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個個不是省油的燈

四郡太守在潘岳的主持下弄了這麼一份反漢檄文,聲言大漢不仁,掘人墓地,辱人祖先,四郡聯合反漢,爲西南百姓爭得一份尊嚴云云。

郭泰也殺了,檄文也簽了。四位太守與四郡豪族商議怎麼個弄法,這可是陪上身家性命的事情,不是好玩的。

既然已經把其它三位郡守拖下了水,潘岳想乘機確立自己的領導地位。潘岳對衆人說,蛇無頭不行,咱們既然舉事,總得公推一位領頭的,統一號令,才能大事可成。

衆人覺得有道理,可是在推舉誰爲衆人領頭人的問題上,各人卻打起了小算盤。現在四位可以說是平起平坐,互不隸屬的。誰被推舉爲領頭的,一旦舉事成功,以後就是君臣了。四位邊郡太守個個不是省油的燈,各自在想,大家都陪上了身家性命,憑什麼讓別人坐享其成。這事可得好好盤算盤算。

四位太守都不表態,而豪族們卻推舉各自的太守爲領頭的,看樣子四位太守平時在拉攏當地豪族方面都下了功夫。成了四個領導,怎麼辦?

這就是秦始皇開創的封建郡縣制的好處,帝國下屬的最大行政單位是郡。平時郡守只能在自己郡內經營,不能把手伸過界。關鍵時侯,誰也不願意爲別人作嫁衣裳,自己冒險,讓別人收穫。

這下潘岳傻了眼。儘管現在在自己地頭上,如果用強,足於對付甚至幹掉這一批人。但是以後呢?以一郡拼三郡,還沒開始就敗局已定。潘岳真是有點騎虎難下了。

這時,永昌太守倪俊發話了:“諸位,公舉領頭人一事還得從長計議。眼下最重要的事,還是封鎖各處隘口,以防大漢帝國滲透圍剿。”

這一提議打破了先前的僵局,衆人紛紛建言獻策,擬定了幾條措施。

一是派兵封鎖瀘津關,以及通往越嶲和零陵的各處隘口和渡口,防止大漢滲透圍剿。

二是封鎖通往撣人的邊關。永昌郡有帝國授予的邊境關隘管理權,隨便找個藉口不讓劉虞的人過來。劉虞沒有得到朝廷的授權,是不敢公然進攻永昌的。

三是在四郡之內張貼檄文,宣佈四郡聯合反漢。

四是派得力的人混入帝都,打探帝都的動靜。

五是把修路的五千多勞役強行遣送出境。

計議已定,就進行了具體的分工。永昌郡負責封鎖邊關,隨時關注劉虞的動向,一有異動就迅速通報其它三郡。

雲南郡負責派兵阻斷瀘津關和通往越嶲的小道渡口。蜀道方向有什麼動靜隨時通報。

牂柯郡負責派兵阻斷零陵方向的渡口和通道。一有動靜隨時通報。

建寧郡負責派兵遣送勞役出境。因勞役數量較多,四郡豪族派家丁協助。

至於派人到帝都打探消息,不需要分工,各位太守誰也信不過誰,都會各自派人去的。

就這樣,西南四郡的聯合反漢也算師出有名,看上去轟轟烈烈,卻一開始就同牀異夢地展開了。

衆人散去後,潘岳卻獨自盤算起來。舉事前,潘岳對事態經過反覆推敲。郭泰和李肅所爲,弄得民怨沸騰,四郡民心背漢,這是舉事的基礎。就實力而言,儘管大漢帝國無比強大,但西南四郡也有一定的實力,接近二百六七十萬的人口也足於裂土稱王。

西南四郡的有利條件是,蜀道和新開闢的從零陵來的通道崎嶇難行,難於快速大規模地運送部隊和給養。如果帝國派大軍來圍剿,可以動員四郡軍民利用地形拼死抵抗,帝國大軍未必攻得進來。

劉虞的部隊如果迅速回師,到是最有威脅的一股力量。四郡之兵只有二千人左右,迅速動員由於兵器不足缺乏訓練也難以形成戰鬥力。劉虞之兵已經過山地訓練,加上裝備精良,儘管只有五千人,卻是一支可怕的軍力。

潘岳瞭解劉虞的爲人。劉虞身爲劉氏宗親,處事穩重。沒有朝廷的旨意,決不敢冒然進攻邊郡。帶兵大將自作主張,擅自用兵是非常嚴重的事件,劉虞可不會犯這樣的錯誤。否則以後天子會容不下劉虞。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西南四郡難以形成一股合力。這次舉事,計劃周密,在逼其它三郡太守就範這一點上是很成功的。本來想乘他們驚魂未定,自己就可以取得主事的地位。誰知這三隻老狐狸很快就鎮定下來,不肯擁自己爲尊。現在只能隨着局勢的變化,見機行事了。

