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節:定計破狄道

火堆中,木柴被燒的“噼啪”直響,跳竄的火光映照在董卓那擰着雙眉的面孔上,顯得有些滄桑。

“文正!”董卓幽幽地開口,對着坐在一旁的李儒說道:“方纔斥候傳來的消息你也聽見了,有何見解?”

火光映在李儒的眼中,卻越發顯得深沉,李儒眼睛掃過董卓,說道:“岳父,小婿以爲,此事還需打探一翻,不可貿然行動。”

“唉~~”董卓嘆了口氣:“四處都在傳言韓遂敗走狄道,意欲北上會合羌胡。此次破了狄道,功勞已全歸管彥那小二,我若還不做些事情,恐怕此次顏面全無啊!”

李儒回道:“岳父,韓遂敗也好,贏也罷,不可以流言爲行軍之機也!小婿恐此留言爲有所謀之人散佈,還請岳父多遣斥候,詳探後再做決議!”

董卓抽出大刀,捅了捅火堆,火苗爲之一振,賣力地向上竄動着。董卓開口了:“我也曾想過,這流言也可能是有心人有散佈,但是我總是想不明白,這流言是何人散佈,又有何好處?最多是讓我等繞上一圈!”

董卓也說得在理,這也是李儒想不通的地方,所以李儒聽董卓這麼一問,也唯有皺眉思索,無話可說。

董卓看李儒一言不發,便繼續說道:“我欲立刻進兵北上,若能截得韓遂,也是我等造化,立得一大功。若事不成,也無大礙。你看如何?”

李儒善謀,不善言,《三國演義》裡李儒也是早就看出了王允的美人計,只是勸不住董卓,以致最後董卓的滅亡。

聽到董卓如此說,李儒也別無他法,只得點點頭,嘆聲說道:“既然岳父堅持,那便現行北上!”

“好!”董卓杵着大刀站立起來,招來一親兵命令道:“汝去傳令,三軍即刻兵進狄道北部,切斷羌胡要道!”

“喏!”親兵抱拳出去。

董卓將大刀收回刀鞘,雙眼看向北方的夜空,眼神中滿是對勝利的期待和對功勞的渴望。

再看管彥大營,管彥正拉着剛回營的戲志才,攜手走進大帳。

衆人坐定,管彥笑呵呵地說道:“軍師,那董卓可曾上當?”

戲志才狡狤一笑:“某回營之日,探聽董卓已連夜拔營,急行三百里向涼州東部而去,必是想截斷涼州與羌胡之道,坐等活捉韓遂啊!哈哈~~”

衆人大笑,管彥舉起酒杯,對着戲志才說道:“全賴軍師妙計,我軍可方從容破狄道。來,彥敬軍師一杯!”

衆人把酒言歡,相談片刻後,管彥開口說道:“如今周倉、紀靈、龐德三位將軍傷勢已無大礙,戲軍師也已回營,我等商榷下這破敵之策,如何?”

陳登點點頭:“本當如此,須速破狄道!”

衆人都聚在了牛皮地圖前,開始商議這破城之策。

陳登先開口說道:“狄道素爲隴西治所,數百年的發展,狄道城堅壁厚,甚難攻破。何況我軍人數少與敵軍,因此強攻破城乃下策。”

周倉甕聲搶嘴道:“不攻城,難道等他們投降?”

陳登早已習慣了周倉這個臭脾氣,微微一笑說道:“周將軍稍安勿躁!待我說完:兵卒數量既是韓遂的優勢,亦是他的劣勢!”

“此話怎講?”管彥忙問道。

戲志才已經明白了陳登的意思,幽幽開口道:“狄道雖未隴西治所,然畢竟地處西北,地貧水竭,城中糧草必然所存不多。而狄道城內近十萬人馬,一日消耗糧草的數量是何等驚人?此爲韓遂的劣勢!”

“嗯!二位軍師所言在理!”管彥皺眉思索道:“我等正可借題發揮,尋機破之,二位心中可有成策?”

二人聞言,不異而同地向管彥一拱手,看上去都有話說。

管彥忽然心中想起了一個畫面,忙滿臉笑容地伸手打斷道:“看來二位軍師已胸有成竹,彥有一法,可令二位軍師比較一翻,如何?”

