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用人才亦有詭道

鍾昌一回到市舶司,一箇中年文士打扮的人便匆匆迎了上去,來不及寒暄便開口問道:“我聽說高相公婉拒了其它人,只見了你和洪大人兩個,究竟怎麼樣?”

“怎麼樣?”鍾昌冷笑一聲,隨手把官帽一甩,沒好氣地道,“這些個在朝廷中樞當官的人,哪裡有那麼好糊弄,精明得像什麼似的!”

他原原本本地將剛剛的情形解說了一遍,這才長長嘆了一口氣,無力地靠在了椅背上,“要我說,這一次怕是沒戲了!”

“怎麼會這樣,這不可能啊!”中年文士姓廖,單名一個雋字,曾經在明州市舶司和杭州市舶司都幹過,最後和鍾昌投緣方纔奔了這裡,自然不希望這個東主就這麼倒了。”高相公的弟弟不是在華亭市舶司麼?當初聖上聽從高相公的意思,將明州、杭州和華亭市舶司全部錄離出了本路轉運司,直接向戶部負責,如今怎麼會對楚州市舶司的窘境視而不見?”

“都是我太自作聰明瞭!”鍾昌疲憊地伸手覆住了眼睛,本能地感到一身痠痛,“雖說我在高相公面前說的句句都是實話,但是,一旦被別人看錯了意思,免不了就會認爲我是危言聳聽別有所圖。這下可好,偷雞不成蝕把米,若是僅僅置之不理也就算了,若是他把這話告訴別人,別說我得捲鋪蓋走路,恐怕還得脫一層皮!”

廖雋聞言嚇了一跳,隨即也攢緊眉頭苦思了起來。先頭以爲拜會這位高相公是天大的好機會,如今人是見着了。可卻不但沒撈到機會,反而可能會傷及自身。想到這裡,他不禁咬牙切齒地迸出了一句話。

“不管怎樣。你在楚州這幾年都是立了大功的,朝廷就算不獎忠臣。也應該不會過河拆橋纔對!”

“廖兄,你在這麼多家地幕府都待過,難不成還會以爲我朝沒有構陷不成?”鍾昌從鼻子裡輕輕哼了一聲,面帶譏誚地諷刺道,“就連已逝的蘇學士那樣大的名聲。當年還不是爲奸黨所算,差點在烏臺詩案中丟了性命,怎麼,還會有人在意我這麼區區一個謀利之臣?”

話音剛落,門外便突然響起了一個聲音:“啓稟鍾大人,高相公地船剛剛已經開了!”

“開了就開了,這種事情有什麼好報的!”滿心不耐煩地鍾昌自然不會有什麼好口氣,“他只是過境,總不成真的爲人排憂解難不成?”

但是,門外的小吏卻並沒有退去:“只是。剛纔外頭有人送了一封信,指猛給大人親啓。小人不敢造次,所以……”說到這裡←頓時有些囁嚅。

“信?”廖雋本能地眼皮一跳,連忙出去詢問,不一會兒便拿了一封信迴轉了來。”他是新來的,生怕隨便接了東蚊你開革了他。對了。這格式怎麼這麼奇怪,除了擡頭的鐘明荃三個字之外,落款連姓氏都沒有,這是什麼意思?”

原本不以爲意地鍾昌立刻跳了起來,接過信便手忙腳亂地拆開,一目十行地看完之後,他竟是愣在了當場,旁邊的廖雋連連詢問,他竟是半點反應都沒有。廖雋大急之下,只得從其手中搶過信箋,只看了幾行便臉色大變。

“這……這是高相公的親筆?他……他居然知道我們所圖爲何?”

“所以我才說我們是自作聰明!”鍾昌苦笑一聲,但眸子中重新又充滿了熠熠神光,“上頭雖然有告誡的語句,卻也說將上書言明此事,甚至還說,將仿照京城都茶務的格局,在京城或是淮南江浙一帶設市舶司都大提舉總攬全局。怪不得人家年紀輕輕就是宰相,我確實不能及!”

