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章 關中的意外

二十章關中的意外

蒼亭之戰,大魏蕩平後趙餘孽,廓清四野,鄴城周邊爲之震動,遠近塢堡農莊,紛紛來使來書,表達尊奉大魏之意願。

冉閔大軍班師途中,大股小股三三兩兩的散兵流寇聞風歸附。算上這些新歸附的人馬和收降的俘虜,鄴城中、外軍兵達到二十餘萬,號稱三十萬。史書說“閔戎卒三十餘萬,旌旗、鉦鼓綿亙百餘里,雖石氏之盛,無以過也。”便由此而來。

冉閔率領大軍一路緩行,遇城而駐,逢堡歇馬,大力宣揚大魏之赫赫兵威。

這般走走停停,三日的行程整整走了八日。回到鄴城之時,中秋剛剛過罷,田間的作物收割完畢,時令已經到了農閒時節。新義軍繳納的糧食、羊皮也運到了鄴城。

押運車隊的是新義軍目前駐守東枋城的守將、中壘營校尉韓彭;韓彭還有一個身份,就是大魏朝廷揚威將軍。

新義軍大敗枋頭時,冉閔不僅封石青爲鎮南將軍,還提拔了一批新義軍校尉爲雜號將軍,雙方有了裂隙之後,在新義軍內部,大夥把那一堆將軍名號都給廢了,依舊按照原來的職稱相互稱呼。只是,到了鄴城後又當別論。

“揚威將軍韓彭參見皇上。”車隊進了鄴城倉後,韓彭被人引着來到皇宮,報名叩見冉閔。

“原來是遜之啊。免禮——嗯,聽說汝駐守東枋城,嚇得張賀度、段勤不敢西顧。哈哈。。。強將手下無若兵,石雲重幹得好!汝也不差啊。。。”

冉閔對韓彭有些印象,招呼韓彭上前,隨意地和他聊了起來。

韓彭有問必答,不問不答。直到臨走之前,他才主動開口,躬身爲禮道:“皇上。末將前來鄴城之時,石帥請末將代爲稟奏:枋頭距離肥子太遠,新義軍無力長期在此駐守,請皇上派能員幹吏前去接管。”

冉閔沉吟片刻,隨後道:“寡人即將對北方用兵,此乃攸關江山社稷之大事,朝廷上下無不爲此奔忙,暫時無法派員前去接管;枋頭嗎。。。就由新義軍再爲朝廷駐守一段時日。”

韓彭說了聲“是”便告退而去。

望着韓彭的背影,冉閔蹙着眉頭吩咐郎闓、劉羣。“遜之口風緊得很,他不主動開口,寡人也不便打聽關中的戰事。兩位大人辛苦一趟,去和遜之聊聊,打聽一下關中的事情。”

石青和麻秋的關係冉閔是通過私下渠道瞭解到的,只要石青沒把這個關係公開,冉閔就只好裝作不知道,以至於他想向韓彭打聽關中戰事,也沒法問出口。

郎闓、劉羣明白其中的關竅,得令之後,跟着韓彭的腳跟出了皇宮,進了西苑鄴城倉,他倆攆上韓彭,把他請到一個僻靜的空倉房裡。

“遜之。關中現在是什麼情況,你不會不知道吧。。。”郎闓和石青關係不錯,也認得韓彭,當下毫不客氣地單刀直入。“說來聽聽。”

說實話,韓彭有些冤枉,他若知道冉閔想知道關中戰事,一定會詳細道出來,關中戰事新義軍有關人等都知道,既不是什麼秘密,也沒有什麼忌諱。

七月中旬,麻秋兵臨長安城下,杜洪依城而守拒不投降。

長安城方圓四十里,城牆高大堅固,麻秋只有兩萬五千屠軍,圍城只能圍住一面,攻城只怕人馬耗光也未必能攻上城頭,一時間,對長安城竟是奈何不得。

令麻秋高興地是,屠軍雖然受阻於長安城下,王擢的進展卻異常順利。

七月上旬,麻秋麾下大將王擢、石寧率八千軍兵,沿洛河北上渭北,高陵氐酋毛受,好畤土豪徐磋,黃白羌酋白犢一聽徵西大都督大軍到來,無不聞風歸附,獻糧獻兵;短短十日,王擢麾下聚齊兩萬多人馬,

王擢隨即揮軍南下,與杜洪親信、馮翊守將張琚大戰一場,張琚大敗,率殘部逃過渭水,躲進潼關。

七月下旬,諸葛攸率軍抵達弘農,弘農守將開門歸降。自此,杜洪部兩萬人馬被分割包圍在長安和潼關兩地。關中大部,置於屠軍掌控之下。

長安、潼關俱爲險關,易守難攻,麻秋擔心損折過大,沒敢輕易強攻;此時恰逢夏粟成熟,麻秋命令王擢率五千人馬監視潼關之敵,自帶一萬人馬監視長安城內的杜洪,石寧率大部人馬搶收夏糧,以斷絕長安補給。

