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節:誕生禮

在這古代,各類風俗禮節繁瑣複雜,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經歷的各個階段都要經過各種禮儀形式來紀念,而“得子”便是各類禮節中比較重視的一種。

生兒育女、傳宗接代,是人們根深蒂固的一個觀念,民間視“無後”爲“不孝”之首。所以,民間把嬰兒的“誕生禮”看成極其重要的事情,並形成了很多相關的禁忌和習俗。從嬰兒出生一直到滿一週歲,禮儀活動頻繁多樣。民間尚且如此何況是當朝大司馬管彥呢?

嬰兒出生以後的第一個儀式就是“報喜”,這種風俗,在後世中也一直保存下來,無非是拿着紅蛋到親戚朋友家報喜,當然所帶的物品因爲地區不同也有所區別,管彥反正聽着旁人的指引,趕着一駕馬車,從蔡邕家開始,整整在洛陽城轉了一天,才把朝中好友通知到位,回到家中,管彥忽然想到一事,自覺好笑,一個人在書房中樂了半天,待旁人相詢時,管彥叫來親衛,令其攜帶喜蛋、禮品到陳留曹操處報喜,並邀請他一月後來參加管昭的滿月禮。

管彥以爲這兩天忙好了,就應該是吃滿月酒了,可是他不知道,這中間還有這已經失傳但確是誕生禮中最有特色的“洗三”禮儀。“洗三”就是在新生兒出生的第三天爲其洗身,這是嬰兒受到的第一次洗禮。

說起來像是簡單,好似就是洗個澡,但是這中間過程確實極爲複雜。首先在蔡琰房中掛上“麒麟送子圖”,蔡琰先要把一隻紅雞放置在牀前,然後燒香祈禱,謂之“拜牀公牀母”;藉着準備“洗三”用的水,這水可不是普通的水,而是用槐樹枝、艾蒿葉、花椒等中草藥熬製,浴盆中往往還放有紅蛋和金銀飾物等以示吉利。負責“洗三”的一半是由嬰兒的祖母來進行,可管彥無父無母,這一活便是交給了接生婆來進行,這接生婆自知管彥身份斐然,上次接生便賞了三顆金豆子,今天專門來“洗三”那估計又有的賞了,想到這裡,接生婆滿面笑容地把管昭小心地放入浴桶中,一邊洗身,一邊唸叨:“洗洗頭,做王侯;洗洗腰,一輩更比一輩高……”

這本是約定俗成的“洗三”術語,可是當唸到此處時,觀禮的管彥衆下屬紛紛面露期冀之色,而皇甫嵩等一衆老臣卻不禁皺起了眉頭。

管彥倒是覺得無所謂,當聽到接生婆最後唸到“洗洗蛋,做知縣;洗洗溝,做知州。”的時候,管彥哈哈大笑。又賞了十顆金豆子,接生婆嘴已經笑得合不攏了,忙萬般謝恩退下。

前來祝賀的親朋好友也紛紛說了些吉祥的祝語,並將作爲禮物帶來的果品、金銀飾物等投入盆中,謂之“添盆”。管彥的身份邀請來的賓朋自然也非富即貴,雖然每個人都是象徵性的扔了一點點,但是架不住人多啊,不一會,浴盆中的水便已上溢,蔡琰忙抱起手舞足蹈的管昭,則“添盆”便提前結束。

接下來,管彥小心地抱着管昭,接生婆用艾草團輕輕了擦抹着管昭的額頭據說能起到免生瘡疥的作用;然後再用金銀飾品摩擦小兒全身,據說能避邪鎮驚。管昭先是被艾草抹着額頭已經不太舒服,手亂抓,腳亂蹬,以示抗議,後來在用金銀摩擦身體時,管昭唯有放聲大哭來宣泄心中的不滿。管昭這一哭,管彥便不知如何是好,忙遞給了蔡琰,蔡琰白了管彥一眼,接過了管昭,輕拍安撫,嚶語相慰,有了母親的懷抱和安撫,管彥的哭聲漸止,大眼掛着淚水又眨巴着看向周圍對他來說新鮮無比的世界。

