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長江大水

“張英”,牛弘要把今天的事收場。

“臣……臣在”張英以爲死定了。欺君之罪,那可不是好玩的。

“朕知道,你不是有意欺君。朕赦你無罪。”牛弘說道。

“謝……謝陛下不罪之恩”,張英還沒有回過神來,說話有點結巴。

“豫章是個大郡,糧食生產兒戲不得,更不能投機取巧,指望天下掉糧食。你回去要好好研究怎麼真正提高糧食畝產,把豫章建成帝國的糧倉。朕給你五年的時間,如果不能提高水稻畝產,朕就讓你娶個雙頭老婆。”牛弘說道。

“臣一定……一定”張英還有點結巴。

“一定什麼,一定娶個雙頭老婆”,牛弘今天不爽,故意刺他一下。

“哈……”又是一陣笑聲。

知恥而後勇。牛弘知道這個張英如果不努力作出點業績來,將會一輩子成爲天下人的笑料。

當天晚上,都個帝都洛陽差點笑翻了天。無論是帝國的官員還是尋常百姓,都覺得當今天子不僅聰慧,而且風趣。

帝國的官員在笑過之後,也從中悟出了點東西。天子的學識太豐富了,以後更得實心做事。要不然,下一個被嘲笑的可能就是自己。

自五月中旬到六月初,帝國的長江流域,連下了近二十天的雨,老天就象破了個洞一樣。

帝國南方開發總指揮使王允的奏報率先到了帝都。

奏報說,東線吳郡的開發團隊的田地基本沒有受災。中線鄱陽湖贛水一線的開發團隊和南線長沙湘水的開發團隊受災,約有兩成的地勢低窪的農田受淹。

王家根據對當地原有的排水機關做了大的改進,製造了一種排水效率很高的龍骨水車。指揮使衙門得知這一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在各開發家族推廣,排水效果很好。現在各家族正在抓緊排水,減少損失。

牛弘看了奏報,覺得這個王允真不錯。收集信息,推廣新技術,組織救災一點也不含糊。

這種龍骨水車牛弘在現代的一些博物館裡見過,揚程不高,流量還行,最大的制約因素是人力驅動,人在上面連續車水很累。

帝國現在的技術條件能不能製造出一種水泵來呢?牛弘要好好想一想。

離心式水泵肯定還不行,現在帝國的鋼鐵加工還很落後,與風機一樣,離心式水泵需要高轉速,動平衡和高速運轉的可靠性解決不了。

軸流式水泵呢?也許可以。軸流式水泵揚程不大,但流量大,比較適合南方平原地區的排灌。而且轉速要求低的多。

於是,牛弘就召洛陽太學機關研究作坊荀爽和馬鈞等進宮面聖。

南方的水災馬鈞他們都知道了,在牛弘宣他們之前,他們已經在考慮排水機關的改進,甚至想到了利用水力帶動龍骨水車,將內河裡的水排到外河。

聽了他們的想法,牛弘感到這是一支不錯的科研隊伍。反應快,重運用。

牛弘把研製軸流泵的想法說給他們聽時,他們還是半懂不懂。以前他們接觸的類似機關如風箱、皮囊和龍骨水車,其原理是體積效應,與用桶從井裡打水一個道理。直觀,易理解。而軸流泵已經屬於流體運動的範疇。

牛弘拿出紙和筆,給他們畫了結構圖,祥細講解了工作原理,各部件的要求。說得他們信心百倍。

看到牛弘今天用的筆不是毛筆,馬鈞象賊一個眼睛不時盯着看。這個機靈鬼什麼都感興趣。牛弘無非是用軟木芯蘸墨汁寫寫畫畫,也談不上新式筆。這樣的筆牛弘讓木工作坊做了很多,看馬鈞感興趣,就送了幾支給他們。

荀爽是擔任機關研究作坊祭酒後,第一次接受天子親自下達的研究任務。他現在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試想,如果出仕做一般的官員,既使做太守,接觸天子的機會還是很小。得不到天子的賞識,就空有一身本事,沒有施展的機會。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絡續接到了沿江各郡的災情奏報。長沙、江夏、九江和豫章郡的奏報與王允奏報的災情差不多,各地都在組織救災。豫章太守張英奏報的最祥細,連沖毀幾條道路,淹了多少畝田都有祥盡的數字。還說了怎麼與南方開發的家族配合,把災情儘可能降低。看樣子牛弘這一頓嘲笑讓張英發奮了,要做出點業績來讓天下人看看。

