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節:危機

管彥隨着衆人地散去心中也逐漸平靜下來,天色漸漸亮了,地上的屍體也更加觸目驚心,管彥從來沒這麼近距離地接觸過死人,而且這死去的六人還是由自己直接造成的,因此管彥心中不禁感到後怕。但是來到這個時代,不殺人怎麼可能呢?管彥邊安慰自己邊慢慢地向住處走着。今天起的太早,又發生了那些事情,早已感到倦意,回到住處後倒頭便睡。

中午時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打斷了管彥的好夢,管彥焦躁地喊道:“誰啊?”“是我。”管彥聽出,這是陳登的聲音:“是元龍啊,進來吧。”陳登推門而進,焦急之情溢於臉上。管彥疑道:“元龍何事慌張?”陳登回道:“今日所斬之人,是青州一族中子弟和五個家將。家族聞訊之後便去刺史府鳴冤了。現在田青州派人請公子過去,差人正在外面。”管彥一聽,心中也有些不安,他當時只想立威,而且沒想到這些人還真是都有背景的。現在還真有點後悔早上沒聽陳登的,斟酌一二再行事。但是現在說什麼都晚了,先想想怎麼過這一關吧。陳登思索了片刻,說道:“登有一計,或能解此難。”管彥驚喜地問道:“是何妙計?元龍教我。”陳登回道:“田青州性憨,且有大義,公子若作大義凜然之勢,必不忍加罪。公子速速前去,遲恐有變。”管彥點點頭:“既如此,彥先行過去。”說罷,管彥急匆匆的出門隨那差人去刺史府了。

臨近刺史府時,管彥看見一大羣人圍在刺史府前,忙問一邊的差人:“刺史府前爲何聚集如此多人?”差人回道:“今日早晨,李家聽聞族人和家將被斬後便聚與刺史府之外討要說法,揚言若不嚴懲大人,則不入官府一步。”管彥倒是感到奇怪了:“怎如此囂張?以不入官府作爲要挾之詞?”差人回道:“我青州多半糧草爲這李家所供應。”管彥這才恍然大悟,心中更加不安,皺着眉頭默默地點點頭繼續向前走去。

管彥擠進人羣中,對田楷作揖道:“大人喚我何事?”田楷擡頭一看,是管彥來了,皺起眉頭,焦慮地問道:“你可算來了,聽聞汝今日連斬六人,究竟所犯何罪?”管彥一抱拳,回道:“今日本是寅時三刻於校場集合。四刻時,下官派人去尋,那六人還在牀上睡覺,故斬之。”管彥回答的很乾脆,田楷倒沒有說話,只是旁邊一個微胖的中年人先開口了:“遲來一刻便殺頭,管大人好大的官威啊!”田楷聞聽,也看着管彥,看看他有什麼說法。

管彥心頭牢記陳登的計策,面不改色地大聲回到:“孫子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衆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某雖爲小吏,兵不過三十,然治軍之策無論兵卒多少,事情鉅細,均需實做之。如今黃巾四起,天下大亂,更應以嚴令治軍。若田大人不容,某今日便領責罰,無論生死,便棄官而走。”說罷,管彥低哼一聲,瞟了下衆人,便朝田楷單膝跪地。

田楷本來心中還有些想懲罰管彥,但是一聽管彥這些話,心中早已不忍,忙扶起管彥道:“門下督速速請起,田某身爲青州刺史,怎可陷害忠良,做這不忠不義之事?”田楷扶起管彥後,斜過身來,板着臉地看了下週邊衆人:“今日管彥所爲之事,本官甚爲寬慰。諸位宜速回安置後事,且謹記教訓。若還需討要說法,那便隨了諸位所願,今後與官府不再往來罷了!”管彥聽到這句話,這才安下心來。那個微胖的中年人稍微慌張了下,定了定神對田楷說道:“田刺史,如今兵事正盛,糧草用度甚大啊!”中年人這句話就略帶有提醒、威脅的調調了,想再試探下田楷。

