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節:朝堂論事

袁家四世三公,可以說東漢的一百多年中,各代的重臣裡面都能尋到袁家的影子。袁隗深知當今靈帝心仁,若讓靈帝想起袁氏一族,必不忍降罪。

果然,漢靈帝按着額頭,皺着眉,揮揮手說道:“朕並未怪罪於你,起來吧!”

袁隗似乎還要把戲份演足,嚎啕大哭道:“陛下仁慈,老臣銘感府內啊!”

袁隗身後的兩個大臣,忙上去扶起袁隗,袁隗顫顫巍巍地走回文臣一列,老淚縱橫的樣子的確讓人心中不忍。

文臣另一側便是武臣之列,站在列首的正是當朝大將軍何進,何進瞄着袁隗的樣子,嘴角揚起一絲冷笑,心中暗罵:“老不死的,裝的還真像!”

直到袁隗停止了抽泣聲,漢靈帝才擡頭說道:“如今西北戰事在急,衆愛卿可有良策?”

何進出列躬身說道:“啓稟陛下,臣曾舉管彥爲帥,如今依舊舉薦管彥。此次耿鄙戰敗,若非管彥設伏二龍谷,恐怕我軍死傷更爲慘重。可見管彥之才足可爲帥!”

“臣附議!”

“臣也附議!”

……

何進身後站出一大片親信,附和着何進。

再看袁隗那邊,已無一人再出生反對。也難怪,上次袁隗堅決反對管彥爲帥,舉薦耿鄙。結果耿鄙卻被生擒,而管彥卻搬回了一成,如果現在再次出列反對,恐怕真的是活的不耐煩了。

眼看塵埃已定,文官之首忽然站出一人,那人鬚髮皆白,面頰消瘦,混濁的眼裡卻發出陣陣精光。只見那人躬身說道:“皇上,老臣有一言。”

靈帝擡頭一看,臉色一喜:“蔡師有何高見?”

一聽靈帝口稱“蔡師”,那老者雙眼不禁泛起了一層霧霾。

此人正是當朝議郎,蔡邕!

蔡邕六世祖勳,好黃、老之道,平帝時爲郿令。漢靈帝建寧三年,出補河平長,入召,拜郎中,校書東觀,而遷議郎。

熹平四年,蔡邕奏求正定《六經》。靈帝許之,蔡邕自書丹於碑,命大匠鐫刻立於太學門外,自石碑立始,其觀視及摹寫者,車乘日逾千輛!自此後,蔡邕之名揚於九州,漢靈帝亦以師待之。

但是十常侍干政,再加上蔡邕耿直,常惹得靈帝不悅,所以漢靈帝與蔡邕的距離漸漸疏遠了起來。

時隔數年,靈帝再次開口稱“蔡師”,蔡邕如何不激動?

蔡邕平復了下激動的心情,深吸一口氣,躬身拜道:“啓稟皇上,老臣也認爲當以管彥爲帥!”

何進聞言,這才鬆了一口氣。

“然老臣認爲,此舉亦有不妥之處!”蔡邕又提高了聲調說道。

何進剛平靜下來的心又緊張起來,忙豎起耳朵仔細地聽着。

“管彥雖有將才,但畢竟年輕氣盛,恐出差錯。老臣以爲,皇上當另出一軍,一則兵分二路夾擊韓賊,二則呼應管彥,以防不測!”

一聽蔡邕的點子並沒有什麼壞處,何進緊張的神經又鬆了下來,心中暗罵道:個老不死的,說話能不能一句說全?

“蔡師說的在理!”漢靈帝點點頭:“不知蔡師可有人選?”

蔡邕擡眼思慮了片刻,又躬身說道:“老臣以爲,河東太守董卓可當此任!”

“董卓?”漢靈帝眉頭一皺,猶豫地說道:“董卓前次在冀州大敗,朕未嚴懲,已是開恩,如今又遣其爲將,似乎不妥啊!”

蔡邕急忙回道:“陛下,涼州之外,河東最爲相近,兵法雲:兵貴神速,只需三天,董卓即可率軍到達涼州,此其一也;董卓本是臨洮人士,悉知西北地理,利於戰事,此其二也;古語云:知恥而後勇,前次董卓大敗,此次陛下若不計前嫌,令其戴罪立功,董卓必然感恩戴德,奮勇征戰,此其三也!有此三點,董卓可爲將!”

