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節:州牧重置

“皇上早朝,百官朝拜~~”張讓尖聲一喊。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德陽殿中,文武百官跪迎漢靈帝,三呼萬歲。

“衆愛卿平身!”漢靈帝大袖一擡,沉聲說道。

漢靈帝一瞟身旁的張讓,點了點頭。

張讓忙躬身上前,展開一旁托盤中的黃緞聖旨,提聲念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蟻賊爲亂,天下初平。兵制破錯,難呈漢威。今於西園募丁兩萬餘人,特設八校以統之。八校設爲:上軍校尉、中軍校尉、下軍校尉、典軍校尉、助軍左校尉、助軍右校尉、左校尉、右校尉。

▪Tтkan ▪c o

着小黃門蹇碩爲上軍校尉,統領各校,總管各軍;屯騎校尉鮑鴻爲下軍校尉;趙蓉爲助軍左校尉;馮芳爲助軍右校尉。餘下各校,再行商榷,欽此!”

受封之人忙出列跪倒,拜謝皇恩。

“呼~~”何進輕舒一口氣。何進以爲今天皇帝又要雷厲風行的下詔設立八校主將,如果那樣的話恐怕自己又要費點周章,來爭取四校將位。

現在漢靈帝主動空下四個位置,何進趕忙出列躬身道:“啓稟陛下,臣有四人相薦。”

漢靈帝眼睛微擡,面無表情地回道:“講!”

“司隸校尉袁紹,出身名門,四世三公。對皇上,對大漢忠心耿耿,可領一校;議郎曹操,才高志遠,律法嚴明,可領一校;都護淳于瓊,勇武過人,可領一校。”

說完了三人,袁紹稍微頓了下,瞥了一眼武臣列中閉目養神的管彥,繼續說道:“虎賁中郎將管彥,年少英才,累累戰功,可領一校!”

漢靈帝嘴角掛起了一絲不可察覺笑容:果然如此!

朝堂之上蔡邕、盧植等人也略顯吃驚地看了何進一眼,但是旋即也釋然恢復了常態。

拉攏我?管彥看了看何進弓着身子的後背,心明如鏡。

漢靈帝輕拍了下龍椅:“嗯,大將軍所薦之人甚合朕意啊!準了!”

這麼容易?何進心裡有點犯嘀咕了,上朝之前,何進心中便盤算着如何拿下這四個位置,如果皇帝阻攔的話如何應付,如何號召羣臣贊同自己的意見等等。但是何進萬萬沒想到漢靈帝是如此痛快的答應了。這反而讓何進感到有點不適應,甚至嗅到了一絲陰謀的味道。

何進心中思考之時,漢靈帝又開口了:“着虎賁中郎將管彥爲中軍校尉,司隸校尉袁紹爲典軍校尉,議郎曹操爲左校尉,護軍淳于瓊爲右校尉。欽此!”

管彥、曹操、袁紹和淳于瓊也忙出列下跪,三呼萬歲,叩謝皇恩。

朝臣之中,很多大臣都以爲今天的朝會,爲了八校尉之職,必會火星四起,脣槍舌劍,都沒想到這麼快便塵埃落定,波瀾平復。

漢靈帝好像今天心情很好,蒼白的面頰居然露出了難得的笑容:“衆愛卿,半年前,漁陽張舉妄稱爲帝,前日傳來戰報,幽州張舉戰敗,出逃北疆,了無音訊,東北叛亂平矣!哈哈哈哈~~”

看來漢靈帝心情確實很好,張角叛亂只是稱“天公將軍”,而張舉叛亂是自稱爲帝的!這興致就不一樣了,俗話說“天無二日,國無二主”,當漢靈帝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大發雷霆,勢要擒拿張舉,凌遲處死!

如今別說擒拿了,張舉是生是死都不知道。但是漢靈帝依舊很開心,這讓朝臣們送了一口氣。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衆臣再次三呼萬歲,以示祝賀。

漢靈帝站起身,精神抖擻地來回踱步着:“鑑於張舉之叛,朕深感刺史、太守,貨賂爲官,割剝百姓,以致離叛。朕欲選清名重臣以爲牧伯故而欲重設州牧,衆愛卿以爲如何?”

德陽殿中安靜至極,除了管彥,所有人都被漢靈帝的話驚呆了。

漢靈帝臉上依舊掛着一絲笑容,衆臣子卻從這笑容中彷彿聽到了漢靈帝再說:“我要加強皇權了!”

事發突然,衆臣竟然一時語塞,沒有什麼話可說。

漢靈帝掃視了下衆大臣,繼續說道:“着劉焉爲益州牧,太僕黃琬爲豫州牧,宗正東海劉虞爲幽州牧!”

電光火石之間,漢靈帝已將三州州牧任命好了,看來漢靈帝今天的舉動都是謀劃好了的啊!

