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有恃無恐

聽了王銲的描述,滿朝文武,盡皆無語。

誰都沒心思再去聽王銲造反的具體過程了,無非就是召集長期在他門下討飯吃的混子,以邢縡麾下的江湖好手爲戰鬥核心,一路前往皇城,結果剛剛出門,就被王鉷堵上了,然後就是楊國忠,楊國忠後面就是謝三郎,最後就是在金鑾殿上哭訴這一切。

這個過程之中,他是如何想的,又是如何投降的,誰都沒興趣,聽了謝三郎的平亂過程就已經明明白白的了,誰還想換個角度再聽一遍去?

真正讓滿朝文武無語的是,他們是真不知道說王銲這貨什麼好。

就算對“皇權”二字沒有敬畏,也不至於就能到了直接造反的程度吧?還抱着玩鬧的心態看邢縡怎麼忽悠他造反,這是天天閒到了什麼程度,才能拿這種事情鬧着玩?

聽了王銲的這一套描述,不知道有多少官員暗下決心,誰家裡要是有這麼一個貨色,還不如直接打死了省心,省得給家裡招災惹禍!

也就是王鉷,能把這樣的兄弟寵到天上去,可嘆他剛纔還想替王銲求情,求個啥啊,這樣的貨色,還不趕緊讓天子砍了他,還留着過年啊?

當然,滿朝文武除了刷新了一遍對王銲的認識之外,還對長安武庫大火一案,算是有了一個明確的認知,

這就是邢縡早就包藏禍心,處心積慮地把那三千金火藥送進了長安武庫之中,然後安排自家手下成功引爆。

要說王鉷、王銲兄弟,在長安武庫大火一案之中,還真介入的不深,他們不過是被邢縡利用了那條盜賣長安武庫武備的線路,不過話也從兩面說,要是沒有這一條盜賣長安武庫武備的線路存在,邢縡也沒有辦法將哪些火藥送進武庫……

真相大白之後,滿朝文武算是看明白了,長安武庫大火一案,不但影響巨大,就是本身案情來說,也是一個“案中案”!

想明白這一切,滿朝文武,尤其是律法出身的官員,看待謝三郎的目光都變了,看看人家破案的這個巧勁兒,審問王銲謀反一案的時候,就因爲幾把從長安武庫中流傳出來的刀槍,順手就把長安武庫大火一案給破了……怪不得人家號稱“大唐辦案第一高手”,果然名不虛傳!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朝堂官員,他們的注意力,不在長安武庫大火一案之上,卻停留在王銲描述中另外一個關鍵信息之上。

盜賣長安武庫武備的線路,是王鉷建立的,並且,主要的收入,也落入到了王鉷的手裡。

很多人就想不明白了,王鉷又不缺錢,他建立這麼一條線路幹什麼?

論家世,人家是太原王氏的嫡系,如今更是太原王氏的門面,且不說他個人如何,就算稍有不如意的地方,太原王氏也一定會舉全族之力支持他的……

論身份,天子面前的紅人,身兼二十餘職,御史大夫、戶部侍郎、京兆尹……這樣的要害職位都能集中到他一個人的身上,別說什麼迎來送往的灰色收入,就是這二十餘個兼任,僅僅俸祿就能有多少,難道還不夠王鉷花的?

論權勢,人家王鉷以戶部侍郎之位架空了戶部尚書,獨掌整個戶部,那可是大唐的錢袋子,就王鉷本人來說,說上一句大唐的“財神爺”也不爲過,具體執掌,更是囊括了大唐的全部租庸調之外,還負責這酒水專賣、茶葉專賣……

這樣的人,會缺錢?

滿朝文武都感覺聽到了天底下最好笑的笑話,要是在今天之前,有人這麼告訴他的話,必然仰天大笑三聲,然後劈頭蓋臉地給對方一頓大嘴巴——看見傻子,來氣!

但是,事情就是這麼詭異的出現了……

王鉷不但缺錢,而且缺額還很大,讓他不得不親自出面,建立了一條盜賣長安武庫武備的線路……

也就是說,他爲了弄錢,都有點不擇手段了,甚至超出了律法的範疇……

從這一點來說,王鉷缺錢缺得厲害啊……

說實話,滿朝文武都想不明白,這到底是爲了什麼。

金殿之上,唯有一位“聰明人”反應了過來……

楊國忠!