漢靈帝被蔡邕這一番話說的有點動心了,靈帝低頭思索片刻後,看向了殿下衆臣,問道:“衆愛卿以爲如何?”

武官之首的何進一直想拉攏董卓,上次正欲把董卓邀入大將軍府中商榷時,管彥和董卓二人卻大大出手,此事也只得作罷。一直尋不到由頭的何進,遇到如今的大好機會,正好可利用!

何進心裡這麼一合計,忙出列躬身道:“臣也以爲董卓可爲將!”

袁隗瞟了一眼躬身拜奏的何進,嘴角揚起一絲冷笑。何進的那點心思,他如何猜不到?但是袁隗也有自己的打算:董卓一鄙夫也,必成不了氣候!而且管彥和董卓在大將軍府發生的事情,袁隗也有所耳聞,如果董卓出兵,多少也對管彥有所牽制。這也是袁隗所要達到的目的。

想到這裡,袁隗也躬身出列:“臣附議!”

文武兩個大佬都同意了,身後便站出一片小弟應和着:“臣等附議!”

漢靈帝見狀,點點頭說道:“既如此,便命河東太守率本部兵馬,進發涼州。”靈帝又用手按了按額頭,閉氣雙目說道:“朕乏了,退朝!”

“退朝~~~~~”張讓提升高喊。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衆人高呼萬歲,目送靈帝被張讓攙扶着退出了德陽殿。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聞褒有德,賞至材,破虜將軍管彥宣德明恩,守節乘誼,以安社稷,朕甚嘉之。其加封寧亭侯,食邑六百戶,節制涼州兵馬,以討韓遂。

涼州刺史耿鄙,懈怠不工,不思敬儀,潰與賊勢,墮漢天威,特罷刺史之位,交由寧亭侯管彥處斬,以安軍心。欽此!”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管彥從一小黃門手中接過聖旨,笑呵呵地說道:“麻煩小公公了!”

說罷,管彥右手一揮,一旁的陳登會意,從袖中摸出一塊金錠放到了小黃門手中。

小黃門一見金錠,頓時喜笑顏開地回道:“多謝寧亭侯!”

管彥笑了笑小聲問道:“小公公,朝中可還有消息?”

收了金錠,小黃門自當言無不盡,只見他眼珠子一轉,便小聲回道:“好像朝中也有聖旨傳於河東太守董卓。”

