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貿易大戰

bookmark

和國在國際軍火市場上大展拳腳的時候,美國也不甘

3月20日,住進白宮剛滿2個月的弗雷德裡克向國會提交了第一部“貿易保護法案”——《聯邦政府採購法》。

雖然法案必須在國會獲得通過才能正式生效,但是共和黨在國會兩院均佔有絕對多數席位,《聯邦政府採購法》離正式生效只差幾道必要程序。

《聯邦政府採購法》的核心內容是聯邦政府機構只能採購“國貨”。

爲了證明這麼做沒有違反國際貿易組織的相關規定,白宮新聞發言人在回答記者問的時候,先後提到日本等國早已出臺類似的法案,該法案只針對聯邦政府、不針對各州政府、也不針對普通消費者。

實際影響方面,因爲美國聯邦政府每年的採購開支並不大,影響不會很大。

按照白宮發言人公佈的數據,20177年除軍事採購之外,聯邦政府的採購經費不到150元,相對於龐大的美國國內消費市場根本算不了什麼。

除了實際影響,還得看間接影響。

24小時之內,世界各國都對美國的做法發表了抗議。

211日,剛剛上任的趙潤東就在會見全國各界商會代表的時候提到,美國出臺限制他國商品進入的法案,不但象徵貿易保護主義在美國擡頭,還是**裸的排他性行動。共和國既不認同美國的做法,也不會無所作爲。適當的時候,共和國必然會以適當的政策應對由此產生的負面作用。

雖然趙潤東地態度比前任紀佑國“溫柔”了許多。但是誰都能聽出其中地“火藥味”。

共和國是僅次與歐盟地。美國地第二大貿易伙伴。向美國地出口額在歐盟之上。《聯邦政府採購法》對共和國商品地影響最大。按照全國總商會統計地數據。該法案將對上千家共和國企業與近1名工人產生影響。每年對共和國造成地直接貿易損失高達元、間接貿易損失超過1元。雖然這個數據有點“過火”。但是共和國出口受到影響是毋庸置疑地事情。

更嚴重地是。美國地行爲將引起連鎖反應。

211日。英國政府向議會提交類似法案。規定公共部門只能採購英國與歐盟國家地產品。

到25日。歐盟1成員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加拿大與澳大利亞等國政府相繼出臺、或者向議會提交類似法案。

“貿易保護主義”迅速擴散。全球性貿易大戰露出端倪。

讓外界感到不解的是,共和國國務院一直沒有出臺類似行政法規。很多人認爲,趙潤東不是紀佑國那樣的強硬領袖,不想與其他國家打貿易戰。

25日,美國國會兩院先後審議批准了《聯邦政府採購法》。

與弗雷德裡克提交批准時相比,國會通過地《聯邦政府採購法》中,將採購範圍擴大到了“北美共同市場”,也就是將加拿大與墨西哥的產品納入了聯邦政府採購清單之中,沒有排除所有國外商品。

按照美國相關法律,條款被國會修改過的法案需要總統重新簽署批准才能生效。

簽署文件只是幾秒鐘的事情,結果卻會影響到整個世界的未來。

不管留下的是好名還是罵名,只要弗雷德裡克簽署《聯邦政府採購法》,都將成爲世界歷史上的“名人”。

26日,美國總統正式簽署經過修改的《聯邦政府採購法》。

同日,共和國向WTO提起訴訟,要求裁決《聯邦政府採購法》違反了“自由貿易”與“公平競爭”原則。

龐興龍在當天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明確提到,如果WTO不做出公平公正的裁決,勒令美國撤消《聯邦政府採購法》,共和國將立即實施相關地政策,對美國銷售到共和國的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稅!

隨着龐興龍表態,外界才知道共和國遲遲沒有“表示”的原因。

貿易糾紛屬於國際糾紛,如果不佔理,再強勢也沒用。

作爲國際貿易最高仲裁機構,WTO不可能不知道美國正在違反“自由與公平”的貿易原則。問題是,WTO有能力制裁美國嗎?

27日,得到趙潤東的授權後,國務院總理以新聞發佈會的方式向外界宣佈,共和國將在1C日實施《中央與地方各級政府行政開支細則》,明確規定各級政府在日常開支、基礎設施維護與公共建設中只能採購“國貨”。

隨後,國務院外經貿部公佈了將受到制裁的美國商品清單。

涉及到11個領域、38個產業、總計2378種美國商品在列,如果WTOO的裁決對共和國沒有好處,美國又不撤消《聯邦政府採購法》,共和國將從11日零時起對清單內的所有美國商品徵收300的懲罰性關稅!

