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7 奪河據蜀,進退有據

眼見臨淄王揮手一招,兩廂便出現這麼多的壯卒人衆,堂內諸人無不惶恐變色。

盧藏用已是氣度全失,忙不迭跪拜堂中,連連叩首疾呼:“大王饒命、大王……崔湜豎子狂作妖言,我等實在無所相干!”

崔湜觀此陣仗,臉色也是微微一變,但很快就恢復了鎮定,且眼神陡地變得明亮起來,直直望向仍然安坐席中的臨淄王。

“開元此世內外圖強,當今聖人更是萬衆敬仰的中興之主,有何正邪之辨?滿朝文武、才流濟濟,各自勤功報國,何須爾曹雜流野士狂言謀功!崔某叩門來訪,我自以禮相待,竟敢於我堂內憤作妖言,國法宗義豈能容你!”

待到羣衆涌入,李隆基才拍案而起,指着崔湜厲聲說道。

“好一個宗枝近屬,好一個臨淄大王!崔某一命何惜,只笑大王自欺欺人、以假作真!某雖一介卑員,尚有暢遊坊曲的自在,大王貴爲宗屬,年後可曾有見滿世春光?今早灞上楊柳是紅是綠,大王可知可見?”

面對臨淄王的訓斥,崔湜只是冷笑,臉上毫無懼色,卻是滿滿的嘲諷:“國法宗義,雖然管束黎民萬衆,唯獨大王不入此中。若非人間輿情公道的護持,大王怕早已追從先王而去,豈能得享施捨、圈養苟存?良藥苦口,忠言逆耳,大王遭此際遇,尚能得人間孤憤之類爭忤當面,這難道不是一幸?即便因此見罪刑訊,我也不會怨恨大王,只怪我終究見識短淺、託命非人!”

彼此視線對撞,過了好一會兒,李隆基才又坐回席中,指着崔湜笑道:“餘情不論,只因這一份孤勇,崔郎便值得我設席款待。”

“某既發聲,自當有所進獻,若不能得王賞識,亦羞慚難當、不堪禮遇。”

崔湜卻並不順從臨淄王的示好入席坐定,仍然站在堂中繼續說道:“大王所言開元中興,我不以爲然。凡所興盛之世,必有正本溯源,今上之所得國,本就起源妖異,用術必也難循正直。紫之所以奪朱,以妖豔取勝,開元政治,概莫能外,繁華虛表之下,頑疾彌張,即便不禍於今,禍亦不遠!”

李隆基聽到這話,好奇心頓時也被勾動起來,臉上帶着玩味的笑容,指着崔湜說道:“野士慣以狂言奪奇,但能成道理者卻少。世內抨議政治者不乏,但如崔某此般篤定卻是一個異數。開元興治、有目共睹,無論作何挑剔,也絕難一概抹殺!”

“大王有此見解,也只是迷於虛表、墮於俗調。依我所見,今上用術有三大失誤。一者重刑而慚德,二者媚衆而失士,三者黷武而不恤。重刑使人畏懼,媚衆混淆是非,黷武勞民傷財。”

崔湜爲了這一機會也是準備良久,此時聽到臨淄王的質疑,便先將自己的結論拋出,然後便又逐一分析:“王朝凡所御衆,無不以德義教化爲本、刑名令式爲輔,使人明知榮恥、倫情感化,刑訟自然不興。然則開元以來,毀教滅法,唯典式逐年更新,禮未成、律先定,繁法虐世,下民動輒逾規,豈能安心生產?望似興道,實則失道!

經義者,君子道器、名族之寶,先人窮經析義、後人恪守奉行,是故鄉里慕此門風、推崇名族,鄉情不教亦化。今世則以雕版淫術刊發濫施,不論貴賤、人皆狎取,俯拾之物又豈會珍惜?名族累世傳承之寶器,君子白首恪奉之規矩,因此莊重全無,巧媚者典賣求榮、衛道者反成癡愚!士共道沉,唯遁於野。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古者名王用武,需先祈於天地、又告於祖宗、再議於臣民,方可定策,具甲宣威。開元以來,徵事氾濫、勞役頻興,雖無釁之族,亦必加以刀兵。寰宇八方,幾處無有唐甲出沒?民家衣食匱給,宗廟所得亦唯幾處蠻荒之土、不化之民。歷代之所淫武,無過開元!

