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會羌酋夏主定策

對於西夏來說,貞觀四年(崇寧三年)的春天並不是什麼好日子。

打從去歲宋軍在青唐用兵開始,西夏君臣便得出了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結論。但是,宋軍動輒便是十萬大軍,竟是一時難以鑽空子,看着諸羌被分裂蠶食,他們着實難以吞下這口氣。自夏主李乾順以下,不少人都是夜夜輾轉難眠,憂心忡忡自不在話下。

這一日,李乾順下朝之後便在後庭射箭解悶,但是,平日幾乎十拿九穩的箭法卻突然大失準頭,氣得他將幾個養護箭靶的人狠狠痛罵了一番,丟下寶弓便一個人回到宮中悶坐′然梁氏已除,但是,國中仍有不少貴族勢力,他這個皇位仍然坐得不穩,不但如此,明知宋軍對付了羌人便不會放過自己,他卻仍得派使節如宋賀正旦,偏偏就連一點消息都打探不到。

“兀卒!”

李乾順聞聲擡頭,見一個英氣勃勃的青年疾步走入向自己施禮,緊皺的眉頭頓時舒展了開來。來人是他的庶出弟弟李察哥,雖然剛剛二十歲,卻是英武非常膽略出衆,去年他纔剛剛將其晉封爲晉王,給了他一些軍權,這也是他即位以來冊封的第一個兄弟,目的就是爲了穩固統治,從貴族手中奪取兵權。

“你回來了!”他點頭示意,待其坐定後便出言問道,“你去練的那些弓弩手怎麼樣了?”

就在去歲時,察哥向上進言,以遇陌刀法則騎兵難施。遇神臂弓則步兵潰敗爲由,要求仿照中原宋朝召集藩漢丁壯習練弓弩,平日從事農耕。戰時則充弓弩手。李乾順看到這個建議後便當即大加讚賞,立刻晉封其爲晉王。並令其監督訓練弓弩手之事。

“已經招納了數千人,只要勤加訓練,將來必定能夠建立奇功。”

提到自己訓練的弓弩手,察哥頓時興奮不已,“大宋攻我們時往往以弓弩建功。往日我們只能以力拒之,但這麼多年來,神臂弓等諸多弓弩已經繳獲了不少,在民間招納巧匠也能夠仿製得**不離十。長此以往,今後便不會被宋軍的弓弩壓着打了!”

“希望如此。”李乾順露出了一絲苦笑,臉上殊無喜色,“人說脣亡齒寒,宋軍如今下了青唐,更是咄咄逼人地在我國附近耀武揚威,恐怕。這一次是不得不用兵了!”

“我也聽說宋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下了青唐。”察哥見乃兄興致不高,不禁想起自己當初在宋軍重圍中脫身地情景,忍不住打了個寒噤。”我國和羌人彼此相依。如今青唐既然爲大宋所取,則他們下一個鋒銳所指則必是我國。兀卒,不若我們率先出葷何?”

“率先出擊?”李乾順不可置信地擡起了頭,臉上盡是驚愕。”難道永安年間的失利你忘記了嗎?如今大宋的歲賜年年不絕,倘若一旦動了兵戈,於我大夏並沒有好處!”

“兀卒難道忘了漢人地一句話嗎?人爲刀俎,我爲魚肉!”察哥毫不畏懼地直視着兄長的炯炯目光,毅然決然地道,“我軍先出則能佔據先機,倘若等到宋軍開始進兵,那時再作防禦就來不及了!大宋明明已經平定了青唐,爲什麼還要把十餘萬大軍屯紮在熙州,分明是他們早有預謀!兀卒,先發者制人,後發者制於人,漢人早有這樣地老話,你還猶豫什麼?”

李乾順本就是剛毅果決之人,在察哥勸說之下頓覺心中涌起了一股豪氣。”你說得對,倘若等到宋人前來攻我,那就來不及了!不過,我國如今尚且納貢稱臣,貿然進兵未免落人口實,就算他日讓遼國居中轉圜也多有不易。唔,你對此可有什麼想法?”

