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登聞鼓響!

登聞鼓響!

謝三郎猛然回身。

“殿中侍御史何在?”

當值的殿中侍御史嚇了一跳,趕緊上前行禮,

“啓稟中丞,屬下在此。”

“今日何人值守登聞鼓?”

謝直一語出口,當值的殿中侍御史周身一震,回答問題之前,先偷眼看了一眼御史方陣最前方。

“啓稟中丞,是高明高御史。”

謝直聽了也是一愣,我說今天怎麼沒看到高明?我還以爲這臭小子大朝會溜號了呢,敢情是被御史臺派出去看守登聞鼓了。

同時,他也注意到當值殿中侍御史的眼神了,順着目光一看……楊國忠,獨自挺立在御史方陣的最前方,正賊眉鼠眼地往這邊偷瞄呢……

這麼一看,謝直頓時就知道怎麼回事兒了,他從開元二十三年調任御史臺,雖然實實在在地在御史臺待着,不過短短一年的時間,但是也算是資深御史了,對御史臺內部的這些彎彎繞,那都是瞭然於心,他楊國忠幹御史纔多長時間?這點小伎倆使出來,還不是被謝直一眼就識破了?

這是楊國忠給高明穿小鞋呢!

值守登門鼓這種工作,在御史臺來講,是一個特別枯燥而且特別沒用的工作

爲什麼這麼說呀?

大唐子民千千萬,一年到頭,能有幾個去敲響登聞鼓的?

說是值守,就是一個應急機制罷了,沒有,肯定不行,但是說有,其實平常也沒啥正事……

你跟那不擱人肯定是不成,萬一要真來一個受了天大冤屈的,鼓足勇氣、甚至拼着性命不要,也要找天子告狀,咚咚咚敲響登聞鼓,結果,沒人理人家……這也不像話不是……

但是要安排御史到登聞鼓那裡值守,得,一天什麼都甭幹了,跟金吾衛大眼瞪小眼去吧,而且驛站就是一天,一站就是一天,好像要跟鼓架子比比誰先倒下一樣……那跟大傻子能有啥區別?

所以呢,這種活兒,誰也不願意幹,甚至在御史臺的內容,都有人嫌狗不待見的趨勢……

但是,不安排人也不行啊……

怎麼辦?

有招兒!

事實上,在御史臺內部,只有三種情況,纔會有御史“被輪值”去看守登聞鼓。

第一種情況,新人。

新晉御史進了御史臺,想辦案?別急,先去登聞鼓那裡做幾天冷板凳吧……

一來,讓你知道一下,御史雖然擁有獨立辦案的權力,但終歸是來之不易,要珍惜,二來,也是給新晉御史提個醒,辦案這種事,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住孤獨,沒有一上來就天雷滾滾那一說,要想把案子辦明白了,得沉得住氣。

這是什麼?

這是御史臺給新晉御史的殺威棒。

第二種情況,懲罰。

御史擁有獨立辦案的權力,自然也要承擔獨立辦案的後果,辦成了,自然皆大歡喜,要是辦不成呢?

如果出現了嚴重失誤,那枚別的說的,貶官、流放,自有朝廷出手,不用御史臺。

但是,如果失誤的程度不足,僅僅是罰銅,甚至朝堂上天子、政事堂都懶得理會的那種微小失誤,怎麼辦?

御史臺,就得自己拿出態度來了。

賞功罰過是最基本的吧?

你的案子辦瞎了,天子雖然沒說什麼,朝堂上的袞袞諸公也懶得理會你,這並不代表你就沒錯,有錯就要受罰!

如何罰?

值守登聞鼓!

正好,那地方清淨,你還能利用這一段清淨的時光,好好做個覆盤,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也能爲日後再次辦案積累給經驗。

以上的這兩種情況,或是給新晉御史的下馬威,或是給犯錯御史的懲罰,這纔是值守登聞鼓御史的主要人員構成。

至於高明“被輪值”去值守登聞鼓,那就是屬於第三種情況了,領導看你不順眼!

哪個領導?

楊國忠唄,還能是誰!?

王鉷升任御史大夫之後,故作大度,將御史臺中的所有庶務都交給楊國忠打理,美其名曰“知雜事”,這些庶務之中,自然也包括,派誰去值守登聞鼓——謝三郎雖然以御史中丞的職位回到了長安城中,但是又要偵辦長安武庫大火一案,又要帶着淮南軍肅清長安地面,自然沒時間,也犯不上跟楊國忠去爭搶什麼“知雜事”之類的活計。

楊國忠就藉助手中的便利,直接把高明“發配”去值守登聞鼓了。

說實話,看到謝直不經意的一撇,眼神之中全是瞭然,楊國忠也有點心虛了。

爲啥?