不鳴則已,一。

沉默不但不代表共和國軟弱,反而表示共和國正在爲後面地“惡戰”做準備。

在外經貿部開出的“清單”中,絕大部分都是美國“自以爲詡”的高端產品與奢侈品,包括名貴跑車、私人飛機、高檔服裝、珠寶首飾等等。

懂行的人一看就知道,這只是“小意思”。

即便徵收懲罰性關稅,也不會對美國高端產品與奢侈品在共和國的銷售產生多大地影響,有錢人不會在乎花多少錢買奢侈品。

共和國要想打擊美國,必須對普通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

因此,很多人都認爲,共和國必然會在美國做擊之後出臺更加嚴厲的懲罰性措施。

1C日,共和國向WTO與美國開出地最後期限。

或許所有人等待的只是月1C日地到來,而不是WTO的最終裁決與美國地反應,因爲誰都知道,WTO不會做出對美國有實際約束力的裁決決議,美國也不會因爲WTO的裁決廢除《聯邦政府採購法》。

9日,美國聯邦政府公佈了“反制裁措施”。

與外界預料的一樣,美國將對13個領域、個產業地中國商品徵收250到350的懲罰型與反傾銷關稅。

同日,WTO做出裁決,認爲美國沒有完全杜絕他國商品進入,沒有違反貿易原則。

共和國外交部與外經貿部立即表示,將在提起上訴的同時針對美國的“貿易壁壘”與“貿易保護”政策採取更加嚴厲地反制裁措施。

11日零時,第一輪制裁開始,列入清單的所有美國商品在入境時都將遇到“壁壘”。

次日,趙潤東親自向WTO發出聲明,要求WTO取消之前的裁決,做出公平公正的決定,解決共和國與美國的貿易糾紛。

實際上,此時地貿易糾紛已經不限於共和國與美國了。

在趙潤東發出聲明之前,俄羅斯、巴西、阿根廷等國已經先後宣佈對美國商品徵收懲罰性與反傾銷關稅。

歐盟也正在討論是否對美國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

全球貿易大戰已經爆發,不管是誰,都不可能改變未來。

12日,美國宣佈正式對共和國、俄羅斯、巴西等國實施反制裁。

備受關注的是,在美國公佈的反制裁清單中,共和國出產的“複合蓄電池”與“超導電動機”也赫然在列。其中,針對“複合蓄電池”的反傾銷關稅高達350,針對“超導電動機”的反傾銷關稅也有250。

美國針對這兩項產品徵收反傾銷關稅,無疑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除了共和國,世界上沒有第二個國家能夠向美國消費者提供複合蓄電池與超導電動機。

沒有這兩項產品,美國的汽車業將徹底失去國際競爭力。

以往,美國汽車業還能通過開發與組裝電動汽車在國際市場上佔有一些份額。

隨着出口到美國的複合蓄電池與超導電動機被徵收反傾銷關稅,美國出口的電動汽車價格將比共和國、乃至其他國家出口地同類產品昂貴50以上。如果美國汽車廠商走回原路,開發混合動力或者化石燃料動力汽車,在國際市場上更沒競爭力。

針對美國的“報復性措施”,共和國的反應非常迅速。

13日,國務院出臺了第二份制裁清單,對美國出口到共和國的8000多種商品全部徵收的懲罰性與反傾銷關稅。其中包括了電子芯片、計算機操作系統、電子產品、工業機牀、機械加工等等。

後來,這一天也被稱爲“貿易災難日”,也被部分人稱爲“自由貿易終結日”。

面對中國與美國的貿易大戰,處於邊緣地位的歐盟也坐不住了。如果不盡快豎起貿易壁壘,無法出口到美國的中國商品、無法出口到中國的美國商品都將涌向歐盟市場,以類似傾銷的方式打垮歐盟地本土產業。

15日,歐盟針對所有國家的C多種商品進行反傾銷調查。

與美國的做法不一樣,歐盟沒有將共和國出產的複合蓄電池與超導電動機、以及美國出產的電子產品與計算機軟件列入反傾銷調查名單之中。很明顯,歐盟打算成爲中國與美國地“中間商”。

24日,歐盟議會審議了《反傾銷調查報告》,正式對3000多種涉反傾銷的他國商品徵收300反傾銷關稅。

歐盟加入,表明“貿易大戰”正式升級爲“全球性”。

對正在遭受金融危機“洗禮”的世界各主要經濟體來說,“貿易大戰”無疑是一劑能夠起到迴光返照效果地毒藥!

