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帝國的高官和士人階層,出現了一種積極參與帝國的各類產業爲榮的氛圍,這是牛弘樂見的。任何改革或發展,都有利益在裡面。如果一項發展計劃只有皇家受益,或者只有大漢帝國的官營作坊受益,官員的積極性是不會高的。
帝國的產業發展現在還處於初期,越多的人蔘與越好。
關於蒸汽機的應用,牛弘說了幾點。
一是兼顧基礎產業和百業的發展。基礎產來主要是指官營冶鐵作坊,鋼鐵加工和水利方面的大型泵站。這三方面的試點和鋪開由百業府負責。積極鼓勵民間運用,技術上共享。
二是通過大量的運用逐步提高蒸汽機的技術水平。
三是注意鍋爐的運行安全。
田豐提出,蒸汽機在大漢帝國的全面推開是必然的。洛陽太學儘管有相當多的學生參加了興趣小組,但一旦推開相關專業人才嚴重不足。建議辦一所機關動力學校,加快專業人才的培養。
對於這一提議,大家表示贊同。
牛弘知道,現在把所有細節都考慮周到是不現實的,先有個大致的框架再說。大漢帝國已經站在社會產生突變的門檻上,幾個月就有一項新技術問世,連牛弘都有點應接不暇。就這幾個方面統一認識後,牛弘就讓各部門回去落實。
也許是巧合,現在大漢帝國每有重大事件,皇宮也有一些事件作呼應。牛弘一回到建章宮,張讓跑來了。
“貢喜陛下,季娘娘生了。生了位皇子,母子平安。”張讓在彙報這一類信息時總是興高采烈。也許是職業習慣,也許是這幾年張讓在皇宮裡過得確實舒坦。
“鄂兒生了!朕去看看。”牛弘說道。與黛兒相反,鄂兒已過了預產期十幾天了,牛弘這幾天還真有點牽掛。大漢帝國的醫學還不發達,女人只能自然生產,牛弘作爲皇帝也是有勁使不上。
一踏進鄂兒房內,裡面還挺熱鬧。董氏,徐芸和郭儀都在。董氏現在已養成了習慣,凡是牛弘的嬪妃生產,她必定親臨,指揮下人做這做那。似乎不這樣做,就覺得對不起孫子或孫女。徐芸和郭儀是孩子的乾孃,早就預認了。
“母親,你的兒媳婦有本事吧,一年多就幫你添了十幾個孫子孫女。”牛弘笑着對董氏說。
“不嫌多,越多越好。咱們養得起。”董氏說道。那當然了,皇宮的開支現在編入大漢帝國的預算,不要說十幾個,千兒八百的都養得起。
“見過陛下,臣妾告辭了。”見牛弘來了,徐芸郭儀就起身告辭。
“好,你們回去休息吧。”牛弘說道。
這時牛弘才發覺,那一句話沒有說好,讓她倆受委曲了。董氏因爲她倆沒懷上,本來就對她倆不待見。牛弘的笑容有點不自然,流露出欠意。
兩人會意,示意牛弘去看鄂兒。
“陛下”,鄂兒看到牛弘說喊了一聲。產後身子有點虛,神情還是很開心。
“辛苦了,鄂兒。”牛弘說道。
小傢伙眼睛沒睜開就知道找吃的,紅樸樸的小腦袋在鄂兒胸前拼命地拱。鄂兒發覺後趕緊喂他,要是再找不着,肯定就要啼哭了。
看到母子倆配合得這麼好,牛弘心想,這都是天性,母子連心哪。
“給孩子起個名字吧,陛下。”鄂兒說道。這已經成了牛弘的任務了,每個嬪妃生產後都對牛弘說這句話。
“大漢帝國的發展出現了新的動力,這五皇子就叫劉力吧。”牛弘說道。
“劉力,聽到了嗎,父王給你取名字了。”鄂兒對懷中的嬰兒說道。
小傢伙纔不管牛弘與鄂兒說話,一個勁兒地吸吮。吃飽後就慢慢睡着了。
牛弘陪鄂兒說了一會兒話就告辭了。鄂兒也累了,應該多休息。
一路上,牛弘有一種很奇怪的感覺。就說這嬰兒吧,出生的時侯都是差不多的。但出生在什麼家庭會對人的一生有重大的影響。要是不出意外,自己的孩子將來個個能呼風喚雨,那可不是一般的角。
當然,地位高了責任也就大了。這個世界是平衡的,擁有某種權力的同時就必須承擔相應的義務。有道是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着,誰叫你是高個子來着。生在帝王家同時也意味着一種責任。越是想有所作爲,越有可能惹來漫罵聲。譽滿天下的同時,常常伴隨着謗滿天下。
就說自己吧,穿越後做的很多事情都有可能引來非議,喪葬改革,重用方士等專業人才,乃至帝國的靖邊政策。或者觸動了一些人的利益,或者大大地改變了人的習慣,沒有非議纔怪,只是別人不敢當面說出來而已。
雖說是皇帝擁有天下,但任何一個當權者都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擁有天下只是指權力,天下每一個芸芸衆生從這個社會中得到的回報是不均等的。作爲當權者,必然時時面臨政策向那一部份人傾斜的問題。
親政這三年多來,自己也做了幾件普惠天下的大事,如基礎醫療義診,免費基礎教育,乃至南方開發,都是全民受益的。但總的來說,富人得到的更多,賺到了更多的錢。貧富差距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難道做皇帝就必須跟富人同穿一條褲子,爲了坐穩江山就必須跟富人站在一起嗎?
大漢帝國從今年開始的基礎教育計劃,使得更多的老百姓識字明理,這一方面能加快社會的發展,同時也使得有思考和分析能力的人的數量大大增加。會不會象當初的洛陽太學一樣,新生的知識分子又會成爲大漢帝國的反對黨,不安於現狀,成爲社會矛盾加劇的催化劑呢?
天有不測風雲,如果大漢帝國一旦碰上了危機,社會矛盾加劇惡化,自己這個皇帝能做什麼,還是站在富人的立場上嗎?
牛弘一時還想不清楚,只能到時侯碰到具體問題再做出判斷了。
開春以來,中原基本上沒有下雨,加上去冬的雪少,有春旱的跡象。牛弘不敢大意,第二天就找來了大司農曹嵩,要他對全帝國的糧庫進行全面的核查,確保有足夠的糧食儲備。特別交待,用於飼料加工的糧食必須是陳糧,新糧既使超儲也不要調出去。
現在曹操的老爹曹嵩很聽話,牛弘怎麼說他就怎麼做。
表面上看起來,大漢帝國現在國庫存糧比三四年前多一倍以上。但牛弘在考慮糧食安全時,還要把另外一個因素考慮進去,那就是現在豪族存糧少了。一些新發起來的大戶豪族甚至不建糧庫了,秋收時把糧食賣給帝國糧庫,平時又從帝國糧庫買糧吃。
要真是遇到大旱,中原肯定要大規模欠收。目前大漢帝國的技術能力還不能做到旱澇保收。特別是旱災,河裡都沒水了,建泵站都沒用。
事關大漢帝國的糧食安全,牛弘一直不敢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