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節:魂印天書

清晨,雲霧繚繞在鶴峰山頂,將古老的房屋羣裝扮地如仙境一般。

“咚咚咚~~~”三聲清脆的敲門聲打斷了管彥的好夢。

“誰啊~”管彥迷糊喊道。

“是忠叔,公子起牀否?”

管彥翻身下牀,匆忙地穿戴起來,口中喊道:“來了來了!”

管彥連跳帶蹦的跑過去打開了房門,問道:“忠叔這麼早,有何事。”

管忠笑了笑:“公子忘了,今早要去管夷堂啊。”

“哦,哦,對對對。”管彥一邊應着聲,一邊走出房間,關上了房門。

管忠先行道:“隨我來。”

二人穿行在碎石小路上,不一會,便來到了鶴峰的後山山崖邊。山霧茫茫,一丈外的東西都看不清了。若不是管忠提醒,管彥差點踏空摔下去。

管彥隨着管忠,像瞎子摸路般地慢慢向前走着。不一會,管忠停步指了指一旁白茫茫的雲霧道:“就是這了。”

“這?!”管彥驚道:“要爬下去?”

管忠笑着搖搖頭:“你走進看看。”

管彥聞言小心的往懸崖邊走近了幾步,仔細看了片刻,只見兩條兒臂粗的鐵索被兩個大鐵釘深深地釘在石縫中,鐵索另一頭彎彎地延伸到茫茫山霧中,不知通向何處。

管彥正彎腰仔細地尋找鐵索另一端連向何處,一旁的管忠開口道:“別看了,走吧。”

說罷,管忠率先向前縱身一跳,管彥驚呼一聲,下意識地搶步上前,想伸手去拉管忠。管忠跳出懸崖只是落下三尺後便穩穩站定。

管彥驚出一聲冷汗,定睛看去,管忠腳下隱約露出幾塊木板。管忠笑了笑:“放心,下來吧。”

看着管忠腳下煙霧繚繞,仿若懸浮在半空中,管彥嚥了口吐沫,可不敢像管忠那樣跳,而是慢悠悠沿着懸崖先探出一隻腳,感覺穩穩踩到木板了,這才安心放下另外一條腿。

管忠在一旁看着管彥小心翼翼地樣子,笑罵道:“我一個老頭子都不怕,你怕什麼?”

管彥唯有訕訕地回道:“懼高,懼高,呵呵。”

管忠笑着搖搖頭,不再贅言,轉過身帶着管彥向那鐵索另一端走去。

除了手中緊握的鐵索和腳下踏着的木板,四周白茫茫一片,沒有任何依託感,管彥感覺自己彷彿漂浮在空中。鐵索橋隨着山間凜風的吹動,如無根浮萍般微微左右搖晃着。

管彥雙手死死抓着鐵索,驚嚇不已。管忠回身笑道:“文德莫慌,夷吾堂到了,你看。”管忠說着伸手指向了前方。

管彥努力站穩,眯眼向前看去,只見鐵索的盡頭處,一座樓閣在雲霧中若隱若現。

希望就在眼前,看着管忠的背影,管彥咬着牙跟着管忠繼續向前走去。

當離開虛浮的木板,踏上了堅實的石板時,管彥提着許久的心終於放了下來。管彥用腳跺了跺地面,長舒一口氣,擡起頭觀察這夷吾堂。

夷吾堂所在的這座山頂,不過三丈見方,樓閣牆壁幾乎是貼着懸崖砌起,與外相連的只有這條穿插在雲霧裡的鐵索橋。

管彥不禁讚道:“真乃世之奇觀也!”

管忠捋了捋鬍鬚,面帶笑容的自豪的說道:“先祖之才,非我等可及也!”說罷,管忠推開了那扇塵封已久大門。

樓內,除了四周擺滿書籍的隔層,再沒有任何裝飾物,管彥環視四周說道:“忠叔,哪一本是啊,我幫您拿。”

管忠擺擺手,沒有說話,他慢慢的走到前方,挑了一本書往後一推;又走到左側推進了一本書;接着又走到另外一邊……

如此來回了數十趟,轟的一聲,體面中央一個石板慢慢裂開,一座石臺拖着一本厚厚的書緩緩升起。

管彥吃驚地心想:這麼與世隔絕的地方還要這麼複雜的防盜措施?究竟是什麼寶貝啊?

