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章 全線撤退

薛瓚帶一兩百灄頭士卒從渡口殺上河堤,衝到河堤外側,順着河堤根下折向南衝。河堤左近,溝渠泥坑處處,人踩上去深一腳淺一腳的,稍不注意就會摔倒,薛瓚帶着灄頭士卒一路跌跌撞撞,他心中不憂,反而有些欣喜,因爲這樣的地勢更容易甩掉大隊追兵。

氐人完全佔據了渡口,隨後沿着淇河西岸瘋狂地搜捕南逃的聯軍,燈籠火把不斷燃起,漸漸鋪蓋了整個淇河西岸。薛瓚跌倒、爬起,跑着跑着,再次跌倒,再次爬起。。。不要命地向前狂奔。一口氣跑出四五里後,前方不遠影影綽綽地現出一些模糊地人影。

腳步猛然一緩,薛瓚有些遲疑了。前面肯定是新義軍,可是他卻有些不敢靠近。此時他的心思極其矛盾,既希望和新義軍會合後,一道逃出氐人追擊,又怕見到石青,只怕石青一時不忿隨手殺了他。

忐忑之中,身後追擊氐人舉得火光又近了一些,前面的新義軍也發現了薛瓚一行。石青冷峻的聲音在從暗夜裡響起來:“什麼人?報名!”

如同劃破寂靜的驚雷,聽到石青的喝問,薛瓚嚇得身子一軟,差點跌倒;心慌意亂之中,他福至心靈,腦中電光一閃,突然有了主意:也許,我應該如此。。。

拿定主意,薛瓚再不猶豫,一路狂奔過去,悲聲嚎叫道:“石帥,末將乃是灄頭薛瓚。末將還未登上渡船,枋頭軍就殺來了。無奈之下,末將只好帶了一兩百士卒順着河堤突圍,沒想到在此遇上石帥。末將懇請石帥施以援手,若能逃出生天,自此以後,薛瓚鞍前馬後,爲奴爲僕,也要報答石帥救命之恩。。。”

薛瓚一番哭訴有兩個用意,一是表明他是湊巧到此,暗示他自己不可能發現石青刺殺姚萇之事。二是表明投效之意。石青能夠親自斷後,說明石青對部屬足夠愛護;只要石青願意收納,他既不用擔心被殺,也不用擔心沒有退路。當然,如果石青婉言拒絕,他就會早作準備,另找出路了。

“薛瓚!?”石青詫異地叫了一聲,他沒想到會遇上薛瓚,更沒想到短短一瞬,薛瓚動了這麼多腦筋。

考慮到薛瓚在灄頭還算是個人物,有他幫忙,利於收攏灄頭殘部人心,石青很快做出決斷。“得薛參軍青眼,石青受寵若驚。薛參軍勿須客套,快隨石某撤離吧。。。”

薛瓚一顆心終於落下地,他喘着氣跑向石青,隔得老遠就一撲倒地,懇切地說道:“石帥不嫌薛瓚駑鈍,給予收留,薛瓚感激不盡。至此哪怕拼的肝腦塗地,也要追隨石帥左右,以效微薄。”

石青又是一詫,實在沒想到薛瓚投效的這般乾淨利落。旋即欣喜道:“能得薛參軍襄助,實是新義軍之福。薛參軍快請起。哦,對了,景茂賢弟身先士卒,勇猛無雙,實是難得的少年英雄;可惜良才美玉自來易遭天妒,景茂賢弟掩護部衆後撤時,一不小心,竟被對手所趁,英勇就義。唉。。。景茂賢弟麾下還有百十兄弟,請薛參軍代爲照料吧。”

話到最後,石青流露出深深的悲哀。

薛瓚聽罷,心中又是恐懼又是佩服。殺其人、並其衆,這等之事,在石青口中道出,竟然成了有仁有義之舉——代爲照料部屬。想是如此想,薛瓚卻不敢露出半點心思,當下恭恭敬敬地回道:“死者亦已,請石帥節哀順變。石帥仁念通天,景茂泉下有知,必定爲麾下兄弟高興。”

薛瓚所料不差,石青確實爲自己留了一條退路。灄頭軍與新義軍會合後,向南又趕了四五里路,左側河堤現出一道狹窄的不易察覺的豁口。石青當先拐了進去,薛瓚寸步不離,跟着拐了進去。

除了渡口,淇河河堤兩側內壁都是陡直陡直的,讓人很難從堤上直接下到河灘,因此一般河段無法泊船載人。薛瓚從豁口進來後,發覺這裡的河堤內壁被人墊出了一道土坡,土坡很陡很窄,僅容一人通過,不過,這確實算是條路。