停止了哭鬧,蔡琰爲管昭穿上了精心準備的小衣小帽,接生婆拿來了一個用純金做的秤砣,輕輕壓在管昭身上,謂之“壓千斤”,象徵小兒長大後能擔當重任。接着用小蔥輕打身體,據說這樣可以使其將來聰明伶俐。管昭有衣服擋着,接生婆在他身上又按又拍的還以爲在玩呢,管昭咧開小嘴,雙眼眯成了一條縫,咯咯大笑起來,甚是討喜,一旁衆人見管昭可愛,也紛紛大笑。

最後一步便用鎖象徵性地鎖住小兒手足,喻指將來能謹言慎行。

在這個時代,誕生禮中窮苦人家是用家裡的鎖,在小孩手腳比劃一下;稍微富足點的家庭便是用銀銅打造,袖珍小鎖掛在孩子手腳,即有了寓意,還能當個裝飾品;以管彥的身份自然是用金子了,金鎖當由孩子祖父準備,那麼這事自然落到了蔡邕身上,蔡邕把早就準備好的金鎖小心的從懷中掏出,滿臉笑容的一邊逗着小外孫,一邊在手腳上套上了金鎖。

這麼一來算是“洗三”禮成了。

還有不到兩個月就要臨盆的貂蟬也尚能活動,這會也正滿臉幸福地觀看這管昭的“洗三”禮儀。

“嬋兒,好好學學哦,還有兩個月就到你了!”管彥站到貂蟬身後,在其耳邊小聲說道。

貂蟬先是嚇了一下,藉着滿面羞澀:“妾身知曉了。”這時貂蟬臉上又浮上一絲愁色:“夫君,若是女孩兒……”

在這個時代,男尊女卑的觀念已經是整個社會的風氣,大部分地區爲生男則喜,生女則不予聲張;生男孩後在次年元宵節要往祖宗祠堂送花燈,以示添丁。生了女孩則只算添口,不算添丁,也不升花燈,可見男女之差別。

可來自未來的管彥可沒有這種想法,男女平等本機是未來社會所宣傳的觀念,而且從管彥的自身性格來講,他更喜歡有個女兒,能夠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像一個小公主一樣寵愛着。

聞聽貂蟬之言,管彥不以爲意道:“女兒也是我管彥之女,男孩什麼禮,女孩也是什麼禮!嬋兒莫要瞎想,好生調養纔是!”

“是,夫君。”貂蟬欲行禮,卻被管彥早早的扶住,貂蟬媚眼如絲,有此夫君,雖死無憾!

