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外頭照例有阿唐迎接護送, 杜文和牧清寒二人便專心說話。

“先生說, ”牧清寒似乎是整理了下思路, 這才緩緩道:“我的脾性將來混跡文官體系,怕是有些艱難, 不若文武並重。”

肖易生的意思是, 牧清寒素性寡言, 不管是個人作風還是文筆風格, 都直白的嚇人,將來怕只得二甲,且實在不大適合跟文官系統那些天生七竅玲瓏的老謀深算們打交道, 仕途怕是會有些艱難,不容易得到重用。

可喜他好武,也有才華,若是去考武舉, 必然大放異彩。

然而肖易生自然也不想埋沒了他的學識, 這纔想叫他雙管齊下。

大祿朝建國時日尚淺, 不光文官缺, 武官也缺,更缺的還是這等文武全才的棟樑。

物以稀爲貴, 旁人能做到的你做得到不過是跟他們一樣好, 並沒什麼特別出彩之處;可若是旁人做不到的, 你做到了,當真叫人想忽視都難!

開國聖人在位時期,就曾有一位文舉人因見連年戰亂, 生靈塗炭,他只恨自己一介文臣不得上陣殺敵,便乾脆棄筆從戎,竟又從開頭開始考武舉,瞬間入了聖人眼,終被欽點爲武狀元,頗得重用。短短數十年,朝廷大半文武官職竟都被他做了個遍,得破格封奮勇候,直到當今聖上繼位也對他敬重有加。

幾年前此人去世,聖人親筆題寫悼詞,又特允其爵位多沿襲一代,四代後始降,並大力提拔他的幾個兒子……

杜文聽後雙眼一亮,拍手稱妙:“果然是先生,原先我就說可惜你一身好武藝,又熟讀兵法兵書,弓馬嫺熟,竟沒想到還有這個法子,果然兩全其美!”

科舉考試上下一體,十分繁瑣,故而文武舉都是穿插進行,也從沒有過規定說只能擇其一。

只是文武舉考試內容差距十萬八千里,文人天生多體弱,從沒有人同時進行兩樣,便是那位棄筆從戎的老前輩,也是在文舉連續數次考取進士不中後才毅然決然棄文從武,若是牧清寒當真能兩項齊頭並進,怕不到會試便已揚名天下!

杜文越想越高興,便拉着他快走,只道:“這般大事,也該告訴妹妹,叫她高興高興。”

牧清寒渾身一僵,脫口而出:“告訴妹妹?”

“可不是!”杜文只顧着往前走,沒注意他表情微妙,興沖沖道:“你我三人便如親生手足,往日她做玩意兒,但凡有我一份,也必然少不了你的,此等大事,如何不告訴她?”

在杜文心裡,自家妹子自然是千好萬好,難得天性通達,眼界開闊、思維敏捷絲毫不遜於正經學子,是以他有什麼大小事都喜歡先與對方商議、分享,父母竟也靠後。

牧清寒聽了他的解釋後,心情端的複雜,尤其是那句“便如親生手足”……

只是杜兄,這個,這個,這個於我而言,卻是有些個難了。

他們家去的時候,杜河尚未歸家,王氏也因着牛嫂子說起於氏似乎染了風寒,不得不家去探望,此時怕也在路上,只有杜瑕和兩個丫頭在,見他們回來,立刻叫人端上熱茶,又打水洗手洗臉。

如今新住處寬敞了,幾人便時常在第一進院子的大屋子裡談詩論畫。又因爲這屋子高門大窗,光線格外好,且地方大,便是杜瑕自己也經常在這裡看書、做手工。

屋子用月亮洞鏤空隔斷僻開一大一小兩處,外間是一溜兒兩排椅子,一排三把,都鋪着石青色山水圖案的坐墊;裡間卻是一處靠窗小炕,對面另有兩把椅子並小桌,還有一個老高的梨花木書架,上頭擺着一隻插花花瓶,幾樣擺件和三兩本書並筆墨紙硯等物,瞧着十分雅緻。

他們進來的時候,杜瑕正專心戳一匹幾乎等人高的白馬。

因爲這類動物都身軀高大、四肢細長,單純羊毛氈斷然站立不穩,也容易變形,杜瑕就先用結實的木棍打出骨架,四肢底下再墜上沉重的鐵塊,這便倒不了了。

就見那白馬的大體輪廓已經出來了,呈疾馳奔走狀,一條腿擡起,鬃毛飛揚,雙目炯炯有神,竟活似真的似的,乍一看誰都會覺得它下一刻便要昂首嘶叫。

杜文和牧清寒便都拍手贊好,尤其牧清寒,他是慣愛騎馬的,且如今家中也養着幾匹,登時愛的什麼似的,想摸卻又怕弄壞了,只笑着說:“好妹妹,你的手藝越發好了,什麼時候勞神也給我弄匹小的?”

