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節:賈詡長略

腦瓜子嗡嗡的!

宗族家將?賈詡?!!

管彥努力回憶起來:當年管仲告知過管彥,先祖管仲手有家將三百,爲首者四人,分別爲黃、魯、賀、賈四家,管仲去世後,家將自散於天下各方,但是其後人是依舊效忠於管氏一族,這墨靈玉便是信物!賈,賈詡?賈詡就是四大家將之一的賈家後人?

思緒有了眉目,管彥忙扶起賈詡試問道:“先生便是先祖手下四大家將之一的賈家後人?”

“正是!賈氏先祖有訓:若尋得臨淄管氏,當僕之!”賈詡老淚縱橫,完全沒有了之前胸有成竹的那種風範。

見到賈詡這模樣,管彥心中感慨萬分:時隔數百年!二十幾代人!居然還會記得祖先對其的囑咐,古人真是重信重情!

管彥把賈詡扶到一旁坐下,施以安撫。

方纔還是劍拔弩張的二人,此時卻像多年老友相見一般,依輔訴情。

賈詡緊緊地抓着管彥的手臂,滿眼期待道:“今日上蒼開眼,尋得家主,如蒙不棄,願效犬馬之勞,以全先祖遺願!”

那太好啦!管彥大喜,雖然賈詡尚未發跡,名聲未揚天下,但是後世而來的管彥是深知賈詡的厲害,賈詡後世評價: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善交際,亦深曉亂世自保之術。若非在歷史上他輔佐的李傕、張繡、曹操、曹丕都有詬病,形象上不是十分正面,否則賈詡應該也是個名流千古的人物。

如今賈詡主動相投,管彥怎會不興奮,當下擊掌道喜道:“文和之名,吾早已聞之,只是無緣相見,今彥依先祖之蔭庇,得先生相佐,莫說主僕之言,彥願以高士之禮以求先生賢才也!”

面子也給足了,管彥這處世方式讓賈詡頗爲滿意,賈詡聽到管彥說辭,不禁點頭讚許道:“主公有此賢德,難怪能有今成就!”

管彥苦笑一聲:“文和休要取笑於我,天下九州,吾獨有司隸而已,任重道遠也!”

跟賈詡,管彥也沒有說什麼忠君大義的話語,他知道賈詡不是一個滿口忠義禮節的人,對其坦白地說明自己的野心,說不定反而能跟賈詡更加推心置腹。

果不其然,賈詡聽完管彥的話語,眼中的陰睨之色恢復了:“主公,詡雖身在西北,卻對天下之勢瞭然於胸,今豪強四起,漢地崩裂,主公居天下之中,攜朝堂之威,威震天下!其勢已成,主公今欲何爲?”

來了來了,謀士的套路又來了,管彥搖搖頭:“茫茫無期,望文和教我!”

管彥到了今天這個位置,確實茫然不知所措,戲志才、沮授、陳登善短謀,不善長略,周瑜挺有潛質,但是畢竟年齡過小;自管彥高居驃騎將軍後,多是疲於應付,卻沒有一個長遠規劃去指引他怎麼去做。

賈詡思索片刻,忽然擡眼看向管彥:“主公,張燕的黑山軍是否暗投主公而假遁於太行?”

管彥眨巴了下眼睛:自己的得意之舉想不到被這麼多人看出來了,趙雲看出來了,沮授看出來,就連一直居於西北武威的賈詡都能猜到,哎~管彥心中一聲暗歎老實回道:“然也!”接着,把自己和幷州牧丁躍的關係也告知了賈詡。

“詡試爲主公謀之!”賈詡點點頭,雙手披與身後,踱步沉聲道:“詡以爲,主公當趁中原紛亂之時,挑袁紹、公孫瓚相攻,再起雷霆之勢,奪取冀、青、幽三州,席捲河北之地;再擁河北百萬之衆揮師南下,先滅曹操,餘之呂布、劉備之流,不可抗也,盡得中原之地,可爲天下之基;荊州劉表不見事變,多疑無決,可先奪之,荊襄東出可夷江東,西出可除劉璋,屆時,天下可定矣!”

賈詡寥寥數語,便把管彥九州一統的方案給規劃出來了,且聞之可信、可行!不過管彥發現這規劃中一處遺漏,忙問道:“文和,那西北之地如何處之?”

