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棄興州敗走西北

李無昊即位時,西夏軍隊總數約在四十萬人上下,以七萬精銳拱上中心的興慶府,十萬大軍分駐東南的西平府和西北的賀蘭山。在河南鹽州路駐軍五萬,防備宋國的環州、慶州、原州、鎮戎軍;在左廂育州路屯兵五萬,防備宋朝的廊、延、麟、府四州,此兩地專一防宋。而在河北安北路則駐兵七萬以防遼,右廂甘州路駐軍三萬人以防吐蕃、回鶻。

由此可知,以興慶府爲中心的賀蘭山、靈州、興慶府三角地帶和四鄰邊界,乃是西夏的要害之地,駐兵最重。

然而,在經過樑氏之亂以及接下來的一番動盪之後,雖然党項人名義上還有這麼多兵員,但是從實質上來看,數十萬大軍已經名不副實。

尤其是在趙佶登基之後的數年大戰中,西夏逐漸喪失了鹽州、育州、銀州等地,使得橫山這個最大的兵源地落入了宋人之手,由是在戰略上陷入了完完全全的被動。再加上李乾順雖然銳意進取,勵精圖治,卻重蹈宋國重文輕武的惡習,導致夏軍戰力一落千丈。

但是,興慶府終究還是屯有數萬的精銳,這都是夏國立國以來留下的最大資本,忠心耿耿自然不用提,如今一朝亡國在即,羣臣紛紛議論要投降的當口,李乾順終於做出了有史以來最艱難的決定——向西北退卻。

西南甘州軍司一帶只有三萬軍隊,再加上已經爲羌兵和吐蕃所窺伺,他即使到了那邊,恐怕也難以抵擋這虎視眈眈的兩族,更何況西寧州的宋軍擺明了對涼州四府志在必得,若是他往那邊去,無疑是正中了宋國的圈套。

東邊和遼國接壤的地方去不得,唯一可選的就只有西北了。西北黑水鎮燕軍司駐軍一萬兩千人,再加上處於極北之地,沿路並不好走。只要讓出興慶府,他有足夠的把握使得宋軍不再追擊,再加上歷代夏主都曾經在這裡開荒屯田修建堡壘,城牆堅固不在話下,若是宋軍真的追擊前來,不但要冒着糧道太長的危險,而且他也可以再往北邊轉移。

正因爲如此,在對那些臣子大失所望之後。李乾順便立刻部署轉移事宜。儘管三州淪陷,但是,由於在敵國土地上作戰,大宋地用兵路子非常謹慎,他又聽說那位陝西六路宣撫使已經來到了靈州親自督戰,更是打定了北退的主意。

李乾順先是派了一羣矢志投降的臣子前往靈州談判,一邊開始收拾整個府庫中能用的東西。在這種當口,什麼錢財都是身外之物,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纔是真的,比起不能吃的金玉財物。反而倒是牲畜牛羊來得重要。而那幾個忠於他的年輕將領。則幾乎日日夜晚往皇宮出入,一面佈置撤退事宜,一面開始整頓軍馬。

雖然比不上契丹鐵騎天下聞名。但昔日党項騎兵卻也是天下有名的,而大宋西軍雖然在多年地戰鬥中日漸佔得上風,但是,有一點卻很難比上黨項人,那就是騎兵的機動力。就是在舉國馬匹都優先供應西北的當口,整個陝西六路的騎兵也不過三萬之數,遠遠比不上黨項人的儲備。

然而,儘管有優良的馬匹作爲騎乘,但是,倘若要在宋軍的圍困中再帶走家眷。無疑是不可能做到的事。因此,當李乾順表示只帶一名妃子以及太子仁愛上路的時候,一羣將領無不是面露頹色。一路奔波,不知要有多少人死在路途上,便是女人再多怕也只有死路一條。對於曾經在西北縱橫不敗的他們而言,這是何等恥辱?

