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燕使皇甫真

慕容俊非常明白,石青雖然已經降晉,但只要一天沒成爲砧板上的魚肉,大晉朝廷和士人就一天不會放過他,歸順只不過是讓雙方間的爭鬥從兩軍公開對壘,轉變爲勾心鬥角,換了種形式而已。所以,他打算聯手殷浩、桓溫、張重華、張平共同對付石青,對這個打算他極有把握,不說燕國和大晉朝廷、西涼張重華之間保持了很多年的深厚感情,就憑“遠交近攻”這一點就能讓各方人士禁受不起誘惑。

五月底,前往西涼拜訪張重華和往荊州拜訪桓溫的燕王使者先後離開了薊城。

六月初六,代表燕王慕容俊前往廣陵拜訪殷浩、出使建康朝廷的燕國特使皇甫真離開薊城,踏上南下旅途。

皇甫真是安定朝那人。安定朝那原意是西漢在今寧夏固原置得安定郡朝那縣,然而,安定朝那和皇甫氏連在一起,意義便有了變化。皇甫真這個安定朝那人,指得不是地理籍貫,而是代表家族榮耀的郡望。

漢時,安定郡朝那縣的皇甫氏出了許多冠絕一時的傑出人物,如皇甫謐、皇甫規、皇甫嵩等。皇甫嵩在世時,正是士族大戶蓬勃發展時期,皇甫氏因此成了安定郡朝那縣最富盛名的姓氏。接下來曹魏時期推行九品中正制,皇甫氏當仁不讓地成了安定朝那郡望。漢末以來,戰亂不斷,皇甫氏家族不斷內遷,百餘年間如流民一般輾轉到過十餘個地方。然而,無論是在青州或是在司州或是漂泊到塞外,安定朝那郡望——這個代表家門榮耀的名號一直被皇甫氏當作籍貫在使用。久而久之,安定朝那人指的就是皇甫謐、皇甫規、皇甫嵩的後裔。

皇甫真這個安定朝那人沒有辜負先祖的名號。天資聰穎,才高八斗;弱冠之年就被慕容廆拜爲遼東國侍郎,慕容皝即位,拜爲平州別駕,慕容俊繼任燕王,遷爲典史令,進入燕國權利核心,那時的皇甫真不過三十三歲。歷史上,慕容恪死後,前秦和前燕爭鋒,前秦人道:前燕並不可懼,智謀之士唯皇甫真一人耳,可伐之。苻堅道:真亦秦人,而燕用之。遂興師伐燕。鄴城被攻破後,皇甫真歸降前秦,王猛不僅不以降將看待,反而對他推崇備至。皇甫真之才由此可見一斑。

皇甫真的才能素來爲慕容氏信服,所以拜訪殷浩、拜偈大晉朝廷這個最重要的出使任務就落到他身上。他這隊使者之所以走得這麼遲,主要是在等待太原方面的消息。聯盟四方的策略定下來之後,薊城即刻派遣使者前往太原向張平說項,勸張平歸順大晉,燕國保證爲張平爭取幷州牧之職。

一州牧首和刺史有天壤之別,牧首直接轄治一州之軍政民諸般事物,可謂無冕之王。天下歸晉已是大勢所趨,歸降能得到幷州牧首之職對張平來說實在非常意外,同時也充滿誘惑。

張平並不信任慕容氏,儘管心中一百個願意,表面上卻不露神色,既不拒絕也不答應。慕容俊的使者看出對方是要見到州牧的賜封纔會當真,於是回來如實稟明慕容俊。慕容俊隨即命令皇甫真南下,結好殷浩併爲張平討封,若有機會,順便提醒建康人士提防石青狼子野心,以歸降之名,行反叛自立之實。

石青和慕容恪簽訂的議和條款裡包括有商旅借路通行這一款。皇甫真經由冀州、青州、徐州等一路南下,暢通無阻,六月二十渡過淮河進入大晉轄,二十三便到了廣陵。

南下出使團有五十餘人組成,有護衛、有挑夫、車伕還有照應前後道路通傳。既然是代表燕王出使,就需要講究一些禮數。通傳早早在前聯絡稟報,大隊在後緩行。來到廣陵城北五六裡時,淮南太守陳逵率一隊人馬從城內衝出代表殷浩前來相迎。

陳逵是上任揚州刺史,褚衰北伐時,敵軍未至他就棄守淮南,臨逃走時一把火將淮南城和無數輜重焚燒一空,事後大晉朝廷沒有嚴厲追究罪責,只將他的刺史之職改爲淮南太守,淮南被燒成一片廢墟,他這個淮南太守沒有治所,就一直滯留在廣陵。