管忠慢慢走到石臺前,莊重地雙手托起古書說道:“文德,這便是先祖傳下的《國策二十四篇》”

管彥好奇的走上前,輕輕地翻開第一頁,幾行似曾相識的字體出現在眼前。

“條碑文!?”管彥驚呼道。

“哦!?”管忠好奇地看着管彥問道:“公子竟識得‘條碑文’?”

管彥意識到自己說漏嘴了,訕訕道:“彥不識,只是在一書中看過。”

“‘條碑文’乃上古奇文,能用此文書寫必是奇書,不知公子是在何書上看到?”管忠追問道。

管彥心想:跟忠叔也沒什麼隱瞞的,說不定還是幫助解讀這《太平要術》的含義。想到這裡,管彥將貼身收藏的《太平要術》取出放到管忠面前。

“《太平要術》!”不出意料,管忠驚聲喊道:“公子從何處得此書?”

管彥又將如何得到《太平要術》的過程講了一遍。

管忠聽完後,捻着鬍鬚哈哈大笑起來:“天助管氏!哈哈哈……”

管彥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忙問道:“忠叔,這是何意。”

“文德即將繼任家主,此事我也不必相瞞了。”管忠放下手中的《太平要術》和《國策二十四篇》,來回踱步着說道:“《國策二十四篇》其實並非先祖所做!”

“什麼?!”這次是管彥驚叫。

管忠彷彿料到了管彥的反應,並沒有說話,繼續說道:“公子可知太公姜尚?”

“開周八百年之姜子牙,彥自當知曉。”管彥回道。

管忠點點頭:“姜子牙曾傳下一本奇書,名叫《魂印天書》!”

“那便是先祖的《國策二十四篇》?”管彥搶問道。

“非也!”管忠搖搖頭:“《魂印天書》分天、地、人三冊,天冊爲天道,地冊爲兵略,人冊爲民論。數百年滄桑,三卷分落,先祖尋到的《國策二十四篇》正是這人冊——民論!”

聞聽此言,管彥忙問道:“那另外兩冊呢?”

管忠沒有回答,只是眼睛看了看石臺山的兩本書。管彥心中頓時明朗,驚喜地問道:“這《太平要術》便是那天冊?”

管忠點點頭:“正是如此。”

“那地冊在何處?”管彥忙追問道。

“地冊早已傳於天下矣!”

“哦?傳於天下?我怎不知?”管彥迷惑道。

管忠轉過身,走到一排書前,挑選了片刻後,抽出一本放到石臺上。

“《孫子兵法》!?”管彥更是驚詫不已,失聲說道。

管忠回道:“沒錯,《孫子兵法》便是這地冊!”