“讓大夥互相拉着,別摔下去了。。。”打頭的石青吩咐後一聲,繼續摸索着向下探路。薛瓚不敢怠慢,慎重地叮囑了身後士卒,隨後連忙跟上石青,沒走多久,他感覺腳下一高,原來已下了河堤,到了一處狹窄的淺灘之上。腳下的乾土不知是人工墊出來的,還是原本就是乾涸的河牀。

石青已上了一艘小船,正站在船首,對後續將士說道:“大夥注意,薛參軍也請小心,掉進河水裡雖要不了性命,卻難免遭凍受罪。”

溫淳話語落入耳中,薛瓚心頭驀然一暖,他恍然發覺,石青並非他想象的那樣,無常可怕。心思翻轉間,薛瓚默默地登上船,隨即站在石青身後一言不發。

小船載滿二十人後,有人喊道:“人滿了,換船。。。”。喊聲過後,兩支長篙向河堤上一撐,小船蕩了出去。薛瓚發現,自己所乘的小船剛剛離岸,立時從附近水面撐來一艘空船,迅疾靠上河岸繼續載人。

小船撐出二十餘丈後,河面上現出幾十艘黑糊糊的船影,薛瓚這才明白,敢情撤離的船隊沒有走遠,都集結在此等待石青呢。

薛瓚乘坐的小船徑直來到一艘大船舷下,待所有乘客都換乘了大船後,長篙一撐,再次駛向岸邊載人。

突圍而出的聯軍合計約莫四五百人,七八條空閒小船來回穿梭,將人轉運上大船,一炷香的功夫,岸上一空,所有的人都被轉上了大海船,河面上的船隻隨即動了起來,擺成一長溜隊形,緩緩南下。

辰初時分,天光大亮。船隊來到淇河、衛河交匯處,在一處平緩的回水灣頭泊下後,船上的乘客開始登上衛河南岸。

淇河流向是自北向南、衛河是自西向東,兩河原來並不相通。魏武曹操興建枋頭灌溉區時,將兩河之間的一截阻礙挖通,由是淇河一分爲二,一半繼續南下匯入黃河,一半向東而去輸入衛河。船隊到達的地方就是這處分岔口。

大船因吃水的問題不能靠岸,只能停在河心深水區,乘客登岸需要小船來回轉運。

船上人員轉運一半的時候,衛河之北、淇河之東的荒野上現出一隊倉惶急行的人馬。那是從東枋城撤離的新義軍,因爲夜路行走艱難,他們雖然提前撤離,反而比由水路撤離的河西聯軍遲一步抵達衛河。

任由船隻轉運士卒,石青獨自上了一艘小船,徑往衛河北岸去接王猛。

兩人見禮後,彼此一笑,笑容裡包含了濃濃的慶幸意味。枋頭新義軍渡河事宜交給丁析,王猛上了石青坐船,小舟一蕩,緩緩向對岸渡去。

“景略兄。還有繼續作戰得必要嗎?”石青饒有興趣地打量着王猛,率先開口。

“當然有必要!”

王猛截然回答:“枋頭與青、兗相鄰,實爲大患,新義軍若想有所作爲,遲早需要面對這個大患。既然如此,趁早不趁晚,此時正是打壓枋頭的好時機,石帥怎能錯過?”

石青哈哈一笑,調侃道:“景略兄難道不想讓青、兗休養生息,以待日後橫空而出,收拾殘局麼?”

王猛沒有因爲石青的玩笑而輕鬆,他慎重地回道:“修養生息,隔岸觀火原是亂世爭霸之不二手段。只是,新義軍先天缺陷,不能走這條道。。。青兗兩州南鄰大晉、北接魏趙、西連豫司,三面靠海,無路可退,無險可守,無關隘阻隔,受此地勢所困,便是有心隔岸觀火也是不能。逢此時,唯有以攻代守,以人和勝地利,方可成事。”

說到最後,王猛不經意地自曝其短,道:“前些時候,王猛歷經的少了,只會紙上談兵,想當然地以爲青兗該當閉門自守;今日思之,甚感羞愧。”

石青撫掌大笑道:“好一個王景略,自此一飛沖天,笑傲風雲矣。”

兩人談笑着,商討後續作戰方略,不知不覺間,來到衛河南岸。

此時聯軍已經全部登岸,衡水營調轉船頭,駛向北岸轉載丁析等新義軍渡河去了。南岸之畔,三千餘新義軍(包括薛瓚帶領的幾百灄頭軍)和不足兩千的灄頭軍涇渭分明,分別聚成兩大團。