他是萬萬沒有想到啊,人家謝三郎在朝堂之上的戰鬥力,竟然能這麼強!

藉着安祿山一封奏報,上懟天子,下懟羣臣,中間還沒忘了大唐首相李林甫!一張嘴,跟小刀子一樣,上下翻飛、一頓亂捅,逼得安慶宗啞口無言,壓得滿朝文武一言不發,就連天子都沒話說……

到了最後,還是王鉷,不得不站出來說了一句話,人家謝三郎也一點沒慣着,什麼御史大夫不大夫的,直接告訴他,不懂軍務,你就閉嘴!真是一點臉面都沒給啊……

楊國忠天寶五載接楊貴妃的裙帶關係進入朝堂,算算時間,也十多年了,自問也算見識過朝堂之上的風浪,畢竟扳倒大唐首相張九齡,天子廢太子等事,就是在他眼皮子底下發生的,不敢說見多識廣吧,也不是沒見識的人。

但是,楊國忠還真沒見過能有人能夠像謝三郎一樣,不但能夠壓服羣臣,連帶李林甫和天子還能一塊壓制的!

早知道這樣的話,咱招惹他幹啥!?

不過,也正是因爲謝三郎如此強橫,倒是把楊國忠那蜀中混子的混不吝勁兒給激發出來了。

在謝三郎的目光中,猛然挺起胸膛,故作不屑,一言不發地看着謝直。

你能把我怎麼着吧!?

你謝三郎是厲害,奉調回京,還沒進長安城大門呢,就砍死砍傷我楊家好幾百奴僕……

可是我楊國忠也不差啊!

我就安排你徒弟去登聞鼓那裡坐冷板凳了,你能奈我何!?

且不說我這個“知雜事”的御史中丞,本來就可以隨意安排,就說高明,長安武庫大火一案是他辦的吧?別說什麼過程中有功無罪,這不是還沒查清楚呢嗎!?長安武庫,到底是被引爆了,在沒有最後的結果之前,誰知道他高明在這個案件的偵破之中,是有功,還是有過?

值守登聞鼓,坐坐冷板凳,吹吹冷風,也讓他清醒清醒,好好想想去……

這安排,沒錯!

謝直都沒搭理楊國忠色厲內荏那勁兒,你讓高明去值守登聞鼓,正合我意!

“殿中侍御史聽令!將當值御史,以及敲鼓鳴冤之人,一起帶到金殿上來!”

“屬下得令!”

殿中侍御史聽了,想都沒想,直接領命,轉身就走,只留下滿朝文武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覷。

滿朝文武爲啥是這個反應?

因爲,程序,不對啊……

按照道理說,朝廷設立登聞鼓,就是爲了給天下所有人一個說話的機會,哪怕是最後的一個機會,也是希望所在,同時,也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向全天下的百姓說明白一件事兒——天子心裡,有你們!

實打實地說,登聞鼓設立之初,可能真的是爲了百姓鳴冤,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慢慢演變得作秀的成分,可能更大一些。

爲什麼這麼說?

因爲敲響登聞鼓也是有要求的。

第一個,你得是平民。

注意哈,這可不是後世,後世隨便扒拉一個腦袋,都擁有各種各樣的權利,其中還包括大家都習以爲常的各種人身權利……這時候是大唐,人家可不認這個。

平民身份,不是說的是老百姓,而是說的一個階層,最起碼什麼部曲、奴僕之類的,都是排除在平民這個階層之外的,另外還要強調一點,商賈,以及各種匠戶、樂戶,也不再平民之列!

爲啥要安排御史值守登聞鼓?

值守禦史最重要的一個工作,就是甄別敲鼓之人的身份,啥?你是個商人!?金吾衛,過來,先打他八十棍子,然後轟出去!

第二個,想敲登聞鼓,也是要有程序的。

一個普通的平民,受了委屈,到自己所在的縣去告狀吧,縣這一級大唐的行政單位不接你的案子,你可以到州府去上告,州府也不接,才允許你來敲登聞鼓。

啥意思?

大唐即便設立了登聞鼓,也不鼓勵越級上告,只有你的委屈,州縣都不敢管,才允許你來告御狀!

當然除了上述擺在明面上的兩點,想敲響登聞鼓告御狀,在實際操作上還有很多困難。

比如,你是揚州人,想要告御狀,你得先從揚州走到長安城吧?路途遙遠,歷時彌久,這些就不用多說了,最重要的,你沒有“介紹信”!

後世拎着一張身份證,天下之大,儘可去的,但是在大唐,不成,越渡關津,你得有“過所”,也就是介紹信,上面還得寫明白了,你是誰,從哪來去哪裡,幹什麼去,要不然的話,你肯定走不出揚州範圍,連淮河都過不去!

