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不和

“謝中丞,未免言過其實。”

在滿朝文武尷尬無語的時候,王鉷挺身而出。

其實,他的心裡也叫苦不迭。

誰願意跟汜水侯謝三郎正面硬剛啊!?瘋了?!

沒看見他爲了躲避謝三郎,連獬豸冠獬豸袍都沒敢穿戴出來,身爲朝堂御史大夫,愣是不敢站在謝三郎的前面去,在家折騰了半天,這才淘換出來一套四品的大紅官袍,硬生生地躲到尚書省六部的隊伍裡面去了,就是怕“睚眥必報”的謝三郎因爲一個站位的問題記恨上自己。

現在竟然不得不出面和謝三郎正面相對,其中的心酸無奈,恐怕只有王鉷自己知道,但是,他卻不得不站出來。

爲啥?

因爲謝三郎這戰鬥力太強了啊!

人家安慶宗就是回報一下安祿山的奏請,這就是人家進奏院的本職工作而已……

好傢伙,讓謝三郎聽見之後,這頓懟!

懟得安慶宗啞口無言還不行,現在還接着這個機會,上懟天子,下懟羣臣,中間還沒忘了大唐首相李林甫!

最過分的是,人家謝三郎懟得還真有道理!

天子對安祿山,就是信重!

李林甫對安祿山,就是遷就!

滿朝文武對安祿山,就是收受了安祿山的大量進獻,所謂吃人嘴短、拿人手軟,平常時候不顯,太過極端的時候不敢,但是等到可有可無的時候,就難免多多少少要爲安祿山說上兩句話……

人家謝三郎挺立在金殿之上,指着鼻子挨個罵,還真誰都不好說什麼。

但是不說話又不行。

別人,王鉷可以不管,但是李林甫和李老三,他哪能不管。

李林甫和他是政治盟友,沒有人家的支持,他哪當得上這個御史大夫?現在人家被謝三郎懟得不張嘴了,自己不開口,哪行?

至於李老三……哪裡還需要理由?

他王鉷乃是天子面前的紅人,什麼叫紅人,急天子所急,想天子所想,還要爲天子扶危濟困,現在天子不說話了,不正該他這個天子面前的紅人挺身而出嗎?

可是,應該歸應該,等王鉷走出隊列之後,真正正面對上謝三郎,那叫一個心虛。

也別提什麼“言過其實”什麼的了,直接轉化話題吧。

“謝中丞,你剛纔說了,如果此戰失敗,可能,注意,僅僅是可能,出現你說的那種情況,如果要是戰勝了呢?”

“戰勝?”

謝直聞言,哈哈一笑。

“那還用說嗎?

長途奔襲,一戰功成,甚至可能直接抓到契丹王!

李獻忠要是一腦袋撞過去,就安祿山那得意忘形的德行,肯定想都不想就能砍了李獻忠,吞了他麾下的隴右軍!”

王鉷:“……”

合着,不管打贏還是打輸,安祿山都得砍死李獻忠?

爲啥啊!?

“因爲安祿山和李獻忠向來不和!”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又是一片譁然,就連李老三的目光都閃了一閃。

爲啥?

因爲謝直所言,卻有其事。

李獻忠原名阿布思,原爲九姓鐵勒同羅部落首領,臣屬於突厥汗國,人口衆多,力量強大,所以烏蘇米施可汗統治時,任命他爲西部的葉護,地位僅次於可汗。突厥汗國滅亡,烏蘇米施可汗被拔悉蜜、回紇和葛邏祿的聯兵攻殺後,他率部投奔大唐,李老三冊封他爲奉信王,賜姓名爲李獻忠,將其部落安置在朔方節度使所屬河南之地。

