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三餘度三軸增穩數模混合自動飛行控制系統

唐佔文在衆人注視下,繼續道:“根據監測得到的數據分析結果來看,086號機在起飛爬升階段,出現機頭大幅度上仰,迎角超過八十度,繼而產生了失速的姿態,主要原因有幾個方面。”

“第一方面的原因是氣動佈局設計上,殲轟七A繼續沿用了殲轟七的後掠翼正常佈局,主要的變動在於取消了翼刀,但是在主翼的前緣,我們並沒有設計前緣襟翼。沒有采用前緣襟翼的原因,相信大家也都清楚,我們對於戰鬥機前緣襟翼的技術研究確實還不夠成熟,爲了保險起見就沒有采用。沒有前緣襟翼,這造成了殲轟七A在低速下的升力顯得不足,這的確是我們設計團隊的問題。”唐佔文一點兒也沒有迴避這個問題,直言不諱。

如果有了前緣襟翼,戰鬥機的機翼升力係數會有比較大的提升,特別是在起飛階段,就可以看到那些三代戰機,都會把主翼上的前緣襟翼放下,以增加升力系數。

特別是在大迎角下,戰鬥機主翼上的前緣襟翼向下偏轉之後,就使得主翼前緣與吹來的氣流之間角度減小,從而使得氣流沿着機翼上表面流動得比較光滑,可以有效避免局部氣流分離,這也等於是增大了翼型的彎度。

飛機機翼前緣和後緣襟翼配合使用,可以進一步增升。

林鵬在大學裡學習空氣動力學的時候,最開始也不明白飛機的升力到底是怎麼來的,後來通過學習他才逐漸明白了。

飛機機翼上下表面氣流的速度是不一樣的,正是這個速度差形成了上下表面的壓力差,上表面速度大,所以壓力就小,下表面氣流速度小,壓力就大。

作爲一名飛機設計師,在設計機翼的時候,就是要想辦法讓機翼上表面的氣流速度增大,這樣的話升力就增加了。

戰鬥機強調大迎角能力的原因,便是因爲迎角太大以後,巨大的壓力差就會撕裂、揉碎原本附着在機翼上的規則氣流,留在機翼上表面的都是很多紊亂的小分離漩渦;這時候機翼上下表面的規則氣流之間的壓力差就會迅速減小,飛機就進入喪失升力的失速狀態。

戰鬥機的前後緣機動襟翼,通過自動控制改變機翼彎度,來兼顧平飛時的低阻力與大迎角時的高失速極限。但是自動控制襟翼,是一項非常複雜的設計,需要相關的傳感器獲取實時數據,計算機控制它來工作。

當然也不是說採用了前緣襟翼的戰機,就必須是全電傳飛控,殲七E戰機就是機械飛控系統。

所以殲轟七A沒有設計前緣襟翼,只有後緣襟翼,它的後緣襟翼也只用於起飛降落時,改變升力係數。因此殲轟七以及殲轟七A的機翼設計,相對比較落後,機翼上氣流容易分離,這纔有很多軍迷詬病的鋸齒和翼刀。

很多軍迷都知道,翼刀是落後的象徵。

唐佔文繼續道:“當然這只是一方面,還有一方面的原因,是我們有殲轟七A的飛控系統設計上,採用的三餘度三軸增穩數模混合自動飛行控制系統,這的確又是一個比較落後的設計,這同樣是受制於我們的技術水平。三餘度飛控計算機,採用了同構型三通道主備兼容錯結構,每一個通道是一臺獨立的計算機,由系統軟件完成飛控系統的實時控制任務。”

“在操作系統的選擇上我們採用了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可靠性還是非常不錯的。在飛控軟件總體設計方面,三臺計算機可以同時進行採集數據,數據交叉傳輸,數據比較監控,再融合出一組控制律需要的數據,進行控制律運算,最後輸出控制數據。在故障監控設計方面,可以將自動駕駛儀系統的故障狀態和飛控計算機自身故障進行統計綜合,編碼存儲,同時報告功能故障。當連續有六拍數據有故障,就認爲傳感器、餘度計算機等對象有故障。”介紹到飛控軟件設計的時候,唐總師還是有一點沉重的。