賈詡微微一笑:“李傕、郭汜勢利之徒,邊鄙之人,習於夷風,張濟、張繡性直憨厚、無甚大才,奈何張公待我甚厚,言聽計從,吾本欲厚報之,此次詡本意確是引張濟歸降主公,得主公助力後先統西北,後觀其變而處之。”

管彥明白了,原來這次賈詡代表張濟來投,算是真降,也算是假降:若是管彥一統大業順利,那張濟便是真降;若是管彥步伐受阻,甚至是有所危難的話,張濟便有可能立刻反撲,取而代之。賈詡倒是好算計,這是陽謀,就算管彥知道張濟投降其中有詐,但是酒目前形勢來講,接受張濟的投降並給予資助確實是最好的選擇。

賈詡說道一半停頓了下,接着又向管彥說道:“今日既重回管氏門下,詡當力使西北平定並保主公無後顧之憂也!”

管彥長噓一口氣:“幸得文和今日爲我謀劃,張濟那邊,我自當援之糧草,文和何不留於洛陽,時時教之,彥方心安耳!”

賈詡搖搖頭:“主公,若能侍於左右,亦是詡所願也,然張濟勢微,若無詡在,必爲李傕、郭汜所破,屆時西北賊勢逾大,反爲主公之憂也!”賈詡伸出手,豎起三根手指:“三年內,詡定爲主公平復西北之地,再供主公驅使!”

管彥明白,賈詡說的也在理,以張濟之才確不是李傕、郭汜對手,只是賈詡這種奇才在手,卻兩三年不能用,這着實讓管彥感到可惜:“好,三年便三年,文和,晚上吾欲設宴,一爲汝接風,二爲引薦我帳下諸人與文和熟識,你看可否?”

賈詡直接回道:“萬不可如此,其一,詡需連夜趕回弘農,以防有何不測;其二,張濟已歸主公之事,尚未可張揚,待主公平定河北,方可公諸於世,否則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好!”管彥點點頭:“便依文和所言。”

“時候不早了,詡這便趕回弘農。”說着賈詡便行禮拜別。走至門口時,賈詡忽然回身,又走向管彥:“一時匆忙,竟忘了還有一大事,詡已探得餘下三大家將的消息,需告知主公!”