管彥冷笑一聲,搶過話題道:“糧草又如何?徐州別駕糜竺與在下也有些許交情,若大人有意,管某可向糜先生詢問一二。”“哦~!?”這倒是出乎田楷的預料:“此言當真?”管彥一抱拳:“自然爲實。待某回去便遣人前往徐州。”田楷滿意的點點頭,再次似笑非笑地看向了那個中年人,意思就是“你還有什麼好說的?”果然,那中年人悻悻地低下頭,但是眼神中的怨毒毫無保留地透射出來。這時,一個三角眼,身材瘦弱的書生模樣的人從那中年人身後閃出來,輕聲說道:“門下督大人年歲不大,見識倒是很廣,在下佩服至極!”說罷便對着管彥作揖。管彥自然要還禮,但是感覺這個瘦猴子絕沒有這麼好說話,心中還是提防着。果然,那書生忽然疑惑地問道:“聽聞管大人亦是族中子弟前來,不知是何方大族?”管彥故作鎮定道:“自然是青州之地。”書生在次追問:“是何郡何縣,族中幾人?”這一連串的追問讓田楷都覺得過分了,田楷皺眉說道:“馮先生怎如此無禮?”那書生自笑一聲:“請恕學生唐突,只是學生聽聞青州管姓中唯有黃巾賊有一頭領姓管名亥,未曾聽說有何大族。”那馮先生一說,田楷的眉頭皺地更緊了,田楷盯着管彥,捋了捋鬍鬚,輕聲說道:“汝便詳說之,絕其訛傳。”管彥一聽,知道田楷起疑心了,自己該怎麼說呢?隨便編一個的話,田楷不需半日,便能查清。這該如何是好呢?