皇甫真一行被迎入廣陵,在驛舍安頓下來後。皇甫真向陳逵請求拜會刺史殷浩。

Www¸тTk an¸C ○

陳逵答道:“殷刺史已經置辦好酒宴爲燕王使者接風洗塵,諸位稍事洗漱,這便隨陳某去吧。”

皇甫真說了聲多謝,隨後洗了把臉,換上寬大的名士袍服,便帶上隨從禮物隨陳逵前往徵北大將軍府。

得到稟報,殷浩帶了一幫學生到府外迎接,一直住在徵北大將軍府上的郗超年少愛熱鬧,躥揣王羲之一道跟出去看看。王羲之無可無不可,郗超遂扯着他躲在一羣學生裡偷偷打量燕國使者。

“姑丈,看這人穿着可真彆扭。”郗超指着皇甫真偷笑。

王羲之看去,但見正在和殷浩寒暄見禮的皇甫真身材高大,腰板挺得筆直,雙目顧盼有光,看起來像個威風凜凜的將軍。彰顯儒雅風流的名士服穿在他身上,果真十分的不諧調。

不僅郗超、王羲之發現了這點,殷浩的學生也看出來了。這些學生深得名士狂放不羈的性情,可沒郗超、王羲之的沉穩。一見之下,即刻嘻嘻哈哈衝皇甫真指點。

皇甫真也感受到了周圍的嘲笑,若無其事地向四周望了一眼,然後衝殷浩一揖手,赫然說道:“江東名士風流,皇甫真仰慕已久,有心效仿之,不曾想成了東施效顰。哈哈,邊塞荒僻之人,只知身暖腹飽,不知文化經義,見笑,見笑了。”

“皇甫大人客氣了,安定朝那人淵源久遠,殷浩聞名已久啊。”殷浩微笑着安慰皇甫真,隨後一收笑臉,佯怒着斥喝一幫學生:“汝等好是無趣,塞外不比江東,蠻荒之地,禮儀不行,皇甫大人能夠這般已是不易,汝等豈知其中艱難辛苦。”

在府外稍一停留,殷浩引着皇甫真一行進了徵北大將軍府。郗超和王羲之落在後面,望着皇甫真挺直的背影,郗超感覺更加地怪了。“姑丈,這人眼神極正,看起來不像諂媚之輩,怎地會如此表現?”

“許是有所求吧。。。”王羲之若有所思地回答。

來到徵北大將軍府正堂,皇甫真在主賓位坐定下來之後,讓隨從一擔擔、一簍簍地呈上燕王贈送殷浩的各色禮物。殷浩欣喜地收下,說了一陣感激的話,又把王羲之、郗超等人一併介紹給皇甫真,,忙了大半個時辰後這纔開始酒宴。

宴會之上,殷浩問道:“楚季(皇甫真表字),此番燕王遣使前來,不知主要爲何?”

皇甫真擱下酒盞,肅然答道:“燕王雖是化外之民,然仰慕中華禮儀,爲朝廷效忠精白之心不敢稍有怠慢。聽聞鄴城歸附朝廷,燕王不甚歡喜,特命皇甫真南下建康拜表恭賀。另,鄴城歸附之後,石趙餘孽僅餘幷州一地,爲了完成天下一統之偉業,燕王遣使前往幷州,說服張平歸降朝廷,張平本有歸附之心,只擔心朝廷追究過往罪孽,有些猶豫。是以,燕王命皇甫真向朝廷稟明此事,瞭解朝廷對幷州之意向後再做定奪。”

“楚季此話當真!?”殷浩又驚又喜,若是幷州也歸附大晉,天下一統的偉績可就要在他手中完成了。

皇甫真微微一笑,頜首肯定道:“不錯!若朝廷能打消張平顧慮,幷州就是朝廷下轄了。”

殷浩眼珠一轉,思索着說道:“當真巧了,殷浩昨日與麻督特使劉公度完成鄴城歸附朝廷之條款,正準備攜劉公度前往建康請朝廷和會稽王作最後定奪,可巧楚季就來了。既然如此,不如我等一道前往建康。楚季以爲如何?”