第二百二十五節:都亭侯第九十四節:請君入甕第二百零二節:施連環計第十六節:逃過一劫第二百七十節:滌盪洛陽第二百四十九節:暫領徐州第一百八十九節:復坐帝位第一百零八節:韓遂中計第四十節:皇甫嵩第一百六十節:回師鄴城第二百零二節:施連環計第一百零一節:夜襲狄道第二百四十九節:暫領徐州第三十四節:約定第四十五節:十常侍郭勝第八十八節:耿鄙之謀第一百四十四節:蔡邕發怒第五節:路遇官差第一百二十二節:受邀第二百八十九節:強留劉曄第三百零六節:國士待之第三十九節:武聖關公第一百一十八節:視爲親信第一百九十五節:禪位董卓第五十五節:敘舊第二百三十九節:伯符公瑾第一百二十四節:馬鐙第二百四十節:馬超鬥孫策第一百五十三節:引蛇出洞第二百八十八節:周禮無爲第五十九節:拜賢第九十八節:馬騰投韓遂第一百八十六節:洛陽有變第二百三十節:步軍之主第一百三十二節:人畜之別第三百一十五節:初見張繡第七十二節:董卓第十五節:營中突變第二百六十一節:家將之後第八十九節:營外遇事第一百二十六節:猖狂賊子第一百五十四節:恭候大駕第六十二節:又遇牛人第二百三十節:步軍之主第三十七節:鞭打督郵第一百五十九節:從公而去第四十六節:回行青州(求收藏,求一切)第二百四十五節:鬼才郭嘉第九十七節:帳中議事第一百四十四節:蔡邕發怒第八十節:風水輪流轉第二百七十一節:老將黃忠第一百零六章:遭遇羌胡第一節:初來三國第一百六十三節:冀州之主第二百二十八節:錯打錯着第二百八十七節:衆使來賀第二百八十四節:管彥得子第一百九十五節:禪位董卓第四十一節:劉備求官第五十六節:諸葛亮?!第一百五十節:三英戰呂布第一百節:爲今之計第一百五十四節:恭候大駕第一百九十六節:天兆之意第五十節:魂印天書第三百零五節:急回洛陽第一百四十八節:以六敵一第一百二十六節:猖狂賊子第三百一十一節:欲將西行第三百零三節:大佬會談第一百七十六節:天降大任第四十四節:師徒第四十六節:受命借兵第二百九十四節:四圍濮陽第六十九節:復漢乎?第六十六節:二雄相爭第二百三十六節:心念之將第一百八十七節:再言廢立第四十七節:山虐第一百二十九節:經筵開論第一百四十八節:以六敵一第二百九十四節:四圍濮陽第二百八十三節:子龍相歸第二百二十五節:都亭侯第一百零七章:董卓當槍第二百四十四節:兵助陶謙第一百二十二節:受邀第二百二十六節:論功行賞第六十四節:愛蓮說第一百六十五節:龍虎騎第一百四十二節:支走管彥第一百三十一節:佳人相助第四十一節:劉備求官第二百四十一節:論地方發展第四十一節:劉備求官第一百九十二節:沮授獻計第一百六十三節:冀州之主第一百八十八節:休謀廢立第一百一十五節:蔡府佳句
第二百二十五節:都亭侯第九十四節:請君入甕第二百零二節:施連環計第十六節:逃過一劫第二百七十節:滌盪洛陽第二百四十九節:暫領徐州第一百八十九節:復坐帝位第一百零八節:韓遂中計第四十節:皇甫嵩第一百六十節:回師鄴城第二百零二節:施連環計第一百零一節:夜襲狄道第二百四十九節:暫領徐州第三十四節:約定第四十五節:十常侍郭勝第八十八節:耿鄙之謀第一百四十四節:蔡邕發怒第五節:路遇官差第一百二十二節:受邀第二百八十九節:強留劉曄第三百零六節:國士待之第三十九節:武聖關公第一百一十八節:視爲親信第一百九十五節:禪位董卓第五十五節:敘舊第二百三十九節:伯符公瑾第一百二十四節:馬鐙第二百四十節:馬超鬥孫策第一百五十三節:引蛇出洞第二百八十八節:周禮無爲第五十九節:拜賢第九十八節:馬騰投韓遂第一百八十六節:洛陽有變第二百三十節:步軍之主第一百三十二節:人畜之別第三百一十五節:初見張繡第七十二節:董卓第十五節:營中突變第二百六十一節:家將之後第八十九節:營外遇事第一百二十六節:猖狂賊子第一百五十四節:恭候大駕第六十二節:又遇牛人第二百三十節:步軍之主第三十七節:鞭打督郵第一百五十九節:從公而去第四十六節:回行青州(求收藏,求一切)第二百四十五節:鬼才郭嘉第九十七節:帳中議事第一百四十四節:蔡邕發怒第八十節:風水輪流轉第二百七十一節:老將黃忠第一百零六章:遭遇羌胡第一節:初來三國第一百六十三節:冀州之主第二百二十八節:錯打錯着第二百八十七節:衆使來賀第二百八十四節:管彥得子第一百九十五節:禪位董卓第四十一節:劉備求官第五十六節:諸葛亮?!第一百五十節:三英戰呂布第一百節:爲今之計第一百五十四節:恭候大駕第一百九十六節:天兆之意第五十節:魂印天書第三百零五節:急回洛陽第一百四十八節:以六敵一第一百二十六節:猖狂賊子第三百一十一節:欲將西行第三百零三節:大佬會談第一百七十六節:天降大任第四十四節:師徒第四十六節:受命借兵第二百九十四節:四圍濮陽第六十九節:復漢乎?第六十六節:二雄相爭第二百三十六節:心念之將第一百八十七節:再言廢立第四十七節:山虐第一百二十九節:經筵開論第一百四十八節:以六敵一第二百九十四節:四圍濮陽第二百八十三節:子龍相歸第二百二十五節:都亭侯第一百零七章:董卓當槍第二百四十四節:兵助陶謙第一百二十二節:受邀第二百二十六節:論功行賞第六十四節:愛蓮說第一百六十五節:龍虎騎第一百四十二節:支走管彥第一百三十一節:佳人相助第四十一節:劉備求官第二百四十一節:論地方發展第四十一節:劉備求官第一百九十二節:沮授獻計第一百六十三節:冀州之主第一百八十八節:休謀廢立第一百一十五節:蔡府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