“高伯章就已經是這樣難以矇混,還不知道那名滿天下的蔡元長是何等精明的人!”儘管今次危機已解,但廖雋卻感到了一陣深深的心悸。一直在地方官身邊打轉的他,是不是把那些位高權重的人看得太低了?

見廖雋神情蕭索,鍾昌便出言勸慰道:“廖兄也不要妄自菲薄,這一次地事,是我們兩個都想岔了。”他一邊說一邊指着信上的幾處文字斟酌道,“高相公在信上提到,我既然有理財之能,自然不適宜永遠呆在市舶司,所以問我對於將來還有什麼打算。你忖度那意思,是不是有別的含義?”

“嗯?”廖雋連忙低頭看去,細細品味了一下文字後便覺大喜過望,“恭喜大人,這詞句雖然委婉,但是,其中含義卻明顯得很。大人不妨想想,高相公當年拜相之後,經他地手薦出去的人哪一個不是名動天下?王厚平兌屢獲大捷,軍功彪炳,這固然還有他父子兩代的名聲,而嚴均達雖說不是高相公所薦,但旁人都能看出,他和高相公乃是一路的人,如今擢樞密院同知,一回來不是拜相便是入主樞密院。而宗汝霖四十而開始大用,如今在西北也是屢屢建功,再看也同樣是理財之臣地程之邵,已經加了顯謨閣待制的頭銜……”

“好了好了,你別說了!”鍾昌被廖雋撩撥得滿心熱火,連忙阻止道,“你要是再說下去,我今晚就別睡覺了!你倒是說說,如今除了坐等,我還能做些什麼?”

“大人,高相公此次下東南是爲了什麼,你不妨從這上面動動腦筋。”廖雋這纔回過了神,立刻把滿腦子的胡思亂想拋到了九霄雲外,“要知道,當初蔡相公把幾個心腹提到戶部尚書的位子,可是沒用多少時間!”

此時此刻,高俅卻是悠閒自得地坐在船上,心中計算着那個鍾昌收到信時的模樣。這是一個人才,但是,要怎麼用好這個人才,卻得注重方式方法。原本他是屬意程之邵來打理戶部,但是,程之邵的年紀稍稍太大了一點,而且西北茶馬少了這樣一個能員根本不行。不說別的,就說王厚大軍駐紮湟州,那麼多的軍糧錢餉,若不是靠着程之邵的茶馬博糴,恐怕就是吃也把青唐那一塊吃得寸草不生※以,如果這個鍾昌能夠爲己所用,那麼,他就可以設法將其提到中樞去。

自從撤三司使而將財權重歸戶部之後,戶部尚書這個位子便漸漸重要了起來′說仍然不及明清大權歸六部那樣誇張,但卻是不容小覷的實權位置。現如今,他不能再像從前那樣放任別人在自己眼皮底下爭權了。若是再不及早準備,他日遲早被人吃得連骨頭都不剩。

想到這裡,他便攤開了一份空白奏摺,將白天鍾昌的陳述一條條仔細寫了上去,最後纔在另一份私相呈遞的小札上總結道:“依臣之見,市舶司歸於轉運司確有不妥。須知轉運司統管一路之錢糧,乃是財賦要職,而市舶司經管海上貿易,亦爲重中之重,彼此之間不應有所統屬,否則,有失陛下將財賦歸於中央之要旨。鍾昌提舉楚州市舶司多年,每年入國庫錢糧數十萬,功勞不可抹煞,若單單下旨褒獎,恐怕仍不足以表彰其功,懇請聖上依褒獎程之邵之前例,加官鍾昌以彰顯其功,如此方不失陛下聖明!”

