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靖內外疑雲迭出

宋制,全國各地的禁軍名義上歸京城三衙統一管理,因此,三衙長官曆來無軍功不除人,乃是武臣的最高榮譽。但是,真正調度軍隊的大權卻在樞密院手中。上至調動防戍,下至裁汰禁卒,每一個環節都有樞密院牢牢掌控,這便是當初太祖用文臣節制武臣,以免藩鎮做大的考慮。只不過,在長久以來的施行中,雖然崇文抑武的策略一直被施行到底,但是,在某些環節上,武臣仍舊享有一定的自主權,否則若是事事都要請示報告,那誰還願意帶兵打仗?

所以,當張康國上書就王恩裁汰禁卒一事而大作文章時,京城輿論頓時一片譁然。大約是身爲殿帥者易爲衆矢之的,前時姚麟爲殿帥時,就曾經因爲處置了禁中衛士而引起了一場莫大的風波。那時,兩個禁衛犯了軍法,依律當受杖責,而不知道是誰將此事在天子官家耳邊叨咕了一陣,趙佶一念之差下便下詔免責。結果,向來嚴守軍法持重無情的姚麟在接到詔書卻沒有遵行,當庭將兩個禁衛杖責二十,然後便上書請拒詔之罪。經此一事,姚麟所到之處,軍中風氣一片肅然,趙佶惱火了一陣便不再追究,卻變相長了姚麟的聲名。

而王恩雖然在資歷上略遜姚麟一籌,一絲不芶的性子卻一模一樣。

既然受命爲殿帥,他便首先在殿前司禁軍中進行檢視,誰知不看倒好,一看之下讓他大驚失色。號稱天下最精銳的殿前司宿衛中,竟然有不少是根本無戰力的人。發現這種情況後,他立刻命人依照簿冊開始查驗。

最終便定下了裁汰禁卒五十四人。

這原本是他這個武臣地分內之事,但是,被張康國一渲染。立刻就變成了莫大的疏失。饒是平時王恩再好的性子,這種時候也不由火冒三丈。大宋武臣一向受壓制慣了。有功不見得能受重賞,有過卻必定得遭重罰,所以平日若遇文官彈劾,武臣向來是行退避之道,上書請罪也就罷了。然而。這一次王恩自忖沒有半點錯處,又是全然出於公心,哪裡肯因此低頭。

他昔日乃是神宗皇帝地宿衛,本就是出自禁中,因此對於其中情弊一清二楚。他自己雖然不善於文墨,麾下卻也養着精通刀筆的幕僚。

在張康國上書地次日,他便是一封洋洋灑灑數千字的奏摺遞上去,言辭沒有任何退讓。這一下子,兩邊就不可避免地正面對上了。

張康國原本就是藉着由頭打擊蔡京這一邊的人,倒是沒想到王恩的態度會如此強硬。但是。天底下覆水難收,他身爲樞相,奏疏已上就絕對沒有收回的道理。眼見事機不妙。他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又上書奏裁汰禁卒之權在於樞密院,殿前都指揮使王恩擅自行事是爲越權,請樞密都承旨覆視更無不妥。字裡行間隱隱影射王恩驕橫恣意,有違武臣之道。

這一通御前官司打下來,朝臣們頓時分成了涇渭分明地兩派。一派認爲只不過是堂堂殿帥裁汰數十禁卒,乃是出於禁中宿衛安全考慮,而張康國太過於小題大做;另一派則認爲祖宗家法,三衙雖然管軍,卻得遵從上命,若都像王恩這樣不請旨而妄爲,則武臣必定更加驕恣。但是,絕大多數人都認爲,按照歷來重文輕武的規矩,樞密院樞相親自出面,此次必定是王恩吃掛落。然而,奏疏入內卻渺無音訊,頓時又讓人們摸不着頭腦。

張康國固然是一如既往地上朝下朝,在樞密院議事理事,而王恩也同樣像是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照樣是該幹什麼幹什麼。在見識過他的雷霆手段之後,禁衛之中誰也不敢小覷了這位殿帥,不管是訓練還是防戍都格外賣力。

福寧殿中,趙佶反反覆覆地把玩着手中的那個羊脂玉鎮紙,頗有愛不釋手的感覺,竟忘了曲風還在旁邊。許久,他才放下了鎮紙,漫不經心地問道:“想必你是把張康國和王恩打擂臺的事告訴伯章了?”