請問大王,請問諸君,如此開元,可稱中興?如此人主,可稱明君?我只見到鮮花着錦、猛火澆油,竭澤而漁,明年無魚,驟失之禍,行將不遠!”

言語是有力量的,最開始堂內衆人各懷心計,只想抽身離開這讓人驚懼不安的場景,可是隨着崔湜的慷慨陳詞,漸漸便流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顯然是因崔湜這一番論調激發了心中的思辨。

當心中開始思考,眼下的場景所帶來的不安便有所削減,反而有了幾分論道的氣氛。

待到崔湜講述完畢,席中便有同行而來的年輕人忍不住開口道:“崔郎之所論述,雖有幾分道理申明,但也絕非切合大體!大帝賓天以來,國朝諸多板蕩,唯聖人崛起此世,奮勇定亂,唐家纔有十年安穩。宗廟再造,社稷復興,如此偉功,天人可鑑,縱有些許未足盡美,但聖人春秋鼎盛,世道才流涌出,君臣共力,長治可待!”

在野之人總有幾分憤世嫉俗的情懷、對世道有着諸多不滿,但哪怕再怎麼刁鑽苛刻的視角,也都要承認當今聖人功過起碼也是三七開、功大於過的。

崔湜聽到這話,只是冷笑道:“淺薄者才且待來日,有志者自奮求當下!今上政治之失,難道真的只是避亂趨治的權宜之計?所以纔要正本溯源,源頭清晰,才能預斷後事!大帝自有嗣息,孝敬夭於不壽,章宗折於少銳,廬陵毀於輕躁,相王禍於仁恕,諸嗣誰最可憫?唯我相王!

本來宗家幼寶,富貴份內,不幸唐業所託非人,妖后悍然奪國,羣長皆沒,唯相王忍辱保全。天命之所垂憐,亦獨聚相王一身。今上於宗、非嫡非長,恃邪情以自進,憑妖氛而造勢,若無妖后禍國於前,豈有今上亂嗣於後?

武氏禍國之深,世道誰能否認?今上趁勢而幸起,名爲唐家尊主、實則妖后孝孫,生於鵲巢、奉鳩爲源,立身已經不正,言何正道治國?古來毀廟之罪,幾者無遭臠割之刑?妖后獨能恃此包庇,命與名全,則當年爲保唐嗣而慷慨赴死之士,所求所得更是哪般!

今上歷諸亂而獨全、以分支而奪宗,誠爲不世之材、人皆難企,稟賦如此,豈無得失權衡?所以用刑術而薄德義,悅雜庶而驅名族,以武功而疲國人,是非無從分辨,道義無所伸張,內外無能抗拒,於是才能恩威由我、唯我獨尊!”

李隆基原本只是在案傾聽,可在聽到這裡的時候,終於按捺不住拍案而起,望着崔湜一臉的欣賞,並親自走入堂下,面對着崔湜長施一揖,並長嘆一聲道:“人事紛擾,曲直難辨,就連小王都迷惑此中,只道人間大勢須作如此。崔郎論勢,醍醐灌頂,振聾發聵,讓我這迷途的蠢人能知前路所往,指教深刻,請受一禮!”

崔湜這一番言論,不獨讓臨淄王聽來激動難耐,在場其他人在聽完後也是大受震撼。特別聽到崔湜所論聖人重武功是爲了疲弱國人、讓國內難作抗爭,這樣的觀點真是刁鑽得讓人歎爲觀止,但結合其所言論,似乎又真的不無道理。

果然當他們循此視角再來審視開元政治時,登時便有了不同的感受,只覺得所謂的開元中興,成就的只是聖人一個,下民勞於繁法徵役,世族則痛失勢位權柄。

崔湜直立原處,安然受了臨淄王這一禮,然後纔在臨淄王的虛扶下入席坐定,然後又說道:“言及於此,大王還翻不翻閱這一卷悖情違義的文集?”

李隆基聞言後苦笑一聲,又嘆息道:“崔郎論勢的確深刻有加,但我只是牢籠受困一鳥獸,雖然知所當行,但卻無力趨之,終究還是難免屈從啊!”

