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二公主歿了的消息一傳開, 舉國震驚, 朝廷內外都議論不休,諸多黨派也都停了相互碾壓,紛紛齊聲譴責起炤戎的歹毒來。

二公主的生母祥嬪得了信兒之後哭的數次昏死過去,弟弟七皇子也萬分悲痛,接連幾日食不知味、夜不安寢,太后垂憐, 親自問了好幾回,又賞賜了好些貴重東西。

聖人也覺得這孃兒幾個有些太可憐, 親自下旨追封了二公主, 又將已經在嬪位坐了足足七年之久的祥嬪升爲祥妃, 並對七皇子十分和顏悅色。另外,他更給了祥妃那現任貴州巡撫的父親一個從四品爵位,並允許世襲四代——比一般爵位只可承襲三代更多一代,這就是提攜她的孃家人了。

須知大祿朝對於爵位的管控十分嚴格, 聖人也不大愛封賞, 如今放眼滿朝文武, 滿打滿算也不過十來個人罷了,且大多是父輩、祖輩跟着先皇打天下時得的從龍之功!

這個結果一出, 前朝先不說,後宮先就靜了一靜,然後如同滾油鍋裡被丟下一塊冰坨一樣,瞬間炸開了。

大祿朝對於後宮各位分上的人員名額沒有特別明確的限制,一般只要不超過六人即可, 不可超過,卻也不必一直滿着。且不說如今後宮高位嬪妃稀缺,統共妃位才三個,再加上肅貴妃、皇后,也不過區區五人。眼下祥嬪搖身一變成了祥妃,即便是再算上太后,也立時就成了後宮之內的第七人,瞬間不同了。

皇子稀罕,公主卻不稀罕,當初同炤戎和親時,適齡的並非只二公主一人,可最後卻偏偏選了她,跟祥妃本人身份低微,母族亦不顯赫,根本無足輕重有很大關聯。

祥妃不大得寵,當時只是小小貴人,聖人一年到頭都不一定能見她一回,公主自然更不用說。說句不好聽的,恐怕就連聖人自己,也未必能記得還有這麼一個女兒呢!

柿子單撿軟的捏,當時的祥貴人自己人微言輕,朝堂內外也都沒有一個能說得上話的人,自然是人爲刀俎我爲魚肉,什麼好事兒輪不上,可遇到這種分明可能去送死的事兒,便頭一個落到身上。

二公主被送去和親之後,聖人這才補償似的給提了位分;哪成想如今二公主沒了,說來也算另一種程度上的爲國捐軀,聖人自然更不好不聞不問,也覺得有些對不住祥嬪。且祥嬪母子和孃家一直都十分安分勤懇,從未有過什麼出格的舉動,聖人索性就大方了一回,不僅再次升了祥嬪位分,連帶着也擡舉她的孃家人。

左右就是一個爵位,不過略費一點銀子錢,又沒得實權,圖個面兒上好看罷了。他們要的歡喜,聖人給的也放心。

只是卻不知道在祥妃心中,這種用女兒一生的幸福,乃至如今的性命換來的榮光,到底是不是真心歡喜。

但無論祥妃本人怎麼想,短短七年之內,她從一屆小小貴人飆升到如今數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妃,便是再如何低調,也已經是正式進入大衆視線之內,躲也躲不開了。

便是那七皇子,如今也已經十九歲了,過去這些年因生母分位低,他本人也十分老實內斂,只規規矩矩讀書、練武,各門功課的成績雖從不拔尖兒,卻也從不墊底,十分穩定。他對待長輩、兄弟極其和氣友善,雖然名聲一直不大顯,可人緣兒和外頭的風評都是很好的。

貴人的兒子自然沒有可能榮登大寶,嬪的兒子也不大可能,然而妃呢?!

聖人不是特別沉迷於女色,也就是這幾年年紀大了,才略多花了些心思在後宮,子嗣倒也不大多,或是年紀都太小,譬如正在吃奶或是剛蹣跚學步。

說句大不敬的話,眼下聖人也將近六十歲的人了,便是再硬朗,還能撐幾年呢?所以說搶皇位這種事兒,既要本事,也要運氣。你生的太早了,聖人自己還年富力強的;可生的太晚了,聖人垂垂老矣,旁的哥哥已經斗的烏眼兒雞似的,你猶在襁褓之中,能幹什麼?等長大了,懂事兒了,有本事了,上頭坐着皇位的早換成自家哥哥啦!

