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節:休謀廢立

再看德陽殿中,董卓一言說罷,階下一大臣,憤怒高叫道:“賊臣董卓,敢爲欺天之謀,吾當以頸血濺之!”衆臣看去,乃尚書丁管也。

丁管說罷,揮出手中象簡,直擊董卓。董卓大怒,令左右武士拿下,欲當場斬首。

兩武士壓住丁管雙臂,另一人高舉腰刀,手起刀落便利索地砍下丁管頭顱。丁管至死之前,罵不絕口,神色不變,一聲聲怒罵如沉鍾般敲打了所有大臣的心扉。

依舊橫眉怒目,卻已無生氣的頭顱滾落在大殿中,衆大臣有人憤慨,有人懼怕,有人僥倖……但無一例外的,所有人都漠然謹立,不敢做聲。

董卓冷笑一聲,看向了文臣之首的袁隗:“太傅,汝侄袁紹,心見不明,數月前便無禮與我,吾看汝面,姑且恕之,且任爲渤海太守,公何見之?”

袁隗耷拉的眼皮子微微一擡:“董公恩德,沒齒難忘!”

董卓點點頭,繼續說道:“那廢立之事若何?”

袁隗眼中精光一閃,尋機又恢復一片死色:“太師所見是也!”

董卓哈哈大笑:“還有何人有所異議?”

只見武臣列,一人忽然躍上金階,從懷中摸出一把利刃直刺董卓。

衆人相視,乃越騎校尉伍孚也!

董卓見狀大驚,忙以雙手摳住伍孚雙手,董卓力大,伍孚看着匕首抵在董卓胸口,卻無法再前一步。

這是,呂布從身後趕來,一把揪住伍孚衣領,順勢往後一拉,伍孚腳下不穩,摔倒在地,自由甲士押住伍孚。

董卓喘着粗氣,厲聲問道:“何人教汝反之?”

伍孚瞪目大喝道:“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汝罪惡滔天,妄自廢立,人人願得誅之!吾恨不車裂汝身,以謝天下!”

伍孚陣陣罵聲迴盪在德陽殿中,讓董卓大怒:“割下其舌!”

呂布從地上拿起伍孚掉落的匕首,上前兩步,一刀插在伍孚口中,順勢一絞,頓時鮮血濺出,淋的滿地血紅。

伍孚目眥盡裂,含着滿口鮮血對着董卓用力一噴,口中斷舌帶着鮮血碎肉噴的董卓滿臉都是,董卓伸手一抹,擡眼看着伍孚口中依舊嘟囔不休,更是怒不可解:“刨其腹,視其膽!”

甲士把伍孚押倒在地,呂布倒抓匕首,上一刀捅進伍孚腹中,藉着一橫拉,伍孚腹中臟腑便順着裂口灑落一地。

伍孚雖無舌,但任誰都能聽出伍孚依舊在怒斥董卓,直到氣息斷絕,伍孚至死罵不絕口。

伍孚氣斷,德陽殿中安靜了下來,只是滿地的血髒,讓德陽殿中充滿了血腥味。

劉辯看着如此場景,早已嚇得面無血色,蜷縮在龍椅一角瑟瑟發抖。

這時一直坐在龍椅之後的何太后緩過神來了,皇帝劉辯是自己的兒子,兒子被廢,自己這太后也就被廢了。自古以來,廢君哪有善終的?若是董卓得逞,恐怕不須十日,母子二人便要早暴斃了。

想到這裡,何太后站起身來,怒生斥道:“董卓,先帝待汝不薄,汝卻欲逆天而行,真欲反乎?”

若是常人,恐怕會跟丁管和伍孚一樣的下場,但是何太后不能殺,至少現在不能殺。

董卓強忍心中怒火,冷冷回道:“天顏不明,自當行臣子本份,吾也是爲大漢社稷着想,太后多慮了!”

說着,董卓一招手,幾名甲士衝上前,不由分說地把何後拖出了德陽殿。何後怒罵不止,董卓卻充耳不聞。

受了何後的氣,唯有向別人發泄了!待何後拖出後,董卓怒目掃視朝中衆臣,拔劍在手:“還有何人不服?”

丁管和伍孚死的如此慘,總有人不服,也不敢言語了。

董卓連問三聲,德陽殿中卻無人敢駁,董卓惡聲一笑:“天子闇弱,不足以君天下。今有策文一道,宜爲宣讀!”