“哼,孤陋寡聞!”一個蒼老的聲音剪斷了管彥的思緒。

第六十一節:戲志才之論第一百九十三節:心生嫌隙第一百二十九節:經筵開論第一百七十五節:呂布反之第二百七十一節:老將黃忠第三百一十一節:欲將西行第二百零二節:施連環計第九十六節:狡詐韓遂第二百七十三節:依依在目第九十五節:伏擊第一百二十四節:馬鐙第四十一節:劉備求官第一百七十九節:迎親進門第六十五節:計逼管彥第二百一十三節:布逃允擒第二百八十節:白馬將軍第五十二節:墨靈玉第三百零二節:雙雄再聚第五十三節:糜貞第六十六節:二雄相爭第一百六十一節:登基大典第七十七節:戰北宮第七十九節:窮途末路第一百四十三節:蔡府佳人第二百六十三節:四大家將第八十節:風水輪流轉第二百九十七節:擄子爲質第七十六節:雙雄之約第一百一十三節:女子何人?第七節:城門風波第九十一節:內訌第一百九十三節:心生嫌隙第一百二十五節:匠作坊第一百三十四節:八校之主第二百四十七節:三策退曹第一百三十八節:蹇碩之謀第一百四十七節:兵發常山第六十八節:月旦評第一百五十三節:引蛇出洞第一百二十九節:經筵開論第二十節:對飲紀靈第一百七十八節:春風得意第一百一十四節:再回洛陽第三百一十三節:典韋之威第三節:慌忙出計第二十四節:管仲後人第二百七十八節:典韋當先第七十五節:滿江紅第一百零六章:遭遇羌胡第四節:購糧之計第一百七十節:挾帝出逃第二百零二節:施連環計第一百三十四節:八校之主第四十一節:劉備求官第三十三節:趙雲第一百四十四節:蔡邕發怒第二百四十八節:計留周瑜第二百九十七節:擄子爲質第二百二十七節:長沙太守第六十七節:管彥之謀第二百二十三節:計延三路第一百九十六節:天兆之意第一百一十六節:提刀上馬第一百四十七節:兵發常山第十九節:秦楊刁難第一百四十四節:蔡邕發怒第三十四節:約定第一百零五節:末將管彥候命第三百零二節:雙雄再聚第一百三十節:鄭伯父第十二節: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一百零四節:定計破狄道第三百一十節:管彥做媒第二百一十九節:棋盤論勢第二百三十三節:將相和第二百五十四節:黨人離心第七十一節:大佬之爭第一百六十四節:利器馬鐙第二百三十六節:心念之將第三百零六節:國士待之第三十五節:兵發冀州第五十五節:敘舊第一百三十二節:人畜之別第一百零二節:龐德戰馬超第四十節:皇甫嵩第八十四節:破金城第一百二十四節:馬鐙第三百一十三節:典韋之威第一百五十二節:將計就計第九十二節:反了!第二百八十四節:管彥得子第二百九十六節:風暴前夕第二百八十六節:此生不反第二百五十九節:劉協參政第一百三十七節:西園校場第二十六節:回敬秦揚第一百九十五節:禪位董卓第二百零五節:納妾寵妻第二百七十五節:再聚陳登第二百九十八節:高順出山
第六十一節:戲志才之論第一百九十三節:心生嫌隙第一百二十九節:經筵開論第一百七十五節:呂布反之第二百七十一節:老將黃忠第三百一十一節:欲將西行第二百零二節:施連環計第九十六節:狡詐韓遂第二百七十三節:依依在目第九十五節:伏擊第一百二十四節:馬鐙第四十一節:劉備求官第一百七十九節:迎親進門第六十五節:計逼管彥第二百一十三節:布逃允擒第二百八十節:白馬將軍第五十二節:墨靈玉第三百零二節:雙雄再聚第五十三節:糜貞第六十六節:二雄相爭第一百六十一節:登基大典第七十七節:戰北宮第七十九節:窮途末路第一百四十三節:蔡府佳人第二百六十三節:四大家將第八十節:風水輪流轉第二百九十七節:擄子爲質第七十六節:雙雄之約第一百一十三節:女子何人?第七節:城門風波第九十一節:內訌第一百九十三節:心生嫌隙第一百二十五節:匠作坊第一百三十四節:八校之主第二百四十七節:三策退曹第一百三十八節:蹇碩之謀第一百四十七節:兵發常山第六十八節:月旦評第一百五十三節:引蛇出洞第一百二十九節:經筵開論第二十節:對飲紀靈第一百七十八節:春風得意第一百一十四節:再回洛陽第三百一十三節:典韋之威第三節:慌忙出計第二十四節:管仲後人第二百七十八節:典韋當先第七十五節:滿江紅第一百零六章:遭遇羌胡第四節:購糧之計第一百七十節:挾帝出逃第二百零二節:施連環計第一百三十四節:八校之主第四十一節:劉備求官第三十三節:趙雲第一百四十四節:蔡邕發怒第二百四十八節:計留周瑜第二百九十七節:擄子爲質第二百二十七節:長沙太守第六十七節:管彥之謀第二百二十三節:計延三路第一百九十六節:天兆之意第一百一十六節:提刀上馬第一百四十七節:兵發常山第十九節:秦楊刁難第一百四十四節:蔡邕發怒第三十四節:約定第一百零五節:末將管彥候命第三百零二節:雙雄再聚第一百三十節:鄭伯父第十二節: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一百零四節:定計破狄道第三百一十節:管彥做媒第二百一十九節:棋盤論勢第二百三十三節:將相和第二百五十四節:黨人離心第七十一節:大佬之爭第一百六十四節:利器馬鐙第二百三十六節:心念之將第三百零六節:國士待之第三十五節:兵發冀州第五十五節:敘舊第一百三十二節:人畜之別第一百零二節:龐德戰馬超第四十節:皇甫嵩第八十四節:破金城第一百二十四節:馬鐙第三百一十三節:典韋之威第一百五十二節:將計就計第九十二節:反了!第二百八十四節:管彥得子第二百九十六節:風暴前夕第二百八十六節:此生不反第二百五十九節:劉協參政第一百三十七節:西園校場第二十六節:回敬秦揚第一百九十五節:禪位董卓第二百零五節:納妾寵妻第二百七十五節:再聚陳登第二百九十八節:高順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