新義軍尚好,很多士卒臉上雖然掛着哀慼,眼睛依舊有神,透着安詳鎮定;這裡距離黃河南岸的白馬渡不是很遠,一旦到了白馬渡口就等於回了家。白馬渡地處兗州,那裡屬於新義軍下轄。

灄頭軍殘餘看起來很悽慘,在他們臉上看不到半點劫後餘生的興奮。姚益拘僂着黑塔的個子垂頭蹲下,不知在想什麼;姚若惶恐地東瞅瞅西望望,一副無所適從的樣子;尹刺遠遠地離開灄頭大隊,獨坐在河岸上出神,不知是有意或是無意,他望着的方向,恰是新義軍和薛瓚部休整之地。

石青和王猛相視一眼,石青道:“丁破符渡過河後,景略兄將灄頭軍打散編入新義軍。姚家兄弟一併交由景略兄應付,石某暫避幾日,冷一冷他們再說。”

王猛嘿了一聲,道:“石帥放心。王猛管教他們明白,他們如今的身份地位!”

石青欣然點頭,束手請王猛上岸。

王猛上岸後,小船再次一蕩,載着石青來到河心一艘大船上。石青登上大船後,諸葛羽一拐一拐地迎上來,問道:“石帥。開船嗎?”

石青點點頭。對諸葛羽說道:“諸葛兄,你腿上未愈,不該四處跑動,有事吩咐親衛營的兄弟就是。”

“多謝石帥掛念。”諸葛羽謝過後,黯然着說道:“親衛營的兄弟損折大半,倖存下來的,也有很多傷勢嚴重的;相比之下,諸葛羽倒算輕傷,跑動一下無妨。”

嘆息聲中,諸葛羽一拐一拐地離去。望着他的背影,石青恍然發覺,當初那個長袍寬袖,脣紅齒白的名門世子不知不覺間已被殺場打磨成一塊看似暗淡無光,實質上卻能殺人奪命的鋒銳殺器。

大海船轉過三岔口,順着淇河水繼續南下,行了不到半個時辰,船右西岸上有人跳躍着大聲招呼,瞭望的水手瞅見,吆喝幾聲,隨即風帆一轉,船隻斜向岸邊駛去。

大海船駛至河岸五六丈時因河水太淺不得不泊停下來。岸邊灌木叢中呼啦一聲響,水草分開,十個天騎營士卒駕着小舟鑽出掩護,迎着大海船靠過來。

“石帥。輕騎營不敢輕易暴露去向,與南安羌人在跑馬嶺一帶暫歇。船隻一到,便即趕來渡河。”這什天騎營士卒提前一天南下,過來聯繫輕騎營;登上大船後,什長便向石青稟告了輕騎營近況。

“不敢?”石青略微一皺眉,聽出其中異處。不解地問道:“爲什麼不敢?枋頭還能集結出大隊追兵不成?”

事實上,枋頭不可能短時間內集結出大隊人馬圍堵輕騎營,不過,蒲雄不是庸手;他知道自己的精騎正面對戰不是輕騎營對手,便改變策略;時而騷擾偷襲,時而與軍屯農莊青壯聯手,一直纏着輕騎營。侗圖、權翼見狀,知道再難進行肆無忌憚地破壞驅逐,便按照預定計劃趕到共縣,帶上一千多名南安羌人向汲縣撤離。

蒲雄隱約猜到,對方帶走南安羌人可能與招降雷弱兒有關,他以爲識破了對方意圖,便以南安羌人爲突破口,集結精騎盯上南安羌人,不時反動突襲。

哪知道,事與願違。侗圖、權翼根本沒將南安羌人放在心上,任由蒲洪肆意攻擊。他們趁機向蒲洪精騎發動反擊,一來二去,南安羌人損失慘重,蒲雄精騎也出現了不小的傷亡。

幾番交手之後,蒲雄明白過來,南安羌人不是對方的軟肋,於是,再度調整策略,依舊以監視對方、防止對方造成大面積破壞爲目的,緊緊墜在對方身後。

正常情況下,輕騎營不怕蒲雄精騎逼近,此時卻有些不一樣,若是渡河之際,蒲雄揮軍殺來,輕騎營是顧得應戰還是顧得渡河?這是個很頭痛的問題。

得知蒲雄只有不到四千精騎後,石青道:“無妨!汝等通知輕騎營過來渡河,渡船不久便到,本帥會安排弓箭手掩護。”

天騎營士卒去了,很快再次迴轉,並且帶回來一個枋頭軍打扮的小楞夥。

石青覺得楞夥子很面熟,正自打量,那楞夥子已恭敬地上前行軍禮,大聲道:“何三娃見過石帥!”