崔湜這一番論調的確是漂亮,人終究要活在自己的正義感中,哪怕打家劫舍的強梁匪徒,都要強行搞上一個所謂盜亦有道的說辭。

李隆基雖然已經打定主意要行不法,但也需要給自己的行爲選擇尋找一個正當性,崔湜這番言論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哪怕只是強詞奪理,但也足可以用作精神綱領。

但綱領再美妙,終究不能提供直接的人勢助力,他仍然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醞釀籌劃。

崔湜也自知只憑一通邪論不能成事,因此還有其他的準備。聽到臨淄王作此訴苦,他便又從身側抽出另一文卷遞了過去,並笑語道:“請大王先觀此卷。”

李隆基伸手接過,展開文卷後發現是一篇賦文,名爲《鳩鳥賦》。滿篇文辭都在聲討鳩鳥這一惡禽,雖然通篇無涉具體人事,但字裡行間都在指罵武氏妖后鳩佔鵲巢、以周代唐的惡行。

但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這篇文賦中引用了大量的時流詩辭章句。雖然原本的詩辭並非論述此事,可當截取章句湊搭進文賦之內,原本的章句意義便發生了變化,彷彿真的是士林羣起聲討妖后罪惡。

換言之只要這篇文賦流傳出去,朝廷就算想要追究,文賦中所涉士林人員也都將要遭受波及、難作自辯。諸如宋之問等根本不理會自己傳召的人,還有陳子昂、張說之類的文壇大手筆們,全都被牽涉入內。

李隆基略作沉吟,便想明白崔湜此計狠毒之處,儘管只是一場羅織攀誣、虛張聲勢,但給世道造成的衝擊卻絕不會小,甚至有可能直接將一些心智不夠堅定的膽怯之類拉上賊船!

除此之外,崔湜又作進言道:“漠北征事雖讓國人頗生振奮,但朝廷之所任用張仁願,長於攻伐而短於撫卹,且年高命短,行事必然貪功盡勢、不肯懷柔。默啜雖擒,胡勢未散,仁願恃強短恤,短則月餘,長則一季,胡勢必將再躁!雖然奪志之衆難爲大患,但對我等幽困之員亦是一助!”

說話間,崔湜還蘸了茶水在案上快速書寫道:“擒同王、拒靈柩,勢大奪河、勢弱據蜀,進退有據”。

如果說剛纔李隆基還對崔湜有所保留,那在看到案上水字後,就是真的頗受震撼了。他雖然不甘心束手待斃,但也自知聖人勢大難敵,絕非他草草聚就的人勢能夠匹敵抗衡,因此一個比較核心的計議就是攪亂關中而後退據蜀中。

蜀中四面擁山,道行不暢,自古以來便是易亂難安、割據頑固的地境。而且爲了確保對地方勢力的壓制,朝廷於彼也從不設置重兵,絕對是一個最佳的退路所在。只要能夠裹挾一批人衆翻越秦嶺,來日凡所計議都大有可圖。

更重要的是,蜀中的益州還設有飛錢金庫,若能控制起來,哪怕只擁寡弱之衆,也足以同朝廷交涉談判。

崔湜對大勢論斷已經讓李隆基頗受啓發,如今更在覈心計議上與自己不謀而合,一時間,李隆基也不免生出將之引作心腹謀士的想法。他所能信用的人本就不多,崔湜無論是智謀還是態度,無疑都是翹楚之選!

當臨淄王邸中李隆基與崔湜相見恨晚、同謀盡歡時,京營郎將權楚臨也共幾名同僚親友們於城外策馬閒遊。

或許是因心境發生了變化,有了尺度更大的圖謀,如今的權楚臨整個人舉止氣度都發生了變化,不再是往年優柔寡斷、夫綱不振的模樣,顧盼之間自有一股豪邁流溢。

“往年京郊凡所山水,無不各家產邑,如今則已歸誰?前人哲言,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少時讀書無所深解。如今遭受世道刁難,才知古賢誠不欺我!當年關內諸家相誓共計,哪一家不是子弟浴血、身許大計,才使我關中門戶得以傲臨天下!”