而眼下前頭年紀合適,有資格參加皇位競爭的,也不過皇太子、二皇子、三皇子到後頭的十一皇子。而這些皇子中,生母在妃位及以上的也不過區區六人,再刨掉兩位風評不大好的,所剩不過四人而已。

說來現在這位皇太子也是時運不濟,命途多舛:

他的生母是已故的皇貴妃,只是皇貴妃福薄,身子一直不好,前頭落了一次胎更是雪上加霜。後來有孕,體格當真是一落千丈,剛生下皇子沒多久就病的下不來牀。

那時皇后同皇貴妃情分非比尋常,早再皇貴妃還在世的時候,就主動請聖人將皇長子立爲太子,也順便沖沖喜。

聖人大爲感動,果然應了她的話,哪成想也不知是不是沖喜衝過了,皇長子剛升爲皇太子沒幾天,皇貴妃就含笑而終!

太后和聖人都甚是悲痛,可也無可奈何,只能怪她命短福薄。又因皇貴妃已經是極爲尊貴的了,如今她沒了,聖人與太后商議一番之後,索性就將皇太子交於當時一直無子的皇后撫養。

人無百日好,花無百日紅,皇帝這種存在哪裡敢指望他們的真心?因此不管後宮嬪妃當時再得寵,或是顏色再好,也不敢奢望天長地久,只想找些更實在的依靠,比如說,兒子。

若是兒子能順利得了皇位自然是好的,即便不能,好歹還能混個王爺什麼的當當,到時候也能將生母接出去養老呢。

因此在這後宮裡,沒有孩子簡直就跟沒有未來一般暗無天日,皇后當時得知這個消息後也是萬分歡喜,衣食起居無不用心。也許當真是感動天地,幾年後,皇太子漸漸長大,皇后竟然有孕了!

再後來,三皇子、三公主、九公主陸續出生,且都十分聰明伶俐,皇太子雖還擔着太子的名頭,處境不免日益尷尬起來。

雖然皇太子從小也是皇后親手撫養長大的,內外皆交口稱讚,誇她實在是母儀天下,寬厚溫柔,可親生的和抱養的,哪裡能一樣呢?但凡能有自己親生的,誰又願意替旁人養孩子!

於是漸漸地,饒是皇后寬容大度,表面上待太子依舊溫和慈善,可兩邊到底不比當年。且太子和三皇子的年紀也都慢慢大了,心思也多了,又有直接的利益衝突,相處起來越發暗流洶涌。

二皇子生母是如今的肅貴妃,其父、兄皆是大祿朝有名武將,頭一個一門雙爵的,這幾年跟江南文臣大族出身的皇后雙足鼎立,頻打擂臺,竟是誰也奈何不了誰。

皇太子到底有太子的名頭,年紀也最大,既是嫡也是長,得天獨厚;

二皇子爲人豪爽大氣,武藝出衆,在朝堂內外人緣頗佳;

三皇子乃是皇后親子,十分儒雅,帶人謙遜有禮,也十分受追捧;

這樣的朝堂局勢本就已經足夠複雜,哪知如今又突然蹦出來一個七皇子,形勢越發撲朔迷離了!

祥妃雖是後起之秀,可她入宮甚早,是當年跟皇貴妃一同跟在聖人身邊的老人了,便是皇后和如今的肅貴妃也沒她的老資歷,素來也是個與人爲善的,從沒什麼仇家。

且現在她女兒二公主又沒了,內外朝臣、百姓說不得要感念一番,不免要高看她一眼,連帶着七皇子也得了實惠……

*********

這日下朝後,杜文找老丈人何厲分析朝堂局勢,不知不覺過了大半天,只說的口乾舌燥,頭昏腦漲,一壺自己喝自己倒的茶都要從綠色喝到沒色了,可知說話之多。

何厲叫人進來換新茶,杜文環視一週,見就他們兩個人,不由感慨道:“慎行和忠烈去了軍營,金仲去了青州,洪師兄這兩年越發雲淡風輕了,前兒我見他跟宋師伯說的竟十分投機,難不成回頭也要去埋頭搞案子?”