七月底。杜洪向大晉乞降得到了答覆,大晉梁州刺史司馬勳率大軍三萬,突然從五丈原殺出,沿渭河南岸向長安推進,從背後給了麻秋狠狠一擊。出其不意之下,正在搶收秋糧的屠軍吃了一個大虧,損折了四五千人馬。

趁屠軍慌亂之際,張琚棄守潼關,率部突圍,衝進長安。杜洪與司馬勳會合後,五萬大軍依託梁州(今陝西南部一帶,治所漢中)牢牢控制住渭水以南的長安、周至、眉縣一線。

面對強敵,麻秋四下調集人馬,包括諸葛攸陸戰營在內,集結出一支六萬騎步的大軍,沿散關以東的渭水北岸佈防,並以潼關爲前突,對長安保持着攻擊態勢。

自此,關中一分爲二,十餘萬大軍隔着渭水對峙。雙方勢均力敵,誰都不敢輕易發起攻擊,誰也不敢馬虎大意。

聽韓彭介紹罷關中戰事,郎闓、劉羣不禁皺起眉頭,沒想到關中局面這麼複雜,大晉也攪了進來。

“石雲重有什麼打算?新義軍怎麼沒有進關援助徵西大都督?”郎闓連聲發問。

韓彭帶着點無奈,說道:“新義軍也是有心無力。一兩萬人馬,駐守枋頭就用去了一半,還要防範。。。”

遲疑了一下,韓彭嘆道:“兩位大人應該明白,豫州牧對青兗一直虎視眈眈,新義軍不能不留點人手看家呀。”

韓彭說新義軍只有一兩萬人馬,郎闓說什麼都不會相信,他在心裡默算了一下,覺得新義軍無論如何也能抽調萬餘人支援關中,石青爲什麼沒有呢?

“石雲重呢?這段時間,他在幹什麼?”郎闓不講一點客氣,直接發問。

“石帥啊。。。他這段時間一直忙着剿匪呢。”

韓彭瞧兩人似乎不懂,便仔細解釋道:“黎陽的建義將軍段勤,兩位大人應該知道吧。蒼亭之戰後,段勤帶着幾千鮮卑和羯胡騎兵逃到平原國的繹幕躲了起來。平原國向南渡過黃河就是青兗腹地,向東是新義軍下轄的樂陵。有他們這夥胡虜待在身邊,石帥實在放心不下,就親自率軍征討去了。”

韓彭說得不錯。石青確實不放心讓段勤待在繹幕。

段勤這夥人是由羯胡殘餘和鮮卑段氏部落的叛逆組成的。他們無家可歸,如同四處流浪的孤狼,血腥殘忍,爲了生存,不惜一切;所過之處,留下的只有毀滅和殺戮;偏偏生命力還異常地旺盛。即便石祗、石琨身死族滅,即便冉閔戰敗、大魏朝廷塌,段勤依舊還活的好好的,甚至活得還更好一些——在平原國野王山立了國,稱起了王。

當然,之所以急於對段勤用兵,還有一個原因,石青要用實戰代替操演,提升新義軍騎兵戰力。

得到駐防枋頭的許可後,不僅中壘營去了枋頭,鋒銳營、跳蕩營、陷陣營、親衛步兵營、輕騎營盡皆去了。

其中親衛步兵營會同天騎營、衡水營駐守官渡,防範豫州軍;中壘營、跳蕩營、輕騎營駐守東枋城;鋒銳營、陷陣營頂替魏憬的兩千騎兵駐防獲嘉,魏憬的騎兵調到歷城,裝備馬鐙之後,參與掃蕩平原國段勤之戰。

在此之前,石青一直密切注意着蒼亭之戰,得到段勤率五千騎向東北方向逃竄的消息後,他決定以騎對騎,此次作戰不動用一個步卒。

平原國位於河北,原是人煙比較稠密的地區。石虎死後,諸子爭位,河北大亂,地方失去官府管制,被強遷到河北的編戶紛紛歸鄉或南下投晉,形成一股股南下、西歸的人潮。平原國地處黃河北岸,最易脫身不過。南下、西歸之人也最多,甚至於一些縣令、城守也加入到歸鄉大軍之中。一二十萬人丁的郡國因此十室九空,漸漸荒涼下來。繹幕同樣如此,變成了一個不設防的城池,除了偶爾有些流民出沒,平日裡很少看到人影。

