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重則詳,事輕則略。一路上牛弘通過旁敲側擊瞭解了更多的事情。
自己這個身體的原主人劉宏,儘管生於接近破落的貴族之家,又幼年喪父,但得益於董氏這個堅強的女人的精心呵護,到是沒有受過什麼磨難,還有個快樂的童年。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百姓之家的孩子是沒法比的。
當得知撞上了大運,被選中當皇帝時,富貴逼人,劉宏竟有點承受不住。用小江的話來說,“樂得癡癡顛顛的”。
可能正是這樣,造成身體不設防,才讓自己這個穿越者乘虛而入。牛弘心想。
董氏這些年確實不容易。當得知這一天大喜訊時,只是覺得鬆了一口氣,終於熬出頭了。她自然知道漢質帝被樑冀毒死的故事,知道皇城的兇險。要她自己選擇,她寧可兒子不做那個皇帝。自己再辛苦幾年把兒子帶大,做個安樂侯爺。現在她心中只有一個念頭,護犢!牛弘相信,如果碰到什麼兇險,儘管她的牙齒不夠堅利,但她會毫不猶豫地用自己的身體爲劉宏擋住刀槍。
母愛是無私的。牛弘心道,對這位董氏充滿敬意。
那個小孩是侯府管家劉福的孫子劉江,與劉宏沒有血緣關係。管家原不姓劉,是劉宏的爺爺賜給他劉姓的。因爲年齡差不多,劉江從小就是劉宏的小尾巴。一起讀書,一起玩耍。在小劉江心裡,劉宏既是主人,也是小夥伴。
河間在華北平原,又沒有什麼大江大河,怎麼會取名一個江字。牛弘覺得有點意思。
本來按竇武的意思是不能帶進京的。在河間盤衡的那不到一天的時間裡,中常侍曹節主動交結劉宏的乳母趙嬈。趙嬈怕劉宏到一個陌生地方不能適應,就向曹節提出帶個小玩伴進京。別看只是個小夥伴,只因是陪劉宏的,地位就非同小可。那是京城名門大戶和達官貴人家的小孩搶破頭的職位。曹節到是很爽快地答應了,因爲這個職位與宦官的利益沒有衝突。
當曹節就這事與此行的正使光祿大夫劉儵提出來時,劉儵略爲猶豫了一下也答應了。劉儵知道,帶劉江進京意味着竇武手裡少了一個拉攏洛陽各方勢力的小籌碼,竇武心裡肯定不舒服,但不會翻臉。因爲小劉江不會馬上對竇武形成威脅,萬一不諧還可以往曹節身上推。於是劉儵就順水推舟地答應了。
趙嬈原是侯府邊上小戶人家的媳婦。劉宏出生時,趙嬈也剛產子三月。因乳水充足,被侯府找來當小劉宏的乳母。所謂的乳水充足也是相對一個嬰兒哺乳而言的。同時哺乳兩個嬰兒就遠遠不夠了。爲此,趙嬈自己的孩子早早地斷了奶,後因營養不良而夭折了。趙嬈傷心了一陣後就漸漸把母愛轉移到劉宏身上,後來就乾脆離開夫家住進了侯府。與董氏一起呵護劉宏,還幫董氏打理這個家,幫了董氏不少忙。
管家劉福留在河間管理侯府。牛弘一點也不擔心河間侯府和管家劉福。只要自己沒事,當地的官府和豪強巴結還來不及。
大隊人馬渡過了洛水,洛陽已經不遠了。
對剩下的行程牛弘很輕鬆。自己是一個穿越人,掌握的信息是同時代的人沒法比的。
在眼下的大漢帝國,權力還是分散在帝國官僚的手裡。外戚和宦官還處於虛弱期。就拿目前權勢最大的外戚——竇氏集團來說根基尚淺。竇氏集團的冒頭得益於自己的前任——漢桓帝劉志立竇妙爲後,只有兩年時間。因劉志冷落竇妙,寵幸田聖等嬪妃,使得竇妙構建她的權力網時舉步維堅。竇妙的父親竇武,艱難地從郎中先升屯騎校尉,後升城門校尉,還沒有進入帝國的權力中心。二十天前,劉志的突然去世使帝國出現了權力真空,讓竇氏乘虛而入。竇妙以太后的身份執掌了皇權,竇武也升任大將軍進入帝國的權力中心。但竇家人不是神仙,不可能在短短的二十天時間裡構建起盤根錯節的權力網絡的。
在大漢帝國的歷史上,遊離於帝國權力體制以外的外戚和宦官集團常常手握重權,你爭我奪。但從根本上來說,這兩大勢力必須依附於皇權的。沒有皇帝(儘管常常是名譽上的)他們還玩個屁呀!