曲風聞言並不慌張,而是畢恭畢敬地躬身答道:“回稟聖上,小人確實將此事原原本本地告訴了高相公,他卻沒有追問,也沒有說誰的不是。”

“這個伯章!”趙佶不禁啞然失笑,自失地搖了搖頭,“他要是真的那麼淡然,爲何讓你送進了這個鎮紙?唔,朕雖然不可違祖宗之道,但卻不可失了武臣之心。若是堂堂殿帥連裁汰幾個禁卒也要遭人彈劾,將來三衙管軍如何服衆?朕以天子之尊,若是不能鎮住這樣的局面,那朕這個皇帝還有什麼好當的?”

見趙佶說得咬牙切齒,曲風心中一動,愈發斷定此次王恩無事,更不敢輕易吐出一句話。服侍了天子進了一旁地偏殿練習書畫之後,便有小黃門替了他的職司,他便悄悄出了福寧殿,徑直回了自己的下處。昨夜他陪着趙佶閱奏章到了半夜,幾乎是一點都沒合過眼,此刻困頭上來自然想好好睡一覺。誰知閤眼不多久,窗外便傳來了幾聲叫喚。

滿心不耐煩地他一骨碌爬了起來,推開窗一看是一個宿衛打扮的青年,當時便是一愣,定睛一看方纔認出是王恩的一個親衛,頓時笑了。

王恩雖然從不交結內侍,但是,他麾下的親兵卻有機靈地,平日進出對他時有奉贈,也是爲了將來能夠升遷方便。此時一見那人,他哪裡還會不知道好歹。

“我知道你想要問什麼,聖上已經有定計,這幾日必定發落的。我忖度聖上用人向來有始有終,況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應該不會怪責王帥,你就放心好了!”

那青年宿衛連聲道謝,一溜煙地便跑了個沒蹤影。曲風被擾了宿頭,一時卻不想再睡了,用涼水沁了沁臉後,他便覺得精神一振。他雖然在品級上還及不上郝隨,但在寵信上有猶有過之,行事更是規行矩步不肯有半點逾越。也正因爲如此,即使福寧殿的內侍換了好幾批,甚至連供奉也黜落了好幾個,他卻依舊巋然不動。

張康國這個樞使還能當多久?

鬼使神差的,他竟突然生出了這樣一個念頭。樞密掌兵權,但是,對於矢志宰相之位的文臣而言,卻不啻於左遷,張康國憑藉星變之力拉下了蔡京和高俅,自己卻被調任樞使,這一次還不忘興風作浪,難道真的以爲天子官家就什麼都看不到?若不是嚴均達坐鎮西北手握兵權,不能位至極品,恐怕,這樞密使的職位,怎麼也輪不到張康國的!

“曲大人!”一個小黃門匆匆奔了進來,上氣不接下氣地道,“剛,剛淑寧殿傳來消息,說是七皇子有些不好了!”

曲風聞言當即變了臉色,他認出對方乃是淑寧殿的人,不禁起身厲聲問道:“醫官院的人呢,去過了沒有?”

“院使已經去了,鄭貴妃急得幾乎暈了過去,如今淑寧殿亂成一團。”那小黃門急得直跺腳,連聲道,“想請曲大人示下,小人是不是要通知聖上?”

曲風好容易才從極度的驚愕和失神中晃過了神,語調也平靜了下來:“我現在就去福寧殿,你趕緊回淑寧殿!”

那小黃門連聲答應後撒腿便跑,不一會兒便沒了蹤影。曲風卻整理了一下頭緒,然後方纔往福寧殿去了。

不過一盞茶功夫,趙佶便趕到了淑寧殿。他雖然有好幾個兒子,但最寵愛的兒子除了王淑妃所生的高密郡王之外,便要屬如今這個尚未滿週歲的七皇子了。此時此刻,見鄭貴妃哭得梨花帶雨,他更加覺得心煩意亂,招來一個醫官便厲聲問道:“究竟是怎麼回事,不是說只是小病麼?朕昨日過來,七皇子的燒還似乎退了!”