一旁的李儒看到董卓的眼色,緩步踏上金階,從袖中摸出一策念道:

“孝靈皇帝,早棄臣民;皇帝承嗣,海內側望。而帝天資輕佻,威儀不恪,居喪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太后教無母儀,統政荒亂。永樂太后暴崩,衆論惑焉。三綱之道,天地之紀,毋乃有闕?陳留王協,聖德偉懋,規矩肅然;居喪哀慼,言不以邪;休聲美譽,天下所聞,宜承洪業,爲萬世統。茲廢皇帝爲弘農王,皇太后還政,請奉陳留王爲皇帝,應天順人,以慰生靈之望。”

念罷,董卓高聲道:“請陳留王!”

早已在殿後久候的陳留王劉協,在甲士的簇擁下,走到了龍椅之側。

劉辯十五歲,劉協十歲。誰做皇帝,目前對他們來說,都無所謂,兩個孩子顯然還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但是他們眼中都是充滿了恐懼。劉協一見劉辯,一下子撲倒劉辯懷裡,哭道:“皇兄!”

劉辯終於見到了一個親人,一上午的恐懼化成了滿腔淚水,抱着劉協痛苦道:“協弟!”

帝王二人相擁哀嚎,羣臣見漢室威嚴落魄如此,無不悲傷,但皆敢怒不敢言,只得偷偷唏噓短嘆,暗自流淚。

這種效果讓董卓很不滿意,董卓虎步上前,一把拉開劉協:“請弘農王下殿!”

左右甲士聞言,擁到龍椅旁,駕着劉辯的手臂便拖下龍椅。

李儒上前,解去劉辯皇帝璽綬,再用力一按劉辯瘦弱的肩膀:“請弘農王下跪迎帝!”劉辯肩膀吃痛,只得北面長跪,稱臣聽命。

董卓把劉協一拉,按坐在龍椅上,又回身接過李儒手中的璽綬,高舉過頂:“臣請陳留王,繼承大寶!”

李儒、呂布等董卓兵士,紛紛下跪:“臣請陳留王,繼承大寶!”

但是羣臣只是呆立不動,無人下跪。

董卓一回頭,冷眼掃視衆臣。

看着那冰冷的目光,衆臣心中一緊,忙跪拜附和道:“臣請陳留王,繼承大寶!”

董卓躬身緩步向前,只要把代表着皇權的璽綬交到劉協手上,那劉協就是名正言順的皇帝了,到時,董卓便是名副其實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就在這時,一人座跨赤兔,縱馬直衝入殿,拔劍指向董卓,怒斥道:“欲謀廢立,先問我手中‘太阿’!”