杜文立即推他,道:“你快別說這個,家中分明有真的,竟也厚着臉皮要!”

牧清寒也跟着笑,只道:“那些真的我還能時時刻刻看着不成?若是有個小的,能擺在書房裡,我看着也歡喜。”

“這有什麼難的?”杜瑕笑說:“若是旁的,這一個你儘管先拿了去,只是下月卻是肖姑娘的生辰,她是屬馬的,我原打算拿這個送她,你們且先等等,回頭我再做就是。”

杜文和牧清寒就都道謝,又美滋滋的圍着看。

這會兒都回來了,杜瑕也沒了繼續做的心情,打量他們幾眼就又笑了,先招呼小燕她們將馬擡下去,才問:“我冷眼瞧着你二人眉梢眼角中竟都帶着喜氣,不似前些日子垂頭喪氣的模樣,果然有什麼喜事?”

話音剛落,杜文就哈哈大笑起來,又拍着牧清寒的肩膀道:“我說的不錯吧?妹妹的心思最靈透,什麼都瞞不過她去!”

三人分別去炕邊和椅子上坐下,一邊吃茶一邊說話。

牧清寒私下對着他們兄妹二人倒不算悶葫蘆,加上杜文補充,不多時就將前因後果說了個清清楚楚,杜瑕聽後立刻大喜道:“果然是好事!我便預祝你們馬到功成!”

她又尤其恭喜牧清寒,以茶代酒道:“原先哥哥便時常在我耳邊唸叨你如何文武全才,只可惜未能親眼見識,如今且先敬一杯。”

牧清寒耳根微微發熱,連忙道謝,而後心頭一動,主動邀請道:“我總來這邊叨擾,這麼想來,竟一次都沒招待過妹妹,實在該打,不如過幾日妹妹得空了,也去我家玩,雖沒什麼好的,可喜花園有幾十株菊花開的正烈,倒能勉強入眼。”

杜瑕還沒怎麼着,杜文已經先用力拍了自己腦袋一下,雙手贊成:“你該打,我卻該殺了,這幾年妹妹要麼做活,要麼讀書,竟也忙得很,未能正經玩過幾日。說來如今楓葉也紅了,咱們山上楓樹雖不多,可附近幾座山上卻也不乏血楓,那邊幾排房子到比這邊更敞亮,還有小河,不若叫上爹孃,咱們月底休息時一同去,又能賞景,又能臨河垂釣、燒烤,豈不有趣?”

杜瑕一聽也心動,剛要說好,一擡頭卻對上牧清寒一雙亮晶晶的眸子,心頭登時一跳,臉也慢慢熱起來。

牧清寒就這麼直直的看着她,繼續道:“賞楓好,卻也不耽誤賞菊花,不如都看了,也不費事。”

杜文一想,確實不耽擱,也贊好,結果轉頭看着那邊兩個人一個低頭擺弄鐲子,一個傻不愣登的看着,便覺氣氛古怪,不由得咳了一聲。

牧清寒猛然回神,意識到自己孟浪了,忙移開眼神。

他是個毛頭小子,有生以來頭一次意識到對一個姑娘朦朦朧朧的好感,便如初嘗甘甜的孩童一般,只是滿心歡喜,卻不甚懂得遮掩。

杜文像是發現了什麼似的,視線在他和自家妹妹身上過了幾個來回,摸着下巴嘶嘶幾聲,眼神莫名。

晚間王氏回來,面上卻似乎不大痛快,只是當着三個孩子的面,什麼都沒說。

一直到夜裡她跟杜河休息了,才憤憤道:“咱們竟是白擔心了,娘哪裡是病了,竟是耍人呢!”

虧她以爲於氏真的病了,還特意買了兩匹厚實細密的棉布,要價八百多文一匹呢,還割了幾斤好肉,買了好幾樣可口點心回去,足足花了二兩半銀子,誰知竟又被那些糟心的算計了!

