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路遇官差

-----呆子斗膽請求各位看客多多支持,您的支持是呆子寫作最大的動力-----隊伍行進半天,便已出了青州黃巾軍老巢——樂安郡,爲避免不必要的麻煩,管彥讓大家換上大族家丁的黑色衣服,並要求從今起稱呼自己爲“公子”,喚周倉爲“管家”。管彥自己則換成一身月白項銀細花紋底錦服,大片的蓮花紋在白衣上若影若現,黑色髮髻被一根白線高高的束在腦後,配上坐下高大的黃驃馬,衆人皆暗贊:好一個富家錦公子!

已經出發三天了,一路上管彥等衆人行進倒也順利,偶爾有些不開眼的小賊,也被周倉和五十黃巾力士收拾得乾乾淨淨。管彥唯一的煩惱就是他從來沒這麼久的騎過馬,大腿內側磨出泡來不說,最嚴重的是他體會到了那個流行的詞語“蛋疼”的含義,兩個蛋除了睡覺就是跟馬鞍在摩擦。三天了,管彥這個疼啊,但是礙於顏面又不能嚷嚷。而今路經一地,此地喚作泰山郡,隸屬兗州。於是他今天找了個藉口說:今路經泰山郡,吾欲休整一天,順道一觀東嶽泰山,諸人意可否?”其實東嶽泰山並不在泰山郡,而在徐州東莞郡,管彥心裡以爲泰山當然是在泰山郡,故有此想法。不過還好,周倉和五十黃巾力士不知是故意沒說出來,還是沒人認識,竟皆言:“但憑公子吩咐。”

爲保安全,管彥一行人遇城則繞城而走;若繞不過,則當天進城,當天出城,不在城中留宿。今天天色已晚,若趕路進泰山城,估計晚上就出不去了。於是管彥一行人行至泰山城北外二十里時,選了一處水畔作爲安營紮寨之處。

正當五十黃巾力士賣力打樁之時,遠處一隊人馬也行出官道,向河畔行來。坐在石頭上正欣賞純自然風景的管彥注意到了這隊人馬,等那隊人走近了一看,衆人才看清楚了這是一隊官差啊!周倉和五十黃巾力士頓時緊張起來,一個個眼睛瞪的死死地,有些人更是偷偷的把兵刃抽出一半,隨時準備暴起!

當官差隊伍行進到離管彥一隊人不足二十步的時候,爲首一官差便大聲嚷起來:“泰山太守麾下尉曹掾史李信奉命押解犯官回太守府。今天色已晚,徵此地暫歇,爾等速去尋覓他處。”

李信邊說邊很有自信地往前走着,他覺得這些人肯定識相的走開。當他說完了這段話正好已到周倉面前。

管彥坐在後面的石頭上並未起身,他正偷偷打量着李信,只見此人尖嘴猴腮,頭髮枯黃。左面頰上長着一個指甲大的黑痣,讓人一看厭惡至極。聽到李信這番話,周倉首先就火了:“此地我等先來,地樁亦均已打上,汝不知先來後到乎?”

“先來後到?”李信臉一抽搐,冷笑一聲道:“官府辦差,閒人須避讓。爾等欲效黃巾衆賊謀反乎?”周倉鬚髮皆張,一腳踢開身旁箱子大吼道:“我等正…”話剛說一半,一隻手已死死地捂住周倉的嘴,周倉回頭一看原來是管彥。

管彥對周倉使了個眼色,放開了手。周倉悶哼一聲走到管彥身後。管彥笑了笑,對李信作揖道:“見過李大人。”李信一看管彥的裝束,知道此人應該是這些人的主子,而且應該還是一個富家子弟。