而南郡奏報的災情特別嚴重。從白帝城到華容全線受災。還用上了諸如“農田大都被淹”,“倒塌房屋無數”,“百姓傷亡慘重”之類的形容詞。牛弘看罷奏報,心情很沉重。這是牛弘穿越以來,帝國遭受的最大災害。南郡是個有人口七八十萬的大郡,災民肯定多得不得了。這簡直是水漫金山。

牛弘正想召集帝國高層,緊急商議對策。突然想到這奏報有問題。

其一,沒有祥細報告受災地點。南郡地勢有高有低,沒有整郡受淹的道理。其二,沒有說長江大堤決口,那麼水勢應該與臨近的長沙郡差不多,不可能與長沙郡有這麼大的差別。其三,奏報全部用的形容詞,沒有一個具體的數字。

現代有萬里長江險在荊江一說,一是因爲荊江河道七扭八拐,行洪不暢。二是大量湖泊被圍墾成農田,天然水面蓄洪能力銳減。三是上游植被破壞嚴重,長江泥沙量大增,因荊江水流相對較緩,泥沙沉積,河牀擡高。而在漢代,後兩因素不存在,荊江不是特別容易受災。

牛弘馬上想到去冬雪災時董卓那檔子事,會不會是亂報災情騙取帝國救濟呢?

萬一真的遭了大災呢?

牛弘讓帝國高層緊急進宮商議,還叫上了李膺。

看罷奏報,太傅陳蕃也提出了疑問。認爲南郡的災情有誇大的嫌疑。

參議橋玄認爲,疑問歸疑問,長江流域水災是肯定的。帝國應該採取對策,救濟災民,各郡縣應組織排水抗澇,減少損失。

“長江沿岸各郡縣帝國糧庫的存糧充足嗎?”牛弘問大司農。

“充足,足以救濟災民”,大司農答道。

牛弘心裡稍安,只要有糧,災民就能人心穩定。

牛弘對太傅說:“讓尚書檯起草詔書。各受災郡縣,開倉放糧,救濟災民。還要組織排水搞澇,減少損失”。

“諾”,太傅說。

“李膺”,牛弘說,“你作爲朕的特使,持節鉞前往災區,協調各地救災。監察各地的糧食發放。若有人乘災發國難財,替朕砍他的腦袋!”

“諾”,李膺應道。

牛弘這回要從嚴監察,帝國的老百姓已經遭了天災,不允許他們再遭人禍。

帝國的高層也第一次發現,牛弘身上有一股殺氣。使得他們心中對天子的印象又高了一層。原先他們只認爲,天子聰慧,異於常人。而爲人君者,沒有威嚴,始終是一種缺憾。

一切安排妥當,牛弘對自己說,自己作爲大漢的天子,盡了力了。牛弘知道,要是自己不穿越,169年的長江大水,帝國中央什麼也沒做。只是事後找個替死鬼,把時任帝國三公之一的司空王暢免職了事。