“哈哈哈,如此最好,殷刺史賢德無雙,聲名遠播,皇甫真遠在塞外也是如雷貫耳,正想找機會請教呢。”皇甫真放聲大笑,看來着實歡喜。

坐在殷浩下首的王羲之和郗超頗爲疑惑地對視一眼,不明白殷浩什麼時候與劉羣達成的協議。兩人非常清楚,劉羣和殷浩的談判並未結束,其他的好說,只是在傳國玉璽敬獻方式上,雙方分歧大的幾乎相對立了。

劉羣說鄴城願意把傳國玉璽敬獻給朝廷,但朝廷應給予鄴城賞賜。然後給殷浩開了一個數量恐怖的賞賜清單。這個賞賜數目是劉羣在石青訂定的基礎上加了五成。

江東富庶,但是江東富庶的是世家豪門,不是大晉朝廷,大晉朝廷窮得經常發不出糧餉俸祿。鄴城討要的賞賜江東頂尖的幾個世家也許能想辦法湊出來,大晉朝廷卻絕對沒辦法拿出來。殷浩深知這一點,因此他毫不猶豫地拒絕了,言道把傳國玉璽敬獻給朝廷是臣子的本分,鄴城不應該討要賞賜,即便鄴城有功,朝廷可以官爵賞之,不一定要用金銀布帛。

可惜的是,鄴城不要官爵,只要實物。談議因此便僵持下來。

“殷淵源和皇甫真通往建康,只怕是想把幷州歸附的功勞攬歸自己,這麼說來,他要向劉公度讓步了。”郗超側過身子,小聲在王羲之耳邊嘀咕了一句。

王羲之一皺眉,無奈地搖搖頭,低聲嘆道:“若是如此,恐非國家之福啊。”

大晉朝廷拿不出這筆賞賜,殷浩若是貿然答應下來,很可能會造成兩個結果,一個是朝廷強行在江東募集,引發民衆不滿甚至動盪。一個是毀諾,毀諾造成的後果可能更嚴重,一旦引起鄴城不滿,先前的努力可能盡皆白費,麻秋、石青可能再度作反。

想到這裡,王羲之愁腸滿懷,這頓酒再也喝不出滋味了。

在座的其他人不管是嘉賓或是主人都沒有王羲之的愁緒,你來我往,酒興正酣。酒過三巡,皇甫真似乎想起什麼,一拍腦袋,大呼道:“哎喲。差點忘了這件事。”說着,轉向殷浩道:“殷刺史。中原逆亂,四海倒懸,燕王不忍中原民衆受石趙荼毒,前年高舉王師義幟南下幽州,替朝廷救民於水火。如今鄴城、幷州即將歸附,四海昇平,天下一統就在眼前。燕軍也該退出塞外了。只是幽州之地該當如何交予朝廷呢?”

皇甫真一言出口,四下裡馬上一靜。每個人都驚詫莫名地向他望過去。燕軍要退到塞外,把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幽州歸還給朝廷?天下真有如此忠心之士?

一片驚愕中,皇甫真若無其事地一笑,對殷浩道:“幽州距離建康太過遙遠,朝廷只怕一時難以顧及。鄴城既然歸附朝廷,要不皇甫真稟奏朝廷。。。。。。。請麻秋或者石青率兵進駐,暫時替朝廷轄治幽州?”

皇甫真殷切地望向殷浩,似乎極爲盼望對方允准。

“萬萬不可!”殷浩霍然站起,大驚失色道:“皇甫大人,此事用不着稟奏朝廷。殷浩就能作主,幽州不能交給鄴城,燕軍暫時不能退到關外,必須爲朝廷駐防幽州。”

“啊——這樣啊,爲什麼呢?”

皇甫真納悶地撓了撓腮幫,爲難地嘆了口氣:“唉——燕王只怕會非常失望。燕軍入關已有兩年,將士們眷念故土,終日思歸,長久下去,軍心難安啊。。。。。。”