說到這裡,現實問題就來了。

這個過所,恰恰是由州縣的一把手來審批!

揚州縣令不接你的訴狀,不管什麼原因,難道他就原因讓你跑到長安城告御狀不成?告不成,一切還都好說,要是告成了,人家揚州縣令,不得跟着吃掛落啊?你治下的百姓受了冤屈,你不能爲人家伸冤,連狀紙都不接,逼得人家不遠千里跑到長安城告御狀去?最起碼,“無能”兩個字的評價,就能穩穩當當地扣在他的腦袋上!

那人家就是要去告御狀,怎麼辦?

碰上那種心狠的官迷,找個由頭,就把這哥們給抓了,解決不了麻煩,就解決帶來麻煩的人!反正你也受了天大的冤屈,再多受點,也沒啥……

碰上那種心善一點的,手段就能變得柔和一點了——不給你過所!你還想去長安告御狀?鬧呢!我看你怎麼過淮河!?

說句閒話,爲啥歷朝歷代的京城,都被稱爲“首善之地”,京城的普通老百姓總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優越感,別的不說,只說他們萬一受了委屈,想要發聲的話,總歸要比窮鄉僻壤的百姓們更容易一些……

另外,大唐立國百年,只有武后當朝的時候,曾經大肆鼓勵百姓進京告狀,還特意甚至了東西兩匱,用來收取舉報信,甚至特意明旨發佈,讓各地州縣不得阻攔百姓進京告狀,不但不能阻止,還讓他們善待告狀之人,允許享受朝廷的郵驛系統,一路“公車入洛”。

結果,告狀之人,不絕於路。

最後一問,大部分都是因爲雞毛蒜皮的小事前來告狀,甚至有人拿這事當“公費旅遊”,臨到最後才胡編一個故事敷衍一番……

到了最後,隨着武后還政李唐,這種“鼓勵”也人走政息了……

閒話休提,只說這類現實性的困難,簡直是多如牛毛,對於大唐的普通百姓來說,告御狀,簡直是一種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自然,登聞鼓擺在了皇城的門口,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個政治態度而已,很少人拿他真當一回事了……

但是,越是這種擺設一樣的東西,煥發出真正的威力,越是容易震撼人心。

你作秀,人家不當作秀來看,這叫虛讓客(qie)碰上實誠人了,你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

接待唄!

而且,還得特別嚴肅地接待!

既然是作秀,就要秀到底,不但要快速反應還得堅決處理,以此給全天下一個交代!

要不然的話,開元二十三年,謝三郎以待考學子的身份,狀告科舉主考官李昂,如何會那麼迅速地得出來一個結果,甚至還引發了科舉主導權從吏部到禮部的讓渡。

就是人家謝三郎敲響了登聞鼓,震驚了整個朝堂,甚至可以說震驚了整個天下,李老三必須給全天下一個交代!

事實上,自從那以後,關於登聞鼓處理的相關規定,也被不少人翻了出來仔細研讀了一番,按照規定,簡單來說,登聞鼓響了,不管是誰敲響的,都是通了天的大事,不是受了天大的委屈、實在活不下去了,就是捅破天的大事,所以,只要登聞鼓一響,天子不管在哪裡,都應該在第一時間處理,要不然的話,真有大事,耽誤了,咋辦?

但是,這裡面還有一個小小的程序問題。

登聞鼓響了,俗稱告御狀,不管是誰在敲鼓,都是找天子李老三告狀。

雖然按照程序來說,李老三都應該第一時間進行接待,但是,“將敲鼓之人帶上金殿”,這句話,得人家李老三說……

今天,李老三還沒開口呢,謝直就越俎代庖了!