“兀卒馬上便要迎娶遼國公主,遼國既然肯允婚,便擺明了不會坐視我們兩國交兵。再說了,遼主還不是曾經稱讚過兀卒天縱英武?還不是利用過我們党項人征伐叛兵?”察哥不以爲然地一笑,轉而又想到了自己半路上遇到的那撥人,這纔想起了今次的真正來意。”至於兀卒不想落人口實,這卻容易,臣爲兀卒帶來了一個人,見過他之後,這個問題便會迎刃而解!”

“哦?”李乾順見察哥一幅神秘兮兮的模樣,心中着實奇怪,但出於對這個弟弟的信任,他還是點頭答應了。

不多時,察哥便將一個羌人打扮地男子引了進來,只見其人生得魁,梧有力,一雙眼睛精光四射,顯然是有勇有謀之輩←不卑不亢地單膝跪下,深深施禮道:“多羅巴拜見大夏國主!”

“多羅巴!”

李乾順霍地站了起來,臉上露出了深重的怒色。當年趙懷德佔湟州鄯州時,他曾經遣人與其交好,又將宗室女子嫁給了他,希望能夠在西夏的西面建立屏障…料,就是這個多羅巴突然奉谿賒羅撒爲主,逼走趙懷德不算,三個兒子率領的軍隊還大敗了他派去的仁多保忠的援軍。新仇舊恨一起,他頓覺怒氣難平,只得狠狠瞪了一旁的察哥一眼。不管怎麼樣,此時都不是追究多羅巴罪責的時候。

“多羅巴明白曾經得罪了夏主,但是,羌人党項原本同出一源,無論趙懷德還是谿賒羅撒王子,畢竟都是羌人,但如今,那些漢人佔據了我們羌族人的青唐,還將谿賒羅撒王子獻給了宋國的皇帝,這是我們羌人地奇恥大辱!”多羅巴單手撫胸,意態激昂地道,“倘若夏主能夠助我羌人復青唐舊地,那麼,我們將願意成爲大夏的藩屬,聽候您的號令!”

“你很會說話,難怪能夠讓趙懷德單身出逃,難怪能令青唐諸羌歸服!”李乾順卻沒有被對方地巧舌如簧騙倒,這些空口白話誰都會說,他堂堂大夏之拄是真的信了,那便成了天字第一號大傻瓜。”聽說你們奔逃的時候從者不過十餘人,你要朕發兵爲你羌人復故土,你自己卻沒有任何拿得出手的實力,難道以爲朕是三歲小兒嗎?”

“我此次確實是逃得狼狽,但要是說部屬,只要我振臂一呼,至少能齊集上萬人!”多羅巴猛地擡起了頭,自信滿滿地說,“宋軍看似一戰而定青唐,但是,王厚縱使佔了湟州鄯州廊州,威懾諸羌,但是,那只是威懾!羌人不過臣服於宋軍地強威之下,可宋軍不可能永遠以數十萬之衆駐紮在三州,那時,我們羌人便有可趁之機!”

李乾順這一次才稍稍動容,大宋雖然重定三州,王厚安撫羌人也算花了一點心思,但要說是一勞永逸還爲時過早。可以肯定,只要撩撥煽動一下,多羅巴確實有可能重新拉起一杆大旗,當然,這要在自己出兵助其一臂之力的基礎上。此時,他不禁斜睨了一旁的察哥一眼,心中暗自讚許,這個弟弟審時度勢的功夫,可是不遜於朝中那些漢臣。

“事關重大,朕還得好好考慮考慮。”

聽到這句意同敷衍的回答,多羅巴頓時急了,要知道,多拖延一日,宋人在青唐的統治就會越穩固,他如今根本耗不起時間。想到自己在路上聽到的傳聞,他彷彿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趨前一步高聲道:

“夏主,脣亡齒寒,如今青唐之地盡入宋國之手,他們又怎麼會不圖謀夏國之地?我來之前聽說,宋人已經開始打夏國左廂卓羅監軍司統軍仁多保忠的主意了!”

“你說什麼?”李乾順突然轉過身來,三兩步走到多羅巴身前,一字一句地問道,“你從哪裡聽來的?”