這都是因爲六零三所或者說現在的一飛院,在飛控軟件的編寫上,實力確實還不夠好,如果能請到他的同學,六一一所的揚威來負責殲轟七A的飛控系統,可能一切都會迎刃而解,但顯然六一一所和六零三所不是一家單位,揚威也不可能調到六零三所來,因爲揚威可是宋老看中的接班人呢,他將來的任務可不輕,還要擔負重點型號總師。

唐總師語氣一轉道:“當然,雖然我們也是嚴格按軟件工程方法進行了這套飛控系統的軟件開發,但是我們誰也不能保證,軟件本身沒有隱藏的缺陷或者錯誤,有時候軟件代碼可能會在某種誘因的作用下,發生錯誤,從而對飛控系統造成錯誤的計算和輸出。容錯技術,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軟件的可靠性。”

林鵬在重生前,也是參與過國產C919大客機設計研製的一位主任設計師,所以他對飛控軟件的開發,也是有深入的瞭解。在C919大客機的飛控軟件開發當中,對軟件系統缺陷的定義就很明確,分爲幾個等級,最嚴重的是災難性缺陷,其次是嚴重缺陷,還有重大缺陷,次要缺陷等。

災難性缺陷,就是指飛控軟件一旦出現問題,會導致飛機失事墜毀的缺陷,當然這種缺陷特別嚴重,畢竟那是大客機,載客一百多人,所以這種缺陷規定發生的概率,每飛行小時,要小於十億分之一,也就是說飛機在飛行十億個小時當中,飛控軟件發生災難性錯誤的次數,不能超過一次。