原來於氏根本沒病,只是大房杜寶,他們的寶貝嫡孫也預備明年下場,可到底沒個計較,心裡發虛,正不知如何是好。結果前幾天三房吃飯時說起來,如今二房侄兒的老師已經是知縣大老爺,若能得他收做弟子,指點一二,秀才功名什麼的還不是白撿一樣容易!

不要說於氏和杜平,就是大房杜江和周氏也十分心動。

可當初分家,二房與這邊鬧得極僵,這四五年來,除非大事,竟連過年都不大回來,如今冷不丁喊他們回來幫忙,恐怕不容易。

到底是時時刻刻放在心尖尖上的嫡孫,於氏竟轉眼想出對策,只叫人偷偷傳給牛嫂子等人知道,說她病了……

王氏雖打從心眼兒裡與這個婆婆親近不起來,可到底是自家相公的親孃,聽說她病的起不來也很是着急,次日便帶着半車東西,又狠心揣了五兩銀子家去探望,哪知推進就見對方正中氣十足的坐在正屋說話,比誰不康健?氣的王氏眼前就是一黑。

卻說劉氏一看她拿了這麼些東西回來,眼珠子都綠了,二話不說先上前,一把奪了東西抱在懷裡,又推着她往裡走,十分奉承。

王氏心裡幾乎要嘔出血來,暗自慶幸沒把那五兩銀子也掏出來,也沒了好臉色,只問大嫂如何,又說既然婆婆沒事,她家中也有好些活計,實在走不開,這就要家去。

於氏登時黑了臉,待要習慣性的張嘴罵人,話到嘴邊卻又想起來今時不同往日,竟硬生生的憋住了。

待他們磨磨嘰嘰的說明打算,王氏險些啐到這些人臉上去!

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聽聽,叫她跟知縣大老爺說說,也收了杜寶當弟子,日後必定將他當做親爹一般孝敬。

呸!

他們也有臉說出口,人家知縣老爺稀罕你們的孝敬麼?!

再者,他們家是知縣老爺的什麼人?不要說當弟子了,如今想給人家提鞋的怕不都要直接排隊排到陳安縣城外城牆的南牆根兒底下去,這還排不上呢,什麼時候竟也能輪到你們給人家當弟子了?

就說他們家文哥,也是當初趁着對方還是秀才公的時候,又花了好大力氣才拜師。便是如此,知縣老爺統共也就才收了五個弟子,可見門檻之高,要求之嚴,斷然不是什麼人都教導的。

若真想拜師做學問,前些年你們倒是做什麼去了?現如今瞧着人家大老爺混出頭了,又管着考試,倒想腆着大臉巴巴兒湊上來佔便宜,什麼玩意兒!真當旁人都是傻子,瞧不出你們的齷齪心思不成?

然而公婆卻認準了死理兒,任憑王氏再怎麼解釋也聽不進去,又說如今杜文既然十分得臉,想來也能跟知縣老爺搭上話,便是他想叫嫡親的哥哥去跟着一塊唸書,知縣老爺必然沒有不願意的。

於氏甚至自以爲是道:“咱們老話說得好,一隻羊也是趕,一羣羊也是放,左右教一個學生也是教,兩個學生也是教,便是多個誰,想來也不妨事,不過是說句話的工夫,又有什麼難的?”

王氏忍氣道:“婆婆也說沒什麼難的,我們文哥又素來笨嘴拙舌,自然不如大伯、小叔還有寶哥等人能說會道,一張嘴沒得反壞了事,倒不如你們自己去說去!”

於氏等人無言可對,都隱隱漲紅了臉,面上有些下不來。

劉氏素來看不慣大房,此刻也顧不上什麼了,只合計着先叫王氏鬆口,應了杜寶的事兒,日後她還有三個兒子,少不得也要伸手,今兒若能成了,來自王氏自然不好偏心……

“瞧二嫂說的這話,倒是不大好呢,我們這些人都是土裡刨食,一點兒成算也沒有,斷然比不得二伯二嫂在縣裡生活,那般展樣大方。再者聽聞縣試便是知縣老爺主持,誰不看他的臉色行事?若是能多關照一二”

“弟妹慎言!”王氏登時被氣的滿臉發黑,忽的跳了起來,尖聲道:“你這是說的什麼混賬話,若叫外人聽了去,豈不知竟是抄家殺頭的大罪!我只當自己是個聾子,斷沒聽過方纔的混賬言語的!”

