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紛至沓來

酉時前後,徐守真和宗澤便先後來訪。得到了家人通報之後,高俅不由犯了難,但略一思忖便定下了主意,隨即吩咐把宗澤引去宗漢的小院稍坐片刻,自己則徑直先去見徐守真。儘管在他的心目中,能文能武的宗澤遠遠比一個招搖撞騙的所謂神翁更重要,但是,出於謹慎的考慮,他卻不得不先疏後親。

“徐真人,真是好久不見了!”望着對面看似仙風道骨的那個白髮老人,高俅客客氣氣地拱了拱手。剛纔他又找來家人問過,結果愕然得知,徐守真抵達汴京上清宮之後,王公貴胄無不趨之若鶩,想要求見這位神翁一面的百姓更是數以千計,因此他也不得不謹慎一些。此刻他關了房門,這纔在主位落座,微微點頭道,“不知此次徐真人來京城意欲何爲?”

“高大人,一別不到兩年,大人如今已是朝廷高官,實在是可喜可賀!”見此間沒有外人,徐守真自然不會再維持着面上的那種清高之態,微微欠身道,“高大人放心,先前的事我會守口如瓶,絕不會泄露一絲一毫。”他見高俅似乎不置可否,不由有幾分焦躁。要知道,擁立之功雖然重要,但仍舊比不上君王擔心事機泄露的後果。“我之所以一路宣揚陛下之位乃是昊天上帝所授,若是有什麼差池,我這一世聲名便毀於一旦,我當然不會拿這個開玩笑。”

“徐真人確實絕頂聰明!”直到此刻,高俅方纔明白徐守真四處宣揚君權天授之說的用意,不由對其刮目相看,“聖上對徐真人當初的進言也頗爲嘉許,若是徐真人想要求名,我可以從中轉達。”

“我只是山野之人,只求名聲入君之耳即可,哪敢妄求其他!”徐守真既沒有答應也沒有回絕,反而是含含糊糊地給了一個回答。而後起身畢恭畢敬地一揖道,“我當初便看出高大人有貴氣,所以纔不惜露出真面目相見,如今一上京城便來尋大人也是因爲如此!我雖然頗有聲名,但是若無人託庇便難以長久,還望大人能看在故舊的情面上多多照應。”

高俅聞言心中大訝,面上卻仍舊不動聲色。要知道,大宋君臣篤信道教。而以徐守真的赫赫聲名,無論到哪裡都會被人待之以上賓之禮,其實並沒有必要趨奉自己這個剛剛露頭的官員。聯想到先前在泰州天慶觀的經歷,他更覺此人通達時務,若不是以道士之身無法入朝爲官,說不定不會遜於那些鑽營之輩。然而,此議對他而言無害而有利,他當然不會把到手的便宜往外推。

“徐真人既然如此說,我自然會竭力相助。”他在一瞬間下了最後決心,笑容可掬地說道。“聖上一旦知道你到了京城〉不定會下詔召你入宮,你最好有所準備。”

“全憑高大人安排!”徐守真心中大喜,立刻從袖中取出了一道符紙~手呈遞了上去,“如今王公大臣造訪上清宮的不計其數,我這幾天也就受邀拜訪了四五家。今日到大人府中,也早已爲小姐畫了兩張平安符,請大人笑納!

高俅暗歎徐守真做戲全套,當下笑吟吟地收了,又閒話了幾句方纔親自把人送出了門,做足了場面功夫。吩咐家人關上大門之後,他這才鬆了一口氣,轉身便往宗漢地小院行去。還沒到地頭,他便聽見一陣氣勢如虹的歌聲,儘管分辨不清歌詞,但他還是聽出了其中濃濃的悲涼之意。踏入院門,他便見一個人影在那裡舞劍,端的是劍若驚鴻衣袂飄揚,大開大闔間不含一絲陰柔,盡顯男子陽剛之氣。

他靜靜地站在門口,直等宗澤一套劍發舞畢之後。方纔撫掌道:“汝霖兄好興致,劍法是好劍法,但你剛纔的歌詞是不是太悲了?”