李獻忠,或者說阿布思,歷來和安祿山不和。

不過呢,具體的事件,卻難以列舉出來,反正兩個人就是相互看不順眼。

這件事,在朝野上下早有流傳,到了最後,大唐還是有有識之士,尤其對西北隴右比較熟悉的人,最終揭開了這個蓋子。

阿布思和安祿山的不和,應該是源自哥舒翰和安祿山的不和。

而哥舒翰與安祿山的不和,應該是源自哥舒翰與安思順之間的不和。

安思順是安祿山的哥哥。

安祿山生父早喪,生母改嫁,他恥與繼父生活在一起,便和安思順等人訂交爲兄弟,一同離開生母,前往幽州討生活,這麼說吧,安祿山因爲各種原因,可能同輩的兄弟不少,但是從他本心來說,只認有限的那麼幾個而已,其中,安思順就是最重要的一個。

安思順與哥舒翰都從西北軍出身,哥舒翰比安思順約小十歲,同在河西節度使位置上待過,這就是他們矛盾開始的地方。

哥舒翰本人雖然沒有當河西節度使,但他的舊上司是王忠嗣,正是王忠嗣在河西節度使任上發現哥舒翰的才能,提拔爲牙將,出任大斗軍副使,才讓哥舒翰一路因功成長爲大唐開元、天寶朝的最重要將領之一。

回到大斗軍,正使,就是安思順,哥舒翰一度是他的副手,時間是天寶五載,兩人曾經共事。

哥舒翰以大斗軍副使之名去新城征討吐蕃,同行副將就瞧不起哥舒翰只是副手,對他非常無禮,哥舒翰居然將其打死樹立威信。然後在苦拔海將三支吐蕃軍全都打敗,一戰成名。

之後王忠嗣受排擠貶謫,哥舒翰念其提拔大恩,願意捨棄職務換取王忠嗣的罪責,李老當時還挺感動,李林甫考慮到李老三的情緒,不得不提拔哥舒翰,但是又不願其做大,就分割王忠嗣原先統治的河西節度使轄區,以安思順爲河西節度使,哥舒翰爲隴右節度副使,就趁此把原王忠嗣的人馬一分爲二。

隨着哥舒翰地位提升,與吐蕃方面戰事較多,不斷立功,拓展唐軍聲威和勢力範圍,自然他對安思順、安祿山十分輕視。

就安祿山那得意忘形的勁兒,哪裡受得了這個?

隨着安祿山受玄宗李隆基寵信,安思順在西北時間更久,根基也頗深,然後兩兄弟都發現哥舒翰脫穎而出以後咄咄逼人。安祿山爲了壓制哥舒翰,就希望借重安思順,讓他在西北軍爭取一方勢力。

所以說,哥舒翰和安祿山之間,本來沒有什麼深仇大恨,主要是因爲哥舒翰在河西、隴右的聲勢越來越強,擠佔了安思順的勢力範圍,讓安思順對這個自己曾經的手下,頗有點氣不順的感覺,然後安祿山算是愛屋及烏吧,你老頂着我哥,還後來居上了,還敢瞧不起我,那行嘞,我也瞧不起你。

至於阿布思,卻是哥舒翰一手簡拔出來的。

剛纔說了哥舒翰曾經的上官,河西節度使王忠嗣被貶,具體背後的博弈就不多說了,只說王忠嗣被貶的導火索,那就是石堡城。

石堡城地處高原,居高臨下守衛通行要道,堪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李老三的意思呢,把它攻下來,也算是開疆拓土了。

王忠嗣不幹,第一個,攻下來沒啥大用,還是難以仰攻高原,第二個石堡城的地勢太過兇險,別看是一個只有幾百人守衛的小堡子,但是要想攻打,不知道要死傷多少唐軍將士,按照王忠嗣的說法,不值。

李老三一聽,不樂意了,再加上諸多利益相關方,藉着這個機會一頓上躥下跳,最終引發了李老三對王忠嗣的怒火,一氣之下,將之貶官。

哥舒翰呢,聽到這個消息,大爲震驚,不但上書爲王忠嗣求情,還給了李老三一個承諾,不就一個小小的石堡城嗎?王節帥不打,我帶着河西軍去打!