那醫官儘管嚇得臉色煞白,但還是結結巴巴地解釋道:“聖上息怒,近日氣候乍暖還寒,七皇子身子嬌弱,恐怕病情有了反覆,應該不礙事的。”

趙佶心中鬆了一口大氣,但仍是不無懷疑地問道:“真的沒事?”

“羅院使已經進去診治了,從表象看來,大約不是大病。”那醫官把心一橫,事到如今,他不得不信口開河一陣,“如今羅院使正在裡面診治,聖上且耐心等待片刻。”

“聖上,娘娘醒了!”

聽到這個聲音,趙佶頓時放過了那個醫官,連忙走到鄭貴妃榻前,輕輕握住了她的手:“愛妃放心,剛剛醫官已經說了,小皇子不是什麼大病。只要他病一好,朕立刻封他國公,然後進他郡王!道錄院的徐知常也曾經斷定,他的命格很硬,不是早夭的相,你就放心好了。”

“剛纔看到孩子那幅樣子,臣妾實在是感同身受,所以才……”鄭貴妃喉頭哽咽,幾乎連話都說不出來,“聖上若是真的愛重他,就別太早封他國公或是郡王,好歹讓他長大一些再說。聖上,臣妾別無所求,只求他能夠平平安安也就夠了。”她說着說着,聲音愈發低沉了,“臣妾剛剛之所以急得暈厥,是因爲有一個年長的宮女說,小皇子的病似乎像是天花……”

趙佶頓覺心中咯噔一下,臉色立時變得鐵青一片。)