多羅巴把心一橫,隨口反問道:“國主乃是大夏之主,這麼大的事情,難道還會不知道嗎?”

“來人,將他帶下去秘密安置!”李乾順再也無心應付多羅巴,大手一揮便吩咐道,“將與他同行的人也一起看好,總而言之,不許泄露半點風聲!”

察哥此時也不由微微色變,看到多羅巴被人帶下去,他方纔上前問道:“兀卒,是不是要派人去打探這個消息的真僞?”

““哼,有什麼好打探的!”李乾順恨恨地冷哼一聲,眼中閃過一道寒光,“仁多保忠自恃三朝元老,一向對朕陽奉陰違。當年樑乙遁專權的時候,聽說宋國就派人招納過他,他不敢去,後來一看樑乙逋死了就立刻向宋國搖尾巴,可惜那時候人家又不要他了!像他這樣趨炎附勢的東西,會在緊要關頭投奔宋國有什麼不可能?”

“既然如此,那便不能再等了!”察哥心下駭然,連忙建議道,“兀卒需立刻免去仁多保忠的兵權,倘若讓他真的得逞,那麼,南邊的一扇大門便打開了,屆時宋人便可長驅直入,後果不堪設想!”

“朕明白!”李乾順匆匆回到御座,拿起一個札子只寫了幾行,突然又停住了筆,剛剛還陰霾密佈的臉上突然現出了一絲微笑,“真是天助我也!”

察哥頓時被這句話弄得莫名其妙:“兀卒……”

“你剛剛不是發愁沒有藉口嗎,現在,這不是上天送下來的最好藉口?只需拿住仁多保忠,他要是真的裡通宋國當然會留下痕跡;要是他沒有……”李乾順突然閉口不言,似笑非笑地看着面前的弟弟,狡黠之色盡顯無遺。

“那便可以自己造證據!”察哥脫口而出,終於恍然大悟,“兀卒英明!”