思忖片刻,他又在小札上附帶了一句:“臣聞聽王厚北巡,程之邵代其坐鎮湟中,擊退羌人餘孽反擊,以至於累倒軍中。以程之邵之年高,尚且奔波於西北前線,足可見其精忠體國之心,祈聖上另賞之。”

寫到這裡,他覺得頗爲滿意,但心中卻總覺得遺漏了什麼,好半晌纔想起自己竟忘記了童貫。

自從跟着王厚遠征西北,童貫似乎也在那一帶呆了有三四年,只是,監軍還是監軍,趙佶似乎一點都沒有用其真正指揮大軍的意思,這個兆頭相當好。與其相信重用童貫會再出現一個英勇善戰的李憲,他還不如相信史書的記載※以,王厚實在是異常精明,北巡甚至還把童貫一起拉上,然後才名正言順地讓程之邵坐鎮湟州。當然,想不到程之邵一介文臣在戰場上也頗有章法,至少大軍調動紋絲不亂,這退敵有功至少能夠讓其再晉升個一兩級。

而以劉逵如今和趙挺之走得那麼近的情形來看,他日其一旦去位,戶部尚書一職鐵定坐不穩,自己他日可以想想辦法。但是,吏部尚書還在何執中手裡,這個京黨中堅只怕是不會那麼快落馬,再加上吏部職權太重,若是貿然伸手只怕會不妙,暫時先擱在一邊好了。工部、刑部、禮部贊且先不說,兵部的職權被樞密院奪去了大半。現在嚴均遠在西北,這個同知樞密院的頭銜發揮不上用場,是不是該考慮一下樞密院的後備問題?

恰在此時,他感覺到船似乎又停了下來,算算路程,這裡應該是寶應,而且現在是夜裡,似乎不應該停靠。正疑惑的時候,外頭便響起了一陣叩門聲,待他發話之後,管家高豐景便推門而入。

“相爺,無錫那邊派了一個人過來,說是有事情稟報!”