如今唐芽對宋平已經是有些放棄了,見實在拗不回來,也隨他去了,預備日後給他運作到大理寺卿的位子,倒也無人敢輕視,且不容易被朝堂風雲波及到。

說到這裡,何厲聞言嘖了一聲,道:“你那位洪師兄啊非我所愛,偏合我小師弟的胃口,如今好容易考了功名出來,卻又這般閒雲野鶴作態作甚?豈不聞你不找麻煩,麻煩卻來找你,既已身在其中,想要置身事外哪裡是那麼容易的!”

杜文替洪清辯解道:“洪師兄素來寬厚平和,也確實不是這上頭的人,這會兒打從一開始就不摻和進來,倒也省了日後麻煩。”

可任他如何說,何厲就是同那一類所謂的寬和君子,與世無爭合不來,只是到底是自己人,也就嗤笑幾聲,丟了開去。

二人既是翁婿,又是同僚,彼此許多看法觀點也是難得契合,因此隔三差五就湊在一處談天說地,好不痛快。

只可惜最近杜文交好的幾位好友都有了各自的去處,偶爾也難免孤單,這纔有感而發。

然他們兩個說東道西談南論北,把身邊一干人等都梳了個遍,卻唯獨不提一個郭遊,曾經跟杜文極度親密,僅次牧清寒的郭遊……

兩人又沏了一盞茶,對坐說些朝堂局勢,談及這次二公主殞命後帶來的一連串局勢,都是感慨頗深。

杜文嘆了一回,突然轉頭問何厲:“岳父大人對這位七皇子,是個什麼看法?”

何厲就笑了一聲,掀着茶蓋颳了刮茶梗兒,慢悠悠道:“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宮裡頭出來的娃娃打從孃胎裡就會算計了,哪裡真有什麼君子!便是有,也是僞君子。”

這話實在大逆不道,若是給外人聽了去,當真吃不了兜着走,可他偏偏敢說。

“祥妃原先不過最低一等伺候人的,卻越過衆人先養了一位公主,升了貴人,後來竟又接二連三傳來消息,終究誕下皇子。似這等兩次有孕又兩次都生下來,還都健健康康長大成人的低位妃嬪,統共才能幾個?可憐外頭卻還一直說她不得寵,當真藏得嚴實。若說她是真如傳言那般一點兒心計也無,呵,那不是你我是傻子,就是宮裡頭各位主兒都改了脾性,打從心眼兒裡要吃齋唸佛澤被蒼生了呢。”

他說的話極爲尖酸刻薄,偏偏又不討人厭,杜文聽得直笑。

“再說七皇子,他是一直透明人一般,可你瞧他什麼時候得罪過誰?貌似從沒主動爭取過什麼,可太后憐惜,兄弟和氣,誰也不願意爲難這麼個沒有威脅的人,誰也樂得善待他,好彰顯自己的寬厚大度,所以竟是什麼都有了!如今就更好了,親姐姐死了就死了吧,自己先能得了聖人關懷,多大的美事!”

如今杜文還沒有日日上朝面聖的權利,可對各方面消息也十分靈通,知道眼下朝堂之上已經吵翻了天。

要說也是作的,炤戎在把二公主去世的噩耗送回來的同時竟還提出一個極其過分,只叫人聽了就火冒三丈的要求:他們說當初爲的就是和親,可如今二公主自己死了,這姻親便散了,若是大祿朝想繼續維持雙方關係,便要再送一個公主過去!

這簡直是捅了馬蜂窩,連聖人這樣平素不大發火的也當場砸了摺子,又大罵炤戎狼心狗肺。

且不說聖人暴怒,後宮一衆妃嬪也是憤憤難平,而有公主的幾位更是惶惶不可終日,生怕聖人要繼續休養生息,最後只得再忍氣吞聲的送一位公主過去。

這一回炤戎使者前來,未必不是試探的:當初一個二公主就折在這上頭,若大祿朝非但沒有反抗,反而又答應了這過分要求,他們豈不是越發肆無忌憚,更要作踐公主了?