漢桓帝劉志是個聰明人,示弱,就安全了,(當然開始還有感謝樑家提攜之恩的意思在裡面)。在他有生之年從來沒有被廢甚至被殺的危險。儘管親政後還是大權旁落,但皇權的潛力是巨大的。在劉志實在鬱悶時,只搞了個小小的密謀——“如廁議事”,就把看上去不可一世的梁氏集團一舉掃滅了。不過在廁所裡搞密謀選的也太不是地方,太臭了。自己要是密謀絕對不會在廁所裡搞。
掃滅梁氏集團後,宦官集團迎來了權勢膨脹的春天。他們封官進爵,瘋狂掠財,併到處安插親信。但宦官勢力最大的弱點是不能延續,單一宦官權勢的持續性較差。六七年間,參加如廁議事的宦官五人組(唐衡、單超、左悺、徐璜、具瑗)都不見了蹤影。曹節卻一步步爬上了宦官之首。劉志一死又讓宦官的權勢大打折扣。依附於太后是沒有出路的,只有依附於皇帝才能達到權力的頂峰。曹節真是不簡單,這一趟行程就通過乳母趙嬈與自己攀上了關係。大概叫燒冷竈吧。
由於佔得先機,竇氏集團的勢力肯定還會快速膨脹。最先與之碰撞的最有可能是宦官集團。這也許是自己的機會。聰明的上位者應該學會借力打力,只有那些自卑又膽小的人才會沉不住氣,左衝右撞。
把眼下的時勢想清楚後,牛弘滿懷信心。心裡喊道:“洛陽,帝國的中心,我來了!”
洛陽城外的夏門亭旁,大將軍竇武持太后節鉞早早地等在那裡了。竇武的旁邊站着太傅陳蕃(暈,皇帝還沒到太傅已經上任了)。太傅可不是個一般的職位,一般情況下必須先做太子太傅,等太子登基後就成了太傅了。如果老太傅死掉了,做皇帝的常常爲了表示對師傅的尊重,就不設太傅這個職位了。太傅手下沒有真正的下屬管理機構,太傅通過尚書檯發揮決策作用,在朝會上位列於三公之上。
後面站着三公九卿和文武百官。位列三公之一的是大漢的政壇不倒翁——司徒胡廣。那可絕對是個人精,六朝元老,享有“萬事不理問件始(胡廣字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的美譽。七老八十了還是硬要來參加這個儀式。
皇宮衛隊羽林左騎和羽林右騎在亭前擺好了兩個儀仗方陣,長長的官道旁有維持秩序的北五營官兵。外圍擠滿了前來迎接未來天子的上萬名太學生和數萬洛陽百姓。真是人山人海。
看到前方的塵頭越來越近,人羣沸騰了,傳出一陣陣歡呼聲。
坐在馬車裡的牛弘聽到這歡呼聲也興奮了起來。他站起身來不停地從左右窗口觀看歡呼的人羣。這場面與現代的明星與粉絲見面會差不多。還好沒人要求自己簽名,否則既使手寫腫了也籤不過來。
當馬車到達夏門亭時,還是那個小太監扶着牛弘下了車。這時傳來了竇武那中氣十足的聲音:“大將軍竇武率百官迎解瀆亭侯進京!”。
這個時侯,牛弘應該說:“大將軍辛苦了!”再由大將軍扶着自己上青蓋車,這個儀式就完成了。光祿大夫劉儵反覆交待過,那是規定劇本。正當牛弘想照本宣科時,意外發生了。
上萬太學生齊涮涮地跪了下來,高呼“天子萬歲!”那聲浪響徹雲霄。緊接着老百姓都是人瘋子,也跟着稀裡糊塗地跪了下來,呼喊着。
太學生的行爲是發自己內心的。到不是他們對這個少年有多大的情感,而是希望這個未來的天子能給帝國帶來改變,給自己提供發展的機會。
劇本改了,但難不到那些官場的油子。只是稍微一愣就在竇武的帶領下跪了下來,顯然不夠整齊。至於百官們嘴裡喊什麼,已經被人羣的呼喊聲吞沒了。
牛弘卻緊張了起來。這個時侯可千萬不能顯示自己的強勢,那可是性命攸關的。
至於這種場面該說什麼到是難不到牛弘,現代電視劇看多了,早學會了。劉弘故意拖延了好些時纔對着竇武裝出一幅人獸無害的笑容說道:“都平身吧!”
人羣絡續站了起來。看到竇武笑眯眯地向自己走來,牛弘緊張的情緒放鬆了下來。他在心裡對自己說:“平安無事”。
大將軍竇武牽着牛弘上了青蓋車,進入了洛陽城。
竇武對今天自己按排的這個儀式還是滿意的。按第一印象這位“天子”還是個沒有心計的小孩,符合自己的本意,讓竇氏勢力可以從容的發展幾年。其次,自己想通過這個儀式向天下表明,竇武是大漢帝國百官中的老大。這個目的也基本上達到了。
至於太學生們鬧的小插曲,竇武根本沒放在心上。長期以來,太學生們一直是帝國的反對黨。爲了強化自己對帝國的控制,自己實際上已經在跟反對黨合作。陳蕃、李膺等反對黨大亨願意出來做官就是給自己面子,給自己擡轎子的。在對付宦官勢力這一點上,太學生們與自己的利益是一至的。現在帝國政府的三巨頭——“三公”已經完全被架空,玉璽大印在自己女兒那兒掌着,只要小心控制這個小皇帝,哼,太學生還能翻得起浪來。
竇武萬萬沒有想到,這世上還有穿越那麼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