第40章 臨行前夕第38章 痛苦抉擇第33章 兩虎相爭趁虛入第23章 假戲真做剖心腑第24章 運籌帷幄指掌中第13章 明修道暗度陳倉第24章 俏高嘉直闖李府第13章 本是金枝玉葉女第26章 忠心見疑第23章 煽風點火暗報信第30章 權臣能臣第35章 見遺稿睹物思人第30章 權臣能臣第36章 忖得失童貫棄子第12章 福寧殿廷議伐夏第40章 入京城朝局初定第38章 風雲突變第38章 已是大限將到時第27章 君臣再復當年意第32章 弱質女流撐殘局第33章 大行善舉第13章 各路才俊齊聚首第38章 杳貓膩蹤影既現第29章 各封賞死水微瀾第40章 辭去歸來無定期第12章 東風漸起人心拂第32章 弱質女流撐殘局第24章 摧眉折腰又何妨第36章 辨奇石料露崢嶸第29章 面聖駕王厚安心第38章 爲求存直言坦白第38章 動殺心高俅放權第23章 夫妻夜話第14章 君王自古無家事第23章 夫妻夜話第38章 嫌隙言父子陌路第20章 欲隱欲現春宮第1章 哪堪平地波瀾起第36章 談將帥痛陳時弊第11章 度聖意挺之拜相第9章 診親王醫官驚心第25章 聞首告洞若觀火第36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31章 聞金使郡王氣恕第12章 忌立場重臣心疑第36章 毀祠堂義憤填膺第26章 抽絲剝繭見真章第18章 別有滋味在心頭漸成第13章 晴天霹靂第12章 東風漸起人心拂第27章 爲家族父子反目第18章 一語不合動嗔心第9章 微服出遊第39章 長柚善舞爲哪般第28章 西北寧則天下安第38章 此消彼長第24章 應制舉子廷回京第29章 大名豪賈第36章 宮中私語第5章 巧時機雙雄聚首第13章 各路才俊齊聚首第31章 送使節左右爲難第29章 大名豪賈第40章 溘然長辭第16章 千思萬想憂歧途第30章 送別離人生百態第31章 宋廷亦重遼東事第25章 提婚事挺之出馬第8章 卻聖意心志彌堅第13章 陰結內外謀升轉第16章 大相國寺探虛實第35章 爲明志試探兄弟第14章 通風報信第20章 賀婚事天子降恩第3章 少年英傑人人愛第5章 開空門迎俊傑才第10章 東坡之約第29章 信口開河第36章 宮中私語第32章 所謂江湖第30章 八方風雨齊匯聚第35章 太后歸政第26章 狹路相逢第32章 盛勢出巡第6章 風雨欲來第29章 俏千金通風報信第7章 訪相府撞破玄機第39章 立場異嫌隙漸生第6章 風雨欲來第17章 略施薄懲第13章 明修道暗度陳倉第39章 公平交易第36章 毀祠堂義憤填膺第33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第10章 謁見太后第28章 投新主直趨南京第31章 提罷兵君臣離心第21章 靖內外疑雲迭出第15章 昔日雛鳥已輕鳴第26章 賜烈馬天子尚武
第40章 臨行前夕第38章 痛苦抉擇第33章 兩虎相爭趁虛入第23章 假戲真做剖心腑第24章 運籌帷幄指掌中第13章 明修道暗度陳倉第24章 俏高嘉直闖李府第13章 本是金枝玉葉女第26章 忠心見疑第23章 煽風點火暗報信第30章 權臣能臣第35章 見遺稿睹物思人第30章 權臣能臣第36章 忖得失童貫棄子第12章 福寧殿廷議伐夏第40章 入京城朝局初定第38章 風雲突變第38章 已是大限將到時第27章 君臣再復當年意第32章 弱質女流撐殘局第33章 大行善舉第13章 各路才俊齊聚首第38章 杳貓膩蹤影既現第29章 各封賞死水微瀾第40章 辭去歸來無定期第12章 東風漸起人心拂第32章 弱質女流撐殘局第24章 摧眉折腰又何妨第36章 辨奇石料露崢嶸第29章 面聖駕王厚安心第38章 爲求存直言坦白第38章 動殺心高俅放權第23章 夫妻夜話第14章 君王自古無家事第23章 夫妻夜話第38章 嫌隙言父子陌路第20章 欲隱欲現春宮第1章 哪堪平地波瀾起第36章 談將帥痛陳時弊第11章 度聖意挺之拜相第9章 診親王醫官驚心第25章 聞首告洞若觀火第36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31章 聞金使郡王氣恕第12章 忌立場重臣心疑第36章 毀祠堂義憤填膺第26章 抽絲剝繭見真章第18章 別有滋味在心頭漸成第13章 晴天霹靂第12章 東風漸起人心拂第27章 爲家族父子反目第18章 一語不合動嗔心第9章 微服出遊第39章 長柚善舞爲哪般第28章 西北寧則天下安第38章 此消彼長第24章 應制舉子廷回京第29章 大名豪賈第36章 宮中私語第5章 巧時機雙雄聚首第13章 各路才俊齊聚首第31章 送使節左右爲難第29章 大名豪賈第40章 溘然長辭第16章 千思萬想憂歧途第30章 送別離人生百態第31章 宋廷亦重遼東事第25章 提婚事挺之出馬第8章 卻聖意心志彌堅第13章 陰結內外謀升轉第16章 大相國寺探虛實第35章 爲明志試探兄弟第14章 通風報信第20章 賀婚事天子降恩第3章 少年英傑人人愛第5章 開空門迎俊傑才第10章 東坡之約第29章 信口開河第36章 宮中私語第32章 所謂江湖第30章 八方風雨齊匯聚第35章 太后歸政第26章 狹路相逢第32章 盛勢出巡第6章 風雨欲來第29章 俏千金通風報信第7章 訪相府撞破玄機第39章 立場異嫌隙漸生第6章 風雨欲來第17章 略施薄懲第13章 明修道暗度陳倉第39章 公平交易第36章 毀祠堂義憤填膺第33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第10章 謁見太后第28章 投新主直趨南京第31章 提罷兵君臣離心第21章 靖內外疑雲迭出第15章 昔日雛鳥已輕鳴第26章 賜烈馬天子尚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