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相望着滿天越來越大的風雪,忽地吐氣發聲,縱身飛躍,幾步間就上了梅花樁,少林站樁有馬步樁﹑椅子樁﹑丁字樁,練習視﹑聽﹑抓﹑拉﹑推﹑舉﹑踢等,然而,這梅花樁卻非同一般,講的就是起點隨身,對於步法要求非常高。
馬躍龍騰,虎爪鶴立,風雪中,梅花樁上,一道灰色的人影如同飄忽的浮雲,衣袂飄飄恰似天上謫仙,雖然樁上積雪滑不留手,行相卻如履平地,手上“虎鶴雙形”一刻沒有停滯,行雲流水!
“哈哈……”收勢時,他爆發出了朗朗笑聲。
王嵩呆呆地看着笑容中樹立樁上的行相,感覺到一絲絲悲傷的情緒瀰漫開來,雖然隱藏在朗朗的笑聲之中,讓人不忍深思。
行相如鵬鳥縱身而下,從井中打起一桶水,舀了水,一瓢一瓢潑在了水缸之弦上,過的片刻,水缸之上便結了薄薄的一層冰,行相低聲吟哦:“氣出丹田手撩陰,氣提手起緊附身,至口翻手隨氣發,氣回手握步即存。捶把妙術在移閃,動靜呼吸一氣連,來來去去需隨便,盡在接取玄妙間,通臂名移閃,心意號騰挪,近移接取便,遠挪找不着,一氣通天地,兩氣隔山河,密雲蔽日月,總爲妙術多。”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哭哭笑笑地進了房間。
王嵩默然,靜靜來到水缸旁邊,不停地回記着行相有如謁語的話,這些話,很明顯是功夫拳術的要訣,雖然一時揣摩不盡,卻應該牢牢記在心中。
王嵩騰身上了水缸,現在的水缸,裡面既沒有水,缸的四周,也盡是滑溜的冰,人站在上面,站都站不穩,何況是耍拳?
王嵩試了兩招,飛身下來,不住皺眉。現在的他不會像以前,動輒摔得狼狽不堪,力有不逮之時,便能從容下來。
他眼神之中立刻有了堅定的神色,把鞋子脫了下來,全身動了動關節,口中默唸幾句口訣,再次上去,動靜間,用腳趾狠狠地抓住水缸邊緣。
水缸變得搖搖晃晃起來,王嵩身法逐漸快速起來,沒有如以往那樣,配合拳法,而是全身心地練習步法,少林步法並非獨立的,而是要配合呼吸,內勁走向,其有八要﹐即起﹑落﹑進﹑退﹑反﹑側﹑收﹑縱,各自有玄機。
這在白玉峰的《少林拳經註解》中有提及,王嵩半年來,喜愛看些拳經,佛學經典,善於思考,記得非常清楚,加上小元是個武術通,不僅收藏了許多的雜書,而且還拓印抄寫了不少拳術經典,讓王嵩收益不淺,現在也許並不會有多大用處,可是以後隨着他功夫加深,如能善加利用,定能收益匪淺。
慢慢地,除了步法騰挪之外,王嵩全身漸漸蒸發出一些白氣,他呼吸漸漸平穩,渾身汗毛豎起,雪花漸漸停了下來,他卻渾然不覺,晉入了一個“無法無意”的境界,腦中無半點思維,意識處於渾渾噩噩,混沌迷茫的境界,冥冥間,他的步法與拳術,似乎與天地一體,說不出的協調。
遠處精舍門開,行相望着遠處的王嵩,眼神之中忽然一陣閃出訝異之色。
接下來的數天,時而冰雹,時而鵝毛雪花,少有晴朗的時候,接着機會,王嵩不停地練習着拳法,而且,讓人覺得反常的是,似乎在冰冷的時候,行相卻似乎漸漸少了瘋癲之意,眼神逐漸清醒,雖然仍然時時哭笑瘋癲,但清醒的時間,卻漸漸多起來。
而且嘴裡面亂七八糟說着一些拳術領悟,好在王嵩記憶力不錯,把他說的話,大多記在腦子裡面。
那日的“拳融天地”的境界是一種頓悟,後面幾天,王嵩卻沒有那麼好的運氣,越是刻意去想進去,卻越是難以晉入那個玄奧難明的冥冥之境,想來,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很明顯,經過那次頓悟,王嵩的拳術已經前進了一大步,現在,他已經隨時能夠閉住毛孔,存貯精神,然後爆發勁力,碎石劈磚,不在話下。