第2章 情報安全事件第153章 機會第71章 冬天的氣息第110章 殺機第55章 以戰促和第50章 掌握主動權第88章 開門紅第37章 打草驚蛇第148章 人心惶惶第91章 好馬無好鞍第113章 倒計時第7章 倒行逆施第87章 殺心第66章 戰爭決議第19章 安全基石第72章 圖蘭風暴第138章 最後的難題第6章 喧賓奪主第161章 狼煙四起第97章 高消耗戰爭第23章 戰略屏障第152章 國家的權力第137章 矛與盾第61章 由冷轉熱第58章 爭分奪秒第57章 胸懷大志第40章 佈局第49章 核戰爭陰雲第58章 高端之爭第13章 暗中支持第92章 揀便宜第44章 第一槍第25章 輸掉的戰爭第113章 戰爭的延續第11章 識時務第101章 戰略警戒第81章 全面撤退第22章 力挽狂瀾第114章 蜂擁而至第133章 最高指示第101章 決定性戰役第108章 當機立斷第53章 看不見的戰場第91章 好馬無好鞍第41章 龍牆第15章 羣策羣力第5章 衆望所歸第109章 十字路口第136章 霸王硬上弓第46章 隔岸觀火第13章 第一單生意第14章 婆羅門貴族第28章 戰略圍剿第21章 重大遺漏第59章 初次交手第18章 責任第9章 不可告人第35章 軍售交易第84章 戰略截擊部隊第27章 戰爭決心第96章 風暴高潮第86章 增援部隊第24章 總理的意志第124章 和平契機第62章 心狠手辣的角色第5章 軍情局長第72章 金融戰第36章 牽制力量第39章 潛藏的目的第33章 劇變第108章 鬥爭第38章 初露頭角第54章 第一人第44章 善後第55章 心照不宣第40章 關鍵裝備第32章 箭在弦上第1章 出發第23章 一反常態第35章 意外收穫第33章 雄辯第95章 陡增變數第165章 擴大化第37章 登陸第44章 最後手段第7章 危機暗伏第136章 超級反艦導彈第40章 掉包第3章 日印結盟第116章 微妙變化第44章 閉門決策第111章 進攻的空降兵第22章 局外人第2章 野心家第10章 衝突升級第78章 針鋒相對第84章 排兵佈陣第46章 首相眼裡的戰爭第83章 無法指望第9章 國家代言人
第2章 情報安全事件第153章 機會第71章 冬天的氣息第110章 殺機第55章 以戰促和第50章 掌握主動權第88章 開門紅第37章 打草驚蛇第148章 人心惶惶第91章 好馬無好鞍第113章 倒計時第7章 倒行逆施第87章 殺心第66章 戰爭決議第19章 安全基石第72章 圖蘭風暴第138章 最後的難題第6章 喧賓奪主第161章 狼煙四起第97章 高消耗戰爭第23章 戰略屏障第152章 國家的權力第137章 矛與盾第61章 由冷轉熱第58章 爭分奪秒第57章 胸懷大志第40章 佈局第49章 核戰爭陰雲第58章 高端之爭第13章 暗中支持第92章 揀便宜第44章 第一槍第25章 輸掉的戰爭第113章 戰爭的延續第11章 識時務第101章 戰略警戒第81章 全面撤退第22章 力挽狂瀾第114章 蜂擁而至第133章 最高指示第101章 決定性戰役第108章 當機立斷第53章 看不見的戰場第91章 好馬無好鞍第41章 龍牆第15章 羣策羣力第5章 衆望所歸第109章 十字路口第136章 霸王硬上弓第46章 隔岸觀火第13章 第一單生意第14章 婆羅門貴族第28章 戰略圍剿第21章 重大遺漏第59章 初次交手第18章 責任第9章 不可告人第35章 軍售交易第84章 戰略截擊部隊第27章 戰爭決心第96章 風暴高潮第86章 增援部隊第24章 總理的意志第124章 和平契機第62章 心狠手辣的角色第5章 軍情局長第72章 金融戰第36章 牽制力量第39章 潛藏的目的第33章 劇變第108章 鬥爭第38章 初露頭角第54章 第一人第44章 善後第55章 心照不宣第40章 關鍵裝備第32章 箭在弦上第1章 出發第23章 一反常態第35章 意外收穫第33章 雄辯第95章 陡增變數第165章 擴大化第37章 登陸第44章 最後手段第7章 危機暗伏第136章 超級反艦導彈第40章 掉包第3章 日印結盟第116章 微妙變化第44章 閉門決策第111章 進攻的空降兵第22章 局外人第2章 野心家第10章 衝突升級第78章 針鋒相對第84章 排兵佈陣第46章 首相眼裡的戰爭第83章 無法指望第9章 國家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