所謂“最瞭解你的人,不是朋友,甚至不是你自己,而是敵人”,楊國忠這些年和王鉷的爭鬥,也不是白斗的,至少,他對王鉷瞭解頗深。

在所有人都想不明白,大唐“財神爺”怎麼會缺錢的時候,他已經想明白了。

暗自嘆了一口氣,轉頭,看向謝三郎。

只見他已經波瀾不驚得站在原地,依舊面色微黑,依舊雙眼微眯,即便聽到“天子面前紅人盜賣武備”這麼駭人聽聞的事情,彷彿也難以讓他有任何驚訝……

這個表現,印證了楊國忠心中的猜測——在王銲不得不暴出王鉷盜賣武備之前,謝三郎就知道了這一切,而且,以謝三郎的縝密,恐怕早就知道了爲什麼。

想到這裡,楊國忠不由得再次一聲暗歎。

怪不得剛纔自己釋放了“善意”,人家謝三郎理都不理——分明是人家謝三郎看不上與自己的“同盟”……

就是因爲人家有把握,獨自拿下王鉷、王銲兄弟!

既然如此,謝三郎又何必與自己結成“同盟”?

一念至此,楊國忠自失地一笑,他自詡是個“聰明人”,最是善於“機變”,誰能想到,他向來引以爲傲的本領,在人家謝三郎眼裡,啥也不是!

算了,繼續看謝三郎表演吧……

果然!

在王銲絮絮叨叨說完了自己“謀反”的全過程之後,謝三郎隨意地點了點頭,卻把目光投向了王鉷。

“王大夫,聽了令弟的敘述,看來您在長安武庫大火一案,以及王銲謀反一案之中,介入都不深……

不過,謝某卻有一事不明,還請王大夫當面解惑……”

王鉷點點頭,已經猜到謝直要問什麼了。

“但不知王大大,當初爲何要建立一條盜賣武備的線路?”

果然是這個問題……

王鉷早有準備,一臉傲然,卻沒有着急開口,卻很是努力地從金殿之上站起了身形,即便依舊被倒剪雙臂被捆得結結實實,他也儘可能地挺起了胸膛,睥睨了滿朝文武一眼,這才故作漫不經心地說道:

“因爲,我要向朝廷進獻兩千萬貫!”

說完之後,還特意一頓,隨後又口吐兩字,加重了語氣。

“每年!”

一語出口,滿堂譁然!

今天乃是大朝會,參加人員的來源極其複雜,基本囊括了所有品級的在京官員。

王鉷一年向朝廷進獻兩千萬貫,在朝野高層的眼裡,自然算不得什麼秘密。

但是在底層官吏的眼中,可不是怎麼回事,他們就算消息靈通,最多也就知道王鉷之所以能夠成爲天子面前的紅人,就是因爲他身爲戶部侍郎,每年都要向朝廷進獻大量的財貨。

具體數額,他們可不知道。

如今聽到二千萬貫這個“天文數字”,還“每年”,難免讓他們目瞪口呆。

不過,朝堂之上的高級官員,可沒有他們那麼驚訝,反而心中一動之後皺起了眉頭。

王鉷剛纔的原話,向“朝廷”進獻兩千萬貫,每年。

這是王鉷在言語上給朝廷留了面子,實際的情況是,他每年進獻兩千萬貫是不錯,對象,卻不是朝廷,而是“天子”!

衆高官偷眼往龍椅上瞧,果然見到天子李老三氣得面色發黑,端坐在龍椅之上一言不發。

這表情,這表現……

這些高官,頓時明白是這麼回事了。

怪不得王鉷回答爲何要盜賣武庫武備的時候,還特意掙扎着在金殿上站起身形,明明是犯罪,卻一臉傲然,原來,他是有恃無恐!

別看他被倒剪雙臂捆綁在金殿之上,看起來狼狽不堪,但是,王鉷依舊是國朝的御史大夫、戶部郎中、京兆尹……身兼二十餘職的天子面前的紅人!

王銲造反,他王鉷沒參與!

長安武庫大火一案,他王鉷也沒有參與!

至於這兩個案件中能夠攀誣到他身上的,什麼血親兄弟,什麼擾亂軍陣,什麼提供途徑……這些事情,放到一般人身上自然是滅頂之災,但是對於王鉷來說,算個屁!

如果說這些案件之中,勉強能夠直接扣在他身上的,唯有盜賣長安武庫武備一事了。

但是,這件事,恰恰是他有恃無恐的地方所在。

盜賣武備?不錯,我乾的!

圖什麼?圖錢!

錢呢?進獻天子了!

所謂“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着”,在這件事上,王鉷和天子,因爲利益糾結到了一起。

錢,確實是王鉷掙的,掙來以後,人家一分錢沒留,全送給李老三了!