第四十四章 長江大水第四十七章 還沒開始就嚇着了一五六章 閒職妙用第十六章 堵與疏一一八章 段殺神請戰第六十八章 皇后有孕了第五十三章 曙光初露一三八章 歸化二十九章 瞌睡遇到枕頭二十九章 瞌睡遇到枕頭一三七章 牆與網一一六章 牧區的反差第五十七章 初會天香一零一章 沒有帝師的日子裡第九十四章 個個不是省油的燈一五三章 皇帝 富人 窮人一五五章 董家服飾第六十章 成了全民公敵 還怕弄不死你第九章 風箱效應第五十二章 世事無常第五十三章 曙光初露第六十九章 杜密的煩惱第九十八章 劉悝也做皇帝夢一二八章 曹操是個熱血青年第六十五章 下馬威一四五章 苦孩子劉備第四十一章 機關研究作坊第十四章 日食陰影下的倒黴蛋第八章 牛氏風箱第八十二章 南下目的第十四章 日食陰影下的倒黴蛋第三十九章 不遊而牧第四十六章 問責制第六十四章 低調發兵第三十章 內憂既平外患又起第七十五章 消失的夜郎國第五十章 因勢利導一四五章 苦孩子劉備一一四章 宇文部族的選擇第六十一章 納妃第十章 大將軍的煩惱一零九章 英烈祠第四十七章 還沒開始就嚇着了第八十八章 打開一扇窗一一二章 喪妃 又一個童養媳第三十章 內憂既平外患又起第七十章 南下戰略一一六章 牧區的反差一四六章 產業工人從哪裡來第五十一章 掖庭十美第九十八章 劉悝也做皇帝夢一二四章 困獸檀石槐第十八章 太平道土崩瓦解第三章 夏門亭一四三章 牛弘賜婚一三三章 定心丸一二四章 困獸檀石槐第三十六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一四六章 產業工人從哪裡來第四十二章 靖邊策第八十三章 妾不如偷二十九章 瞌睡遇到枕頭第八十八章 打開一扇窗第七十八章 居安思危第二十三章 親政 新的開始一一四章 宇文部族的選擇第二十二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十九章 冰火兩重天一一六章 牧區的反差第十一章 張奐將軍第十六章 堵與疏第五十一章 掖庭十美第五十二章 世事無常第七十七章 女兒國中的漢家男兒第六十七章 追星族第七十二章 南下 軍事不是最主要的一二九章 純正的血統第四十章 帝國的風向第五章 貪婪的竇家一四八章 竟賽的邏輯第四十章 帝國的風向第四章 太廟裡的牛氏宣言第四十二章 靖邊策第六十四章 低調發兵第七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一三九章 冒死吃河豚第八十九章 牛弘的治亂觀一二四章 困獸檀石槐第九十五章 境外孤軍一一九章 比武選將 出師北征一五六章 閒職妙用一三七章 牆與網第二十章 危機暴發第九十章 大獒牽回來養不家一二九章 純正的血統一一零章 解約後的失落一零七章 南下潮第九十三章 新平潘岳第八章 牛氏風箱第七十五章 消失的夜郎國
第四十四章 長江大水第四十七章 還沒開始就嚇着了一五六章 閒職妙用第十六章 堵與疏一一八章 段殺神請戰第六十八章 皇后有孕了第五十三章 曙光初露一三八章 歸化二十九章 瞌睡遇到枕頭二十九章 瞌睡遇到枕頭一三七章 牆與網一一六章 牧區的反差第五十七章 初會天香一零一章 沒有帝師的日子裡第九十四章 個個不是省油的燈一五三章 皇帝 富人 窮人一五五章 董家服飾第六十章 成了全民公敵 還怕弄不死你第九章 風箱效應第五十二章 世事無常第五十三章 曙光初露第六十九章 杜密的煩惱第九十八章 劉悝也做皇帝夢一二八章 曹操是個熱血青年第六十五章 下馬威一四五章 苦孩子劉備第四十一章 機關研究作坊第十四章 日食陰影下的倒黴蛋第八章 牛氏風箱第八十二章 南下目的第十四章 日食陰影下的倒黴蛋第三十九章 不遊而牧第四十六章 問責制第六十四章 低調發兵第三十章 內憂既平外患又起第七十五章 消失的夜郎國第五十章 因勢利導一四五章 苦孩子劉備一一四章 宇文部族的選擇第六十一章 納妃第十章 大將軍的煩惱一零九章 英烈祠第四十七章 還沒開始就嚇着了第八十八章 打開一扇窗一一二章 喪妃 又一個童養媳第三十章 內憂既平外患又起第七十章 南下戰略一一六章 牧區的反差一四六章 產業工人從哪裡來第五十一章 掖庭十美第九十八章 劉悝也做皇帝夢一二四章 困獸檀石槐第十八章 太平道土崩瓦解第三章 夏門亭一四三章 牛弘賜婚一三三章 定心丸一二四章 困獸檀石槐第三十六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一四六章 產業工人從哪裡來第四十二章 靖邊策第八十三章 妾不如偷二十九章 瞌睡遇到枕頭第八十八章 打開一扇窗第七十八章 居安思危第二十三章 親政 新的開始一一四章 宇文部族的選擇第二十二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十九章 冰火兩重天一一六章 牧區的反差第十一章 張奐將軍第十六章 堵與疏第五十一章 掖庭十美第五十二章 世事無常第七十七章 女兒國中的漢家男兒第六十七章 追星族第七十二章 南下 軍事不是最主要的一二九章 純正的血統第四十章 帝國的風向第五章 貪婪的竇家一四八章 竟賽的邏輯第四十章 帝國的風向第四章 太廟裡的牛氏宣言第四十二章 靖邊策第六十四章 低調發兵第七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一三九章 冒死吃河豚第八十九章 牛弘的治亂觀一二四章 困獸檀石槐第九十五章 境外孤軍一一九章 比武選將 出師北征一五六章 閒職妙用一三七章 牆與網第二十章 危機暴發第九十章 大獒牽回來養不家一二九章 純正的血統一一零章 解約後的失落一零七章 南下潮第九十三章 新平潘岳第八章 牛氏風箱第七十五章 消失的夜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