這一場戰鬥,堪稱驚天地泣鬼神,唐軍傷亡過萬,終於拿下了石堡城,全殲守軍一百餘人。

也正是因爲這場戰鬥,哥舒翰升任隴西節度使,和安思順的河西節度使,將原河西方鎮一分爲二,隨後的事情也不必多說了,反正哥舒翰這麼折騰,到了最後,也沒有救下王忠嗣。

這些且不多說,只說李獻忠,也就是阿布思,正是他在攻擊石堡城的戰鬥中大放異彩,被哥舒翰一路提拔,最終成爲了隴西節度副使。

這樣一來,脈絡就清晰了,王忠嗣提拔了哥舒翰,哥舒翰提拔了阿布思,這種簡拔之恩,在軍中相當於文官羣體之中的座師和學生的關係,堪稱牢不可破。

那麼,哥舒翰和安思順不合,進而跟安祿山不合,自然阿布思作爲哥舒翰的“衣鉢傳人”,自然也要和安祿山不和了。

還是那句話,兩者之間,沒有具體的衝突,但是就是相互之間看不順眼。

關於這個“不和”,謝直還真有自己的一番解讀,這種“不和”,說白了,就是大唐邊疆東北方面軍和西北方面軍之間的“不和”,深層次的原因,無非是對有限的軍事資源的競爭而已,具體表現出來,就是安祿山這個幽州、河東兩鎮節度使,與哥舒翰、阿布思一系的大唐西北軍將領“不和”。

當然,不管這些原因有多少人知道,但是這並不影響滿朝文武都知道,安祿山與阿布思之間不和的傳聞。

滿朝文武一琢磨,要是這麼說的話,阿布思和安祿山本來就不和,真要讓阿布思率領隴右軍去和安祿山一起包圍契丹王賬,以安祿山那種性格,還真沒準腦袋一熱直接動手……

“除此之外,還另有緣由!”

卻沒想到,僅僅“不和”還不成,人家謝三郎再次開口了。

“安祿山爲何要殺李獻忠?

一來,是兩人不和,有了這樣的機會,安祿山自然不願意錯過。

二來,就是安祿山看上了阿布思麾下的那幾萬隴右軍,只要殺了阿布思,就可以將幾萬將士收爲己有,這便是他圖謀不軌的地方!”

說着,謝直轉向了李林甫。

“李相,我記得重用胡人將領爲大唐守衛邊疆,乃是你向天子提議的……

今天,謝某人倒是要問你一句。

安祿山身爲幽州、河東兩鎮節度,麾下大軍超過十萬,如果再吞併了隴右的幾萬將士,其麾下兵力足以超過十五萬,等到那個時候,幽州,河東、隴右,三個方鎮,和安思順統領的河西反正連成一片,囊括了我大唐的整個北方邊疆……

等到那個時候,就以安祿山這種得意忘形的性格,你就不怕他造反嗎?”

一句話,問得李林甫冷汗淋淋。

就連李老三都是猛然一震。

王鉷一看,得,還得是我說話。

“謝中丞,未免危言聳聽了吧?

剛纔種種,全是您一人的推測,什麼陣斬阿布思,什麼吞併隴西方鎮,不過是無稽之談而已,別說安祿山如今沒有這個心思,就算他有這個心思,咱們只要不答應隴右軍出塞作戰不就行了?”

說到這裡,王鉷也是一頓,仔細想想,也覺得不合適。

“當然,合圍契丹王賬,將契丹一網打盡也是勢在必行……

也可以這樣,命李獻忠派兵出塞,不必前往契丹王賬,只在外圍佈防,一旦契丹人四散奔逃,就可以將之擊殺……

這樣的話,一來,完全可以大面積殺傷契丹的有生力量,二來,也避免了李獻忠和安祿山見面。避免你剛纔的種種的擔憂,你看可好?”