“何三娃?!你是。。。和小耗子一起失蹤的三娃子。”石青沉思着,慢慢記了起來;何三娃加入新義軍時間不長,是以石青印象不是太深,得到提醒才記起何三娃是自己的親衛,數月前與小耗子等人一起失蹤了。

“呵呵。。。是我呢。石帥。”何三娃憨笑着,在石青的示意下站了起來。

看到何三娃,石青很高興,他一直很掛念小耗子,有何三娃在此,應該可以弄清小耗子的下落。“三娃子。來,坐下來歇會兒,慢慢告訴本帥,你們到底遇到了什麼事?小耗子呢?怎麼沒和你一起?”

三娃子躬身接過石青遞來的茶水,灌了一氣後,說道:“稟報石帥。當初我們出鄴城的時候,恰好遇到蒲健出逃,一不小心,我們就被蒲健亂軍裹挾到枋頭了。。。”

石青莞爾一笑,沒料到他們這般倒黴,竟被亂軍裹挾了。“枋頭控制的很嚴麼?你們怎麼不尋機逃回泰山?”他好奇地插口問了一句。

三娃子回答道:“枋頭平時戒備倒是比泰山嚴多了,不過,我們若是想逃,還是能夠逃出來的。只是,耗子兄弟不願意走。”

“咦?這是爲何?”石青驚詫不已。

三娃子解釋道:“耗子兄弟說,石帥不喜歡胡人,枋頭的胡人距離泰山太近,新義軍遲早要打過來。我們回去跟在石帥身邊也沒大用,不如留在枋頭做內應,日後不定可以立下大功。”

“好!好啊。不論日後是否用得上,你們能有這番心思,便是大功。”

石青又驚又喜。小耗子年齡不大,心思倒好,能想到這點,着實不易。當下又問道:“嗯,你們現在在枋頭是何處境?怎麼沒在淇河渡口聯繫本帥,反而聯繫了輕騎營?”

“我們被蒲健帶到枋頭,耗子兄弟被蒲雄兒子蒲堅看上,要去做了隨身親衛。。。”

三娃子一開口就讓石青又吃一驚:小耗子做了蒲堅的親衛!?這個機遇實在有些巧。

日後因淝水之戰留名於世的苻堅大帝此時還叫蒲堅,年方十二,也許這人自小就有點斷袖傾向,遇到賊眉鼠眼,伶俐機靈的小耗子後,立時有了好感,把小耗子從蒲健軍中討要過來,當作玩伴兼親衛帶在身邊。蒲雄、蒲堅父子在枋頭地位很高,小耗子因此時不時跟隨蒲堅出入軍機之地,他感覺一個人行事不便,於是攛掇蒲堅將三娃子等四個同伴也要了過來,一併成了蒲堅親衛。

小耗子大多時候隨蒲堅待在西枋城,淇水之戰,他是知道的,不過,他只知道枋頭軍是在和灄頭軍開戰,並不知道新義軍插了進去,因此,對淇水之戰並沒在意。直到輕騎營騷擾枋頭腹心,枋頭氐人人心慌慌,流言四起,小耗子才從流言中聽到些蹊蹺,再一打探,才知道新義軍也參戰了。得知實情後,小耗子連夜讓三娃子想法聯繫新義軍,請示是否有需要他們之處。三娃子混出西枋城後,正是新義軍南撤之時,他從淇河西岸一路南下追趕,追到汲縣的時候,正巧遇上了輕騎營。

三娃子一邊說,石青一邊梳理思路,三娃子剛一閉嘴,石青便開口說道:“三娃子。你們來得太及時了,本帥正在辦一件大事,很可能會用得上你們。你先等等,待本帥確定清楚後,再告訴你該怎麼辦。”