事情都如意完成,漢靈帝心情大好,也沒聽大臣還有什麼事,便揮揮手大聲說道:“退朝!”說完頭也不回地向後宮走去了。

第一百三十二節:人畜之別第一百七十五節:呂布反之第一百一十七節:靈帝相召第二百六十一節:家將之後第一百七十五節:呂布反之第六十二節:又遇牛人第二百五十節:糜竺之託第一節:初來三國第一百七十三節:廢立之事第五十四節:拐賣第二百一十節:天色將變第一百四十二節:支走管彥第七十五節:滿江紅第九十九節:朝堂論事第一百五十七節:反目成仇第二百七十八節:典韋當先第一百一十一節:嫌隙已生第二百二十五節:都亭侯第一百五十節:三英戰呂布第二百六十五節:袁隗之計第四節:購糧之計第二百零四節:妻當擇妾第二百六十八節:平亂後事第一節:初來三國第二百一十節:天色將變第三百一十八節:九卿少府第一百五十一節:沉悶高順第二百七十節:滌盪洛陽第五十四節:拐賣第四十九節:再見黃寧第三百零三節:大佬會談第二百六十三節:四大家將第一百二十六節:猖狂賊子第七十一節:大佬之爭第四十五節:十常侍郭勝第一百四十六節:冀州王芬第二百七十三節:依依在目第一百七十六節:天降大任第二百七十節:滌盪洛陽第二百九十八節:高順出山第六十五節:計逼管彥第六十節:出山第一計第二百三十三節:將相和第一百七十三節:廢立之事第二百三十九節:伯符公瑾第六十三節:挖牆腳第二十四節:管仲後人第一百四十六節:冀州王芬第六十七節:管彥之謀第二百二十二節:冀州烽煙第二百四十節:馬超鬥孫策第三百零三節:大佬會談第二百四十四節:兵助陶謙第二百零八節:約法兩章第八十四節:破金城第二百五十八節:明爭暗鬥第一百八十一節:董卓來賀第一百九十六節:天兆之意第三十二節:主公休慌(求收藏、花花)第六十九節:復漢乎?第二百二十七節:長沙太守第二百四十節:馬超鬥孫策第一百五十九節:從公而去第六十六節:二雄相爭第二百六十六節:黑色風雲第二百四十五節:鬼才郭嘉第一百五十節:三英戰呂布第一百七十二節:偷天換日第三百一十一節:欲將西行第五十六節:諸葛亮?!第二百一十九節:棋盤論勢第一百二十七節:袁公路第四十九節:再見黃寧第一百二十六節:猖狂賊子第二十三節:危機第一百五十四節:恭候大駕第九十五節:伏擊第四十二節:太平要術第一百七十一節:冤家路窄第三十八節:劉備出走第一百二十七節:袁公路第二百一十九節:棋盤論勢第三百一十七節:見龍卸甲第二百一十九節:棋盤論勢第一百八十七節:再言廢立第一百八十八節:休謀廢立第五節:路遇官差第六十三節:挖牆腳第二百零九節:謀除管彥第六十九節:復漢乎?第一百零七章:董卓當槍第一百二十七節:袁公路第一百四十節:袁紹發飆第一百五十九節:從公而去第一百九十六節:天兆之意第五十四節:拐賣第五十一節:拜見族長!第一百一十五節:蔡府佳句第二百四十五節:鬼才郭嘉
第一百三十二節:人畜之別第一百七十五節:呂布反之第一百一十七節:靈帝相召第二百六十一節:家將之後第一百七十五節:呂布反之第六十二節:又遇牛人第二百五十節:糜竺之託第一節:初來三國第一百七十三節:廢立之事第五十四節:拐賣第二百一十節:天色將變第一百四十二節:支走管彥第七十五節:滿江紅第九十九節:朝堂論事第一百五十七節:反目成仇第二百七十八節:典韋當先第一百一十一節:嫌隙已生第二百二十五節:都亭侯第一百五十節:三英戰呂布第二百六十五節:袁隗之計第四節:購糧之計第二百零四節:妻當擇妾第二百六十八節:平亂後事第一節:初來三國第二百一十節:天色將變第三百一十八節:九卿少府第一百五十一節:沉悶高順第二百七十節:滌盪洛陽第五十四節:拐賣第四十九節:再見黃寧第三百零三節:大佬會談第二百六十三節:四大家將第一百二十六節:猖狂賊子第七十一節:大佬之爭第四十五節:十常侍郭勝第一百四十六節:冀州王芬第二百七十三節:依依在目第一百七十六節:天降大任第二百七十節:滌盪洛陽第二百九十八節:高順出山第六十五節:計逼管彥第六十節:出山第一計第二百三十三節:將相和第一百七十三節:廢立之事第二百三十九節:伯符公瑾第六十三節:挖牆腳第二十四節:管仲後人第一百四十六節:冀州王芬第六十七節:管彥之謀第二百二十二節:冀州烽煙第二百四十節:馬超鬥孫策第三百零三節:大佬會談第二百四十四節:兵助陶謙第二百零八節:約法兩章第八十四節:破金城第二百五十八節:明爭暗鬥第一百八十一節:董卓來賀第一百九十六節:天兆之意第三十二節:主公休慌(求收藏、花花)第六十九節:復漢乎?第二百二十七節:長沙太守第二百四十節:馬超鬥孫策第一百五十九節:從公而去第六十六節:二雄相爭第二百六十六節:黑色風雲第二百四十五節:鬼才郭嘉第一百五十節:三英戰呂布第一百七十二節:偷天換日第三百一十一節:欲將西行第五十六節:諸葛亮?!第二百一十九節:棋盤論勢第一百二十七節:袁公路第四十九節:再見黃寧第一百二十六節:猖狂賊子第二十三節:危機第一百五十四節:恭候大駕第九十五節:伏擊第四十二節:太平要術第一百七十一節:冤家路窄第三十八節:劉備出走第一百二十七節:袁公路第二百一十九節:棋盤論勢第三百一十七節:見龍卸甲第二百一十九節:棋盤論勢第一百八十七節:再言廢立第一百八十八節:休謀廢立第五節:路遇官差第六十三節:挖牆腳第二百零九節:謀除管彥第六十九節:復漢乎?第一百零七章:董卓當槍第一百二十七節:袁公路第一百四十節:袁紹發飆第一百五十九節:從公而去第一百九十六節:天兆之意第五十四節:拐賣第五十一節:拜見族長!第一百一十五節:蔡府佳句第二百四十五節:鬼才郭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