一家人都被她的突然暴起嚇得肝膽俱裂,又見她疾聲厲色,也都紛紛白了臉,便是劉氏也吞了幾口唾沫,不敢再言。

這還不算,一貫在炕上躺着的周氏竟然也顫巍巍的進門來,二話不說就要給王氏跪下,可憐巴巴的哀求道:“我身子不好,往日勞累你了,是我的不對,但此事事關寶哥前程,你也是他的嬸嬸,若果真能成,我”

王氏簡直要氣炸了,對着一個病人也不好發作,待要上前攙扶,哪知周氏竟不知哪裡來的這麼大力氣,死死抱着她不肯起來,只翻來覆去的喊道:“弟妹,你也是當孃的,且幫我一幫……”

王氏恨得咬牙切齒,索性甩開手,也給氣哭了,一咬牙乾脆也去她對面跪下,只大聲道:“嫂子這是要逼死我不成?!我是什麼阿物,文哥又是什麼東西,竟能指使的動知縣大老爺?做什麼夢!我們一家四口在縣內本就活得艱難,文哥能得知縣大老爺指點已是用盡了一生福氣,平日戰戰兢兢尚且不夠,哪兒來的大臉敢對知縣老爺央求?”

衆人都默然不語,就連杜江竟然也對妻子跪地求人的行爲視而不見,顯然也存了逼迫王氏答應的心。

王氏見狀,心都涼透了。

她自問往年待周氏不薄,體諒她身子不好,從未叫她做過活兒,便是之前家中發生了那樣多的事情,她也多次勸慰周氏,盡心竭力……

但萬萬沒想到,今日逼自己最甚的,竟然也是周氏!

周氏有句話說的卻對,都是當孃的,她能爲了寶哥做到這一步,自己也斷然不能毀了兒子的前程!

王氏狠狠往大腿上掐了一把,登時淚如雨下,乾脆也放聲哭嚎起來,只道如今都分家了,這家人竟還是不放過他們一家四口,眼見着要逼死了纔算完,都是兒子,都是孫子,怎得就差這麼多!

幾年不見,誰也沒想到現在王氏竟然成了這般模樣,這般的不好拿捏,說跪就跪,說哭號就哭號,且聲音震天響,是以都慌了。

杜平恨得直拍桌子,於氏也將炕頭拍的啪啪響,只道作孽,不孝順等等。

殊不知如今王氏眼見着兒子前程似錦,更是成了護崽子的老母雞,但凡有人懷着鬼胎,便恨不得撲上去咬幾口肉下來,便是丟臉又如何?

況且清官難斷家務事,他們雖然分家,可總歸還是同根生,且公婆偏心,其他兩房也不是省油的燈,若自己不撕擼開,往後少不得是個大麻煩。萬一有個好歹,阻了兒子的前程,再鬧到知縣大老爺跟前,她真是上吊的心都有了。

想到這裡,王氏嚎的越發用力,簡直撕心裂肺,不多時,隔壁牛嫂子等人便都聽見了,接二連三的過來拍門,問出了什麼事。

事已至此,王氏更不願意吃暗虧,索性一骨碌爬起來,跌跌撞撞的衝出門去,對着街坊四鄰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訴起了苦:

“真是活不下去了!當初我們分家便沒敢要求什麼,只帶着幾隻雞鴨和幾牀鋪蓋進城投奔他爹,連個下腳的地方都沒有,如今好容易借錢租了個窩,文哥又撞了大運,承蒙知縣大老爺不棄,早些年收了當弟子,安安穩穩上了幾天學,誰承想好日子沒過幾天,竟就有人謀劃開了,要逼死我!”

王氏喊得嗓子都啞了,頭髮也散亂,配着滿臉的鼻涕眼淚和通紅的雙眼,以及充血的臉頰,看着格外可憐。

她抓着牛嫂子喊道:“我們一家四口不過是個一文錢掰開兩半花的平頭百姓,見了貴人大口喘氣都不敢的,哪裡來的臉面和底氣,去知縣大老爺跟前替旁人謀前程?我只老實說做不得主,竟就成了不幫襯,天底下哪有這樣的道理!我,我也真是沒法兒活了!”

王氏素來與人爲善,一副逆來順受小媳婦的模樣,過去在碧潭村將近十年,都沒跟一個人鬧過紅臉,且當初杜家分家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村民都知道二房吃了大虧,只得幾隻雞鴨並一套不費什麼成本的賤木頭傢俱,如今王氏這般悽慘模樣,衆人登時就議論開了。

“我可是瞧見了,方纔這媳婦回來,大包小裹扛着好些東西,怕不得值幾兩銀子?如今已經分家,也該知足了!”