權楚臨勒馬立於山坡上,俯瞰坡下那些農田林野,忍不住感慨過往又痛論當下:“唐家之所得國,豈李氏一族之力?舊者相約共國,如今產業遭奪、刑令逼人,舊之鄉親門戶,如今還有幾家能勢力苟全?今上援亂得國,行事更見刻薄,裁撤南衙、府衛盡廢,用術凌人、故舊不安。但我關中兒郎,最不缺便是從頭再來的勇氣豪邁,舊能奉楊奪周、奉李代楊,今既棄我,我等自當再謀前程!”

“臨淄王不安於戶,欲要再議天命,但其失親失衆,註定大事難成。即便如此,卻能讓世人見其宗屬相殘的醜態。今上定亂取國,勢大難撼,據地以敵實是下計。但其威盛失衆,吐蕃已經與我有約,只要關內躁亂,其國便出甲兵助我,我得隴右,其得青海,連勢抗唐,以待天變。”

講到這裡,權楚臨又望着幾名同黨說道:“事若不道,則難持久。劫持臨淄王是重中之重,起事之後切記不可相離左右。今上虐名族而惠民家,關內鄉情並不可恃,唯得胡衆策援纔有爭鬥勝算。祚榮告我,突厥餘衆必將還會躁亂,屆時便是拼搏前程的良機!”

幾人聞言後,也都正色應是,而權楚臨又忍不住嘆息道:“聖人於國有存續中興之功,但也恰恰因此而小覷匹夫之志。宗親失和、元從傷心、胡屬躁亂,但他稍能緩步恤衆、恩先於威,又何有我等用計圖謀之地?往年妖周禍世,只道歸唐即安,卻不想用治刻薄更甚於前,君恩難仰,唯自謀前程!”