第31章 寶物無雙第3章 爲婚事兩府生波第27章 屈豪家鋒芒初露第14章 將相相見談武事第4章 緊鑼密鼓第33章 舊時禁中小宿衛第37章 獲賊首塵埃落定第24章 俏高嘉直闖李府第31章 入雲龍回京救場第39章 公平交易第21章 雷霆恕閹宦橫死第14章 夏遼各有不解情第38章 痛苦抉擇第36章 毀祠堂義憤填膺第9章 診親王醫官驚心第32章 賀帝壽暗度陳倉第38章 動殺心高俅放權第32章 探陳王兄弟交心第19章 遼使告哀第38章 審案亂事緣何起第4章 求寬心清照南下第18章 說諸酋動之以利第27章 憂婚事百味雜陳第30章 合聖意越級直擢第21章 相聚入雲第25章 鬧劇連連第3章 召宰臣議改樞府第15章 昔日雛鳥已輕鳴第3章 一波未平一波起第10章 以牙還牙後報來第37章 柳暗花明第38章 縱敗將女真求和第40章 雙喜臨賀客盈門第38章 痛苦抉擇第4章 翻臉無情各爲己第10章 官商際野第7章 狂風驟雨第37章 人人皆有謀利心第27章 執己見主將親征第21章 福寧殿痛陳利害第28章 投新主直趨南京第21章 腰纏百萬海外歸第24章 應制舉子廷回京第39章 一朝人死如燈滅第35章 爲明志試探兄弟第20章 爲權柄各有異心第36章 辨奇石料露崢嶸第25章 提婚事挺之出馬第39章 棄興州敗走西北第39章 調兵將上下齊心第5章 仇人相見第38章 動殺心高俅放權第29章 各封賞死水微瀾第27章 執己見主將親征第21章 雷霆恕閹宦橫死第5章 夫妻之間第7章 紛至沓來第21章 腰纏百萬海外歸第18章 名將油盡燈枯時第7章 訪相府撞破玄機第39章 春花秋月第10章 病西施沉痾得解第6章 允再戰借勢立威第33章 無雙絕藝第5章 夫妻之間第23章 先斬後奏亦良方第11章 暗求信物結外援第20章 迎親前夕各奔忙第2章 計議將來第30章 玄機重重因何悟第12章 橫加脅迫第26章 衆環伺虎視眈眈第40章 鴻鵠之志第17章 兵分兩路各奔忙第12章 忌立場重臣心疑第14章 重若千鈞第27章 峰迴路轉第32章 黎陽盜禍緣何起第26章 聞諫言迅捷應對第19章 因勢利導造僞證第30章 憂困境同舟共濟第40章 因危機心力交瘁第9章 噩耗頻傳遼國亂第17章 定田畝人心思變第1章 星變奇觀天下震第6章 朝廷猶重軍武事第26章 狹路相逢第40章 辭去歸來無定期第37章 蔡京內舉不避親第14章 君王自古無家事第33章 聞危言心有所感第18章 御前交鋒第20章 慰皇后發落奸宦第8章 橫生波折第36章 蒙聖恩漸生異心第22章 遊說客紛至沓來第14章 小王駙馬第28章 擊掌爲誓第4章 翻臉無情各爲己第34章 今日騰達會當時
第31章 寶物無雙第3章 爲婚事兩府生波第27章 屈豪家鋒芒初露第14章 將相相見談武事第4章 緊鑼密鼓第33章 舊時禁中小宿衛第37章 獲賊首塵埃落定第24章 俏高嘉直闖李府第31章 入雲龍回京救場第39章 公平交易第21章 雷霆恕閹宦橫死第14章 夏遼各有不解情第38章 痛苦抉擇第36章 毀祠堂義憤填膺第9章 診親王醫官驚心第32章 賀帝壽暗度陳倉第38章 動殺心高俅放權第32章 探陳王兄弟交心第19章 遼使告哀第38章 審案亂事緣何起第4章 求寬心清照南下第18章 說諸酋動之以利第27章 憂婚事百味雜陳第30章 合聖意越級直擢第21章 相聚入雲第25章 鬧劇連連第3章 召宰臣議改樞府第15章 昔日雛鳥已輕鳴第3章 一波未平一波起第10章 以牙還牙後報來第37章 柳暗花明第38章 縱敗將女真求和第40章 雙喜臨賀客盈門第38章 痛苦抉擇第4章 翻臉無情各爲己第10章 官商際野第7章 狂風驟雨第37章 人人皆有謀利心第27章 執己見主將親征第21章 福寧殿痛陳利害第28章 投新主直趨南京第21章 腰纏百萬海外歸第24章 應制舉子廷回京第39章 一朝人死如燈滅第35章 爲明志試探兄弟第20章 爲權柄各有異心第36章 辨奇石料露崢嶸第25章 提婚事挺之出馬第39章 棄興州敗走西北第39章 調兵將上下齊心第5章 仇人相見第38章 動殺心高俅放權第29章 各封賞死水微瀾第27章 執己見主將親征第21章 雷霆恕閹宦橫死第5章 夫妻之間第7章 紛至沓來第21章 腰纏百萬海外歸第18章 名將油盡燈枯時第7章 訪相府撞破玄機第39章 春花秋月第10章 病西施沉痾得解第6章 允再戰借勢立威第33章 無雙絕藝第5章 夫妻之間第23章 先斬後奏亦良方第11章 暗求信物結外援第20章 迎親前夕各奔忙第2章 計議將來第30章 玄機重重因何悟第12章 橫加脅迫第26章 衆環伺虎視眈眈第40章 鴻鵠之志第17章 兵分兩路各奔忙第12章 忌立場重臣心疑第14章 重若千鈞第27章 峰迴路轉第32章 黎陽盜禍緣何起第26章 聞諫言迅捷應對第19章 因勢利導造僞證第30章 憂困境同舟共濟第40章 因危機心力交瘁第9章 噩耗頻傳遼國亂第17章 定田畝人心思變第1章 星變奇觀天下震第6章 朝廷猶重軍武事第26章 狹路相逢第40章 辭去歸來無定期第37章 蔡京內舉不避親第14章 君王自古無家事第33章 聞危言心有所感第18章 御前交鋒第20章 慰皇后發落奸宦第8章 橫生波折第36章 蒙聖恩漸生異心第22章 遊說客紛至沓來第14章 小王駙馬第28章 擊掌爲誓第4章 翻臉無情各爲己第34章 今日騰達會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