而且經過“虎骨酥油”的不斷淬鍊身體,全身的血脈,經絡也強勁不少,全身骨骼關節拉伸隨意,郭雲深論及武術境界,曾言“明勁者,即拳之剛勁也。易骨者,即練精化氣,易骨之道也。因人身中先天之氣與後天之氣不合,體質不堅,故發明其道。大凡人之初生,性無不善,體無不健,根無不固,純是先天。以後,知識一開,靈竅一閉,先後不合,陰陽不交,皆是後天血氣用事,故血氣盛行,正氣衰弱,以致身體筋骨不能健壯。易骨者,是拳中之明勁,練精化氣之道也。將人身中散亂之氣,收納于丹田之內,不偏不倚,和而不流,用九要之規模鍛鍊,練至於六陽純全,剛健之至,即拳中上下相連,手足相顧,內外如一。至此,拳中明勁之功盡,易骨之勁全,練精化氣之功亦畢矣。”現在的王嵩,已經摸到了明勁的門檻。
如果進入明勁,就是說,已經初步進入國術功夫的門檻,三步功夫“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返虛”之中的“煉精化氣”,根基築就,將功夫逐漸將先天之氣和後天之氣相結合,血氣逐漸飽滿,以後隨着功夫加深,“骨體便會練得堅如鐵石,而形式氣質,威嚴狀似泰山”。是身體強健到了極點,有九牛二虎之力。
幾天來,行相提的最多的,便是少林功夫的“十法”,包括“三節、四梢、五行、身分、步法、手足之法、上法進法、顧法、三性調養法、內勁法”。其中顧法包括開法、截法和追法,三節是指手肘爲梢節、腰腹爲中節、足腿爲根節。四梢指血梢、骨梢、肉梢、筋梢。五行爲金木水火土,藉助五行生剋的原理,對應人體的五臟,心屬火,心動通力生;肝屬木,肝動火烙衝;肺屬金,肺動沉雷聲;腎屬水,腎動快如風;脾屬土,脾動大力醫。等等,深奧又合符人體,古人在這種天人關係的研究上,確實要大大超過現代人的想象,國術反而是最接近中國國學精粹的中華瑰寶,王嵩時時深思,進入了這個殿堂,才真正地對佟姐姐說的“追求人體宇宙奧義”的理想有了一點理解。
十二月接近下旬,天氣終於放晴,地上的積雪冰層開始消融,這一天,水缸之上的王嵩忽然舌尖一動,喉嚨裡發出一聲長嘯,聲震長空,驚起了遠處無數的飛禽,撲啦啦一陣亂飛。
一股氤氳蒸騰,環繞王嵩身邊,王嵩的身軀端立不動,水缸微微傾斜,卻不至翻倒,王嵩如同一個極其玄奧的支撐點,身形紋絲不動。
他的臉龐泛出一片赤紅之色,長袍在氤氳熱氣環繞之下,彷彿一個佇立山林的山神相仿,遠處正在假寐的行相微微眯着的眼睛驀然大睜,“氣盛而發,精氣內轉,合氣融勁,明發於心!”
王嵩心裡盪漾着無比的滿足,他全身終於氣血直達四梢,毛孔之中滲出的汗氣凝結成霧,他終於達到了一般人五六年,甚至十年都無法到達的一個高度——“明勁”,練通了骨骼,雖然是初達此境,卻爲自己以後追求國術更高境界,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如何讓他不爲之興奮?
咀嚼了半響這種感覺,他方纔跳下水缸,來到行相跟前,深深行禮,感激之情溢於言表,“如果不是師叔祖的教誨,小辰絕不會這麼快有所小成,謝謝您。”
行相嗤笑一聲,“小成?你還差得遠,十法之中,不過練通了骨骼,差的遠,明天給我找點好吃的來,我時間不多,便帶你去‘風眼湖’走一走。”說完,不管他,徑自又閉目睡起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