“也是可憐,縣城可不是好住的,他家只一個男人在酒樓做活,一月也不過三幾貫錢,要養着四個人呢,還有一個兒子讀書,何等艱難。”

“說的是,當年知縣老爺還不是知縣老爺,文哥拜到那裡讀書也是撞大運,如今卻哪裡容易?”

“聽說縣城吃穿貴着咧,也不許自己蓋房子,只能租,一月就得一兩貫錢呢!最賤的窩棚也要幾百文……”

“知縣老爺那是天上文曲星,咱們老遠見了都要跪下叩頭的,誰敢說話!”

“可不是,還央求?別是做夢呢吧?”

王氏禿嚕禿嚕說了個底兒朝天,裡面杜平、於氏、周氏等人卻已經快要臊死,也實在沒臉出來解釋,只關緊門窗,在裡面裝聾作啞。

王氏越發暢快,又哭又說好不可憐,最後也不家去,只到了牛嫂子家重新梳洗,衆人都無限唏噓,帶着滿肚子新鮮消息回家嚼舌根去了。

牛嫂子不免又安慰一番,末了親自跟自家男人套車,將她送回去,又順道買了點針線回來,這才罷了。

聽妻子說完始末之後,杜河也氣得眼前發黑,雙眼通紅,道:“要了命了,當年瑕兒險些死在他們手裡,如今又要來害我兒子!此仇不共戴天!”

他們雖然只是平頭百姓,不大清楚文壇官場上面的事情,可也知道本朝曾經出過一次特別嚴重的徇私舞弊案,惹得聖人震怒,全國上下兩京十三布政使司連帶着下頭無數府州縣,幾乎無一逃脫,官場完全是來了一次大清洗。

因爲當時的官職缺的特別嚴重,無比缺人,只要能夠金榜題名,就幾乎都有了一個好前程,便是舉人也有不少直接做官去了。

常言道,前程迷人眼,富貴亂人心,漸漸地便有些人動了歪心。

水至清則無魚,其實頭兩年也有人做些見不得人的勾當,只不過小打小鬧,實際並沒威脅到有真才實學的學子們的切實利益,便也沒捅到上頭去。

哪知人心不足蛇吞象,那一屆科舉從三鼎甲一直到二甲前半段,竟全都是走後門的,一衆有真才實學的寒門學子全都被擠到了二甲後半段!

舉世譁然!

誰也不是傻子,出了這樣的結果就都知道有貓膩,幾個名頭最盛的學子帶頭上血狀萬人書,豁出命去告御狀,在皇宮外頭泣血哭聖人,欲還天地一個朗朗乾坤。

事情鬧到這般田地,便已經無法收場,便是有心人想抓了遮掩,牢裡卻也盛不下這麼些人!

根本不必外面的官員呈報,天子在宮裡都能聽見外面學子們徹夜哭號,遂震怒,問明緣由後當場發作,將一衆有關的人員從上到下一查到底。

於是連帶着後宮妃嬪孃家親眷在內的十幾名主犯無一人逃脫,全部砍頭抄家,家人流放三千里,永世不得回京,三代不得科舉。近百上千名官員及各行各業的從犯也無一漏網,紛紛抄家的抄家,流放的流放,那一年抄出的贓銀竟比國庫還多出好幾倍!

據說那一年的被砍頭人的血染紅了大半個京師,呼吸間都是血腥氣,天上飄得竟是紅雲,當真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流血漂櫓。

不過也正於此才鎮住了不良之風,從此之後再無人敢越雷池一步。

因此白日裡劉氏竟大膽敢說想叫肖縣令徇私舞弊的話,實在是合該天誅地滅。這也就是王氏聽見了,要是給杜文等學生在場,怕不登時就撲上去與她拼命纔怪!

當時還沒覺得如何,可現在對着丈夫一回憶,王氏也竟忍不住垂淚道: “今兒這一鬧,我也是個潑婦了,只是卻不後悔,總不能眼睜睜的看着他們毀了文兒。”

“什麼潑婦!你竟是個賢妻良母,”杜河忙舉了袖子給她抹臉,憤憤道:“是非公道自在人心,我就不信大家的眼睛都是瞎的,竟善惡不分!”