宗澤回頭見是高俅,這才收起了長劍,卻不先打招呼,而是深深嘆息了一聲:“我只是一時感觸,想到了漢武時的舊事。那時匈奴人一路被逐,形容是何等狼狽,我中原子民又是何等自豪,如今想我大宋空有雄兵百萬卻無法立威,實在令人嗟嘆!”說完他竟又低吟了起來: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失我焉支山,令我婦女無顏色。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聽到這首漢樂府,再想想當初匈奴人無奈西遷的情景,高俅也不由覺得心頭悸動′然史書都喜歡說唐宋唐宋,但是,比起盛唐時期萬國來朝的局面,大宋實在差得極遠,疆域少了近三分之一不說,就連用兵也大大不如,更不消說唐太宗那人君夢寐以求地“天可汗”稱號。大宋太祖雖然號稱以軍功起家,但先挫於契丹,其後輩又屢屢挫於西夏,最後甚至連西南交趾這樣的彈丸小國也無法平定,不能不背上了窩囊宋的惡名。

“若是哪一日我朝也能讓契丹人和党項人吟唱如此歌曲,才能真正揚我大宋軍威!”宗澤不禁流露出了無比神往的表情,好一會兒才覺得自己有些不合時宜,連忙轉過了頭,訕訕地道,“不好意思,雖然如今我已經不是後生小子,有的時候卻仍舊改不掉這些習氣,還請高大人莫怪!”

“汝霖兄,大家都知道你這是真性情流露,哪有怪罪的道理!”高俅含笑點了點頭,又和宗漢打了聲招呼,又略帶嗔怪地說道,“你我相交之時彼此互稱兄弟,這大人兩個字又從何說起?你若是不嫌棄的話,就叫我一聲伯章,其他的客套話不必再提!”

宗澤先是一怔,隨後便點頭大笑了起來。“好,好!你還是當初那個能在街頭面攤上吃麪的高伯章!我還說呢,元朔老哥在信裡說得那麼謹慎,我還以爲你必定要擺擺大官架子!就衝你這句話,待會我一定浮一大白!”

三個人一起進了正屋,宗漢立刻從房中費勁地抱出來一個酒罈,重重地往桌子上一放←朝着高俅嘿嘿一笑,隨即促狹地擠了擠眼睛:“汝霖,你別看他剛剛說那些話,平日死板得像七老八十似的!今天我們兩兄弟聯手,非得把他灌醉了不可!”

高俅還來不及叫苦,宗澤便二話不說地打碎了泥封,一會兒功夫便倒滿了三隻大海碗←把其中一隻往高俅面前一推,自己雙手舉起了酒碗,樂呵呵地道:“這一碗就算我遲來地賀喜,慶賀伯章老弟喜得貴女!”他不由分說地將滿滿一碗酒痛灌了下去,頃刻間又倒滿了一碗,“這是慶賀伯章老弟高升寶文閣學士,想必此次我應該是第一個道賀地人吧!”

“……”

見宗澤一下子用各種名義灌下了數碗酒,高俅頓時覺得有幾分不對勁了,連忙示意宗漢把酒罈挪到了一邊。“汝霖兄,酒乃穿腸毒藥,用來助興可以,但舉杯消愁愁更愁,你是聰盟,怎麼能如這般牛飲?若是有心事就說出來聽聽,憋悶下去沒有任何好處!”

“心事……是啊,我確實有心事!”宗澤慨然長嘆一聲,原本醉意朦朧的眼中露出一絲清明,“我在龍遊爲官三年,自忖算得上清正,而且三年三考也都在中上等。按照三年一次磨勘的原則,我此次升轉並沒有問題,只可惜我前時得罪了上司,此次竟無人肯做我地舉主!”