,,,,

八十五章 結束與開始第7章 佈政第一步六十九章 張遇的真實意六十五章 夜襲下五十六章 金鉤三十六章 邂逅四十六章 壓力第10章 軍帥府長史十六章 放膽直言五十九章 驚變上五十一章 襄國之戰一第2章 重返鄴城四十七章 捨身自污不可得第2章 小耗子歷險記(中)二十六章 並肩二十二章 嗬哈三十七章 魏關前的疑惑六十九章 出人意料的荊州軍五十九章 驚變上四十三章 血修羅三十六章 緩兵之計四十七匆忙慌亂中的反應十五章 精雕細琢的風情十六章 南安雷弱兒四十章 牛人高論十五章 給你個馬紮坐不坐二十五章 奏對第7章 禽獸不如!四十一章 還是稱帝的好第7章 出路在哪裡三十章 感覺敏銳的人一百零七章 折戟白溝河九十九選擇退路五十二章 屠夫父親的一面十四章 好苗子六十一章 記住這個日子六十九章 私器十四章 攻城非易事四十章七十二章 分道五十九章 不能打下去了五十七章 先生請回吧三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8章 紙老虎第6章 佞臣的用途六十章 酒盟二十八章 初入建康四十二章 金堤喋血四十二章 四月初八二七十六章 這個險值得冒一百零二章 投名狀四十三章 契機第3章 連環箭二十四章 其他人的心思六十章 襄國之戰十五十二章 先勝一局六十五章 全面開花二十一章 哪有恁多爲什麼三十章 感覺敏銳的人第7章 獻計三十六章 緩兵之計一百章 四面楚歌六十一章 驚變下四十六章 王猛定軍心第6章 石虎死了第4章 第一步十六章 義士的失望第6章 佞臣的用途一百零七章 折戟白溝河二十七章 因果循環十六章 南安雷弱兒七十一章 有理由嗎第7章 出路在哪裡第6章 佞臣的用途二十二章 嗬哈三十章 感覺敏銳的人四十五章 宣誓與族旗九十四章 可怕的謠言二十六章 血腥的襄國之夜七十二章 輿論戰心理戰十九章 舉中原以降晉五十六章 金鉤第5章 隨時指點你十三章 鄴城的框架四十二章 虛驚一場二十章 郗愔迴轉六十四章 消息二十六章 剃頭擔子九十七章 猛虎脫籠七十二章 分道二十七章 意外的意外六十四章 消息三十五章 對決序幕拉開二十六章 接觸上了第9章 燕使皇甫真四十四章 同修夫妻之道二十三章 接風宴上的變故一百零六章 突圍血戰下二十七章 第一次較量八十章 必須付出代價
八十五章 結束與開始第7章 佈政第一步六十九章 張遇的真實意六十五章 夜襲下五十六章 金鉤三十六章 邂逅四十六章 壓力第10章 軍帥府長史十六章 放膽直言五十九章 驚變上五十一章 襄國之戰一第2章 重返鄴城四十七章 捨身自污不可得第2章 小耗子歷險記(中)二十六章 並肩二十二章 嗬哈三十七章 魏關前的疑惑六十九章 出人意料的荊州軍五十九章 驚變上四十三章 血修羅三十六章 緩兵之計四十七匆忙慌亂中的反應十五章 精雕細琢的風情十六章 南安雷弱兒四十章 牛人高論十五章 給你個馬紮坐不坐二十五章 奏對第7章 禽獸不如!四十一章 還是稱帝的好第7章 出路在哪裡三十章 感覺敏銳的人一百零七章 折戟白溝河九十九選擇退路五十二章 屠夫父親的一面十四章 好苗子六十一章 記住這個日子六十九章 私器十四章 攻城非易事四十章七十二章 分道五十九章 不能打下去了五十七章 先生請回吧三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8章 紙老虎第6章 佞臣的用途六十章 酒盟二十八章 初入建康四十二章 金堤喋血四十二章 四月初八二七十六章 這個險值得冒一百零二章 投名狀四十三章 契機第3章 連環箭二十四章 其他人的心思六十章 襄國之戰十五十二章 先勝一局六十五章 全面開花二十一章 哪有恁多爲什麼三十章 感覺敏銳的人第7章 獻計三十六章 緩兵之計一百章 四面楚歌六十一章 驚變下四十六章 王猛定軍心第6章 石虎死了第4章 第一步十六章 義士的失望第6章 佞臣的用途一百零七章 折戟白溝河二十七章 因果循環十六章 南安雷弱兒七十一章 有理由嗎第7章 出路在哪裡第6章 佞臣的用途二十二章 嗬哈三十章 感覺敏銳的人四十五章 宣誓與族旗九十四章 可怕的謠言二十六章 血腥的襄國之夜七十二章 輿論戰心理戰十九章 舉中原以降晉五十六章 金鉤第5章 隨時指點你十三章 鄴城的框架四十二章 虛驚一場二十章 郗愔迴轉六十四章 消息二十六章 剃頭擔子九十七章 猛虎脫籠七十二章 分道二十七章 意外的意外六十四章 消息三十五章 對決序幕拉開二十六章 接觸上了第9章 燕使皇甫真四十四章 同修夫妻之道二十三章 接風宴上的變故一百零六章 突圍血戰下二十七章 第一次較量八十章 必須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