0510 良策難行,太平奪事0601 選募遊弈,跨嶺殺蕃0917 大事所謀,環環相扣0307 南望老人星0188 愛上一匹野馬0111 少王人物如何0462 天子難挾,黃雀在後0783 跳樑小醜,不足爲慮0570 土渾引賊,默啜賣命0448 魏王歸世,闊坊造邸楔子0905 聖人有愛,蕃人得幸1030 請賜麟種,宣教西康0316 鸞臺給事中0018 跋扈宗王0416 此夜良宵,身心俱付0242 蜀女有才0838 愛此名利,孜孜不倦0660 東域赤尊,和親唐王0668 鷹苑豹坊,內外編軍1045 籬牆築定,打掃廳堂0739 廬陵不動,潼關慎出0066 猶歌前代功德0655 倫情妖異,母女爲仇0920 自戕陛前,以死明志1040 君子治世,道不濫施0737 豫王西行,祭拜皇陵0744 朱衣法冠,直攻宰相0048 內教坊諸事0067 協律頌今0800 西歸祭祖,開元啓新0039 羅網常設1023 臺臣夜訪,或謀不軌0286 竇七暴斃0788 諸子授首,兵出河北0334 巽郎勤勉,鞠躬盡瘁1048 飛禽傷谷,囤積必刑0938 獨步狼窟,有何懼哉0139 蒲草雜蔓亦葳蕤0443 軍器難竊,武庫可奪0098 禁宮隱細0185 嗜色如命是人情0320 高句麗遺民0194 報還顏色,李氏有人0165 一日三敕,高授麟臺0468 三思欽望,共赴黃泉0550 修身之巧,不遜名儒0821 賊亂事小,無虐下民0243 千金於世,需傍大枝0578 伏屍遍野,賊酋膽寒0894 郡王秀才,授職麟臺0520 關中帝宅,且鎮且撫0629 生殺之權,不可輕予1033 當戶窮吠,於事何益0866 諸子不才,不可付事0866 諸子不才,不可付事0016 大唐潑婦0243 千金於世,需傍大枝0554 貴人入坊,平康震驚0747 神都徵募,以定賊胡0314 枝冠漸茂,迴護近人0199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0261 不欺少年窮0372 拙子外送,嬌娘入門0653 蕃國王母,深宮問事0506 嘉貞入營,可汗暴斃0113 荒園生妖異0795 無上可汗,進退失據0409 巨財將入,可議封禪0313 慈愛如春風溫暖0829 千古義宦,再造之恩0706 家賊國賊,插標之徒0133 太平歸邸0542 乍聞故衣,姚崇震驚0208 泥銷玉樹,人道所悲0960 青海盟會,以胡制胡0191 少王竟知有我0056 金吾衛大將軍0403 凶逆作惡,宰相罪大0005 再愛我一次0713 韋卿雅正,堪爲宰輔0046 京華遊仙窟0416 此夜良宵,身心俱付0997 生則同衾,死則同穴0884 才士充盈,方可維新0051 《逍遙王》0123 兵事再興0468 三思欽望,共赴黃泉0191 少王竟知有我0996 君恩浩蕩,延濟諸親0670 王教昌明,我亦渴慕0176 倒黴的獨孤氏0673 胡酋不恭,恃寵而驕0295 無妄之災0140 豪氣干雲傅主簿0705 亂起宸居,妖氛再興0460 大將不壽,哼哈就位0239 名王一言,萬衆法隨0862 雷霆雨露,並非當然0663 郭某詭論,誠能亂事
0510 良策難行,太平奪事0601 選募遊弈,跨嶺殺蕃0917 大事所謀,環環相扣0307 南望老人星0188 愛上一匹野馬0111 少王人物如何0462 天子難挾,黃雀在後0783 跳樑小醜,不足爲慮0570 土渾引賊,默啜賣命0448 魏王歸世,闊坊造邸楔子0905 聖人有愛,蕃人得幸1030 請賜麟種,宣教西康0316 鸞臺給事中0018 跋扈宗王0416 此夜良宵,身心俱付0242 蜀女有才0838 愛此名利,孜孜不倦0660 東域赤尊,和親唐王0668 鷹苑豹坊,內外編軍1045 籬牆築定,打掃廳堂0739 廬陵不動,潼關慎出0066 猶歌前代功德0655 倫情妖異,母女爲仇0920 自戕陛前,以死明志1040 君子治世,道不濫施0737 豫王西行,祭拜皇陵0744 朱衣法冠,直攻宰相0048 內教坊諸事0067 協律頌今0800 西歸祭祖,開元啓新0039 羅網常設1023 臺臣夜訪,或謀不軌0286 竇七暴斃0788 諸子授首,兵出河北0334 巽郎勤勉,鞠躬盡瘁1048 飛禽傷谷,囤積必刑0938 獨步狼窟,有何懼哉0139 蒲草雜蔓亦葳蕤0443 軍器難竊,武庫可奪0098 禁宮隱細0185 嗜色如命是人情0320 高句麗遺民0194 報還顏色,李氏有人0165 一日三敕,高授麟臺0468 三思欽望,共赴黃泉0550 修身之巧,不遜名儒0821 賊亂事小,無虐下民0243 千金於世,需傍大枝0578 伏屍遍野,賊酋膽寒0894 郡王秀才,授職麟臺0520 關中帝宅,且鎮且撫0629 生殺之權,不可輕予1033 當戶窮吠,於事何益0866 諸子不才,不可付事0866 諸子不才,不可付事0016 大唐潑婦0243 千金於世,需傍大枝0554 貴人入坊,平康震驚0747 神都徵募,以定賊胡0314 枝冠漸茂,迴護近人0199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0261 不欺少年窮0372 拙子外送,嬌娘入門0653 蕃國王母,深宮問事0506 嘉貞入營,可汗暴斃0113 荒園生妖異0795 無上可汗,進退失據0409 巨財將入,可議封禪0313 慈愛如春風溫暖0829 千古義宦,再造之恩0706 家賊國賊,插標之徒0133 太平歸邸0542 乍聞故衣,姚崇震驚0208 泥銷玉樹,人道所悲0960 青海盟會,以胡制胡0191 少王竟知有我0056 金吾衛大將軍0403 凶逆作惡,宰相罪大0005 再愛我一次0713 韋卿雅正,堪爲宰輔0046 京華遊仙窟0416 此夜良宵,身心俱付0997 生則同衾,死則同穴0884 才士充盈,方可維新0051 《逍遙王》0123 兵事再興0468 三思欽望,共赴黃泉0191 少王竟知有我0996 君恩浩蕩,延濟諸親0670 王教昌明,我亦渴慕0176 倒黴的獨孤氏0673 胡酋不恭,恃寵而驕0295 無妄之災0140 豪氣干雲傅主簿0705 亂起宸居,妖氛再興0460 大將不壽,哼哈就位0239 名王一言,萬衆法隨0862 雷霆雨露,並非當然0663 郭某詭論,誠能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