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制衡之術

大清國的統治,就是建立在相互制衡的機制上。八旗與綠營、湘軍與淮軍,相生相剋。

如今,八旗和綠營早已名存實亡,湘軍與淮軍也是暮氣沉沉。甲午戰爭結束後,大清國開辦新軍,把強國之夢寄託在新軍身上,但是,朝廷又不放心缺乏制衡的新軍。所以,把編練新軍的事分別交給了袁世凱和葉志超,其實,就是讓袁世凱和葉志超相互制衡。每年的軍費爲五百萬兩白銀,由兩支新軍平分。

袁世凱是榮祿的人,他的小站新軍,就是榮祿的私家軍隊。而葉志超是載漪的人,定武軍也自然就是載漪的。

而現在,榮祿突然提出,擴編小站新軍,而且,把一千萬兩白銀全部給了袁世凱,那就是說,要把定武軍晾在一邊曬太陽!那等於是讓載漪打醬油!

載漪之所以能夠在太后面前說得上話,最爲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通過葉志超掌握了一支定武軍。如果按照榮祿計劃,把定武軍變成了打醬油的,載漪如何肯答應!

所以,載漪勃然大怒,立馬跳了出來,載漪的話毫無遮掩,他這是告訴慈禧太后,如果袁世凱掌握了十個鎮的裝備精良的新軍,他會成爲第二個周憲章!

袁世凱慌忙跪倒在地:“太后,奴才世受皇恩,對朝廷忠心不二,若有不臣之心,願遭天譴!既然端郡王不放心奴才,奴才願意交出兵權,退居泉林,絕無怨言!”

榮祿一向瞧不起載漪,載漪指責袁世凱,就是在指責榮祿,榮祿忍無可忍,厲聲喝道:“端郡王,袁世凱小站練兵,練的是大清國的新軍,而葉志超在山東練兵,練出來的卻是章軍!”

定武軍兩千人,在澱山湖被周憲章收編,去了臺灣,等於是送了周憲章一件大禮。這件事,慈禧太后賠了夫人又折兵,讓慈禧太后大爲震怒,載漪也是灰頭土臉。榮祿提起這件事來,載漪氣的臉青面黑,卻再也不敢言語。

慈禧太后對袁世凱並不放心,可是,事到如今,整個大清國,就只剩下小站新軍能頂事。慈禧太后原本指望日本人幫她滅了周憲章,可現在看來,日本怕是成不了事,周憲章在臺灣漸漸成了氣候,慈禧太后也顧不了那麼多了,只得對袁世凱和顏悅色:“袁世凱,你對朝廷的忠心,哀家心中有數。你還是把編練新軍的事辦好了。榮祿的建議,哀家覺得有道理,就着榮祿前去辦理。袁世凱,等過了年,敏繡也該出嫁了,到時候,哀家還要喝喜酒呢!”

慈禧太后提起敏繡這門親事,袁世凱頓時感動得痛哭流涕:“奴才粉身碎骨,也不能報答太后支萬一!奴才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慈禧太后把所有的寶都壓在了袁世凱身上,不僅把大清國最強大的新軍給了他,還把一位護國和碩格格,也給了他的袁家!

慈禧太后是在賭博!用一個和碩格格和一支軍隊,賭博大清國的未來。如果她的寶押對了,她和她的朝廷,就能夠渡過眼前的危機,而如果押錯了,她會輸的一無所有!

所有的賭注,只有一個前提——袁世凱對大清國絕對忠誠!就像當年的曾國藩,手裡握着無人能夠匹敵的湘軍,卻甘願做大清國的奴才!

袁世凱臉上誠惶誠恐,心裡卻是長長出了一口氣,甚至是滿心的得意!

正如他所言,這些日子,袁世凱無時不在關注臺灣戰事,只是,他的動機與慈禧、載漪那些滿清王公們截然不同。

慈禧和載漪是熱切盼望日本軍隊消滅章軍,除掉一個心腹大患。而袁世凱正相反,他希望看到,周憲章擊敗日軍,在臺灣站穩腳跟!

袁世凱的這種心態,固然是出於一箇中國人的領土觀念,但更爲深層的原因是,他心頭明白,只有周憲章活着,他在慈禧太后的眼中才有價值。

這是滿清朝廷以漢制漢的傳統策略所決定了的!當初,李鴻章的北洋水師一軍獨大,朝廷就對北洋水師處處掣肘,直到北洋水師在黃海打敗,朝廷表面上震怒,心底裡,卻是大大鬆了一口氣。

甲午戰爭後,慈禧太后決心編練新軍,並不是因爲清軍在戰爭中一敗塗地。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爲章軍太強大!朝廷必須要有制衡章軍的力量。

朝廷的兩支新軍,袁世凱的小站新軍和葉志超的定武軍,都是用來制衡周憲章的,同時,也是相互制衡。

只是,葉志超實在是不爭氣,朝廷化了大把銀子,給定武軍購置了最先進的武器,結果,卻被周憲章順手牽羊,帶走了兩千多人槍。通過這件事,慈禧太后已經對載漪和葉志超失去了信心。葉志超的定武軍雖然還有五六千人,但軍費供應上,已經大打折扣,葉志超自知理虧,也不敢向朝廷申辯。

現在,朝廷能夠倚重的,就只有袁世凱了。

但是,朝廷倚重袁世凱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章軍的存在!章軍越是強大,朝廷就越要倚重小站新軍。

所以,袁世凱絕不希望周憲章在臺灣戰敗!

