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

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

如果不考慮經濟和社會因素,那東非和沙俄的體量,對應的鋼鐵產量應該不至於被美國和德國拉開那麼大差距,東非情有可原,畢竟發展歷史短,現在高鐵產量能達到世界第四已經是成績相當優異了。

而沙俄不缺資源,尤其是初期工業化資源比東非更加豐富,而東非對沙俄實現反超,兩者的區別就在於東非能夠通過國家力量對東非的礦產,能源,土地資源進行整合。

當然,也有時代機遇所創造的條件,從19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東非就已經成爲世界上最大的基建國家之一,並且在九十年代已經超過美國,成爲世界最大的基建國,在公路,水利網絡,城建,鐵路等等領域,迎來了爆發期,而支撐東非龐大規模基建的,正是東非人口規模成型,人口結構趨向成熟。

而基礎設施建設帶動了鋼鐵,水泥,木材等需求的持續旺盛,這是東非鋼鐵產業能異軍突起的重要內部原因之一。

沒有人口結構的成熟和規模上的突破,東非拍馬也追不上那些老牌強國,當然,黑人勞動力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之一,黑人在東非基礎設施中的貢獻程度甚至超過了隋煬帝修建大運河下服役的民夫。

而一五計劃下,東非制定的鋼鐵產量目標其實並不算太激進,至少在恩斯特的強調下,人定勝天那一套在東非是行不通的,東非目前制定的鋼鐵擴產計劃,完全在東非能力之內。

結束鋼鐵產業的討論後,東非政府開始對交通產業進行討論,如果是在19世紀,那東非政府在交通領域的討論重點一定是鐵路層面。

但是隨着東非全國鐵路網在19世紀九十年代基本成形,加上汽車產業發展,如今鐵路在東非政府的重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

不過受到關注的下降,並不影響鐵路依舊是東非目前交通建設領域的帶頭大哥。

鐵道部部長安德烈說道:“在19世紀末的嘗試計劃經濟期間,當時我們鐵道部和計委制定的目標是有所衝突的,不過最終數據確實沒有達到我們內部部門的樂觀數據,所以結合之前經驗,在計委的指導下,我們東非在一五計劃期間的鐵路建設任務設置的閾值是五萬公里。”

“也就是說在一五計劃期間,完成至少五萬公里的新建鐵路計劃,對全國鐵路網進一步完善,爭取到1905年建設全世界僅次於歐洲和北美的世界第三大鐵路網,鐵路總里程接近或者超過十五萬公里。”

“其中除了少部分幹線鐵路建設以外,重點工作將放在城際鐵路交通建設上,尤其是達累斯薩拉姆市城市羣和各個工業區內部鐵路建設。”

“同時對西部鐵路建設是我們在1901到1905年之間的重點工作方向,雖然西部幹線鐵路已經比較完善,但是在鐵路網絡密度上,和中東部地區相差甚遠。”

“而在計委指導下,我們鐵道部和交通部有意構建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間的鐵路,公路,水運網絡立體大陸橋,這是我們的中期規劃場景,實現東非東西海岸之間人員,物流,產業的暢通無阻。”

大陸橋,一般而言就是聯通兩座大洋之間的陸地通道,一般是以鐵路爲主幹,實際上在中央鐵路建設完成後,已經事實成了連接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大陸橋。

這是世界上出現最早的一條大陸橋,也就是美國建設的北美大陸橋,而在巴拿馬運河開通之前,北美大陸橋對於美國經濟的提升作用是顯著的。

實際上因爲東非國土南北相對狹長分佈的原因,目前東非已建成的大陸橋就有兩座,分別是中央鐵路,以及鯨灣港——伊尼揚巴內鐵路,其中中央鐵路東西線也被稱爲東非第一大陸橋,而鯨灣港——伊尼揚巴內鐵路則被稱爲東非第二大陸橋,是東非銜接兩大洋的重要鐵路幹線。

事實上北方鐵路在未來也有形成大陸橋的潛力,只不過需要和西部比利時或者法國,德國殖民地銜接,而據東非瞭解的情況,當前比利時和法國,德國都沒有在本國和東非接壤的殖民地修建哪怕一寸鐵路的想法。