這個概率也是相當低了,比如說有一千架C919客機在各大航線上飛行,每一架C919飛機,都飛行一百萬小時,纔會出現一次能導致飛機失事的飛控軟件的錯誤或者故障。

而一架客機的總壽命也不過八萬飛行小時左右,也就是說,哪怕是有一萬架C919客機在服役,也不會出現一次導致飛機失事的飛控軟件嚴重故障。

當然民航客機對安全性的要求更高一些,但是戰鬥機也不會差太多,所以理論上說,飛控軟件出現災難性問題的概率也是極低的。

第一千零五十章 考個私人飛機駕照並不難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障告警不斷第九百七十九章 運三零戰略運輸機生產線第五百八十五章 若殲轟八對抗蘇三零可以二十比零第四百九十章 飛翼20順利完成首滑第四百六十五章 第四屆航空航天月桂獎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艦載預警機還是傾轉旋翼機平臺好第一百四十七章 緊張激烈的對抗開始了(跪求訂閱)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雲豹戰機的動力渦扇九改第二百二十九章 全世界第一款投入現役的DSI進氣道戰機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隱身武裝直升機真的要來了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有代溝啊第一千零三十章 霹靂導彈可不是當年的不死鳥第二百九十八章 中國大客機要與A350和B787對標第一百一十章 做客成洛馬第七百一十五章 中航推出四發渦槳百噸級中運第五百四十四章 巴黎航展將成爲中國航空工業的秀場第九十章 飛豹引起的轟動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40架轟20作戰效能頂100架B2A第二百六十二章 闖關迎接新娘子第六百五十六章 空軍需要一百架以上的運三零第七百二十六章 激光直接成型發動機鈦合金機匣第七百七十七章 巴希人看上渦扇二五B了第八百一十章 C929寬體客機快要下線了第六百三十三章 聯翼佈局的戰略轟炸機第六百零七章 航展訂單突破八百億美元(國慶第一更)第六百九十一章 初步建立起中國民機產業體系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高新九號反潛巡邏機下線第九百四十四章 世界最強軍用運輸機設計單位第四百四十七章 中航汽車正式重組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轟20和殲轟8萬米高空比翼齊飛第三百一十一章 四代機與殲轟八是一對黃金搭檔第一百二十六章 幫了一個大忙(求訂閱)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075兩棲攻擊艦的動力第六百九十一章 初步建立起中國民機產業體系第一千零五章 世界第一防務巨頭第一千零五十章 考個私人飛機駕照並不難第五百五十九章 2001號機驚豔首飛第七百八十五章 武直10G重型武裝直升機第六百一十二章 目標直指超音速隱身戰略轟炸機(國慶第六更)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渦扇25B發動機試飛成功第九百二十二章 單發隱身中型四代機第一百六十八章 闊別六年再回朱海航展的全新飛豹第九百三十七章 從殲轟七到殲轟八的艱辛歷程第一千一十二章 精確轟炸一個不留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3米高度超低空通場第四百一十五章 A380客機的技術太先進了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三代機和四代機之間的電子對抗第七百一十七章 殲十五艦載戰鬥機要上航母第一千一十四章 榮立一等功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四百噸級飛翼戰略運輸機有希望了第九百四十八章 波音737迎來最強競爭對手第九百五十五章 國產艦載武裝直升機刻不容緩第六十四章 爲你設計好飛機第一千零六十章 運十五大型運輸機的新進展第九百六十六章 長江三千發動機試飛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飛機將帶動萬億市場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轟20戰略轟炸機震撼亮相第五百四十二章 中國隱身戰機一飛沖天第九百四十八章 波音737迎來最強競爭對手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中國空軍王牌女飛行員第六百四十二章 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第七百二十九章 運載能力超越同級型運輸機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不做老實男人第四百二十一章 寶馬X6更適合你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終於圓了國產大客機夢第五百二十六章 渦輪增壓加直噴技術難在哪兒第六百一十七章 六架殲轟七B同時出廠試飛(國慶第十一更)第二百六十六章 秦嶺改進型發動機第四百二十五章 收購蜀光汽車是個好主意第二百六十四章 蜂鳥一號無人機火了第九百二十二章 單發隱身中型四代機第二百二十六章 在榮富市買婚房第七百八十二章 殲轟八不屑做眼鏡蛇機動第一百四十八章 異型機小組對抗戰術(跪求訂閱)第九百四十七章 ARJ21-1000要在亞洲航展上飛行表演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第三架FC31骨頭鷹戰鬥機第八百九十四章 ???蓉城航空的ARJ21-700支線客機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反輻射導彈壓制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40架轟20作戰效能頂100架B2A第三百零八章 四代機項目終評會第八百四十九章 ???運十三中型運輸機第二百六十四章 蜂鳥一號無人機火了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進軍造船業第七百零七章 FC31成功與否的關鍵:成本與性能的矛盾第二百六十四章 蜂鳥一號無人機火了第四十章 唐總師也有深度改進殲轟七A的想法第二百四十九章 和葉子一起看空戰電影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直逼A400M的運13要首飛了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運十五大型運輸機的優勢第五百四十一章 終於迎來殲轟八首飛的重要時刻第三十二章 分析原因第五百五十一章 雙發失效的A340緊急降落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新一代隱身飛翼戰略運輸機第一千零八十章 空警3000預警機立項!第五百三十一章 把中國自主品牌汽車賣到M國去第三百六十七章 新飛豹將成爲韋內拉空軍的殺手鐗第三百零六章 媒體熱議大飛機第一百零六章 太行不太行第四百一十二章 中國飛魚太厲害了