王氏登時破涕爲笑,推他一把,自己抽了軟和的乾淨帕子抹臉,又傷心道:“我實在沒想到,大嫂竟這般對我,罷了,不說了。”

杜河也嘆了一回,又後怕道:“得虧着你們孃兒倆的生意活計素來不被外人知曉,不然可不要翻天了!”

王氏也是一陣陣後怕,又心疼拿回去的一大堆東西,反覆嘟囔,說若是不花,將近三兩銀子都能給女兒好好做一身綢子衣裳了。

杜河又笑:“你竟也摳門了。”說罷又又又嘆氣,道:“果然還是近便了,若中間隔着十萬八千里,縱然他們想鬧,也沒處鬧去。”

如今二老也纔不到五十,還有的年紀可活,一個孝字壓下來便足以叫人無計可施;且大房三房總歸是親兄弟,假使有一天他們真的求到門上來,自己難不成還能真的撒手不管?

王氏一怔,仰頭看他:“你竟是又想搬家不成?只是文兒的老師還在此處,又往哪裡去呢?”

杜河將雙臂枕在腦後,盯着房頂道:“知縣老爺也未必在這裡呆一輩子,他還那樣年青,前程且遠着呢!少不得將來任期到了,便要調到別處去的。再者文兒上學,明年又要科舉,去的地方越發遠了,聽說若能中了秀才,還能去公學呢,到時候也未必就在縣裡,省府也是有的……”

王氏聽得悠然神往,夫妻兩個這麼說着,也就慢慢睡熟了。

拋開杜河與王氏又存了別樣心思不提,終於被允許下場考試的杜文和牧清寒也着實忙起來。

尤其是牧清寒,因他決定要文武並重,且兩種考試內容着實千差萬別,他簡直一個人當兩個人使,越發埋頭苦讀,又勤練武藝。

肖易生也數次叮囑他說:“既決定了,就要奔着沒有退路去做,如今也還算好,待再過幾年,下頭的學生都長起來了,競爭越發激烈,便是文武考試也會越發挑剔嚴格,到時候在想走這條路,怕更爲艱難。”

牧清寒聽後越發勤勉,白日在與幾位同窗做學問,夜裡回家便點燈讀兵法,偶爾得閒也勤練騎射等,忙的腳不沾地。

饒是杜文自認勤奮,如今給他一比,竟也有些落了下風,自然也不敢放鬆,兩人竟像是在玩兒命了。

還是幾日後杜瑕去肖家給肖雲做生日,元夫人把幾個下人都打發出去,只跟她說悄悄話,又轉告了自家老爺的話。說是那兩位學生進來實在太拼了些,殊不知過猶不及,眼下距離考試還有小半年,若總這麼繃着弦,反倒不妙,倒是鬆弛有度,勞逸結合的好。

她笑道:“原先老爺也是這般,老師沒少說他,如今他有了經驗,自然也要看着學生們。那兩個孩子着實不錯,知道用功,可眼下第一場還沒考便已是這般,到了後頭豈不是越加艱難?別到時候弄出病來,反而悔恨。”

杜瑕也是參加過高考的人,自然知道太緊張了反而不利於發揮,正愁不知道該如何勸說,這會兒聽了這金玉良言,又是知縣親自說的,真如得了寶貝一般,忙道謝。

元夫人含笑扶起她,拉着她一同去了外頭,正巧碰上女兒過來請安。

因是好日子,素日打扮清爽的肖雲也換了一身亮眼的水紅,帶了綠汪汪碧瑩瑩一對翡翠鐲子,頭上簪着平日裡不戴的金釵,見了杜瑕就迎上來,只拉着她的手感謝:“我長這麼大,還未曾有幸摸過馬,姐姐做的那樣活靈活現,我看着是真喜歡,也算了了心願,多謝,多謝。”

她身體不好,肖易生夫婦連貓兒狗兒都不大敢叫她接觸,更別提此等體型巨大的動物,生怕驚着,也就是這兩年漸漸大了,才找了位女教師帶着活動。

見她是真喜歡,連帶着小臉兒都紅撲撲的,杜瑕也開心,道:“你若喜歡,就是它的造化了,便是我心裡也歡喜。往後你若還有其他喜歡的,我一應都做了給你,可好不好?”