要是實在沒有辦法,外面又逼得急,只有先擁永昌太守倪俊爲尊。只要自己提出來,其它兩郡也不好反對。以後再想辦法除掉倪俊,實現自己做滇王的目標。

倪俊回到永昌後,儘管驚魂未定,還是果斷地派親信帶兵封鎖了通往撣人區的隘口。並派親信回內地打探消息。

這次算是被潘岳害慘了。與潘岳不同,倪家在廣陵還有一個很大的家族,要是反漢的罪名坐實,廣陵倪家上百號人將被全部誅滅。家產就更不用說了。

倪俊不是隻顧自己求富貴,不顧兄弟姐妹性命的人。

郭泰那廝也弄得太不象話了,當官都貪錢,但沒有象他那樣個貪法。本來倪俊在兩邊和稀泥,只望早點把路修好,送走這個瘟神就太平了。

潘岳相邀,說是要規勸郭泰。倪俊不疑有它就去了。那知道潘岳藉機演了這麼一出。當時要是自己不同意,就會遭殺身之禍。死了還是白死的,於事無補。因爲目前民意在潘岳這一邊,自己一死,永昌就會落入潘岳之手。

永昌可是大郡,人口幾乎要佔到西南四郡的一半。西南四郡二千郡兵,永昌就有八百。帝國在西南的儲備兵器庫也在永昌。要是招兵買馬,半年時間拉個萬把人起來不成問題。要說對朝廷的民怨,永昌在西南四郡中是最小的。因爲劉虞先前就駐紮在永昌,郭泰那廝也略有收斂。

一旦西南亂了,永昌是自己的資本。倪俊還要等一等,看一看。永昌的實力還是不足,潘岳那幾位也不是能共享樂的主,萬一不行就聯合劉虞,把那三位全部幹掉。如果劉虞願意稱王,就偏安於西南一隅。不願稱王,迴歸大漢也是功臣。

天下是劉家的,還輪不到倪家舒舒服服地稱王。

牂柯太守的處境可不太妙。牂河的豪族大戶大都集聚在新修的官道一線,郭泰幾何把牂柯的人都得罪完了,民怨最深。太守是當地人,郭泰那廝連自己的族人都欺負,早就想殺了那廝了。只是考慮到牂柯是偏遠小郡,向來不受朝廷重視,如果把郭泰幹掉了,怕族人會吃更大的虧,所以忍了下來。

現在給潘岳這樣一弄,就沒法回頭了。儘管殺掉郭泰是大快人心之事。

牂河郡在最東邊,要是帝國大軍從零陵殺過來就首當其衝。太守可不願意讓自己的族人去送死,最後讓你們外人稱王。要是帝國大兵壓境,太守準備把族人帶進深山去做山民,讓你們去狗咬狗,一地毛。

雲南太守的處境最不妙。自己本來是京官,因與宦官有牽連,被貶到這偏遠之地當地方官的。這次上了潘岳的賊船,就回不了頭了。在那檄文上籤下的字,那是賴不掉的。既使反水迴歸朝廷,自己的政敵也饒不了自己。

雲南郡對面就是越嶲郡,要是帝國大軍過來,整個就是一個炮灰。背後東邊是建寧郡,西南是永昌郡。兩位老兄一個都不敢得罪,要不然,從背後來一刀吃不了兜着走。不過雲南郡也不是軟柿子,也是西南第二大郡。如果真把人逼急了,拼個魚死網破,誰也不好過。