這句話一出,高俅和宗漢對視一眼,雙雙變了臉色。須知大宋官員數萬,要想得到升遷就離不開別人的舉薦,而這舉主則是最最重要的一環。宗澤究竟幹了什麼,居然會使得沒有一個人肯做他的舉主?當宗漢忍不住問出這個問題時,得到了一個情理之中的答案。

“我設學堂教化百姓,以求能有更多的士子登科,結果當地富戶的幾個紈絝子弟聯手來搗亂,其中竟有知府的小舅子。我秉公斷了此案,結果就得罪了頂頭上司,雖說沒法在考評上作文章,但他一個口信便沒人肯做我的舉主……被伯章老弟你說中了,這個世道寧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唉!”宗澤激憤地一拍桌子,拿起還剩小半碗酒的海碗便往嘴邊送去。

“別喝了!”

高俅一把奪去宗澤地酒碗,這才搖頭道:“升轉並不是只有磨勘一條路,你難道不知道還有特旨除授麼?你就算這一次通過磨勘,只不過會改授一箇中縣或是大縣,一樣要看他人臉色!汝霖,我只問你一句話,你究竟還記不記得當初爲官的初衷?”

“記得,我怎麼不記得!”宗澤搖搖晃晃地站了起來,咬牙切齒地道,“我當初一意求試科舉時,想的是爲國爲民……如今看來卻有些不切實際,不過,能夠用一己之力稍稍爲民做些好事,餘願足矣!”

“既如此,你至少就得知道明哲保身之道,否則屢屢被人排擠,你又如何一展抱負!”高俅見旁邊的宗漢遞過來一條冰冷的毛巾,立刻扔在了宗澤的頭上,“看看你心灰意冷的樣子,不就是一次磨勘罷了,我準備向聖上薦你爲監察御史,你意下如何?”