肖家只肖雲一個孩子,沒個兄弟姐妹,前些年又一直守孝,竟沒什麼玩伴。之前她跟着父母在京城待了三年,倒也認識了幾位師伯、師叔家的女孩兒,可如今竟又回來了,便只能書信往來,登時覺得冷清。

眼見着杜瑕頗通詩書,又心靈手巧,難得更有見識,肖雲就很歡喜,樂得與她親近。可喜肖知縣夫婦也愛她兄妹爲人,並不攔着兩個女孩兒往來。

見兩個年歲相仿的女孩兒手拉手俏生生站着,好似一枝兒上頭長出來的兩個花骨朵,元夫人也高興,一手一個拉着道:“她是真喜歡,只圍着看,聽說若不是丫頭婆子催着,怕是早飯都顧不上吃了。”

說的肖雲羞紅了臉兒,杜瑕也笑眯眯的用手指頭捏她軟乎乎的腮,見小姑娘告饒更是忍不住多摸幾下,作足了怪姐姐的模樣。

到底是一方知縣,又是唯一的愛女歸來之後做的第一個生日,饒是肖易生不大愛與人往來,也拒絕不了原先交好的幾家女眷藉機前來祝賀,這會兒也都來了。

聽到下人來報,元夫人略斂了笑意,依舊叫兩個姑娘在身邊玩耍,點點頭:“都請進來吧。”

一時只聽得衣裳環佩摩擦與腳步聲,卻是多而不雜,杜瑕因被元夫人拉着,倒也能看個遍,就見打頭的便是下頭幾個小官兒的女眷,還有方夫人、萬夫人等縣內有名的富家太太,她們身後跟着的不是方媛、萬蓉卻是誰?

只是今日是大日子,石仲瀾之母自然免不了帶女兒前來恭賀。好歹她不似女兒糊塗,知道輕重,壓着石瑩穿了一身碧色襖裙,身上也沒戴平時那麼些珠寶首飾,好歹沒搶了壽星風頭。

稍後元夫人請大家落座,方媛和萬蓉也都看見了杜瑕,三個姑娘相視一笑,俱都露出喜色。

一衆太太自圍坐一圈,說些個衣裳首飾的話,中間夾雜着無數旁敲側擊、拐彎抹角的彼此試探、迴應,幾個女孩兒自去裡間玩耍。

幾位姑娘相互見過,分別落座,肖雲以主人之姿招呼人上茶。

方媛固然是個大咧咧的,可並非不知分寸,她雖知杜瑕如今身份地位不同,可對方心性透徹,二人關係並不受影響。只是今日主位卻是這位知縣大老爺的千金掌珠,聽說又是個嬌弱的,她登時便頭皮發麻,不敢張揚。

見肖雲正微笑着與父親幾位下屬的女孩兒說話,方媛趁機拉了杜瑕去一邊道:“這肖姑娘瞧着美人兒畫似的嬌嫩,我竟不敢大口喘氣,你素日裡常來,她脾性可好?”

便是萬蓉也在一旁豎着耳朵聽。

豈不知她們這些商戶出身的女孩兒,外頭看着轟轟烈烈,地位着實尷尬。不說肖雲此等官宦人家的大小姐,便是杜瑕這種讀書人家的女孩兒,一旦起來了,因是農戶出身,名聲也比她們要好得多。

真要論起來,原先肖易生只是窮秀才時,杜瑕與她們往來尚能說的上是高攀;可現下卻不同了。

肖易生搖身一變成爲知縣老爺,作爲知縣老爺弟子的嫡親妹子,連帶着杜瑕身份地位也水漲船高,君不見肖雲也與她交好,聽說元太太也十分讚賞她爲人。方媛與萬蓉二人不過商戶之女,再與她在一處,公平公道的說,竟也有些不大匹配的苗頭了,且看如今石瑩也越發抖起來,再見她們也不似從前那般唯唯諾諾,隱隱有些趾高氣昂起來。

也就是今日肖雲做生日,元夫人不好拒人門外,她們這纔有倖進了官宅,若在平時又如何能與官太太、官小姐共處一室!

杜瑕素愛方媛和萬蓉爲人,且當初自家那樣窮,她們都沒嫌棄自己,眼下哥哥並無功名在身,自己焉能忘了以往的情誼?

她也壓低聲音指點道:“你們無需害怕,元夫人待人極爲謙和,肖姑娘也是知書達理的,不是那等眼皮淺的,又天真爛漫,斷然不會無故發作。”

方媛和萬蓉這才鬆了口氣,都覺得一顆心放回肚子裡。

方媛吃了口茶壓驚,又笑道:“也不怕你笑話,好妹妹,我還是頭一遭來官宦人家呢,進門時手竟也發抖了,如今聽你這樣說,纔好過了。”

杜瑕與她說笑,道:“虧你平時咋咋呼呼的,瞅着好似能上山打虎,下海擒鯊,這會兒怎麼竟膽小起來?難不成她們還能吃了你不成?”