有道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是誰不想展現下自己呢?何況這個時代的文人,心中都着一種傲氣,不是爭一時之長短,只爲證明自己的價值。

陳登、戲志才聞言,二人對視一笑,對着管彥一拱手說道:“主公請講。”

管彥走回帥位,取了兩隻筆,來到陳登、戲志才二人面前說道:“二位軍師將心中之計,合一字寫於手心,再同時展出,如此便知二位之長短也!”

二人點點頭,結果筆去,分別走到了大帳兩側,開始思考起來。

這事新奇,周倉可沒見過,好奇心大起,一看陳登正欲落筆,忙跑到陳登身後伸着脖子想要觀看。

陳登一看周倉向這裡奔來,忽然收筆,對着周倉的胸口就用力向後一推,笑罵道:“去去去,天機不可泄露,老周你務要來湊熱鬧!”

周倉擰着臉,揉了揉胸口,嫌棄地說道:“哼!有什麼了不起的,我去看戲軍師的!”

說罷周倉轉過身就大搖大擺地向戲志才那走去。

一向脾氣很好的戲志才,忽然 變卦了,一見周倉過來了。戲志才立刻把寫好字的的左手虛握了起來,閉目說道:“聖人云: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周倉眨巴眨巴下眼睛,好言相求:“軍師,你就給我看看,我保證不說,如何?”

戲志才依舊閉目不語,任周倉如何說,戲志才就是不答應。

一看若磨硬泡總是不見成效,周倉火了,只見周倉斜着綠豆眼,不屑地看了下戲志才和陳登,甕聲說道:“哼!不就是在掌心寫字嗎?我不會寫,難道還不會畫?”

說着,周倉從戲志才手中奪過了筆,氣呼呼地在掌心開始亂畫起來。

衆人見狀,哈哈大笑。

管彥朝着周倉的屁股輕輕踹了一腳,笑罵道:“好了好了,老周你讓開。”

周倉氣鼓鼓地走到一邊後,管彥說道:“二位軍師,請!”

陳登、戲志才握着左手走到管彥面前,相視一笑,互相做了個“請”的手勢。接着都把左手伸到管彥面前同時打開。

管彥看着二人手掌心中一驚,只見都寫着一個字:誘!