“監察御史?”宗澤胡亂用毛巾在臉上擦了兩下,一聽此言立刻手一抖,渾然未覺毛巾已然落地。

第33章 未雨綢繆第2章 天行有常人無常第37章 柳暗花明第15章 人心叵測更幾時第28章 投新主直趨南京第13章 此生但願天下寧第21章 福寧殿痛陳利害第8章 故人相見如陌路第25章 議出使天子阻行第7章 亦真亦假無需辨第33章 大行善舉第22章 亮身分明暗立現第25章 偕使團奉旨回京第2章 姚家有子箭穿楊第26章 憂西征各懷鬼胎第29章 信口開河第21章 臨奠禮猜忌橫生第32章 準駙馬心懷焦慮第27章 執己見主將親征第35章 太后歸政第32章 聞婿言如夢初醒第4章 求寬心清照南下第25章 偕使團奉旨回京第39章 棄興州敗走西北第19章 東邊寥落西邊喜第8章 探真言一擊中的第10章 官商際野第33章 有心施恩無心報第37章 蔡王府獄第18章 喬遷之議第35章 天賜良機莫失去第21章 腰纏百萬海外歸第31章 另有定計第2章 初入高門第14章 除夕紀事第18章 說諸酋動之以利第25章 三喜臨門第38章 審案亂事緣何起第38章 爲求存直言坦白第28章 君臣相得亦難事第40章 連暗示好事第16章 懲治惡奴第7章 紛至沓來第37章 國之大計第7章 紛至沓來第30章 八方風雨齊匯聚第40章 溘然長辭第15章 元旦大朝第30章 迷霧重重前路茫第31章 喜得鉅艦可揚帆第11章 覷時機手起收網第4章 觀互搏巧言激將第2章 誰家英氣少年郎第38章 爲求存直言坦白第34章 得報訊洞察先第37章 蔡王府獄第30章 八方風雨齊匯聚第7章 戰訊驟驚遼與夏第9章 議將來兩兩交心第24章 長訌後浪推前浪第2章 姚家有子箭穿楊第1章 上京城故地重遊第17章 相忌深落井下石第39章 調兵將上下齊心第29章 爲伐夏再起爭端第31章 半推半就僞投誠第33章 初交涉互探底線第33章 聞危言心有所感第3章 尋人有果第13章 各路才俊齊聚首第18章 鉅商雲集第18章 假道士有真本領第7章 聞音訊起意遊湖第28章 民不聊生第23章 斂鋒芒胡氏交心第11章 抵江南贈書爲禮第9章 千金女招搖過市第36章 慘淡收場第16章 千思萬想憂歧途第19章 動亂序曲第39章 出重拳腥風血雨第22章 亮身分明暗立現第27章 會遼使舌戰探心第29章 狡蔡攸擠兌老父第17章 出人意料第4章 細思量禍端又起第38章 興學校各持己見第13章 不速之客第3章 蠻女多情投懷抱第31章 提罷兵君臣離心第39章 雙管齊下第35章 太后歸政第21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第39章 一朝人死如燈滅第24章 送親迎親各奔忙第20章 欲隱欲現春宮第23章 洞房花燭喜慶夜第25章 防星變未雨綢繆第23章 南北揮師擊湟州第19章 引蛇出洞謀雙鵰
第33章 未雨綢繆第2章 天行有常人無常第37章 柳暗花明第15章 人心叵測更幾時第28章 投新主直趨南京第13章 此生但願天下寧第21章 福寧殿痛陳利害第8章 故人相見如陌路第25章 議出使天子阻行第7章 亦真亦假無需辨第33章 大行善舉第22章 亮身分明暗立現第25章 偕使團奉旨回京第2章 姚家有子箭穿楊第26章 憂西征各懷鬼胎第29章 信口開河第21章 臨奠禮猜忌橫生第32章 準駙馬心懷焦慮第27章 執己見主將親征第35章 太后歸政第32章 聞婿言如夢初醒第4章 求寬心清照南下第25章 偕使團奉旨回京第39章 棄興州敗走西北第19章 東邊寥落西邊喜第8章 探真言一擊中的第10章 官商際野第33章 有心施恩無心報第37章 蔡王府獄第18章 喬遷之議第35章 天賜良機莫失去第21章 腰纏百萬海外歸第31章 另有定計第2章 初入高門第14章 除夕紀事第18章 說諸酋動之以利第25章 三喜臨門第38章 審案亂事緣何起第38章 爲求存直言坦白第28章 君臣相得亦難事第40章 連暗示好事第16章 懲治惡奴第7章 紛至沓來第37章 國之大計第7章 紛至沓來第30章 八方風雨齊匯聚第40章 溘然長辭第15章 元旦大朝第30章 迷霧重重前路茫第31章 喜得鉅艦可揚帆第11章 覷時機手起收網第4章 觀互搏巧言激將第2章 誰家英氣少年郎第38章 爲求存直言坦白第34章 得報訊洞察先第37章 蔡王府獄第30章 八方風雨齊匯聚第7章 戰訊驟驚遼與夏第9章 議將來兩兩交心第24章 長訌後浪推前浪第2章 姚家有子箭穿楊第1章 上京城故地重遊第17章 相忌深落井下石第39章 調兵將上下齊心第29章 爲伐夏再起爭端第31章 半推半就僞投誠第33章 初交涉互探底線第33章 聞危言心有所感第3章 尋人有果第13章 各路才俊齊聚首第18章 鉅商雲集第18章 假道士有真本領第7章 聞音訊起意遊湖第28章 民不聊生第23章 斂鋒芒胡氏交心第11章 抵江南贈書爲禮第9章 千金女招搖過市第36章 慘淡收場第16章 千思萬想憂歧途第19章 動亂序曲第39章 出重拳腥風血雨第22章 亮身分明暗立現第27章 會遼使舌戰探心第29章 狡蔡攸擠兌老父第17章 出人意料第4章 細思量禍端又起第38章 興學校各持己見第13章 不速之客第3章 蠻女多情投懷抱第31章 提罷兵君臣離心第39章 雙管齊下第35章 太后歸政第21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第39章 一朝人死如燈滅第24章 送親迎親各奔忙第20章 欲隱欲現春宮第23章 洞房花燭喜慶夜第25章 防星變未雨綢繆第23章 南北揮師擊湟州第19章 引蛇出洞謀雙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