第29章 君臣促膝談前情第35章 引金蘭希圖固己第15章 使高麗另有要務第25章 三喜臨門第9章 因緣巧合得悍將第1章 穿越時空第19章 求仙問道大滌山第4章 文武事人盡其才第24章 微服行驟聞噩耗第18章 辨良駿因禍得福第12章 東風漸起人心拂第3章 少年英傑人人愛第7章 聞音訊起意遊湖第12章 幕後盟友第6章 蘇子由千里回京第38章 興學校各持己見第28章 軟硬兼施收人心第21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第36章 通訊息英娘求援第20章 聞風聲豪族奔忙第2章 兄弟自有手足情第11章 抵江南贈書爲禮第18章 說諸酋動之以利第25章 聞首告洞若觀火第19章 謀西北驅狼吞虎第31章 入雲龍回京救場第36章 辨奇石料露崢嶸第4章 權相亦有憂心事第4章 因制舉李綱建言第19章 謀西北驅狼吞虎第36章 宮中私語第12章 東風漸起人心拂第6章 重操舊業第12章 東風漸起人心拂第20章 再見童貫第15章 昔日雛鳥已輕鳴第21章 一唱一和第9章 診親王醫官驚心第7章 聞音訊起意遊湖第6章 查弊政文武合力第7章 天家兄弟皆有心第28章 投新主直趨南京第34章 得報訊洞察先第34章 大計初定第40章 辭去歸來無定期第10章 謁見太后第40章 塵埃落定第26章 賜烈馬天子尚武第1章 一朝天子數朝臣第36章 正是出遊好時節第20章 重拳出擊第1章 花魁雙姝第22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34章 危機重重第3章 滄海桑田無定數第9章 爲前計兄弟換將第8章 探真言一擊中的第5章 巧時機雙雄聚首第29章 上陣也須父子兵第18章 一語不合動嗔心第37章 柳暗花明第40章 得家書兩女定策第3章 一波未平一波起第25章 殿帥府官家臨奠第38章 各奔前程第15章 冰凍三尺非驟寒第29章 女真貴胄海上來第11章 宗氏元朔第23章 煽風點火暗報信第26章 抽絲剝繭見真章第29章 信口開河第20章 鐵冠真人唐子霞第36章 毀祠堂義憤填膺第17章 觀戰事觸目驚心第14章 除夕紀事第29章 上陣也須父子兵第5章 巧言令色探虛實第32章 赤子忱忱報國心第17章 風雲突變第26章 忠心見疑第6章 允再戰借勢立威第27章 家家各應非凡策第4章 求寬心清照南下第22章 爲聖心各用機謀第25章 議出使天子阻行第7章 戰訊驟驚遼與夏第24章 浮出水面第10章 謁見太后第16章 無名火禍及柳門第31章 李才女十里相送第34章 精兵直擊搗黃龍第17章 弄雀鳥偶遇外戚第16章 大相國寺探虛實第24章 巧舌如簧說同僚第2章 兄弟自有手足情第14章 敲山震虎暗立威第9章 詢力士驚聞隱情第11章 抵江南贈書爲禮第5章 開空門迎俊傑才第7章 高郎道觀遇段郎
第29章 君臣促膝談前情第35章 引金蘭希圖固己第15章 使高麗另有要務第25章 三喜臨門第9章 因緣巧合得悍將第1章 穿越時空第19章 求仙問道大滌山第4章 文武事人盡其才第24章 微服行驟聞噩耗第18章 辨良駿因禍得福第12章 東風漸起人心拂第3章 少年英傑人人愛第7章 聞音訊起意遊湖第12章 幕後盟友第6章 蘇子由千里回京第38章 興學校各持己見第28章 軟硬兼施收人心第21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第36章 通訊息英娘求援第20章 聞風聲豪族奔忙第2章 兄弟自有手足情第11章 抵江南贈書爲禮第18章 說諸酋動之以利第25章 聞首告洞若觀火第19章 謀西北驅狼吞虎第31章 入雲龍回京救場第36章 辨奇石料露崢嶸第4章 權相亦有憂心事第4章 因制舉李綱建言第19章 謀西北驅狼吞虎第36章 宮中私語第12章 東風漸起人心拂第6章 重操舊業第12章 東風漸起人心拂第20章 再見童貫第15章 昔日雛鳥已輕鳴第21章 一唱一和第9章 診親王醫官驚心第7章 聞音訊起意遊湖第6章 查弊政文武合力第7章 天家兄弟皆有心第28章 投新主直趨南京第34章 得報訊洞察先第34章 大計初定第40章 辭去歸來無定期第10章 謁見太后第40章 塵埃落定第26章 賜烈馬天子尚武第1章 一朝天子數朝臣第36章 正是出遊好時節第20章 重拳出擊第1章 花魁雙姝第22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34章 危機重重第3章 滄海桑田無定數第9章 爲前計兄弟換將第8章 探真言一擊中的第5章 巧時機雙雄聚首第29章 上陣也須父子兵第18章 一語不合動嗔心第37章 柳暗花明第40章 得家書兩女定策第3章 一波未平一波起第25章 殿帥府官家臨奠第38章 各奔前程第15章 冰凍三尺非驟寒第29章 女真貴胄海上來第11章 宗氏元朔第23章 煽風點火暗報信第26章 抽絲剝繭見真章第29章 信口開河第20章 鐵冠真人唐子霞第36章 毀祠堂義憤填膺第17章 觀戰事觸目驚心第14章 除夕紀事第29章 上陣也須父子兵第5章 巧言令色探虛實第32章 赤子忱忱報國心第17章 風雲突變第26章 忠心見疑第6章 允再戰借勢立威第27章 家家各應非凡策第4章 求寬心清照南下第22章 爲聖心各用機謀第25章 議出使天子阻行第7章 戰訊驟驚遼與夏第24章 浮出水面第10章 謁見太后第16章 無名火禍及柳門第31章 李才女十里相送第34章 精兵直擊搗黃龍第17章 弄雀鳥偶遇外戚第16章 大相國寺探虛實第24章 巧舌如簧說同僚第2章 兄弟自有手足情第14章 敲山震虎暗立威第9章 詢力士驚聞隱情第11章 抵江南贈書爲禮第5章 開空門迎俊傑才第7章 高郎道觀遇段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