第八十六節:捷報長安第一百二十八節:袁術長論第一百九十七節:董卓之死第三十二節:主公休慌(求收藏、花花)第二百四十八節:計留周瑜第十二節: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三百一十節:管彥做媒第四十九節:再見黃寧第二百五十四節:黨人離心第三十四節:約定第四十節:皇甫嵩第二百五十三節:周瑜自薦第七十八節:追殺第二百五十九節:劉協參政第二百七十一節:老將黃忠第一百四十一節:再起烽煙第二百五十二節:再合溫候第二百零九節:謀除管彥第五十七節:小試身手第二百八十六節:此生不反第六十五節:計逼管彥第九十七節:帳中議事第三十一節:火燒銅錢穀第二百四十八節:計留周瑜第一百八十四節:己吾典韋第一百七十四節:吾劍不利否第一百一十二節:垣水聞歌第七十六節:雙雄之約第二百二十五節:都亭侯第一百九十三節:心生嫌隙第二百三十三節:將相和第一百二十九節:經筵開論第三十七節:鞭打督郵第二十二節:立威第一百三十八節:蹇碩之謀第二百六十三節:四大家將第二十三節:危機第二百四十節:馬超鬥孫策第九十六節:狡詐韓遂第九十三節:投韓遂第一百八十三節:陳留祭祖第二百七十四節:再起烽煙第一百一十七節:靈帝相召第一百六十七節:兩宮之爭第三百一十六節:遣子爲質第九十六節:狡詐韓遂第一百八十九節:復坐帝位第一百六十三節:冀州之主第二十六節:回敬秦揚第八十四節:破金城第二百零七節:大膽狂徒第二百八十七節:衆使來賀第一百四十五節:王芬之謀第六十九節:復漢乎?第一百六十七節:兩宮之爭第二十八節:管忠賜字第一百一十七節:靈帝相召第一百八十四節:己吾典韋第九十六節:狡詐韓遂第二百七十三節:依依在目第一百二十七節:袁公路第一百三十三節:如意之人第八十一節:擒北宮第一百九十五節:禪位董卓第一百七十一節:冤家路窄第二百六十六節:黑色風雲第五節:路遇官差第二百三十二節:再謀冀州第二百八十九節:強留劉曄第二百二十六節:論功行賞第一百一十四節:再回洛陽第二十節:對飲紀靈第二百五十七節:夜談鞠義第四十一節:劉備求官第二十六節:回敬秦揚第二百六十節:不覺自醉第一百一十三節:女子何人?第一百八十二節:春宵一刻第三百一十節:管彥做媒第一百二十一節:分封諸將第二百五十三節:周瑜自薦第二百三十九節:伯符公瑾第一百四十九節:呂布發威第二百二十六節:論功行賞第十五節:營中突變第七十節:馬屁之王第二百一十九節:棋盤論勢第八十七節:西涼馬騰第四十六節:受命借兵第三十五節:兵發冀州第一百五十二節:將計就計第九十六節:狡詐韓遂第二百五十七節:夜談鞠義第六十八節:月旦評第二百零三節:王允送禮第二百二十六節:論功行賞第一百一十四節:再回洛陽第一百七十七節:便宜你了第二十六節:回敬秦揚
第八十六節:捷報長安第一百二十八節:袁術長論第一百九十七節:董卓之死第三十二節:主公休慌(求收藏、花花)第二百四十八節:計留周瑜第十二節: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三百一十節:管彥做媒第四十九節:再見黃寧第二百五十四節:黨人離心第三十四節:約定第四十節:皇甫嵩第二百五十三節:周瑜自薦第七十八節:追殺第二百五十九節:劉協參政第二百七十一節:老將黃忠第一百四十一節:再起烽煙第二百五十二節:再合溫候第二百零九節:謀除管彥第五十七節:小試身手第二百八十六節:此生不反第六十五節:計逼管彥第九十七節:帳中議事第三十一節:火燒銅錢穀第二百四十八節:計留周瑜第一百八十四節:己吾典韋第一百七十四節:吾劍不利否第一百一十二節:垣水聞歌第七十六節:雙雄之約第二百二十五節:都亭侯第一百九十三節:心生嫌隙第二百三十三節:將相和第一百二十九節:經筵開論第三十七節:鞭打督郵第二十二節:立威第一百三十八節:蹇碩之謀第二百六十三節:四大家將第二十三節:危機第二百四十節:馬超鬥孫策第九十六節:狡詐韓遂第九十三節:投韓遂第一百八十三節:陳留祭祖第二百七十四節:再起烽煙第一百一十七節:靈帝相召第一百六十七節:兩宮之爭第三百一十六節:遣子爲質第九十六節:狡詐韓遂第一百八十九節:復坐帝位第一百六十三節:冀州之主第二十六節:回敬秦揚第八十四節:破金城第二百零七節:大膽狂徒第二百八十七節:衆使來賀第一百四十五節:王芬之謀第六十九節:復漢乎?第一百六十七節:兩宮之爭第二十八節:管忠賜字第一百一十七節:靈帝相召第一百八十四節:己吾典韋第九十六節:狡詐韓遂第二百七十三節:依依在目第一百二十七節:袁公路第一百三十三節:如意之人第八十一節:擒北宮第一百九十五節:禪位董卓第一百七十一節:冤家路窄第二百六十六節:黑色風雲第五節:路遇官差第二百三十二節:再謀冀州第二百八十九節:強留劉曄第二百二十六節:論功行賞第一百一十四節:再回洛陽第二十節:對飲紀靈第二百五十七節:夜談鞠義第四十一節:劉備求官第二十六節:回敬秦揚第二百六十節:不覺自醉第一百一十三節:女子何人?第一百八十二節:春宵一刻第三百一十節:管彥做媒第一百二十一節:分封諸將第二百五十三節:周瑜自薦第二百三十九節:伯符公瑾第一百四十九節:呂布發威第二百二十六節:論功行賞第十五節:營中突變第七十節:馬屁之王第二百一十九節:棋盤論勢第八十七節:西涼馬騰第四十六節:受命借兵第三十五節:兵發冀州第一百五十二節:將計就計第九十六節:狡詐韓遂第二百五十七節:夜談鞠義第六十八節:月旦評第二百零三節:王允送禮第二百二十六節:論功行賞第一百一十四節:再回洛陽第一百七十七節:便宜你了第二十六節:回敬秦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