謝直聽了,深深地看了王鉷一眼,又瞥了一眼金殿之上一言不發的李林甫,突然扯了一下嘴角,似不屑,如冷笑。

王鉷一見頓時一懵,啥意思這是!?埋怨我替李林甫說話了!?還有,你這個不屑的表情是幾個意思!?

想到這裡,王鉷也有點不高興了,好你個謝三郎,果然給臉不要臉!我堂堂御史大夫,爲了躲避你,都躲到尚書省的方陣裡面了,如今不得不出面和你說話,也都一直是好言相商,你還敢對我不屑?真當我王鉷就怕了你謝三郎不成!?

王鉷頓時就把臉沉下來了,剛要說話,卻不料謝直卻當先開口了,而且嘴角,還掛着那一絲絲嘲諷的冷笑。

“王大夫,我建議您還是專心爲天子斂財的好……

軍陣之事,事關重大,還是不勞王大夫費心了!”

王鉷的臉都黑了,幾個意思這是!?剛纔還不是你在金殿上這個那個的,從安慶宗一路懟到天子李老三,說的,難道不是軍陣之事?怎麼,你能說,我就不能說嗎?

王鉷身爲天子面前的紅人,這些年來,無論是誰跟他說話,都是笑臉相迎、好言相對,什麼時候讓人硬厥回來過?到了這個時候,他也不顧不得什麼謝三郎的名聲了,他算是想明白了,一味退讓,對謝三郎根本不好使!

既然如此,我這個御史大夫,爲什麼不能想辦法壓服了你這個御史中丞!?

想到這裡,王鉷冷冷開口。

“謝中丞,你是我御史臺的御史中丞,除了勘正得失之外,朝堂如何用兵,還請謝中丞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這就是硬懟着謝直說話呢!

滿朝文武一看,都驚了,驚訝過後,不由得大爲振奮,現在誰還管隴右出兵不出兵?眼看着天子面前最紅的紅人,要正面硬剛聲名卓著的謝三郎,百年難得一見的奇景啊!還不好好看看!?