右廂朝順軍司和白馬強鎮軍司,各駐紮有兵馬五千人和六千人,但是,由於這些地方所要面對地威脅不強。因此,比起興靈之地駐紮地重兵而言,其戰力着實有限。李乾順和幾個將領計議之後,最後認定只能帶走五六千人的騎兵。饒是如此,這一路護送北退的人,基本也能夠達到兩萬之數。

好容易休養生息,人口達到幾十萬地党項人,如今居然只能保存下數萬,這還是在最理想的狀況下!

往靈州派去的使臣一批接着一批,但是,卻沒有任何一個人送來回復。到了這個當口,李乾順自然知道宋國的心意已定,他更知道這是大宋天子的心意。以往被宋軍逼得寸步難行,這種情況也曾經有過,但是,只要宋廷那位皇帝稍有心緒變化,則大夏仍有可能扭轉頹勢,而這一次,奇蹟無疑並沒有降臨在他的頭上。宋軍還沒有來得及掃蕩完興慶府附近所有的軍隊,因此,他還存有北退的機會。

大觀三年十月十一日,就在大宋天子天寧節後的這一日,李乾順親率興慶府守軍一萬六千人往北退卻,种師道親率騎兵追擊,卻在遭遇後隊的強烈阻擊後停止了追擊。不是他不想活捉李乾順,要知道,兩大軍司便在前方,若是遭到夾擊,他這些人馬無疑是不夠地。

更詭異的是,就在折可適率隊與种師道會合,準備再次追擊的時候,一直晴朗的天空居然下起了雪。這是自兵困西平府之後,這塊土地上下的第一場雪,而這場雪,無疑讓他們放棄了北追李乾順的希望。他們在圍城攻城的時候沒有下雪,但是,卻沒有料到在大功告成的前夕下了這麼一場雪。而在靈州城內等待消息的嚴均在看到天上飄散地零散雪花時,唸叨的唯一兩個字就是天意。

沒有活捉李乾順,消滅這個最後的隱患,確實是此次出兵的一大遺憾。但是,他在西北坐鎮六七年,對夏用兵數十次,最終的結果是收復西平府靈州和興慶府興州,這已經是莫大的戰績了。正因爲如此,在面對因放跑了對手而心懷愧疚的种師道和折可適時,嚴均並未苛責,反而在上陳的奏報中爲兩人請功,並着手開始安撫事宜。

李乾順帶走了壯丁一萬餘人,卻在興慶府中留下了數萬老弱病殘和女眷。整個興慶府中,幾乎是每個女人都失去了丈夫,甚至連宮中的那些妃嬪也不例外。而在巡城一圈之後,种師道也不得不承認,李乾順在最後一刻,完完全全像一個遊牧民族的男人。

沒有女人就不能孕育後代,但是,沒有女人可以去搶,沒有男人,那就只有窮途末路,這就是這些遊牧民族唯一信奉的真理。興慶府中的牲畜能帶走的全都被帶走,而不能帶走的也全部被殺光,而這些牲畜的肉,全都被分給了家家戶戶的平民,唯一留下的只有國庫。

那是曾經大宋歲賜的銀兩絹帛以及遼國所贈的一些金銀,雖然李乾順帶走了不少,但是,仍有不少留下。無疑,這也是他給自己留後路,一把火燒了當然容易,不過,倘若宋軍因此而惱羞成怒再次進襲,他未必就能在黑水鎮燕軍司堅持多久。

因爲,在他看來,如今的宋軍無疑是沒有後顧之憂的。

他這個夏國皇帝可以這樣看,但是,嚴均卻知道事情遠遠沒有這麼簡單。加上王厚經略熙河,西北用兵這六七年,花費的軍費已經是接近兩千萬貫,而這龐大的開銷,全都是壓在國庫上,儘管從茶稅上每年收益四百萬貫,儘管內庫從海外貿易上進帳約三百萬貫,但是,國家哪裡不需要用錢?而得到興靈之地之後,更是需要無數的錢糧作爲安撫以及其他用處。