主要還是三國靠近東非的殖民地,氣候太過複雜,是非洲熱帶雨林氣候的核心區域,溼地和雨林密佈,且人口稀少。

當地發達的河流網絡同樣三國不打算在其靠近東非殖民進行地鐵路建設的重要原因,畢竟依靠船隻基本上就能深入各國殖民地腹地,沒有必要再建設鐵路。

再者來說,除了比利時對比屬剛果比較看中以外,法國對加蓬,或者德國對喀麥隆都不太重視,兩塊殖民地本來就因爲開發弱,人口少,產出不高,再建設鐵路,恐怕未來幾十年都收不回成本。

畢竟在殖民地建設鐵路,那鋼材等原材料只能從本土或者東非手裡購買,鐵路建設成本直接翻倍增加,要是真在殖民地建設鐵路,那就是冤大頭了。

如果是印度那種殖民地,建設一些鐵路,回收成本並且盈利也快,而比利時,德國和法國三個國家在剛果雨林流域的殖民地,總人口恐怕都沒有兩百萬,其中比利時引入的華人移民也就幾十萬,德,法殖民地人口也不可能太多。

當然,他們可能也有出於維護本國殖民地安全層面的考慮,畢竟東非這麼一個巨無霸在旁邊,要是鐵路真貫通了,豈不是方便東非直接入侵佔領三國殖民地。

不要說他們,就是東非這個地頭蛇在建設國內鐵路時也會盡量繞開剛果雨林,目前除了黑森,卡賓達和金沙薩鐵路以外,確定建設的雨林鐵路項目只有班吉鐵路。

而班吉鐵路也就是東非新西部開發的重點項目之一,屬於大西洋沿岸鐵路的延伸線。

交通部的劉益德維爾部長順着安德烈的話說道:“對於構建東非第一大陸橋,我們交通部的側重點在於公路和水路上的建設,目前東非大運河計劃正在有序開展,預計在1905年之前應該可以全線竣工,所以也可以作爲一五計劃的項目重點之一,同時我們打算在一五計劃期間和水利部門西部建設幾條小規模運河。”

“而對於公路建設,目前是我國交通建設領域的新重點,隨着全國機動車輛的增加,對公路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我們東非國內的公路還有很多沙石路甚至泥巴路。”

“所以在第一大路橋構建中,我們打算在一五計劃期間,完成對中東部地區百分之三十的一級公路進行翻新,同時重點建設西部公路,並且全部按照硬化公路標準建設,其中瀝青路面至少佔到百分之二十的份額。”

第一大陸橋立體交通網絡如果建設成型,那在1905年結束之前,東非東部和西部的聯絡必然更加緊湊,這樣同時能帶動處在中心位置的東非國家首都萊茵市以及整個中部地區的發展。

第343章 屯田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48章 訂婚第284章 連環計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39章 利薩海戰第371章 生意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28章 “圈地運動”第607章 迂迴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231章第463章 站隊第343章 屯田第898章 太特市第220章第1057章 軍火生意先行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1228章 內陸水運貝爾港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417章 炊事車第769章 籌碼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428章 談論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446章 災情第331章 插翅難飛第1025章 未雨綢繆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708章 東非標準化協會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1220章 萊茵人第673章 象牙第1084章 底氣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1029章 國防工業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1214章 四五規劃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1193章 “理想國”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552章 過往第351章 過往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968章 分歧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850章 移民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76章 應許之地第1015章 市場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1179章 鷹擊號航母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638章 利益交換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1048章 以“歐美”爲鏡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451章 人口(續)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509章 起步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1209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220章
第343章 屯田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48章 訂婚第284章 連環計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39章 利薩海戰第371章 生意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28章 “圈地運動”第607章 迂迴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231章第463章 站隊第343章 屯田第898章 太特市第220章第1057章 軍火生意先行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1228章 內陸水運貝爾港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417章 炊事車第769章 籌碼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428章 談論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446章 災情第331章 插翅難飛第1025章 未雨綢繆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708章 東非標準化協會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1220章 萊茵人第673章 象牙第1084章 底氣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1029章 國防工業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1214章 四五規劃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1193章 “理想國”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552章 過往第351章 過往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968章 分歧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850章 移民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76章 應許之地第1015章 市場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1179章 鷹擊號航母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638章 利益交換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1048章 以“歐美”爲鏡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451章 人口(續)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509章 起步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1209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22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