王鉷甚至可以問一句,你能奈我何!?

追贓?

好啊,到天子內庫去追剿吧,我這裡提供賬本!

滿朝文武之中也不乏聰明人,在最初的驚愕之後,慢慢地也想明白了王鉷的想法——他這是要徹底把自己和李老三捆綁到一起,無論是誰,只要你不敢動天子,就少給我腦袋上扣帽子!

越來越多的文武,想明白之後,不由得面面相覷、目瞪口呆。

這……膽子也太大了吧?

這麼想,這麼做,簡直後患無窮!

即便現在不能拿你怎麼樣,也不是給你王鉷面子,而是給天子面子,況且王鉷你這麼做,置天子於何地?李老三能就這麼甘心情願地被你利用嗎?得罪了天子……等到事過境遷,隨便找個由頭不就把你收拾了?

不過,很多人也不得不承認,既然是這樣的話,那還就真不好處置王鉷了,看在天子的面子上,最起碼,今天是不能處置王鉷了,甚至……王銲都可能因爲王鉷的力保而得以逃脫性命!

滿朝文武,無論品級高低,今天算是漲見識了!

謝三郎威震朝堂,上懟天子下懟羣臣,中間還沒忘了大唐首相李林甫……

王鉷和謝三郎正面交鋒……

登聞鼓響,江湖術士狀告王銲謀反……

謝三郎怒斥安祿山,料定出塞必敗……

平叛……

王家兄弟的兄弟情深……

最後的最後,竟然還見到了“天子面前的紅人”,裹挾“天子”拒不認罪!

這些事情,哪一件拿出來,不是轟動朝野的大事,結果,今天,就在這金殿之上,集中到一起爆發開來……

這場大朝會,來得值!

金殿之上,喧囂之聲越來越大,所有人都有點忍不住傾訴的想法……

“殿中侍御史何在!?

何人喧譁,記錄在案!

拒不改正,命金吾衛給他叉出金殿!”

謝三郎,急了。

都沒等殿中侍御史聽命行事,朝堂之上,就迅速變得落針可聞。

大家都閉嘴了。

一來,謝三郎如今的威勢,是任何人都不願意輕易觸碰的。

二來,人家剛纔的命令說的清楚,“再說話,給你架出去”,我纔不出去呢,今天這熱鬧,百年難得一見,出去?出去以後我還怎麼看熱鬧!?

三來,很多人這纔想起來,如果說現在就進入到審判程序的話,審判王鉷的正主兒,恰恰就是人家謝三郎!

要是一般人,自然沒看頭。

剛纔說了,要是不敢動天子,就別給王鉷扣帽子。

但是,人家謝三郎是一般人嗎?那是還僅僅是一個正八品上的監察御史的時候,就能懟得天子拂袖離開朝堂的主兒!

這樣的人,能怕天子?

說出來,你自己信不!?

那麼,既然人家謝三郎不怕天子,對起王鉷來,自然也……

想到這裡,滿朝文武都不由得兩眼放光……

還有大熱鬧!

趕緊閉嘴!

看!

謝直卻也不理會滿朝文武的這種小心思,直接轉向了王鉷,微微眯起雙眼,問道:

“王大夫,剛纔謝某問你,因何要組建這麼一條盜賣武備的線路,你卻所答非所問,說你每年要向朝廷進獻兩千萬貫……

謝某魯鈍,是不是可以理解爲,你盜賣長安武庫武備之所得,也全部在這兩千萬貫裡?

也就是說,盜賣武備的所得,全部被你進獻給了朝廷?”

王鉷在謝直的注視之下,緩緩點頭。

“不錯!”

謝直卻搖頭,雙眼緊盯着王鉷,目光銳利得如同刀子一般,口中言語卻輕緩。

“這,也不是你盜賣武備的理由啊……”