對於這個時代來說,地方大族的實力絲毫不比地方官府的實力差,所以蔡哲端着小心的態度微微拱手說:“這位公子有禮了,不知有何見教?”管彥指了指天空道:“李大人,吾等乃兗州人士,欲去徐州經商,路經此地。您看這天色已快見黑,我等若再去尋一安營之地,不知到何時也。您看這湖畔之地尚寬,吾等衆人尚不足百人,此地安營綽綽有餘矣,還望李大人海涵。”說罷管彥遞上一小袋金子。

李信瞟了管彥一眼,接過小布袋,手一掂量,便明白了。頓時滿臉笑容道:“這位公子說的倒也在理。”說着,回頭手一指朝後面衆官差命令道:“吾等去那一邊安營。”言罷,李信朝管彥拱拱手便帶領隊伍去另一邊了。

衆官差隨着李信向另一邊走去,管彥這纔看見官差的隊伍裡有一個人身穿囚衣,手腳皆被拷鎖,因披頭散髮而看不見面容,管彥心想:不知道蔡哲嘴裡的犯官是誰?這時候一邊的周倉在管彥耳邊憤憤說道:“少將軍何必對這種人這般討好,不如末將晚上……”說着,周倉右手成掌在喉嚨上一拉。管彥輕輕按住周倉的手,嘆口氣輕聲說道:“周將軍,我等爲籌備糧草而出青州,勿要節外生枝。”周倉死死瞪了一下不遠處的李信答道:“末將明白。”