第一千零五十章 考個私人飛機駕照並不難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障告警不斷第九百七十九章 運三零戰略運輸機生產線第五百八十五章 若殲轟八對抗蘇三零可以二十比零第四百九十章 飛翼20順利完成首滑第四百六十五章 第四屆航空航天月桂獎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艦載預警機還是傾轉旋翼機平臺好第一百四十七章 緊張激烈的對抗開始了(跪求訂閱)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雲豹戰機的動力渦扇九改第二百二十九章 全世界第一款投入現役的DSI進氣道戰機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隱身武裝直升機真的要來了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有代溝啊第一千零三十章 霹靂導彈可不是當年的不死鳥第二百九十八章 中國大客機要與A350和B787對標第一百一十章 做客成洛馬第七百一十五章 中航推出四發渦槳百噸級中運第五百四十四章 巴黎航展將成爲中國航空工業的秀場第九十章 飛豹引起的轟動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40架轟20作戰效能頂100架B2A第二百六十二章 闖關迎接新娘子第六百五十六章 空軍需要一百架以上的運三零第七百二十六章 激光直接成型發動機鈦合金機匣第七百七十七章 巴希人看上渦扇二五B了第八百一十章 C929寬體客機快要下線了第六百三十三章 聯翼佈局的戰略轟炸機第六百零七章 航展訂單突破八百億美元(國慶第一更)第六百九十一章 初步建立起中國民機產業體系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高新九號反潛巡邏機下線第九百四十四章 世界最強軍用運輸機設計單位第四百四十七章 中航汽車正式重組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轟20和殲轟8萬米高空比翼齊飛第三百一十一章 四代機與殲轟八是一對黃金搭檔第一百二十六章 幫了一個大忙(求訂閱)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075兩棲攻擊艦的動力第六百九十一章 初步建立起中國民機產業體系第一千零五章 世界第一防務巨頭第一千零五十章 考個私人飛機駕照並不難第五百五十九章 2001號機驚豔首飛第七百八十五章 武直10G重型武裝直升機第六百一十二章 目標直指超音速隱身戰略轟炸機(國慶第六更)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渦扇25B發動機試飛成功第九百二十二章 單發隱身中型四代機第一百六十八章 闊別六年再回朱海航展的全新飛豹第九百三十七章 從殲轟七到殲轟八的艱辛歷程第一千一十二章 精確轟炸一個不留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3米高度超低空通場第四百一十五章 A380客機的技術太先進了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三代機和四代機之間的電子對抗第七百一十七章 殲十五艦載戰鬥機要上航母第一千一十四章 榮立一等功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四百噸級飛翼戰略運輸機有希望了第九百四十八章 波音737迎來最強競爭對手第九百五十五章 國產艦載武裝直升機刻不容緩第六十四章 爲你設計好飛機第一千零六十章 運十五大型運輸機的新進展第九百六十六章 長江三千發動機試飛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飛機將帶動萬億市場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轟20戰略轟炸機震撼亮相第五百四十二章 中國隱身戰機一飛沖天第九百四十八章 波音737迎來最強競爭對手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中國空軍王牌女飛行員第六百四十二章 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第七百二十九章 運載能力超越同級型運輸機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不做老實男人第四百二十一章 寶馬X6更適合你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終於圓了國產大客機夢第五百二十六章 渦輪增壓加直噴技術難在哪兒第六百一十七章 六架殲轟七B同時出廠試飛(國慶第十一更)第二百六十六章 秦嶺改進型發動機第四百二十五章 收購蜀光汽車是個好主意第二百六十四章 蜂鳥一號無人機火了第九百二十二章 單發隱身中型四代機第二百二十六章 在榮富市買婚房第七百八十二章 殲轟八不屑做眼鏡蛇機動第一百四十八章 異型機小組對抗戰術(跪求訂閱)第九百四十七章 ARJ21-1000要在亞洲航展上飛行表演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第三架FC31骨頭鷹戰鬥機第八百九十四章 ???蓉城航空的ARJ21-700支線客機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反輻射導彈壓制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40架轟20作戰效能頂100架B2A第三百零八章 四代機項目終評會第八百四十九章 ???運十三中型運輸機第二百六十四章 蜂鳥一號無人機火了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進軍造船業第七百零七章 FC31成功與否的關鍵:成本與性能的矛盾第二百六十四章 蜂鳥一號無人機火了第四十章 唐總師也有深度改進殲轟七A的想法第二百四十九章 和葉子一起看空戰電影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直逼A400M的運13要首飛了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運十五大型運輸機的優勢第五百四十一章 終於迎來殲轟八首飛的重要時刻第三十二章 分析原因第五百五十一章 雙發失效的A340緊急降落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新一代隱身飛翼戰略運輸機第一千零八十章 空警3000預警機立項!第五百三十一章 把中國自主品牌汽車賣到M國去第三百六十七章 新飛豹將成爲韋內拉空軍的殺手鐗第三百零六章 媒體熱議大飛機第一百零六章 太行不太行第四百一十二章 中國飛魚太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