第334章 我不管第458章 再走臨都驛第546章 原來是他!第691章 謝三郎,到了第684章 衆叛親離第358章 高明、少女、大漢第110章 白條第297章 非男兒所爲!第223章 還是出事了第288章 楊洄第502章 真心話大冒險(大唐版)第228章 謝新竹也是有保鏢的人了第530章 高下立判第203章 好兄弟第532章 留得好!第179章 朝廷取士不公第418章 轟走史思明第384章 恩人第312章 水生之我要告官第605章 有恃無恐第412章 老成謀國第262章 殺個人,容易嗎?第613章 手藝第83章 行卷去第215章 我是好人嗎!?第187章 放榜第653章 火!用不着!第557章 不要臉第142章 楊公子,不忙走第552章 敢死!第682章 大象跳舞第361章 莫名其妙的敵意第440章 嫣紅色細紗第101章 留着過年第680章 鳴冤!第470章 追,追,追!第246章 罰沒的妙用第201章 三套兄弟倆第303章 何幫主犯罪道路上的領路人第374章 蜻蜓金簪第563章 覆盤!王鉷,有蹊蹺!第413章 如此謹慎斟酌第186章 十年之內不得作詩第189章 大唐爲官之道第611章 以律法,不以歲月!第528章 奏請天子,徹查!第215章 我是好人嗎!?第578章 詰問第506章 那一船火藥……第270章 林會長何許人也第615章 誰是傻子?第249章 孝子復仇第202章 你來啊第449章 刺殺局第686章 一路走好第99章 沒帶第15章 柳三姨上門第96章 來路不正,犯了衆怒第285章 爲謝直請功第464章 破門!第429章 謝三郎有事相求第575章 交易,不僅僅是配方第451章 便橋前第644章 猜是誰?張瑝!第4章 懂法,真爽!第396章 慈不掌兵第348章 高大哥第580章 不和第577章 謝三郎坐鎮大朝會第113章 收禮只收瘦金體第684章 衆叛親離第661章 土!三笑謝三郎第173章 鹽法雖好,卻不是靈丹妙藥第37章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第330章 臣彈劾第36章 進士科,盤它!第474章 六年一進士,高明高光卿第601章 實事求是第625章 安祿山必敗第489章 就是這麼不講理第165章 王維也在第498章 逼出邢縡第96章 來路不正,犯了衆怒第354章 你是怎麼想的?第490章 人命錢第205章 分錢都分不痛快第659章 土!心狠第158章 省試報名(加更)第6章 共謀竊盜第502章 真心話大冒險(大唐版)第66章 你我也同行第29章 不學無術第323章 水生之何幫主第340章 熱心羣衆五娘第606章 蠢蠢欲動第571章 果然蹊蹺!魏六之死!第194章 樑管家,會辦事第269章 前因後果第24章 汜水第一才子第62章 李兄且慢
第334章 我不管第458章 再走臨都驛第546章 原來是他!第691章 謝三郎,到了第684章 衆叛親離第358章 高明、少女、大漢第110章 白條第297章 非男兒所爲!第223章 還是出事了第288章 楊洄第502章 真心話大冒險(大唐版)第228章 謝新竹也是有保鏢的人了第530章 高下立判第203章 好兄弟第532章 留得好!第179章 朝廷取士不公第418章 轟走史思明第384章 恩人第312章 水生之我要告官第605章 有恃無恐第412章 老成謀國第262章 殺個人,容易嗎?第613章 手藝第83章 行卷去第215章 我是好人嗎!?第187章 放榜第653章 火!用不着!第557章 不要臉第142章 楊公子,不忙走第552章 敢死!第682章 大象跳舞第361章 莫名其妙的敵意第440章 嫣紅色細紗第101章 留着過年第680章 鳴冤!第470章 追,追,追!第246章 罰沒的妙用第201章 三套兄弟倆第303章 何幫主犯罪道路上的領路人第374章 蜻蜓金簪第563章 覆盤!王鉷,有蹊蹺!第413章 如此謹慎斟酌第186章 十年之內不得作詩第189章 大唐爲官之道第611章 以律法,不以歲月!第528章 奏請天子,徹查!第215章 我是好人嗎!?第578章 詰問第506章 那一船火藥……第270章 林會長何許人也第615章 誰是傻子?第249章 孝子復仇第202章 你來啊第449章 刺殺局第686章 一路走好第99章 沒帶第15章 柳三姨上門第96章 來路不正,犯了衆怒第285章 爲謝直請功第464章 破門!第429章 謝三郎有事相求第575章 交易,不僅僅是配方第451章 便橋前第644章 猜是誰?張瑝!第4章 懂法,真爽!第396章 慈不掌兵第348章 高大哥第580章 不和第577章 謝三郎坐鎮大朝會第113章 收禮只收瘦金體第684章 衆叛親離第661章 土!三笑謝三郎第173章 鹽法雖好,卻不是靈丹妙藥第37章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第330章 臣彈劾第36章 進士科,盤它!第474章 六年一進士,高明高光卿第601章 實事求是第625章 安祿山必敗第489章 就是這麼不講理第165章 王維也在第498章 逼出邢縡第96章 來路不正,犯了衆怒第354章 你是怎麼想的?第490章 人命錢第205章 分錢都分不痛快第659章 土!心狠第158章 省試報名(加更)第6章 共謀竊盜第502章 真心話大冒險(大唐版)第66章 你我也同行第29章 不學無術第323章 水生之何幫主第340章 熱心羣衆五娘第606章 蠢蠢欲動第571章 果然蹊蹺!魏六之死!第194章 樑管家,會辦事第269章 前因後果第24章 汜水第一才子第62章 李兄且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