方媛斜眼看她:“你還不明白?若真是不明白,便也再沒人明白了。”

杜瑕噗嗤一笑,點頭:“自然是明白的。”

方媛這才罷了。

都說商不敢與官鬥,縱然買賣做的再大,假使一朝惹了當官的不悅,便是萬頃高樓大廈,說倒也就倒了……

作者有話要說:

PS,我寫的時候,參考的地理區劃是《明史·地理志》以及《大明會典》,以萬曆十年十五省的區劃格局爲藍本,注意,是藍本,然後在此基礎上架空!十五省的劃分和地理位置如實,可是下面的城鎮不管是格局還是風土人情,都跟歷史有出入,我知道有的讀者容易忽視我翻來覆去說了幾次的“歷史基礎上的架空”的字眼,習慣性的跳出來指正哪裡寫的不對。然而我還是要說,這是架空!歷史大雜燴!沒有現成標準可以比照哦~!

以歷史爲藍本,爲的是讓大家更有代入感,不然我隨便說個AB城市行省的,大家也都十分茫然,今天發這個圖,是讓大家有個大體的格局框架,大約知道我說描述的故事發生在東南西北哪個位置。

歷史格局多變遷,即便是同一個朝代,早中晚期格局也有不少差很多的。

再者注意一下哈,我小說裡經常出現的地點:山東省,格局也跟咱們現在的不同,面積非常大,可能包括一部分現代河北東北。再一個濟南府,我也是隻借用了名字和現代格局……

反正就是架空啦!哦,或者說平行空間的概念更容易理解,謝謝,麼麼噠,愛你們呦~

第二章第三十二章第一百一十章第一百一十八章第九十一章第五十九章第三十四章第六十六章第三十八章第一百一十九章第八十三章第一百二十七章第一百二十四章第五十三章第二十章第一百二十八章第二十八章第四十四章第九十五章第一百三十一章第一百二十一章第一百二十五章第八十六章第十九章第七十一章第二章第七十八章第133章 番外【郭遊】第六十二章第十六章第八十五章第一百零九章第一百零四章第七章第二十九章第七十九章第三十八章第四十三章第五十八章第三十八章第一百零四章第五十七章第三十九章第十二章第八章第七章第一百二十五章第四十四章第七章第四十四章第六十章第七章第五章第六十七章第二十六章第一百零七章第十一章第一百一十一章第二十五章第六十九章第八十九章第四十四章第三十二章第七十一章第一百三十一章第七章第八十八章第一百一十三章第一百二十二章第六十八章第七章第二十九章第九十八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六章第十八章第五十章第十八章第三十八章第九十章 【輕鬆】第十九章第六章第七十八章第七十一章第七十三章第十一章第一百一十七章第三十六章第七十二章第四十二章第一百一十七章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結局】第六十章第四十章第五十七章第九十四章第一百零二章第二十八章第二十九章第四十二章
第二章第三十二章第一百一十章第一百一十八章第九十一章第五十九章第三十四章第六十六章第三十八章第一百一十九章第八十三章第一百二十七章第一百二十四章第五十三章第二十章第一百二十八章第二十八章第四十四章第九十五章第一百三十一章第一百二十一章第一百二十五章第八十六章第十九章第七十一章第二章第七十八章第133章 番外【郭遊】第六十二章第十六章第八十五章第一百零九章第一百零四章第七章第二十九章第七十九章第三十八章第四十三章第五十八章第三十八章第一百零四章第五十七章第三十九章第十二章第八章第七章第一百二十五章第四十四章第七章第四十四章第六十章第七章第五章第六十七章第二十六章第一百零七章第十一章第一百一十一章第二十五章第六十九章第八十九章第四十四章第三十二章第七十一章第一百三十一章第七章第八十八章第一百一十三章第一百二十二章第六十八章第七章第二十九章第九十八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六章第十八章第五十章第十八章第三十八章第九十章 【輕鬆】第十九章第六章第七十八章第七十一章第七十三章第十一章第一百一十七章第三十六章第七十二章第四十二章第一百一十七章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結局】第六十章第四十章第五十七章第九十四章第一百零二章第二十八章第二十九章第四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