最關鍵的是,當值的殿中侍御史,竟然沒有意識到其中的問題,反而轉身就走,直接領命而去,看那架勢,就算李老三親自下令,恐怕都不能讓他這麼痛快……

這事兒,可就有點意思了……

一時之間,金殿之上,竟然因爲三聲登聞鼓響,變得寂靜起來,慢慢的,氣氛變得極其古怪……

第670章 木!節帥您看!第338章 多喝熱水第601章 實事求是第460章 謝直何在第384章 恩人第253章 還有個誠意,不知道夠不夠?第5章 懲惡,即是揚善第484章 要錢,講究個招數第7章 三審第623章 長安試新池第283章 逾此線者,死!第142章 楊公子,不忙走第12章 今年不得拜師第374章 蜻蜓金簪第550章 援兵終於到了第56章 真相大白第218章 此張府乃彼張府第331章 犯罪網絡第321章 水生之喝茶第693章 殺楊第523章 終於有消息了!第533章 用計第304章 打草驚蛇第239章 靠水難生之二進宮第31章 王昌齡來了第671章 木!火克木第178章 你給我撿起來第523章 終於有消息了!第355章 只有謝直才合適第267章 三管齊下第371章 儒家第87章 李旭上門第372章 魏家班第535章 快!來不及了……第112章 這是個買賣第197章 身言書判第151章 拿詩文集子來第29章 不學無術第194章 樑管家,會辦事第386章 不行第570章 武備,哪去了?第506章 那一船火藥……第464章 破門!第177章 交卷第284章 障車第493章 如何逼出邢縡第48章 劉四殺妻第260章 楊萬年該死第259章 殺人償命第395章 如何應對第653章 火!用不着!第375章 打滾紅塵中第580章 不和第83章 行卷去第454章 擒賊先擒王第451章 便橋前第254章 所謂的合則兩利第339章 固所願耳,不敢請耳第443章 金條子?催命符!第107章 盧奕求字第662章 土!土耗子第391章 軍事專家第659章 土!心狠第160章 “公平”的李昂第666章 土!計劃流守城第72章 洗冤第62章 李兄且慢第271章 沒有漕幫!(三連更,求訂閱)第488章 笑面神第344章 不信第317章 水生之喝粥還是吃乾飯第203章 好兄弟無題第23章 大唐驛站第57章 洛陽初見第580章 不和第309章 所謂打壓糧價第610章 老了第308章 朝廷威嚴的另外一種解讀第239章 靠水難生之二進宮第684章 衆叛親離第215章 我是好人嗎!?第593章 上牆!第133章 合謀第113章 收禮只收瘦金體第54章 小學數學題在大唐的實際應用第173章 鹽法雖好,卻不是靈丹妙藥第255章 誰是保護傘?第321章 水生之喝茶第695章 相州之戰第363章 白馬寺第644章 猜是誰?張瑝!第567章 覆盤!小義,歪打正着……第527章 白袍文士第146章 像水一樣的男子第206章 瑾姑娘第595章 頭上五尺第671章 木!火克木第160章 “公平”的李昂第492章 你配嗎?
第670章 木!節帥您看!第338章 多喝熱水第601章 實事求是第460章 謝直何在第384章 恩人第253章 還有個誠意,不知道夠不夠?第5章 懲惡,即是揚善第484章 要錢,講究個招數第7章 三審第623章 長安試新池第283章 逾此線者,死!第142章 楊公子,不忙走第12章 今年不得拜師第374章 蜻蜓金簪第550章 援兵終於到了第56章 真相大白第218章 此張府乃彼張府第331章 犯罪網絡第321章 水生之喝茶第693章 殺楊第523章 終於有消息了!第533章 用計第304章 打草驚蛇第239章 靠水難生之二進宮第31章 王昌齡來了第671章 木!火克木第178章 你給我撿起來第523章 終於有消息了!第355章 只有謝直才合適第267章 三管齊下第371章 儒家第87章 李旭上門第372章 魏家班第535章 快!來不及了……第112章 這是個買賣第197章 身言書判第151章 拿詩文集子來第29章 不學無術第194章 樑管家,會辦事第386章 不行第570章 武備,哪去了?第506章 那一船火藥……第464章 破門!第177章 交卷第284章 障車第493章 如何逼出邢縡第48章 劉四殺妻第260章 楊萬年該死第259章 殺人償命第395章 如何應對第653章 火!用不着!第375章 打滾紅塵中第580章 不和第83章 行卷去第454章 擒賊先擒王第451章 便橋前第254章 所謂的合則兩利第339章 固所願耳,不敢請耳第443章 金條子?催命符!第107章 盧奕求字第662章 土!土耗子第391章 軍事專家第659章 土!心狠第160章 “公平”的李昂第666章 土!計劃流守城第72章 洗冤第62章 李兄且慢第271章 沒有漕幫!(三連更,求訂閱)第488章 笑面神第344章 不信第317章 水生之喝粥還是吃乾飯第203章 好兄弟無題第23章 大唐驛站第57章 洛陽初見第580章 不和第309章 所謂打壓糧價第610章 老了第308章 朝廷威嚴的另外一種解讀第239章 靠水難生之二進宮第684章 衆叛親離第215章 我是好人嗎!?第593章 上牆!第133章 合謀第113章 收禮只收瘦金體第54章 小學數學題在大唐的實際應用第173章 鹽法雖好,卻不是靈丹妙藥第255章 誰是保護傘?第321章 水生之喝茶第695章 相州之戰第363章 白馬寺第644章 猜是誰?張瑝!第567章 覆盤!小義,歪打正着……第527章 白袍文士第146章 像水一樣的男子第206章 瑾姑娘第595章 頭上五尺第671章 木!火克木第160章 “公平”的李昂第492章 你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