遠在帝都的牛弘要是知道他們幾位現在這個樣子,肯定要笑死。就這熊樣也敢反漢,也不拿鏡子照下自己,那一點配做滇王。要是早給帝都來份奏報不就什麼事都沒有了嗎。

一五四章 人才的爭奪與培養第八十六章 趕鴨子上架一二五章 不認輸第十六章 堵與疏一二五章 不認輸第四十一章 機關研究作坊第四十二章 靖邊策一一一章 情爲何物第六十七章 追星族一百章 不聽話的老傢伙一四六章 產業工人從哪裡來第四十七章 還沒開始就嚇着了第七十六章 傳說中的女兒國一五一章 兩個倭人一一一章 情爲何物一一零章 解約後的失落第六十八章 皇后有孕了第五十八章 大婚第十章 大將軍的煩惱第六十六章 高調亮相一一零章 解約後的失落一零一章 沒有帝師的日子裡第六十六章 高調亮相第八十七章 新政還得新動力第八十章 刺客雲珠第六十四章 低調發兵一一三章 父子親情第五十章 因勢利導第二十七章 劉氏擺鐘和馬鈞定律第五十章 因勢利導一零一章 沒有帝師的日子裡第九十三章 新平潘岳第八章 牛氏風箱第五十三章 曙光初露第九十二章 驚變第七十三章 曹操上書第四十六章 問責制一二九章 純正的血統第三十二章 王允 朕終於逮着你了一二三章 糧食武器一三五章 雙季稻一五二章 侯補郎使倭第九十六章 不安命 貪過了界一零八章 震天巨響一二五章 不認輸第五十九章 華陀無奈小蟲何第五十三章 曙光初露第九十七章 四郡平復 潘岳解套一二七章 梟雄末路第三十六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一五四章 人才的爭奪與培養第五十九章 華陀無奈小蟲何一一六章 牧區的反差一一三章 父子親情第三十六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四十章 帝國的風向第六十一章 納妃第四十四章 長江大水一二五章 不認輸第五章 貪婪的竇家第二十一章 有時機會是等出來的一三五章 雙季稻一零一章 沒有帝師的日子裡第八十五章 季布後人第三十六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一一六章 牧區的反差第二十六章 草聖豈能無好紙第三十章 內憂既平外患又起第三十章 內憂既平外患又起第二十七章 劉氏擺鐘和馬鈞定律一一四章 宇文部族的選擇一二四章 困獸檀石槐第九十三章 新平潘岳一二八章 曹操是個熱血青年第五十一章 掖庭十美一一九章 比武選將 出師北征第五十三章 曙光初露第五十六章 鑄幣第六十一章 納妃一零八章 震天巨響一三一章 平常心第六十三章 帝國男兒都尚武一零八章 震天巨響一百章 不聽話的老傢伙一四五章 苦孩子劉備第一章 歸心似箭一四三章 牛弘賜婚第十六章 堵與疏一五六章 閒職妙用一五五章 董家服飾第十二章 甘於平淡的學者第三十八章 巧遇李肅第六十五章 下馬威一三九章 冒死吃河豚二十九章 瞌睡遇到枕頭一零六章 把人往南方趕一三零章 北義侯一四五章 苦孩子劉備一一二章 喪妃 又一個童養媳
一五四章 人才的爭奪與培養第八十六章 趕鴨子上架一二五章 不認輸第十六章 堵與疏一二五章 不認輸第四十一章 機關研究作坊第四十二章 靖邊策一一一章 情爲何物第六十七章 追星族一百章 不聽話的老傢伙一四六章 產業工人從哪裡來第四十七章 還沒開始就嚇着了第七十六章 傳說中的女兒國一五一章 兩個倭人一一一章 情爲何物一一零章 解約後的失落第六十八章 皇后有孕了第五十八章 大婚第十章 大將軍的煩惱第六十六章 高調亮相一一零章 解約後的失落一零一章 沒有帝師的日子裡第六十六章 高調亮相第八十七章 新政還得新動力第八十章 刺客雲珠第六十四章 低調發兵一一三章 父子親情第五十章 因勢利導第二十七章 劉氏擺鐘和馬鈞定律第五十章 因勢利導一零一章 沒有帝師的日子裡第九十三章 新平潘岳第八章 牛氏風箱第五十三章 曙光初露第九十二章 驚變第七十三章 曹操上書第四十六章 問責制一二九章 純正的血統第三十二章 王允 朕終於逮着你了一二三章 糧食武器一三五章 雙季稻一五二章 侯補郎使倭第九十六章 不安命 貪過了界一零八章 震天巨響一二五章 不認輸第五十九章 華陀無奈小蟲何第五十三章 曙光初露第九十七章 四郡平復 潘岳解套一二七章 梟雄末路第三十六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一五四章 人才的爭奪與培養第五十九章 華陀無奈小蟲何一一六章 牧區的反差一一三章 父子親情第三十六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四十章 帝國的風向第六十一章 納妃第四十四章 長江大水一二五章 不認輸第五章 貪婪的竇家第二十一章 有時機會是等出來的一三五章 雙季稻一零一章 沒有帝師的日子裡第八十五章 季布後人第三十六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一一六章 牧區的反差第二十六章 草聖豈能無好紙第三十章 內憂既平外患又起第三十章 內憂既平外患又起第二十七章 劉氏擺鐘和馬鈞定律一一四章 宇文部族的選擇一二四章 困獸檀石槐第九十三章 新平潘岳一二八章 曹操是個熱血青年第五十一章 掖庭十美一一九章 比武選將 出師北征第五十三章 曙光初露第五十六章 鑄幣第六十一章 納妃一零八章 震天巨響一三一章 平常心第六十三章 帝國男兒都尚武一零八章 震天巨響一百章 不聽話的老傢伙一四五章 苦孩子劉備第一章 歸心似箭一四三章 牛弘賜婚第十六章 堵與疏一五六章 閒職妙用一五五章 董家服飾第十二章 甘於平淡的學者第三十八章 巧遇李肅第六十五章 下馬威一三九章 冒死吃河豚二十九章 瞌睡遇到枕頭一零六章 把人往南方趕一三零章 北義侯一四五章 苦孩子劉備一一二章 喪妃 又一個童養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