“董卓?”管彥眉頭一皺,不解地思索起來……

------來來來,各位看官,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收藏一個------

第四十五節:十常侍郭勝第二百二十八節:錯打錯着第二百七十三節:依依在目第二百九十一節:共伐呂布第三十三節:趙雲第二百三十二節:再謀冀州第二百九十節:計感張鬆第六十四節:愛蓮說第二百零一節:司徒相邀第二百一十九節:棋盤論勢第一百零七章:董卓當槍第一百七十七節:便宜你了第一百三十一節:佳人相助第三十八節:劉備出走第二百一十六節:震懾之勢第一百七十六節:天降大任第三百零三節:大佬會談第二百二十二節:冀州烽煙第五十六節:諸葛亮?!第一百四十三節:蔡府佳人第四十四節:師徒第一百二十五節:匠作坊第一百八十七節:再言廢立第五十九節:拜賢第二百一十九節:棋盤論勢第三十節:裴元紹(求花花、收藏)第四十七節:山虐第三百一十一節:欲將西行第五節:路遇官差第一百五十節:三英戰呂布第五十八節:病賢第一百四十四節:蔡邕發怒第四節:購糧之計第一百三十八節:蹇碩之謀第一百七十七節:便宜你了第一百八十六節:洛陽有變第十九節:秦楊刁難第九十五節:伏擊第一百三十五節:八校之主(二)第一百四十三節:蔡府佳人第二百二十節:陳留起兵第一百四十七節:兵發常山第一百五十節:三英戰呂布第三百零七節:一斬一收第一百六十七節:兩宮之爭第二百節:圖謀冀州第八十節:風水輪流轉第二百一十七節:颶風過崗第二百三十二節:再謀冀州第四十節:皇甫嵩第一百三十節:鄭伯父第一百一十五節:蔡府佳句第一百五十九節:從公而去第五十八節:病賢第五十九節:拜賢第二百四十八節:計留周瑜第三十二節:主公休慌(求收藏、花花)第一百二十一節:分封諸將第十九節:秦楊刁難第二百五十四節:黨人離心第七十七節:戰北宮第九十三節:投韓遂第一百八十五節:惡來隨行第四十節:皇甫嵩第一百零二節:龐德戰馬超第三百零六節:國士待之第二百九十一節:共伐呂布第二百四十四節:兵助陶謙第一百五十四節:恭候大駕第一百九十六節:天兆之意第二百六十節:不覺自醉第二百九十節:計感張鬆第七十節:馬屁之王第二百一十七節:颶風過崗第二百三十四節:府中質問第二百四十節:馬超鬥孫策第二百一十五節:急火攻心第一百七十八節:春風得意第一百零一節:夜襲狄道第二百零九節:謀除管彥第十六節:逃過一劫第七十八節:追殺第一百五十六節:反出太行第一百五十節:三英戰呂布第一百三十四節:八校之主第二百二十二節:冀州烽煙第六十節:出山第一計第二百九十一節:共伐呂布第一百七十二節:偷天換日第二百零三節:王允送禮第一百三十節:鄭伯父第一百七十三節:廢立之事第二百三十七節:沮授出計第一百一十三節:女子何人?第二百一十四節:彥之錯也第七十八節:追殺第八十二節:北宮之盾第二百七十八節:典韋當先第四十六節:受命借兵第一百零四節:定計破狄道
第四十五節:十常侍郭勝第二百二十八節:錯打錯着第二百七十三節:依依在目第二百九十一節:共伐呂布第三十三節:趙雲第二百三十二節:再謀冀州第二百九十節:計感張鬆第六十四節:愛蓮說第二百零一節:司徒相邀第二百一十九節:棋盤論勢第一百零七章:董卓當槍第一百七十七節:便宜你了第一百三十一節:佳人相助第三十八節:劉備出走第二百一十六節:震懾之勢第一百七十六節:天降大任第三百零三節:大佬會談第二百二十二節:冀州烽煙第五十六節:諸葛亮?!第一百四十三節:蔡府佳人第四十四節:師徒第一百二十五節:匠作坊第一百八十七節:再言廢立第五十九節:拜賢第二百一十九節:棋盤論勢第三十節:裴元紹(求花花、收藏)第四十七節:山虐第三百一十一節:欲將西行第五節:路遇官差第一百五十節:三英戰呂布第五十八節:病賢第一百四十四節:蔡邕發怒第四節:購糧之計第一百三十八節:蹇碩之謀第一百七十七節:便宜你了第一百八十六節:洛陽有變第十九節:秦楊刁難第九十五節:伏擊第一百三十五節:八校之主(二)第一百四十三節:蔡府佳人第二百二十節:陳留起兵第一百四十七節:兵發常山第一百五十節:三英戰呂布第三百零七節:一斬一收第一百六十七節:兩宮之爭第二百節:圖謀冀州第八十節:風水輪流轉第二百一十七節:颶風過崗第二百三十二節:再謀冀州第四十節:皇甫嵩第一百三十節:鄭伯父第一百一十五節:蔡府佳句第一百五十九節:從公而去第五十八節:病賢第五十九節:拜賢第二百四十八節:計留周瑜第三十二節:主公休慌(求收藏、花花)第一百二十一節:分封諸將第十九節:秦楊刁難第二百五十四節:黨人離心第七十七節:戰北宮第九十三節:投韓遂第一百八十五節:惡來隨行第四十節:皇甫嵩第一百零二節:龐德戰馬超第三百零六節:國士待之第二百九十一節:共伐呂布第二百四十四節:兵助陶謙第一百五十四節:恭候大駕第一百九十六節:天兆之意第二百六十節:不覺自醉第二百九十節:計感張鬆第七十節:馬屁之王第二百一十七節:颶風過崗第二百三十四節:府中質問第二百四十節:馬超鬥孫策第二百一十五節:急火攻心第一百七十八節:春風得意第一百零一節:夜襲狄道第二百零九節:謀除管彥第十六節:逃過一劫第七十八節:追殺第一百五十六節:反出太行第一百五十節:三英戰呂布第一百三十四節:八校之主第二百二十二節:冀州烽煙第六十節:出山第一計第二百九十一節:共伐呂布第一百七十二節:偷天換日第二百零三節:王允送禮第一百三十節:鄭伯父第一百七十三節:廢立之事第二百三十七節:沮授出計第一百一十三節:女子何人?第二百一十四節:彥之錯也第七十八節:追殺第八十二節:北宮之盾第二百七十八節:典韋當先第四十六節:受命借兵第一百零四節:定計破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