正因爲如此,他在初步整頓好了各處軍馬之後,立刻命人去召集一衆党項頭領,軟硬兼施無所不用其極,目的只有一個,決不能在這塊土地上再崛起一個強大的部族。而那些頭領原本就因爲被李乾順剝奪了各式各樣的權力而心中惱恨,當得知大宋願意幫助他們重新建立當年的根基時,無不是喜出望外,而更有人奉土南遷,以求平安。

初步統計下來,計有党項各頭領三十八人,其中十五人願意南遷,剩下的人卻全都不願意離開故土。嚴均哪裡是真的願意幫助他們重新獲得實力,而是一心想依靠這些人分化瓦解整個党項部落。只是,說來容易做來難,他幾乎忙得頭昏眼花,也只不過是剛剛開了頭。

匯合了兩軍司數千人馬的李乾順同樣不敢久留,捲土而來是他最盼望的事,但是,即便他再愚蠢,也知道如今宋軍鋒芒太銳,根本不是他這一丁點人馬就可以撼動的。所以,他理智地選擇繼續往西北方向撤退,而大雪雖然阻斷了宋軍的追擊之路,同樣也給他帶來了相當大的麻煩。

牲畜倒斃,馬匹凍死,軍士生病……面對這些層出不窮的問題,李乾順幾乎覺得自己要一夜白頭,終究還是在一干武將的支持下挺了過去。

與此同時,報訊的使臣也用最快的速度往東京城而去。)