第二百五十七節:夜談鞠義第七十二節:董卓第一百八十六節:洛陽有變第二百零九節:謀除管彥第九十節:傅燮第二十節:對飲紀靈第十九節:秦楊刁難第六十五節:計逼管彥第二十二節:立威第二百五十九節:劉協參政第二百五十二節:再合溫候第一百五十七節:反目成仇第一百七十一節:冤家路窄第七十二節:董卓第一百零二節:龐德戰馬超第一百三十七節:西園校場第四節:購糧之計第一百九十節:計定殺賊第一百四十八節:以六敵一第一百八十一節:董卓來賀第三十八節:劉備出走第三十二節:主公休慌(求收藏、花花)第一百九十二節:沮授獻計第一百五十九節:從公而去第一百九十七節:董卓之死第二百七十五節:再聚陳登第八十五節:錦袍小將第一百六十節:回師鄴城第一百九十三節:心生嫌隙第三十七節:鞭打督郵第二十六節:回敬秦揚第四節:購糧之計第二百五十七節:夜談鞠義第一百三十九節:西園之辱第二百五十三節:周瑜自薦第二百五十九節:劉協參政第一百零四節:定計破狄道第四節:購糧之計第一百二十節:大宅門第一百七十七節:便宜你了第一百九十六節:天兆之意第一百零一節:夜襲狄道第九十三節:投韓遂第二百八十八節:周禮無爲第九十二節:反了!第六十三節:挖牆腳第二百六十一節:家將之後第一百六十九節:何進身亡第三百零八節:漢帝相召第二十四節:管仲後人第一百七十五節:呂布反之第八節:噩夢第三節:慌忙出計第二百二十二節:冀州烽煙第九十五節:伏擊第二百二十四節:圍魏救趙第三百一十八節:九卿少府第十八節:管彥爲官第八十二節:北宮之盾第一百五十六節:反出太行第二百七十三節:依依在目第一百四十三節:蔡府佳人第三百一十節:管彥做媒第一百三十節:鄭伯父第二百三十四節:府中質問第一百七十三節:廢立之事第一節:初來三國第一百四十三節:蔡府佳人第一百八十三節:陳留祭祖第八十五節:錦袍小將第三百零五節:急回洛陽第一百八十二節:春宵一刻第一百一十四節:再回洛陽第二百七十一節:老將黃忠第二百六十二節:賈詡長略第一百四十八節:以六敵一第八十四節:破金城第三百一十七節:見龍卸甲第八十七節:西涼馬騰第一百零五節:末將管彥候命第七十七節:戰北宮第一百四十節:袁紹發飆第二百八十九節:強留劉曄第一百七十節:挾帝出逃第三十六節:安喜縣第四十四節:師徒第二百一十三節:布逃允擒第二百六十二節:賈詡長略第二百八十四節:管彥得子第二十九節:出征第一百八十一節:董卓來賀第二百五十四節:黨人離心第二百二十五節:都亭侯第三百零六節:國士待之第一百八十三節:陳留祭祖第七節:城門風波第二百五十二節:再合溫候第三十六節:安喜縣第一百四十七節:兵發常山第二百七十四節:再起烽煙
第二百五十七節:夜談鞠義第七十二節:董卓第一百八十六節:洛陽有變第二百零九節:謀除管彥第九十節:傅燮第二十節:對飲紀靈第十九節:秦楊刁難第六十五節:計逼管彥第二十二節:立威第二百五十九節:劉協參政第二百五十二節:再合溫候第一百五十七節:反目成仇第一百七十一節:冤家路窄第七十二節:董卓第一百零二節:龐德戰馬超第一百三十七節:西園校場第四節:購糧之計第一百九十節:計定殺賊第一百四十八節:以六敵一第一百八十一節:董卓來賀第三十八節:劉備出走第三十二節:主公休慌(求收藏、花花)第一百九十二節:沮授獻計第一百五十九節:從公而去第一百九十七節:董卓之死第二百七十五節:再聚陳登第八十五節:錦袍小將第一百六十節:回師鄴城第一百九十三節:心生嫌隙第三十七節:鞭打督郵第二十六節:回敬秦揚第四節:購糧之計第二百五十七節:夜談鞠義第一百三十九節:西園之辱第二百五十三節:周瑜自薦第二百五十九節:劉協參政第一百零四節:定計破狄道第四節:購糧之計第一百二十節:大宅門第一百七十七節:便宜你了第一百九十六節:天兆之意第一百零一節:夜襲狄道第九十三節:投韓遂第二百八十八節:周禮無爲第九十二節:反了!第六十三節:挖牆腳第二百六十一節:家將之後第一百六十九節:何進身亡第三百零八節:漢帝相召第二十四節:管仲後人第一百七十五節:呂布反之第八節:噩夢第三節:慌忙出計第二百二十二節:冀州烽煙第九十五節:伏擊第二百二十四節:圍魏救趙第三百一十八節:九卿少府第十八節:管彥爲官第八十二節:北宮之盾第一百五十六節:反出太行第二百七十三節:依依在目第一百四十三節:蔡府佳人第三百一十節:管彥做媒第一百三十節:鄭伯父第二百三十四節:府中質問第一百七十三節:廢立之事第一節:初來三國第一百四十三節:蔡府佳人第一百八十三節:陳留祭祖第八十五節:錦袍小將第三百零五節:急回洛陽第一百八十二節:春宵一刻第一百一十四節:再回洛陽第二百七十一節:老將黃忠第二百六十二節:賈詡長略第一百四十八節:以六敵一第八十四節:破金城第三百一十七節:見龍卸甲第八十七節:西涼馬騰第一百零五節:末將管彥候命第七十七節:戰北宮第一百四十節:袁紹發飆第二百八十九節:強留劉曄第一百七十節:挾帝出逃第三十六節:安喜縣第四十四節:師徒第二百一十三節:布逃允擒第二百六十二節:賈詡長略第二百八十四節:管彥得子第二十九節:出征第一百八十一節:董卓來賀第二百五十四節:黨人離心第二百二十五節:都亭侯第三百零六節:國士待之第一百八十三節:陳留祭祖第七節:城門風波第二百五十二節:再合溫候第三十六節:安喜縣第一百四十七節:兵發常山第二百七十四節:再起烽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