------------各位大大,求收藏啊--------------------------

第一百九十一節:身後之名第一百九十三節:心生嫌隙第一百五十九節:從公而去第一百七十七節:便宜你了第二百六十二節:賈詡長略第六節:泰山賊第七十三節:西北烽煙第一百九十九節:各懷鬼胎第五十三節:糜貞第三百零四節:縛虎第一百七十一節:冤家路窄第二百二十二節:冀州烽煙第五十四節:拐賣第六十二節:又遇牛人第一百五十一節:沉悶高順第二百六十八節:平亂後事第一百九十五節:禪位董卓第七十六節:雙雄之約第一百四十二節:支走管彥第二百七十七節:袁紹突圍第一百二十五節:匠作坊第二百五十四節:黨人離心第一百八十三節:陳留祭祖第二百一十一節:呂布敬酒第二十三節:危機第二十三節:危機第二百一十五節:急火攻心第二百一十九節:曹操告辭第三百一十五節:初見張繡第一百四十二節:支走管彥第一百六十節:回師鄴城第九十一節:內訌第四十四節:師徒第一百七十七節:便宜你了第六十九節:復漢乎?第十八節:管彥爲官第一百六十四節:利器馬鐙第一百九十六節:天兆之意第一百零三節:夯貨周倉第一百六十三節:冀州之主第四十五節:十常侍郭勝第三十三節:趙雲第二百七十八節:典韋當先第十八節:管彥爲官第二百八十七節:衆使來賀第六十九節:復漢乎?第十二節: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二百五十一節:助謀徐州第一百七十二節:偷天換日第九十五節:伏擊第三十三節:趙雲第一百一十五節:蔡府佳句第一百七十五節:呂布反之第六十一節:戲志才之論第一百零三節:夯貨周倉第三百零二節:雙雄再聚第五十一節:拜見族長!第二百六十節:不覺自醉第二百一十節:天色將變第三百一十二節:弘農郡第二百五十二節:再合溫候第一百一十六節:提刀上馬第一百七十節:挾帝出逃第三百一十一節:欲將西行第一百八十四節:己吾典韋第一百二十四節:馬鐙第一百九十六節:天兆之意第一百六十七節:兩宮之爭第二百八十二節:烏頭之毒第三百一十九節:西北戰事第一百二十五節:匠作坊第一百九十六節:天兆之意第三百一十節:管彥做媒第二百五十七節:夜談鞠義第一百八十六節:洛陽有變第一百二十節:大宅門第六十八節:月旦評第一百一十七節:靈帝相召第一百七十九節:迎親進門第二百三十九節:伯符公瑾第一百四十八節:以六敵一第二百三十三節:將相和第一百八十六節:洛陽有變第六十六節:二雄相爭第四十六節:回行青州(求收藏,求一切)第三十二節:主公休慌(求收藏、花花)第五十八節:病賢第二百四十一節:論地方發展第三百零九節:東安西亂第三百零六節:國士待之第二百六十七節:周倉之死第三百一十八節:九卿少府第六十二節:又遇牛人第二百二十六節:論功行賞第四節:購糧之計第八十二節:北宮之盾第九十五節:伏擊第二百九十七節:擄子爲質第三百一十八節:九卿少府第五十七節:小試身手
第一百九十一節:身後之名第一百九十三節:心生嫌隙第一百五十九節:從公而去第一百七十七節:便宜你了第二百六十二節:賈詡長略第六節:泰山賊第七十三節:西北烽煙第一百九十九節:各懷鬼胎第五十三節:糜貞第三百零四節:縛虎第一百七十一節:冤家路窄第二百二十二節:冀州烽煙第五十四節:拐賣第六十二節:又遇牛人第一百五十一節:沉悶高順第二百六十八節:平亂後事第一百九十五節:禪位董卓第七十六節:雙雄之約第一百四十二節:支走管彥第二百七十七節:袁紹突圍第一百二十五節:匠作坊第二百五十四節:黨人離心第一百八十三節:陳留祭祖第二百一十一節:呂布敬酒第二十三節:危機第二十三節:危機第二百一十五節:急火攻心第二百一十九節:曹操告辭第三百一十五節:初見張繡第一百四十二節:支走管彥第一百六十節:回師鄴城第九十一節:內訌第四十四節:師徒第一百七十七節:便宜你了第六十九節:復漢乎?第十八節:管彥爲官第一百六十四節:利器馬鐙第一百九十六節:天兆之意第一百零三節:夯貨周倉第一百六十三節:冀州之主第四十五節:十常侍郭勝第三十三節:趙雲第二百七十八節:典韋當先第十八節:管彥爲官第二百八十七節:衆使來賀第六十九節:復漢乎?第十二節: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二百五十一節:助謀徐州第一百七十二節:偷天換日第九十五節:伏擊第三十三節:趙雲第一百一十五節:蔡府佳句第一百七十五節:呂布反之第六十一節:戲志才之論第一百零三節:夯貨周倉第三百零二節:雙雄再聚第五十一節:拜見族長!第二百六十節:不覺自醉第二百一十節:天色將變第三百一十二節:弘農郡第二百五十二節:再合溫候第一百一十六節:提刀上馬第一百七十節:挾帝出逃第三百一十一節:欲將西行第一百八十四節:己吾典韋第一百二十四節:馬鐙第一百九十六節:天兆之意第一百六十七節:兩宮之爭第二百八十二節:烏頭之毒第三百一十九節:西北戰事第一百二十五節:匠作坊第一百九十六節:天兆之意第三百一十節:管彥做媒第二百五十七節:夜談鞠義第一百八十六節:洛陽有變第一百二十節:大宅門第六十八節:月旦評第一百一十七節:靈帝相召第一百七十九節:迎親進門第二百三十九節:伯符公瑾第一百四十八節:以六敵一第二百三十三節:將相和第一百八十六節:洛陽有變第六十六節:二雄相爭第四十六節:回行青州(求收藏,求一切)第三十二節:主公休慌(求收藏、花花)第五十八節:病賢第二百四十一節:論地方發展第三百零九節:東安西亂第三百零六節:國士待之第二百六十七節:周倉之死第三百一十八節:九卿少府第六十二節:又遇牛人第二百二十六節:論功行賞第四節:購糧之計第八十二節:北宮之盾第九十五節:伏擊第二百九十七節:擄子爲質第三百一十八節:九卿少府第五十七節:小試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