第27章 爲家族父子反目第33章 泱泱大國四方朝第15章 連失利如遼請援第36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24章 運籌帷幄指掌中第34章 諸般緣起枕頭風第2章 烏蒙王不請自到第28章 妙手回春皆歡喜第10章 一網打盡第8章 驕郡王強索東青第36章 宮中私語第35章 一箭雙鵰巧設局第3章 下青唐威凌諸羌第27章 會遼使舌戰探心第20章 慰皇后發落奸宦第35章 一箭雙鵰巧設局第1章 動盪起波瀾無邊第31章 大相國寺遇故人第29章 上陣也須父子兵第40章 凡事皆有雷火線第18章 名將油盡燈枯時第28章 高嚴對酌謀靖國第34章 苦心孤詣造時機第34章 今日騰達會當時第30章 玄機重重因何悟第10章 三英聚首圖大計第19章 處心積慮圖上進第33章 狹路相逢第33章 見嬌婿語重心長第16章 選遞補煞費苦心第7章 趁慌亂別有所第26章 賜烈馬天子尚武第24章 微服行驟聞噩耗第8章 故人相見如陌路第35章 蔡學士語訓長子第3章 路遇貴人第25章 動身回國第14章 敲山震虎暗立威第1章 哪堪平地波瀾起第11章 美人一粲傾城郭第31章 慧文妃暗謀諫君第37章 拖兒帶口出門去第15章 球場驚變第17章 出人意料第11章 奇妙遇合第11章 幕後手漸露端倪第35章 王府大變第2章 兄弟自有手足情第4章 酒肆論書第1章 星變奇觀天下震第26章 遼金間宋何偏綺第10章 一網打盡第27章 憂婚事百味雜陳第3章 少年英傑人人愛第34章 今日騰達會當時第16章 朝會風波第10章 官商際野第21章 臨奠禮猜忌橫生第29章 驕貴胄各懷鬼胎第5章 造膝密陳搬是非第38章 訪蔡府笑泯恩仇第22章 爲聖心各用機謀第31章 李才女十里相送第12章 幕後盟友第23章 煽風點火暗報信尾聲大好河山大結局第12章 諜影迷蹤第39章 調兵將上下齊心第32章 得寸進尺第9章 揣心思狀元得意第32章 賀帝壽暗度陳倉第32章 得聖意嚴均擢升第17章 弄雀鳥偶遇外戚第20章 爲權柄各有異心第30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第22章 亮身分明暗立現第16章 選遞補煞費苦心第19章 引蛇出洞謀雙鵰第3章 少年英傑人人愛第13章 訓衆子語託少蘊第22章 金蟬脫殼第24章 摧眉折腰又何妨第18章 鉅商雲集第28章 諸臺諫心繫同僚第19章 千金公主齊溜號第4章 人生難得幾回搏第19章 後宮女陰結外援第28章 妙手回春皆歡喜第18章 假道士有真本領第32章 得寸進尺第37章 議儲君君臣交心第28章 威逼利誘第11章 度聖意挺之拜相第20章 重拳出擊第1章 川中馬幫太猖狂第23章 明爭暗鬥第18章 一朝風水輪流轉第12章 忌立場重臣心疑第23章 高僧不耐苦修寂第19章 動亂序曲
第27章 爲家族父子反目第33章 泱泱大國四方朝第15章 連失利如遼請援第36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24章 運籌帷幄指掌中第34章 諸般緣起枕頭風第2章 烏蒙王不請自到第28章 妙手回春皆歡喜第10章 一網打盡第8章 驕郡王強索東青第36章 宮中私語第35章 一箭雙鵰巧設局第3章 下青唐威凌諸羌第27章 會遼使舌戰探心第20章 慰皇后發落奸宦第35章 一箭雙鵰巧設局第1章 動盪起波瀾無邊第31章 大相國寺遇故人第29章 上陣也須父子兵第40章 凡事皆有雷火線第18章 名將油盡燈枯時第28章 高嚴對酌謀靖國第34章 苦心孤詣造時機第34章 今日騰達會當時第30章 玄機重重因何悟第10章 三英聚首圖大計第19章 處心積慮圖上進第33章 狹路相逢第33章 見嬌婿語重心長第16章 選遞補煞費苦心第7章 趁慌亂別有所第26章 賜烈馬天子尚武第24章 微服行驟聞噩耗第8章 故人相見如陌路第35章 蔡學士語訓長子第3章 路遇貴人第25章 動身回國第14章 敲山震虎暗立威第1章 哪堪平地波瀾起第11章 美人一粲傾城郭第31章 慧文妃暗謀諫君第37章 拖兒帶口出門去第15章 球場驚變第17章 出人意料第11章 奇妙遇合第11章 幕後手漸露端倪第35章 王府大變第2章 兄弟自有手足情第4章 酒肆論書第1章 星變奇觀天下震第26章 遼金間宋何偏綺第10章 一網打盡第27章 憂婚事百味雜陳第3章 少年英傑人人愛第34章 今日騰達會當時第16章 朝會風波第10章 官商際野第21章 臨奠禮猜忌橫生第29章 驕貴胄各懷鬼胎第5章 造膝密陳搬是非第38章 訪蔡府笑泯恩仇第22章 爲聖心各用機謀第31章 李才女十里相送第12章 幕後盟友第23章 煽風點火暗報信尾聲大好河山大結局第12章 諜影迷蹤第39章 調兵將上下齊心第32章 得寸進尺第9章 揣心思狀元得意第32章 賀帝壽暗度陳倉第32章 得聖意嚴均擢升第17章 弄雀鳥偶遇外戚第20章 爲權柄各有異心第30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第22章 亮身分明暗立現第16章 選遞補煞費苦心第19章 引蛇出洞謀雙鵰第3章 少年英傑人人愛第13章 訓衆子語託少蘊第22章 金蟬脫殼第24章 摧眉折腰又何妨第18章 鉅商雲集第28章 諸臺諫心繫同僚第19章 千金公主齊溜號第4章 人生難得幾回搏第19章 後宮女陰結外援第28章 妙手回春皆歡喜第18章 假道士有真本領第32章 得寸進尺第37章 議儲君君臣交心第28章 威逼利誘第11章 度聖意挺之拜相第20章 重拳出擊第1章 川中馬幫太猖狂第23章 明爭暗鬥第18章 一朝風水輪流轉第12章 忌立場重臣心疑第23章 高僧不耐苦修寂第19章 動亂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