正好親生的三公主、九公主這一二年都待字閨中的皇后更是連愁帶驚加氣,弄的幾天吃不下睡不着的,雙眼冒火,滿嘴發苦,想着要不要乾脆先隨便抓兩個青年才俊定了駙馬再說。

便是那駙馬再不濟吧,好歹還有個君臣之禮壓着,又能放在眼皮底下,還能翻了天不成?總好過被丟去那蠻荒之地和親,過的不是人過的日子不說,保不齊什麼時候就客死異鄉……

眼下朝廷內外一干武將都已是耐不住了,天天罵娘,說炤戎是喂不熟的白眼狼,欺人太甚,大不了就玉石俱焚,誰得了便宜不成?省的自家辛辛苦苦養大的女孩兒都給他們糟踐了,回頭卻還該犯邊就犯邊,該鬧騰就鬧騰,沒得噁心人。

可不管武將如何表態,最終能真正左右朝堂動向的,卻還是文臣。

現在聖人正在權衡中,還沒發話,於是這一羣文臣便都吵翻了天。

以唐芽爲首的唐黨主戰,理由很充分,大祿朝已經休養了將近三十年,也夠久了,如今外賊已經欺負到頭上來,斷然不能再忍下去。不然炤戎越加得寸進尺不說,其他鄰國不免也有樣學樣,羣起效仿,到時候我國纔是真的腹背受敵。

而以魏淵爲首的魏黨自然要對着幹,便主和,聽上去理由也頗說得通:

大祿朝雖已經止戰多年,可之前造成的傷損並未完全復原,若是開戰並無必勝把握。再者南方也有小國虎視眈眈,若他們北線開戰,南方必然也不穩定,必有賊人伺機而動,可如今的大祿朝卻不能長期承擔起南北雙線作戰的巨大消耗,因此須得慎重行事。

牧清寒這個武官自然不必說,就連杜文這等當年曾經贊同和親的文臣也覺得此戰非打不可。

此一時彼一時,當時大祿朝整體都處在一種青黃不接的敏感關頭,實在經不起戰爭摧殘,這才被迫和親,可總體還是屈辱的,不過是想換來一線發展生機而已。

然而如今眼見炤戎慾壑難填,又壓根兒不把大祿朝放在眼裡,即便再送一位、十位公主過去,也不管用!

既然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左右都沒個好結果,又爲何還要卑躬屈膝,徒惹鄰國恥笑?

若是擔心前番大祿朝上下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地方遭受旱災重創,可一來炤戎受創更爲嚴重,二來如今幾年過去,也早就恢復了。

這會兒沒有外人,杜文說話也放開了,就說:“魏大人也忒瞻前顧後了些,困難確實有,可就算再等幾年,也未必就會比現在少!難不成咱們明白的道理,敵國就想不到?誰能真放任咱們一天天壯大起來呢?說不得就要打一個出其不意。”

說到魏淵,他很難不想到郭遊,心裡不禁有些不得勁。

因爲這一回郭遊的意見,還是忍耐,求和爲上。

作爲魏淵愛徒潘一舟的入室弟子,郭遊堅持這樣的主張卻是無可厚非,可這麼一來,這羣朋友之間便頭一次出現瞭如此嚴重的意見相左!

不,這已經不能僅僅稱爲單純的意見相左,而是政見不合!

之前本着不遠朋友反目的想法,雙方也曾數次辯論過,試圖將對方拉到己方陣營,兩邊你來我往、引經據典十分激烈,可最終誰也說服不了誰,只得不歡而散。

想法是好的,偏偏這一次的分歧是無法相互遷就,更無法彼此包容和融合的,幾天下來,杜文、牧清寒和郭遊之間的關係自然不復從前,已然有了一道深深的,永遠也不可能調和的溝壑,且很有可能漸行漸遠。

見杜文面色黯然,何厲出聲安慰道:“這有什麼,舊友去,新友來,你還這般年輕,往後說不得要認識更多人,自然也多得是意見不合,習慣就好。”

杜文聽得哭笑不得道:“您這是安慰我,還是打擊我?”

щщщ ¤ttκΛ n ¤c○

何厲呵呵一笑,老神在在道:“不算安慰,也非打擊,只是實話實說罷了。”

且不說衆口難調,單是個人成長環境不同、性格不同便註定了要對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看法,便是關係再好的朋友也不敢保證永遠沒有意見相左的時候。

只是有的時候,這種不同經過努力之後可以化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包容;可也有的時候,不同就是不同,便如那水和油、冰與火,註定了無法共存,而原先的朋友自然也未必能繼續把酒言歡,便是反目成仇的也不在少數。

