的第一點,乃是她夢寐以求的事情,一時之間,一雙美目緊緊地盯在餘長寧的身上,靜待下文。
“先說第一點和第二點,建汗國、稱汗王。”餘長寧徐徐開口道,“昔日突厥汗國分裂爲東西兩部,國祚便已不在,東~突厥與西突厥雖是後續的正統政權,卻從來沒有明確誰纔是突厥汗國真正的繼承人,可汗你現在盡佔漠南之地,雖然兵少將微,然若建國稱王重現突厥汗國於世,對於所有的突厥人來講,那是一件多麼激動人心的事情,在突厥人眼裡,你便是正統,你便是他們的精神領袖,若他日可汗你揮戈征戰西突厥,必定會從者雲集,降者無數,所以建國稱王對於可汗來說,有着莫大的好處。”
餘長寧這點建議來是根據朱元璋的“緩稱王”而想出來的,不過他反道而行,卻是有着不可告人的因數在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