皇甫真搖頭晃腦,自怨自艾,卻不防和他斜對而坐的郗超雙目放光,如同發現了獵物般正仔細地審視着他。

五十五章 意料之外的大魚三十九章 意料之外六十七章 麻姑的決定三十八章 變通之道五十二章 誰會記住六十七戰事五十四章 燒七十三章 兵不厭詐十七章 出人意料的結果三十七章 依靠第3章 悍民軍來了第7章 佈政第一步十五章 傳國玉璽的僵局第10章 聯合操演五十二章 屠夫父親的一面第4章 第一步十五章 笑臉第9章 燕使皇甫真第5章 再續前盟二十九章 一槍封喉二十三章 繼趙李六十八章 根絕仇恨十八章 擱置爭議第8章 如何選擇這是個問題七十二章 輿論戰心理戰七十章 夜襲旱寨六十章 襄國之戰十四十二章 虛驚一場七十五章 前夕下五十三章 主公在上五十一章 僵持中的暗流十八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三十一章 三個戰場三十八章 變通之道四十七章 夜戰九十三章 挑釁三十八章 變味的歡迎二十七章 財帛動人心七十四章 前夕上五十四章 襄國之戰四八十章 必須付出代價三十二章 上黨風雲二十五章 詐城七十章 不一樣的思維第3章 連環箭十九章 勝利的頂峰四十六章 三月二十九三十一章 祭竈節上六十六章 夜襲孫家塢四十四章 楊羣的青兗印象十九章 勝利的頂峰五十一章 信念與本能的對決六十四章 王猛的用意三十六章 全線撤退六十三章 建制五十章 騎兵間的戰鬥八十八章 順風順水十二章 聚會二十四章 殺恩第7章 義士四十八章 大兵壓界十九章 穩住第10章 至方君子二十九章 天網恢恢三十一章 全力一搏能逞否三十二章 鄴城換主上十八章 戰爭節奏難掌握第10章 第一次任務二十章 想決戰沒門四十三章 契機第3章 目的何在?一百零七章 折戟白溝河三十八章 變通之道三十八章 雷弱兒的煩惱三十九章 潼關露出的端倪五十章 冉遇四十章 翁婿重逢四十七章 跳河五十九章 媾合第5章 再續前盟第8章 慕容霸的成長四十七匆忙慌亂中的反應六十八章 根絕仇恨七十九章 慕容霸的祈禱二十九章 天網恢恢七十四章 勝敗已分三十二章 鄴城換主上二十六章 不期而遇四十六章 王猛定軍心四十九章 火燒慕容評十二章 離開鄴城第6章 初來乍到 沒人關照四十五章 宣誓與族旗六十章 酒盟十四章 齊人之福第5章 殺威棒?三十八章 變通之道五十七章 不起眼的轉折七十七章 不是那麼糟四十六章 大晉風流人物
五十五章 意料之外的大魚三十九章 意料之外六十七章 麻姑的決定三十八章 變通之道五十二章 誰會記住六十七戰事五十四章 燒七十三章 兵不厭詐十七章 出人意料的結果三十七章 依靠第3章 悍民軍來了第7章 佈政第一步十五章 傳國玉璽的僵局第10章 聯合操演五十二章 屠夫父親的一面第4章 第一步十五章 笑臉第9章 燕使皇甫真第5章 再續前盟二十九章 一槍封喉二十三章 繼趙李六十八章 根絕仇恨十八章 擱置爭議第8章 如何選擇這是個問題七十二章 輿論戰心理戰七十章 夜襲旱寨六十章 襄國之戰十四十二章 虛驚一場七十五章 前夕下五十三章 主公在上五十一章 僵持中的暗流十八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三十一章 三個戰場三十八章 變通之道四十七章 夜戰九十三章 挑釁三十八章 變味的歡迎二十七章 財帛動人心七十四章 前夕上五十四章 襄國之戰四八十章 必須付出代價三十二章 上黨風雲二十五章 詐城七十章 不一樣的思維第3章 連環箭十九章 勝利的頂峰四十六章 三月二十九三十一章 祭竈節上六十六章 夜襲孫家塢四十四章 楊羣的青兗印象十九章 勝利的頂峰五十一章 信念與本能的對決六十四章 王猛的用意三十六章 全線撤退六十三章 建制五十章 騎兵間的戰鬥八十八章 順風順水十二章 聚會二十四章 殺恩第7章 義士四十八章 大兵壓界十九章 穩住第10章 至方君子二十九章 天網恢恢三十一章 全力一搏能逞否三十二章 鄴城換主上十八章 戰爭節奏難掌握第10章 第一次任務二十章 想決戰沒門四十三章 契機第3章 目的何在?一百零七章 折戟白溝河三十八章 變通之道三十八章 雷弱兒的煩惱三十九章 潼關露出的端倪五十章 冉遇四十章 翁婿重逢四十七章 跳河五十九章 媾合第5章 再續前盟第8章 慕容霸的成長四十七匆忙慌亂中的反應六十八章 根絕仇恨七十九章 慕容霸的祈禱二十九章 天網恢恢七十四章 勝敗已分三十二章 鄴城換主上二十六章 不期而遇四十六章 王猛定軍心四十九章 火燒慕容評十二章 離開鄴城第6章 初來乍到 沒人關照四十五章 宣誓與族旗六十章 酒盟十四章 齊人之福第5章 殺威棒?三十八章 變通之道五十七章 不起眼的轉折七十七章 不是那麼糟四十六章 大晉風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