不過這一回唐黨和魏黨之爭空前激烈,說是生死存亡之際也不爲過。

聖人年紀已經大了,便是再好,也不過十年掌權可能,而等到新皇繼位,自然又要提拔自己的心腹,他們這些先皇老臣怕也就榮光不再。

可若是能入閣,成了真正意義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閣老,一切就都不同了,因爲任何帝王都不可能忽視一位閣老的存在!而內閣也早就被認定了是超脫皇位更迭的存在,地位、意義自然不同。

聖人不年輕了,而唐芽和魏淵同樣青春不再,他們不可能就這麼幹等下去,自然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採取行動。

大祿朝內閣成員常設四位,除非大罪,或是年紀大了主動高老,輕易不會退下來,只要沒有名額空缺,便是下面的人再才華橫溢也只能眼巴巴看着。

原先唐芽和魏淵的老師也曾入閣,可到底年紀差的太大,他們也只能竭力提拔、鋪路,然後不等幾個學生成長到能夠接班的時候就先後去世……

當年兩個人的老師就沒分出勝負,如今他們自己越發斗的不可開交,眼見着這持續幾代人的鬥爭終於有了要落幕的跡象,怎不叫人心神俱震!

該說唐芽和魏淵的運氣好還是壞呢?前兩年他們就已聽到風聲,說七十多歲的李閣老終於表示自己年紀大了,精力不濟,想退位養老。

一位,只有一位,這也就意味着短時間內只有一個名額。

是自己,還是鬥了一輩子的死敵?

要的就是先機!誰快一步,生;誰慢一步,死!

官大一級壓死人,更何況是閣老這樣超然的存在,但凡其中一人入閣,必然會搶佔先機,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給對方製造障礙,甚至置他們於死地,最終將其連根拔起。

誰都知道這一回的升閣關係重大,不管是誰上去了,都將意味着持續二十多年來的唐魏兩黨鬥爭的終結,因此氣氛尤其敏感微妙。

作爲鐵桿兒直系唐黨,不管是何厲、肖易生,還是杜文、牧清寒,自然都發自內心的希望唐芽能夠順利入閣。

可若是唐芽上位,魏黨勢必要被肅清,屆時郭遊自然也無法置身事外,因此杜文每每想起也覺得萬分感慨。

當初他們在濟南府學時何等肆意開懷?每日只高談闊論,想着研究學問,報效國家,能得三五知己好友已是生平快事,誰能想太多?

尤記得那幾年佳節,他們幾人相攜出遊,飲酒作詩、戲耍取樂,更對月抒懷、對酒當歌,迎着湖中皎月碎屑,踏着兩岸朗朗歌聲,好不快哉!惟願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又哪裡會想到能有如今這樣針鋒相對,甚至你死我亡的情形?

唉,這人生風雲變幻,世事無常,說的也就是這個吧?

何厲知他心中所想所感,卻也不好安慰太過,皆因此事完全是旁人代替不了的,只能靠他自己邁過這個坎兒。

“對了,”何厲又道:“你近日可見過慎行?他對此事有何看法?”

“唉,說來我也是十分爲難,既希望揚我國威,痛打敵軍,卻也不免心疼我軍將士,”杜文感慨道,“我雖沒直接問過,可也知道慎行一貫心思,可巧如今他又在禁軍裡頭,若是真的打起仗來,他必然是要上前線的,我只要一想到這裡,就覺得有些發愁。”

打仗哪裡有不死人的呢?到時候炮火連天,漫天箭矢,便是你武藝再強,也沒有三頭六臂……且不說他是自己摯友,更是妹夫,自家妹子如今剛有了身孕,萬一他有個三長兩短可如何是好!

“你也莫太過憂慮,他高居軍指揮使一職,又熟讀兵法,還是頭一回打仗,也未必能上前線。”

何厲自然也有這樣的擔心,可當初牧清寒既然選擇了這條道路,便是早就下定了決心了的,勸也無用。更何況,哪個士兵不怕死,哪個士兵不是人?誰也是誰的兒子、兄弟、丈夫,若人人都所在大後方,這仗還怎麼打?

杜文卻是苦笑連連,道:“就怕聖人本沒這個意思,他自己卻要主動申請,唉!”

早些年他們還在一處讀書的時候,牧清寒就頻頻流出想要殺敵保國的意思,如今更是不等文舉有了好結果就自願去了禁軍,一片丹心簡直可昭日月!