第二百一十一節:呂布敬酒第一百七十八節:春風得意第八十七節:西涼馬騰第二百八十三節:子龍相歸第七十六節:雙雄之約第四十四節:師徒第三百零五節:急回洛陽第三百零二節:雙雄再聚第二百四十三節:徐州勢危第十五節:營中突變第七十節:馬屁之王第一百五十五節:張燕歸降第二百八十四節:管彥得子第五十四節:拐賣第一百八十三節:陳留祭祖第六十九節:復漢乎?第二百八十九節:強留劉曄第一百七十三節:廢立之事第一百九十二節:沮授獻計第一百九十九節:各懷鬼胎第一百四十七節:兵發常山第一百七十九節:迎親進門第一百四十五節:王芬之謀第二百五十五節:衆將回朝第四十三節:舞劍太阿第一百四十八節:以六敵一第二百一十五節:急火攻心第四十六節:回行青州(求收藏,求一切)第二百二十五節:都亭侯第一百六十節:回師鄴城第六十三節:挖牆腳第二百六十五節:袁隗之計第二百八十六節:誕生禮第三十三節:趙雲第二百零九節:謀除管彥第八十五節:錦袍小將第二十九節:出征第二百九十四節:四圍濮陽第二百七十七節:袁紹突圍第六十八節:月旦評第二百五十一節:助謀徐州第八十九節:營外遇事第一百八十二節:春宵一刻第七十四節:陰差陽錯第二十七節:管彥掛帥第二百四十三節:徐州勢危第二百四十三節:徐州勢危第一百四十三節:蔡府佳人第一百一十九節:虎賁三千第三百一十一節:欲將西行第十二節: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七節:城門風波第五十九節:拜賢第三百一十三節:典韋之威第三十五節:兵發冀州第一百二十九節:經筵開論第六十九節:復漢乎?第一百五十一節:沉悶高順第二百四十節:馬超鬥孫策第一百八十四節:己吾典韋第二百九十五節:洛陽暗流第二百六十二節:賈詡長略第二百零二節:施連環計第三十九節:武聖關公第二百四十六節:問計周瑜第二百五十三節:周瑜自薦第二百二十五節:都亭侯第一百九十七節:董卓之死第五十一節:拜見族長!第九十七節:帳中議事第十節:糜家小姐第十二節: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二百九十四節:四圍濮陽第八十六節:捷報長安第三百一十六節:遣子爲質第二百九十三節:飛將軍呂布第三百一十四節:再收徐晃第三十節:裴元紹(求花花、收藏)第二十七節:管彥掛帥第二百八十二節:烏頭之毒第六十節:出山第一計第一百八十二節:春宵一刻第二百八十七節:衆使來賀第二百一十三節:布逃允擒第六節:泰山賊第二百四十六節:問計周瑜第一百九十六節:天兆之意第二百四十五節:鬼才郭嘉第二百一十九節:棋盤論勢第一百七十三節:廢立之事第一百七十節:挾帝出逃第一百四十六節:冀州王芬第一百八十六節:洛陽有變第一百一十九節:虎賁三千第七十二節:董卓第二十六節:回敬秦揚第二百一十七節:颶風過崗第一百三十三節:如意之人第八十四節:破金城第三十二節:主公休慌(求收藏、花花)
第二百一十一節:呂布敬酒第一百七十八節:春風得意第八十七節:西涼馬騰第二百八十三節:子龍相歸第七十六節:雙雄之約第四十四節:師徒第三百零五節:急回洛陽第三百零二節:雙雄再聚第二百四十三節:徐州勢危第十五節:營中突變第七十節:馬屁之王第一百五十五節:張燕歸降第二百八十四節:管彥得子第五十四節:拐賣第一百八十三節:陳留祭祖第六十九節:復漢乎?第二百八十九節:強留劉曄第一百七十三節:廢立之事第一百九十二節:沮授獻計第一百九十九節:各懷鬼胎第一百四十七節:兵發常山第一百七十九節:迎親進門第一百四十五節:王芬之謀第二百五十五節:衆將回朝第四十三節:舞劍太阿第一百四十八節:以六敵一第二百一十五節:急火攻心第四十六節:回行青州(求收藏,求一切)第二百二十五節:都亭侯第一百六十節:回師鄴城第六十三節:挖牆腳第二百六十五節:袁隗之計第二百八十六節:誕生禮第三十三節:趙雲第二百零九節:謀除管彥第八十五節:錦袍小將第二十九節:出征第二百九十四節:四圍濮陽第二百七十七節:袁紹突圍第六十八節:月旦評第二百五十一節:助謀徐州第八十九節:營外遇事第一百八十二節:春宵一刻第七十四節:陰差陽錯第二十七節:管彥掛帥第二百四十三節:徐州勢危第二百四十三節:徐州勢危第一百四十三節:蔡府佳人第一百一十九節:虎賁三千第三百一十一節:欲將西行第十二節: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七節:城門風波第五十九節:拜賢第三百一十三節:典韋之威第三十五節:兵發冀州第一百二十九節:經筵開論第六十九節:復漢乎?第一百五十一節:沉悶高順第二百四十節:馬超鬥孫策第一百八十四節:己吾典韋第二百九十五節:洛陽暗流第二百六十二節:賈詡長略第二百零二節:施連環計第三十九節:武聖關公第二百四十六節:問計周瑜第二百五十三節:周瑜自薦第二百二十五節:都亭侯第一百九十七節:董卓之死第五十一節:拜見族長!第九十七節:帳中議事第十節:糜家小姐第十二節: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二百九十四節:四圍濮陽第八十六節:捷報長安第三百一十六節:遣子爲質第二百九十三節:飛將軍呂布第三百一十四節:再收徐晃第三十節:裴元紹(求花花、收藏)第二十七節:管彥掛帥第二百八十二節:烏頭之毒第六十節:出山第一計第一百八十二節:春宵一刻第二百八十七節:衆使來賀第二百一十三節:布逃允擒第六節:泰山賊第二百四十六節:問計周瑜第一百九十六節:天兆之意第二百四十五節:鬼才郭嘉第二百一十九節:棋盤論勢第一百七十三節:廢立之事第一百七十節:挾帝出逃第一百四十六節:冀州王芬第一百八十六節:洛陽有變第一百一十九節:虎賁三千第七十二節:董卓第二十六節:回敬秦揚第二百一十七節:颶風過崗第一百三十三節:如意之人第八十四節:破金城第三十二節:主公休慌(求收藏、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