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羣臣見宋康王殘暴不仁,有很多忠臣勸誡,有的上表章,有當面說的,根本聽不進去,奉承話聽得舒舒服服,逆耳忠言太煩人,每一句話跟釘子一樣鑽心,後來有人給他想了個辦法,上朝時隨身帶着弓箭,誰再勸說,擡手就是一箭,曾一天射殺景成、戴烏、公子勃等三位大臣,從那以後,沒有人再勸說他了。
宋康王重賞了給他出主意射箭的人。
諸侯都稱宋康王爲桀宋。
齊湣王聽從蘇代的建議,派出使者聯絡楚、魏共同討伐宋國,滅掉宋國以後三分其地。
快要發兵的時候,秦昭王聽說了,這是個好戰分子,放出話來:“宋國剛與秦國結交,齊國就要討伐,寡人一定要救宋,沒有什麼可以商量的。”沒有對錯,只有親疏。
齊湣王擔心秦國救宋,找來蘇代。
蘇代說:“臣請出使一趟秦國,阻止秦國出兵,成就大王伐宋之功。”
蘇代到了秦國,見到秦昭王說:“齊國現在要討伐宋國,臣特意來祝賀大王。”
秦昭王說:“齊國伐宋,先生爲什麼祝賀寡人?。”
蘇代說:“齊王的強橫,跟宋王不相上下,現在聯合楚、魏攻打宋國,根據齊王的性格一定會壓制楚、魏,楚、魏受到欺辱,必定會與秦國聯合,秦國損失一個宋國,得到楚、魏兩國的擁護,對大王沒有利益嗎?不值得祝賀嗎?”
秦昭王反問:“寡人想要出兵解救宋國,怎麼樣?”
蘇代回答:“桀宋犯天下公怒,天下人都希望他滅亡,而秦國卻要救他,普天下的怒氣會遷怒給秦國的。”
秦昭王沒有說話,蘇代走後,秦國沒有出兵救宋。
齊國軍隊先到宋國邊界,楚、魏兩國兵馬陸續趕到,齊國大將韓聶、楚將唐昧、魏將芒卯,三人在一起商議如何進兵。
楚將唐昧說:“宋王志大氣驕,應該示弱誘他出戰。”
魏將芒卯說:“宋王殘暴,宋國人心離散,怨聲四起,我們三國都吃過敗仗,被它奪走土地,不如先發出討伐桀宋的檄(xí)文,宣傳他的罪惡,宋國怨恨他的人們,一定有反戈幫助我們作戰的。”
齊將韓聶說:“二位說得都對。”
安排撰寫討宋檄文,歷數桀宋十大罪狀:
一、 逐兄篡位,得國不正;
二、 滅滕兼地,恃強凌弱;
三、 好攻樂戰,侵犯大國;
四、 革囊射天,得罪上帝;
五、 長夜酣飲,不恤國政;
六、 奪人妻女,淫蕩無恥;
七、 射殺諫臣,忠良結舌;
八、 僭擬王號,妄自尊大;
九、 獨媚強秦,結怨鄰國;
十、 慢神虐民,全無君道。
三國間諜,把檄文送到宋國各地,檄文到處,人心惶惶,軍隊打進來老百姓受苦啊!後來軍民們一商量,反了算了,有宋國官員有自己捲鋪蓋走人的,有被造反的軍民轟走的,宋國城鎮也一連串的歸降。
三國軍隊兵不血刃,一路凱歌,直逼睢(suī)陽城下。
宋康王對自己的軍隊很有信心,可是那都是好幾年前的事情了,前些年,宋康王親自訓練士卒,宋兵的確能征慣戰,可是這些年,宋康王荒淫無度,親近讒佞小人,疏遠忠心耿直的戰將,那裡還有戰鬥力。
宋康王出城迎敵,連吃了幾次敗仗,他就想不明白,爲什麼自己的精兵不能打了呢?
吃了幾次敗仗好,宋軍將士萎靡不振,只得進城固守。
齊湣王恐怕韓聶不能成功,親帥大軍三萬前來助戰,聯軍氣勢更盛。
宋軍得知齊王親自領兵,人人喪膽,個個灰心,又加上宋康王不體恤士卒,晝夜驅趕城內軍民守城,沒有一點恩賞,弄得城內怨聲塞道。
宋康王手下有位戴直的將領,在十幾年前,因爲家境貧困,乞討爲生,連續幾天沒有要到飯,餓昏在路邊,正好宋康王練兵回來,救下戴直,編入軍隊,後來因爲戴直作戰勇敢又有計謀,被宋康王提拔成高級將領,戴直對他一直忠心耿耿。
城內現在的形勢,沒人敢給宋康王說,都在考慮自己的退路,戴直不能不說,到了這種地步,他對宋康王說:“敵勢猖狂,情況緊急,城內人心已變,大王不如棄城,暫且退避河南,再考慮恢復報仇。”
宋康王此時也感到了一些不安,原來那些身邊的近臣,這些天不往自己身邊湊了,奉承話沒有了,換來的是城上退下來的一批批死傷的軍兵,宋康王一片圖王定霸的野心,現在泄了氣,與戴直半夜棄城而逃。
第二天城內無主,守城軍士豎起降旗,迎接齊湣王入城。
齊湣王進入睢(suī)陽,一面安撫百姓,一面命令韓聶追逐宋王。
宋康王沒跑多遠就被追上了,戴直讓他先走,自己斷後,被亂軍殺死,宋康王看到大勢已去投江自殺,被追兵打撈出來斬首,頭顱傳送至睢陽。
宋國是當時資格最老的諸侯國,他是商紂的後代,周武王滅紂後,本着滅國不滅種,“興滅繼絕”的傳統,把商紂王的哥哥微子啓封在商朝舊都商丘,建立宋國。
齊、楚、魏共滅宋國,三分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