平時沒仗可打也就罷了,可眼見着就來了真的,他若是後縮,豈不是葉公好龍?又哪裡是他牧清寒牧慎行的做派!

這事他們卻是做不得主的,不光做不了聖人的主,也做不了牧清寒的主,在這裡也不過白嘆息罷了。

見氣氛有些沉悶,何厲便岔開話題,道:“別光說這個了,眼見着那小子都要當爹的人了,你怎的還沒消息?我且等着當外公哩!你也得加把勁纔是。”

杜文不曾想他的話題一下子就跳到這上頭,又說的露骨,一時臊紅了臉,結巴道:“哎呀,這可真是,這哪裡是甚麼咳咳加,加什麼勁就能成的,岳父莫要取笑,莫要取笑!”

“哪裡是我取笑,”何厲繼續道:“我這是着急哩,不光我,便是你師公,師父,難道就不着急了?前兒我去老師家,說起慎行那小子要當爹,我那小師弟便要做師公的事,着實氣惱,豈不是又叫他趕在我前頭?老師還叫我催催你呢!”

杜文在這上頭也是個麪皮兒薄的,比不過牧清寒在一羣大老爺們兒裡頭混得多了,已是練出來,見何厲越發來勁,他當即坐立不安起來,就要告辭。

何厲哈哈大笑,一點兒也不覺得欺負自家小輩有什麼不妥,反而十分得意。

杜文臨走之前,何厲還叫住他,說了句頗叫人膽戰心驚的話:“你也是,姓牧的小子也是,且別急着站隊,沒得白給人當槍使。”

杜文一驚,當即停住腳步,問道:“可是師公那頭有什麼話出來?”

何厲瞅了他一眼,責怪道:“纔剛說了你腦子活,卻又犯蠢了!忠於皇帝,哪裡比得上忠於這個國家!如今老師只差一步便可塵埃落定,且等等吧。”

只要唐芽能入閣,不管是哪個皇子上位都得敬着他,而他的這一干徒子徒孫自然也不需要再上躥下跳的走彎路!

再說,忠於皇帝,哪裡比得上忠於這個國家!

只是單純忠於皇帝,到底皇位上的人會對你有戒心,用起來也十分保守,猜忌來猜忌去,束手束腳。可若是忠於這個國家,也許某個皇帝在位的時候對你會不如對他的爪牙親近,可也大大降低了被猜忌、被髮作的可能,更利於長久發展。

當年的唐芽,如今的何厲和肖易生,都是沒得選,只能硬着頭皮往前走,可杜文和牧清寒都還年輕呀!若是沒有意外,甚至有可能經歷三代帝王,既然如此,爲何非要退而求其次?

眼下唐芽勝利在望,且上頭還有何厲他們這一輩的撐着,自然不願意讓下頭大有可爲的小輩去冒險。

只要他們不傻乎乎的站隊,那麼若是唐芽贏了,自然不必說,前途無限光明;可就算是輸了,唐芽也有法子能保住徒孫這一代,而下一任皇帝也會看在他們是純臣的份兒上,繼續放心大膽的啓用……

杜文是什麼人?聽何厲說了這一句,馬上就明白了這弦外之音,當下心頭巨震,熱血翻滾,鼻腔也微微有些泛酸了。

他深深吸了一口氣,一揖到地,緩緩道:“謹遵教誨。”

何厲面容平靜的看他拜下去,也沒像往常那樣伸手攙扶,一直等他重新站直了,這才忽然換成素日的嬉笑,擺擺手,故作不耐的說道:“罷了罷了,跟誰學的這酸溜一套?趕緊滾蛋吧,加把勁兒,儘快與我弄個徒孫出來!”

話音剛落,杜文果然落荒而逃。

何厲在原地看着他,大笑出聲,然後緩緩收斂笑容,眼底露出一種十分複雜的神情,似欣慰,似懷念,似憂慮,又似感傷,最後都變成一種幾乎能夠灼痛人眼的光彩!

******

那頭牧清寒派去江南的人終於回來,只是張鐸還是留在那頭,仍是叫人帶信。

牧清寒的擔憂果然不是白費的,牧清輝也果然是對那樂妓不忍放手,說好了要將她趕出去,可還是好好地放在別院內。因之前張鐸沒接到牧清寒的命令,也不好擅自做主,只是專心盯着那個跟京城來人往來的織造商人,不面對這頭就有些疏忽了。

結果等六月下旬,一路飛馬趕來的於猛帶來了牧清寒斬草除根的消息,張鐸才發現那女子竟給牧清輝暗中轉移了!