而周憲章在臺灣的作爲,的確也沒讓袁世凱失望。章軍在彰化、安平接連挫敗日軍,這讓袁世凱心頭狂喜。然而,章軍隨後的表現,卻讓袁世凱如墜冰窟。

嘉義、太保、義竹相繼失守,日軍勢如破竹,長驅直入,兵臨臺南城下。而且,袁世凱知道,章軍的後勤補給線被日本人和太后老佛爺聯手切斷了,被圍在臺南的章軍,陷入了絕境。

袁世凱知道,臺南陷落、章軍覆沒的日子,就是小站新軍的末日!

失去了小站新軍,袁世凱就什麼都不是了!他的政治和軍事生涯,會就此終結,而且,他在甲午戰爭後期,指揮山東戰場清軍違抗朝命,攻擊日軍,慈禧太后很可能會對他秋後算賬!丁汝昌就是前車之鑑,這位北洋水師提督,如今已經深陷囹圄!

所以,袁世凱決定破釜沉舟,在章軍潰敗之前,把小站新軍做大做強!

第186章 大哥的鐵哥們第189章 性情之遊第128章 奪權(二)第241章 洞房第74章 夜奔第153章 蹂躪的狂想者第61章 出殯第14章 賭人頭第75章 微服第7章 天津衛第32章 正確答案第18章 目標國子監第43章 和戰第96章 金姝的影子第141章 三不打!第76章 巧遇第219章 革命聖地第81章 大同賓館第19章 洋務與清流第210章 女權主義者第155章 粟祭第182章 屠城第183章 總理大臣第37章 假想敵第49章 滿洲大軍第16章 努力爭當劣等生第226章 生孩子的秘密第23章 平壤光復第248章 監軍第20章 總兵級管帶第172章 太后的眼睛第79章 剪辮子第12章 海陸炮戰第162章 變臉第40章 上吊第91章 清軍變土匪第108章 祠堂裡的總督衙門第123章 自相殘殺(二)第97章 洋鬼子第62章 日本人第205章 油盡燈枯第157章 轎伕(二)第53章 封魂谷第117章 黑色絕唱第147章 懷袖藏餘香第145章 兩袖清風的毛賊第82章 翠奶奶第264章 除夕四第93章 仁川港第69章 小弟變大哥第190章 朋友還是敵人第157章 轎伕(二)第95章 神槍手第2章 漢陽造第104章 驪鐵再現第43章 撿回一條命第82章 豐島海戰第216章 都是錦旗惹的禍第75章 微服第198章 弄假成真第204章 交易第176章 小翠第190章 朋友還是敵人第245章 全民教育第128章 野戰醫院第29章 潑辣丫頭第45章 起死回生第203章 延平郡王第201章 老婆該聽老公的!第128章 野戰醫院第83章 軍前效命第111章 臺灣第182章 屠城第133章 爲親家母報仇第241章 朝俄危機第145章 兩袖清風的毛賊第208章 倒賺一把第92章 定武軍第140章 使西紀程第192章 臺灣玉第261章 除夕一第105章 死無對證第90章 圍困第163章 鋼刀第221章 殺官第36章 格格來了第84章 炸雷第145章 一枝梅第44章 苦肉計穿幫第160章 賭博第249章 改朝換代?第247章 膠州灣第257章 貴妃與貴人第134章 天上掉下個皇叔第64章 尷尬的奔逃第188章 只有戰鬥!第50章 皇上病危第98章 革命軍中馬前卒第146章 陣眼第240章 納妾
第186章 大哥的鐵哥們第189章 性情之遊第128章 奪權(二)第241章 洞房第74章 夜奔第153章 蹂躪的狂想者第61章 出殯第14章 賭人頭第75章 微服第7章 天津衛第32章 正確答案第18章 目標國子監第43章 和戰第96章 金姝的影子第141章 三不打!第76章 巧遇第219章 革命聖地第81章 大同賓館第19章 洋務與清流第210章 女權主義者第155章 粟祭第182章 屠城第183章 總理大臣第37章 假想敵第49章 滿洲大軍第16章 努力爭當劣等生第226章 生孩子的秘密第23章 平壤光復第248章 監軍第20章 總兵級管帶第172章 太后的眼睛第79章 剪辮子第12章 海陸炮戰第162章 變臉第40章 上吊第91章 清軍變土匪第108章 祠堂裡的總督衙門第123章 自相殘殺(二)第97章 洋鬼子第62章 日本人第205章 油盡燈枯第157章 轎伕(二)第53章 封魂谷第117章 黑色絕唱第147章 懷袖藏餘香第145章 兩袖清風的毛賊第82章 翠奶奶第264章 除夕四第93章 仁川港第69章 小弟變大哥第190章 朋友還是敵人第157章 轎伕(二)第95章 神槍手第2章 漢陽造第104章 驪鐵再現第43章 撿回一條命第82章 豐島海戰第216章 都是錦旗惹的禍第75章 微服第198章 弄假成真第204章 交易第176章 小翠第190章 朋友還是敵人第245章 全民教育第128章 野戰醫院第29章 潑辣丫頭第45章 起死回生第203章 延平郡王第201章 老婆該聽老公的!第128章 野戰醫院第83章 軍前效命第111章 臺灣第182章 屠城第133章 爲親家母報仇第241章 朝俄危機第145章 兩袖清風的毛賊第208章 倒賺一把第92章 定武軍第140章 使西紀程第192章 臺灣玉第261章 除夕一第105章 死無對證第90章 圍困第163章 鋼刀第221章 殺官第36章 格格來了第84章 炸雷第145章 一枝梅第44章 苦肉計穿幫第160章 賭博第249章 改朝換代?第247章 膠州灣第257章 貴妃與貴人第134章 天上掉下個皇叔第64章 尷尬的奔逃第188章 只有戰鬥!第50章 皇上病危第98章 革命軍中馬前卒第146章 陣眼第240章 納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