--收藏啊收藏---

第三百一十二節:弘農郡第二百六十三節:四大家將第四十七節:山虐第一百九十一節:身後之名第一百五十三節:引蛇出洞第三節:慌忙出計第九十一節:內訌第二白三十八節:曲有誤周郎顧第一百一十五節:蔡府佳句第二百一十五節:急火攻心第五十節:魂印天書第一百零九節:恭候多時!第一百七十四節:吾劍不利否第二百三十九節:伯符公瑾第四十四節:師徒第九十三節:投韓遂第十五節:營中突變第八十五節:錦袍小將第四十四節:師徒第六十一節:戲志才之論第二百五十一節:助謀徐州第一百八十六節:洛陽有變第一百二十九節:經筵開論第二百零七節:大膽狂徒第二節:青州黃巾第二百七十一節:老將黃忠第一百九十六節:天兆之意第二百五十二節:再合溫候第二百零八節:約法兩章第二百零五節:納妾寵妻第一百二十九節:經筵開論第二百四十六節:問計周瑜第三十八節:劉備出走第二百八十六節:誕生禮第一百九十五節:禪位董卓第一百五十三節:引蛇出洞第一百五十七節:反目成仇第二百五十六節:水調歌頭第二百五十三節:周瑜自薦第一百三十五節:八校之主(二)第一百零二節:龐德戰馬超第一百四十二節:支走管彥第二百三十六節:心念之將第一百七十二節:偷天換日第八十九節:營外遇事第四十八節:鶴峰(求收藏,求一切)第二百九十二節:陰毒詭計第一百四十七節:兵發常山第二百九十八節:高順出山第一百二十三節:字令明第一百七十六節:天降大任第一百六十一節:登基大典第一百零五節:末將管彥候命第六十四節:愛蓮說第一百零五節:末將管彥候命第一百五十二節:將計就計第二百二十七節:長沙太守第四十六節:回行青州(求收藏,求一切)第七十二節:董卓第三百一十五節:初見張繡第二百七十節:滌盪洛陽第三十五節:兵發冀州第四十二節:太平要術第四十六節:回行青州(求收藏,求一切)第二百九十三節:飛將軍呂布第七十四節:陰差陽錯第一百八十五節:惡來隨行第一百五十六節:反出太行第一百五十七節:反目成仇第二百三十五節:違心送行第二百九十八節:高順出山第二百九十七節:擄子爲質第一百八十九節:復坐帝位第一百八十一節:董卓來賀第二百四十一節:論地方發展第一百七十八節:春風得意第二百五十二節:再合溫候第一百五十二節:將計就計第一百二十四節:馬鐙第二百四十五節:鬼才郭嘉第一百五十七節:反目成仇第二百二十一節:李傕求官第一百五十七節:反目成仇第一百二十三節:字令明第一百零四節:定計破狄道第九節:徐州糜竺第一百三十五節:八校之主(二)第十八節:管彥爲官第三百一十九節:西北戰事第二百三十七節:沮授出計第三十七節:鞭打督郵第六十節:出山第一計第二百八十一節:趙雲遇險第六十五節:計逼管彥第二百二十六節:論功行賞第一百零八節:韓遂中計第一百五十八節:風雲突變第三百一十五節:初見張繡第二百八十六節:此生不反第九十節:傅燮
第三百一十二節:弘農郡第二百六十三節:四大家將第四十七節:山虐第一百九十一節:身後之名第一百五十三節:引蛇出洞第三節:慌忙出計第九十一節:內訌第二白三十八節:曲有誤周郎顧第一百一十五節:蔡府佳句第二百一十五節:急火攻心第五十節:魂印天書第一百零九節:恭候多時!第一百七十四節:吾劍不利否第二百三十九節:伯符公瑾第四十四節:師徒第九十三節:投韓遂第十五節:營中突變第八十五節:錦袍小將第四十四節:師徒第六十一節:戲志才之論第二百五十一節:助謀徐州第一百八十六節:洛陽有變第一百二十九節:經筵開論第二百零七節:大膽狂徒第二節:青州黃巾第二百七十一節:老將黃忠第一百九十六節:天兆之意第二百五十二節:再合溫候第二百零八節:約法兩章第二百零五節:納妾寵妻第一百二十九節:經筵開論第二百四十六節:問計周瑜第三十八節:劉備出走第二百八十六節:誕生禮第一百九十五節:禪位董卓第一百五十三節:引蛇出洞第一百五十七節:反目成仇第二百五十六節:水調歌頭第二百五十三節:周瑜自薦第一百三十五節:八校之主(二)第一百零二節:龐德戰馬超第一百四十二節:支走管彥第二百三十六節:心念之將第一百七十二節:偷天換日第八十九節:營外遇事第四十八節:鶴峰(求收藏,求一切)第二百九十二節:陰毒詭計第一百四十七節:兵發常山第二百九十八節:高順出山第一百二十三節:字令明第一百七十六節:天降大任第一百六十一節:登基大典第一百零五節:末將管彥候命第六十四節:愛蓮說第一百零五節:末將管彥候命第一百五十二節:將計就計第二百二十七節:長沙太守第四十六節:回行青州(求收藏,求一切)第七十二節:董卓第三百一十五節:初見張繡第二百七十節:滌盪洛陽第三十五節:兵發冀州第四十二節:太平要術第四十六節:回行青州(求收藏,求一切)第二百九十三節:飛將軍呂布第七十四節:陰差陽錯第一百八十五節:惡來隨行第一百五十六節:反出太行第一百五十七節:反目成仇第二百三十五節:違心送行第二百九十八節:高順出山第二百九十七節:擄子爲質第一百八十九節:復坐帝位第一百八十一節:董卓來賀第二百四十一節:論地方發展第一百七十八節:春風得意第二百五十二節:再合溫候第一百五十二節:將計就計第一百二十四節:馬鐙第二百四十五節:鬼才郭嘉第一百五十七節:反目成仇第二百二十一節:李傕求官第一百五十七節:反目成仇第一百二十三節:字令明第一百零四節:定計破狄道第九節:徐州糜竺第一百三十五節:八校之主(二)第十八節:管彥爲官第三百一十九節:西北戰事第二百三十七節:沮授出計第三十七節:鞭打督郵第六十節:出山第一計第二百八十一節:趙雲遇險第六十五節:計逼管彥第二百二十六節:論功行賞第一百零八節:韓遂中計第一百五十八節:風雲突變第三百一十五節:初見張繡第二百八十六節:此生不反第九十節:傅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