衆人都驚出一身冷汗,忙用心尋找起來。

所幸張鐸已經在當地待了小半年,不僅對牧清輝名下一衆宅院瞭如指掌,更將當地摸了個底兒朝天,只花了半月就重新找到那女子所在,然後乾脆利落的結果了她。

牧清輝得到消息後勃然大怒,儘管沒有一點兒證據,可他猜也能猜出必然是牧清寒動手了,竟直接從濟南府殺過來質問。而牧清寒也是十年如一日的耿直,壓根兒沒有隱瞞或是狡辯的打算,直接就承認了。

這簡直是火上澆油,牧清輝本就怒氣滿滿,如今又見了他這幅理直氣壯,一絲悔意、歉意也無的模樣,越發怒火中燒。

他不全是心疼一個可人,更多的還是對自家弟弟這種無視自己,擅自插手自己事務的不滿,兄弟二人爆發了有生以來最激烈的一次爭吵,最後不歡而散。

殊不知他生氣,牧清寒更氣,覺得兄長簡直是鬼迷心竅,爲了一個來歷不明,且已經確認形跡可疑的外來女子就同自家兄弟翻臉,當真不可理喻!

分明他已經曉以利害,又分析了背後可能牽扯到的人,牧清輝竟還這般,又說他只向着外人,也着實是叫牧清寒心寒。

一個認爲對方不尊重自己,另一個認爲對方不知輕重,於是兄弟二人關係陷入僵局。

第七十三章第九十五章第三十七章第一百零二章第九十八章第十八章第四十七章第一百二十章第六十九章第五十九章第五十一章第一百一十一章第四十九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八章第七十二章第三十六章第一百零一章第九十六章第五十三章第八十三章第八十八章第一百三十一章第六十三章第八十章第七十一章第六十三章第一百零二章第九十八章第一百二十七章第六十九章第八十章第一百一十六章第一百二十章第六十五章第四十五章第九十七章 【寶寶】第三十九章第一百二十四章第九十二章第一百一十二章第一百一十七章第六十九章第一百零一章第七章第六十二章第二十章第七十七章第四章第三十九章第四十七章第一百章第133章 番外【郭遊】第一百二十五章第九十三章第八十五章第五十章第三十四章第一百二十一章第七十二章第九十章 【輕鬆】第一百三十章第七十九章第一百零五章第一百二十六章第八十章第八十七章第四十二章第五章第四十九章第八十四章第四十五章第八十四章第一百二十一章第五十一章第八十二章第十二章第五十一章第四十四章第六十五章第四十九章第一百一十一章第一百一十三章第四十六章第一百零五章第五十二章第五十六章第六十章第六十九章第三十三章第五十一章第三十九章第四十九章第六十三章第133章 番外【郭遊】第一百一十五章第十五章第三十六章第三十三章第一百零六章
第七十三章第九十五章第三十七章第一百零二章第九十八章第十八章第四十七章第一百二十章第六十九章第五十九章第五十一章第一百一十一章第四十九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八章第七十二章第三十六章第一百零一章第九十六章第五十三章第八十三章第八十八章第一百三十一章第六十三章第八十章第七十一章第六十三章第一百零二章第九十八章第一百二十七章第六十九章第八十章第一百一十六章第一百二十章第六十五章第四十五章第九十七章 【寶寶】第三十九章第一百二十四章第九十二章第一百一十二章第一百一十七章第六十九章第一百零一章第七章第六十二章第二十章第七十七章第四章第三十九章第四十七章第一百章第133章 番外【郭遊】第一百二十五章第九十三章第八十五章第五十章第三十四章第一百二十一章第七十二章第九十章 【輕鬆】第一百三十章第七十九章第一百零五章第一百二十六章第八十章第八十七章第四十二章第五章第四十九章第八十四章第四十五章第八十四章第一百二十一章第五十一章第八十二章第十二章第五十一章第四十四章第六十五章第四十九章第一百一十一章第一百一十三章第四十六章第一百零五章第五十二章第五十六章第六十章第六十九章第三十三章第五十一章第三十九章第四十九章第六十三章第133章 番外【郭遊】第一百一十五章第十五章第三十六章第三十三章第一百零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