八月初九,五千段勤部精騎逃進繹幕城,石青隨即率七千七百名新義軍騎兵從四面圍了上來。

第7章 禽獸不如!第7章 公祭之序幕四十九孫威來了三十一章 需要等級嗎六十一章 襄國之戰十一七十六章 這個險值得冒第2章 博彩九十三章 挑釁第2章 青兗的政治四十三章 契機十五章 精雕細琢的風情三十五章 對決序幕拉開四十三章 楊羣應聘記二十章 關中的意外三十九章 北上盧奴十九章 舉中原以降晉七十三章 兵不厭詐十三章 反覆六十八章 根絕仇恨三十章 疏而不漏三十四章 分化二十六章 啼笑皆非六十六章 登陸作戰六十四章 夜襲上三十五亞聖後裔三十六章 連番意外四十七匆忙慌亂中的反應一百零一章 水火無情三十七章 依靠八十七章 傳說是怎樣誕生的第6章 抗敵愛國陣線?十四章 齊人之福十一章 亂局三十三章 上黨風雲補六十六章 停止攻擊十六章 衆望所歸的督帥十八章 灄頭人士二十八章 初入建康十三章 鄴城的框架七十九章 慕容霸的祈禱二十二章 全面開戰下十三章 論兵第7章 出路在哪裡十八章 灄頭人士四十七章 腳不沾地四十三章 血修羅六十二章 枋頭之變二十四章 殺恩第10章 軍帥府長史七十五章 北方的壞消息五十一章 信念與本能的對決十一章 意外地收穫二十章 郗愔迴轉二十三章 無眠之夜第1章 煎熬五十一章 僵持中的暗流二十七章 開闢新戰場七十七章 博浪二十三章 鄴城的框架二十一章 變幻莫測的戰局四十一章 難阻三十六章 新的任務四十三章 血修羅三十五章 惡客四十章 端倪初現四十六章 三月二十九七十一章 毒計第6章 姚氏兄弟第4章 桓衝北上四十九孫威來了六十九章 私器四十章 兩個密使七十七章 不是那麼糟第2章 小耗子歷險記(中)第9章 勝未必可喜二十四章 其他人的心思二十二章 情勢互易五十八章 橫江之策五十七章 先生請回吧三十八章 另外一場對話五十章 騎兵間的戰鬥六十二章 枋頭之變六十二章 枋頭之變四十三章 契機八十章 必須付出代價三十六章 新的任務十三章 後現代的審訊九十四章 可怕的謠言十二章 聚會六十九章 合併第3章 無法選擇六十六章 停止攻擊第4章 人吃人的年代第8章 讖言豈會無稽七十七章 博浪二七十一章 毒計第6章 佞臣的用途第9章 反覆第3章 無法選擇五十八章 橫江之策
第7章 禽獸不如!第7章 公祭之序幕四十九孫威來了三十一章 需要等級嗎六十一章 襄國之戰十一七十六章 這個險值得冒第2章 博彩九十三章 挑釁第2章 青兗的政治四十三章 契機十五章 精雕細琢的風情三十五章 對決序幕拉開四十三章 楊羣應聘記二十章 關中的意外三十九章 北上盧奴十九章 舉中原以降晉七十三章 兵不厭詐十三章 反覆六十八章 根絕仇恨三十章 疏而不漏三十四章 分化二十六章 啼笑皆非六十六章 登陸作戰六十四章 夜襲上三十五亞聖後裔三十六章 連番意外四十七匆忙慌亂中的反應一百零一章 水火無情三十七章 依靠八十七章 傳說是怎樣誕生的第6章 抗敵愛國陣線?十四章 齊人之福十一章 亂局三十三章 上黨風雲補六十六章 停止攻擊十六章 衆望所歸的督帥十八章 灄頭人士二十八章 初入建康十三章 鄴城的框架七十九章 慕容霸的祈禱二十二章 全面開戰下十三章 論兵第7章 出路在哪裡十八章 灄頭人士四十七章 腳不沾地四十三章 血修羅六十二章 枋頭之變二十四章 殺恩第10章 軍帥府長史七十五章 北方的壞消息五十一章 信念與本能的對決十一章 意外地收穫二十章 郗愔迴轉二十三章 無眠之夜第1章 煎熬五十一章 僵持中的暗流二十七章 開闢新戰場七十七章 博浪二十三章 鄴城的框架二十一章 變幻莫測的戰局四十一章 難阻三十六章 新的任務四十三章 血修羅三十五章 惡客四十章 端倪初現四十六章 三月二十九七十一章 毒計第6章 姚氏兄弟第4章 桓衝北上四十九孫威來了六十九章 私器四十章 兩個密使七十七章 不是那麼糟第2章 小耗子歷險記(中)第9章 勝未必可喜二十四章 其他人的心思二十二章 情勢互易五十八章 橫江之策五十七章 先生請回吧三十八章 另外一場對話五十章 騎兵間的戰鬥六十二章 枋頭之變六十二章 枋頭之變四十三章 契機八十章 必須付出代價三十六章 新的任務十三章 後現代的審訊九十四章 可怕的謠言十二章 聚會六十九章 合併第3章 無法選擇六十六章 停止攻擊第4章 人吃人的年代第8章 讖言豈會無稽七十七章 博浪二七十一章 毒計第6章 佞臣的用途第9章 反覆第3章 無法選擇五十八章 橫江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