第6章 共謀竊盜第562章 覆盤!任老道,救命恩人?第356章 我們不一樣第265章 大赦天下第239章 靠水難生之二進宮第346章 關鍵人物第525章 長樂驛中說案情第312章 水生之我要告官第326章 連番變故第270章 林會長何許人也第615章 誰是傻子?第676章 金!箭矢……第293章 引蛇出洞第109章 上趕着不是買賣第191章 吏部選,就它了!第470章 追,追,追!第443章 金條子?催命符!第297章 非男兒所爲!第536章 還有可能……第364章 知客僧第410章 駙馬爺第521章 三個不對第359章 少女第189章 大唐爲官之道第4章 懂法,真爽!第539章 連環計第550章 援兵終於到了第36章 進士科,盤它!第480章 楊家一門之國忠第575章 交易,不僅僅是配方第335章 明察秋毫第477章 死灰就要復燃第346章 關鍵人物第184章 大唐奸相無題第512章 追,還是不追第494章 一把大小,一條人命第528章 奏請天子,徹查!第190章 制科,我不考第86章 他怎麼知道我跋扈的第33章 所託非人第395章 如何應對第372章 魏家班第265章 大赦天下第10章 薛氏老太太第151章 拿詩文集子來第177章 交卷第148章 畫眉深淺入時無第416章 頭觸不公第160章 “公平”的李昂第371章 儒家第405章 宰相門前七品官第612章 所薦非人第247章 張公子,怎麼辦?第457章 返洛第666章 土!計劃流守城第585章 強橫第291章 人走政不息第612章 所薦非人第236章 靠水難生(一)第385章 屏風第282章 公主大婚第392章 還不歸位,更待何時第505章 恐怖的技術進步第422章 朝有諍臣,國有明君第213章 無妄之災無題第一章 石淙山摩岩石刻第555章 囂張跋扈第575章 交易,不僅僅是配方第168章 頂不住,只能拖第156章 論鹽第289章 聖旨到第542章 意外!不方便!第91章 疑罪從贖第509章 下一步第2章唐律疏議第400章 大唐通譯的多重兼職第533章 用計第521章 三個不對第83章 行卷去第216章 我不願意!第695章 相州之戰第457章 返洛第597章 大勢已去第65章 大唐宗室第63章 又見蝴蝶金簪第550章 援兵終於到了第332章 謝三炮第605章 有恃無恐第154章 敲打第434章 出發第66章 你我也同行第98章 字帖=公信力第79章 謝直不高興了第353章 隔牆有耳第478章 楊加一門之太真第342章 再見,張公子第一章 石淙山摩岩石刻第24章 汜水第一才子
第6章 共謀竊盜第562章 覆盤!任老道,救命恩人?第356章 我們不一樣第265章 大赦天下第239章 靠水難生之二進宮第346章 關鍵人物第525章 長樂驛中說案情第312章 水生之我要告官第326章 連番變故第270章 林會長何許人也第615章 誰是傻子?第676章 金!箭矢……第293章 引蛇出洞第109章 上趕着不是買賣第191章 吏部選,就它了!第470章 追,追,追!第443章 金條子?催命符!第297章 非男兒所爲!第536章 還有可能……第364章 知客僧第410章 駙馬爺第521章 三個不對第359章 少女第189章 大唐爲官之道第4章 懂法,真爽!第539章 連環計第550章 援兵終於到了第36章 進士科,盤它!第480章 楊家一門之國忠第575章 交易,不僅僅是配方第335章 明察秋毫第477章 死灰就要復燃第346章 關鍵人物第184章 大唐奸相無題第512章 追,還是不追第494章 一把大小,一條人命第528章 奏請天子,徹查!第190章 制科,我不考第86章 他怎麼知道我跋扈的第33章 所託非人第395章 如何應對第372章 魏家班第265章 大赦天下第10章 薛氏老太太第151章 拿詩文集子來第177章 交卷第148章 畫眉深淺入時無第416章 頭觸不公第160章 “公平”的李昂第371章 儒家第405章 宰相門前七品官第612章 所薦非人第247章 張公子,怎麼辦?第457章 返洛第666章 土!計劃流守城第585章 強橫第291章 人走政不息第612章 所薦非人第236章 靠水難生(一)第385章 屏風第282章 公主大婚第392章 還不歸位,更待何時第505章 恐怖的技術進步第422章 朝有諍臣,國有明君第213章 無妄之災無題第一章 石淙山摩岩石刻第555章 囂張跋扈第575章 交易,不僅僅是配方第168章 頂不住,只能拖第156章 論鹽第289章 聖旨到第542章 意外!不方便!第91章 疑罪從贖第509章 下一步第2章唐律疏議第400章 大唐通譯的多重兼職第533章 用計第521章 三個不對第83章 行卷去第216章 我不願意!第695章 相州之戰第457章 返洛第597章 大勢已去第65章 大唐宗室第63章 又見蝴蝶金簪第550章 援兵終於到了第332章 謝三炮第605章 有恃無恐第154章 敲打第434章 出發第66章 你我也同行第98章 字帖=公信力第79章 謝直不高興了第353章 隔牆有耳第478章 楊加一門之太真第342章 再見,張公子第一章 石淙山摩岩石刻第24章 汜水第一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