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達成禪讓協議

審配直接回答道:“封爲長沙公!”

如此,皇帝劉協心中大定。

大事已定,隨後劉協令伏完和黃婉與審配商討細節;兩人無奈,只得接受這個現實,說實話,這已遠遠超出他們的預期了,他們當初認爲,更朝換代,誰也不會留下不穩定之事,必會殺而後快;只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既然高順拋出如此條件,那他們當爲陛下爭取更多的好處。

伏完家在北方,嚮往中原,長沙乃蠻荒之地,自然不願意住在此地,於是,他首先反對道:“不妥,陛下登基之前,曾爲渤海王和陳留王,必須從兩地中則一處爲陛下封地。”

審配反駁道:“哈哈,渤海郡乃魏公封地,豈能轉封?陳留郡當前乃司隸東部門戶,絕不能輕易授人;且食邑地上限爲萬戶,而兩郡戶數遠超矣!”

兩人一聽,萬戶食邑?當即反對,要求至少要十萬戶,且更不能在長沙了,長沙城現在纔多少百姓,他們又不願意與涼州人爲伍,更加果斷的要求北遷。

審配非常惱火,怒道:“願意談就好好的談,不要獅子大張口,不願意談就算了,配這就返回鄴城較差。”

“正南息怒,您意下如何?”黃婉小心的問道。

審配正色道:“一萬戶食邑,絕無再商量的餘地。”

萬戶也不少了,黃婉忙應下這個問題,絕不能談崩了,接下來繼續商量封地位置。

特別是伏完,多次北上,對繁華之地更是羨慕,最終,他選擇了濟南國的高唐縣。

不過審配卻不能同意,以那裡有軍港爲由拒絕了。

最終,雙方選定爲濟南國,東平陵縣,審配原則上同意了這個要求,因爲,濟南國的政治文化中心變更爲了歷城,那裡有現成的王宮可用,其次,便於監督。

接下來,便是禮儀等問題,更加繁瑣,花費了五日時間方談妥,不足之處還需日後補充和請示。

比如劉協向皇帝奏事不必稱臣,接受皇帝的詔書可以不拜,還可以象原來做皇帝一樣祭祀天地與祖宗,繼續採用漢室衣冠等。

其後是商討官員、財政、軍隊等事宜,審配按照高順的指示,給予了很大的自主權。

最後,也是最難的,就是禪讓帝位等事宜。

伏完和黃婉不能做主的事情,可隨時入宮請示劉協,而審配只得把問題記錄下,待回到鄴城後再請示高順。

而李傕和郭汜得知審配在與黃婉和伏完談判,知道事情已定,他們也必須趁機與審配談妥未來之事,否則,他們寧願破釜沉舟。

經過近一個月的時間,審配與兩人達成初步意見,隨後審配又與李傕和郭汜仔細溝通,兩人同意投降魏公,接受魏公的安排。

審配提出,他們兩人可帶家人返回家鄉,也可去鄴城,接受魏公安排的官職;至於他手下的那些人,已不足爲兵士了,全部就地安置爲民。

兩人欣然同意。

隨後,審配便匆匆返回鄴城,向高順彙報會談的結果。

高順對審配達成的意見比較滿意,僅僅對局部做了調整。

首先,把封地從東平陵城改爲任城,封號爲任城公,國名爲任城國。

任城只是一縣,原來爲任城國,國除爲縣後劃歸山陽郡管轄,那裡的宮室設施更齊全,比東平陵的條件更好。

其次,把所轄軍隊降爲千人。

其次,除了國相外,一切用人由任城公做主。國相必須由朝廷任命,不過第一任國相可由黃婉擔任。

最後,取消了其定期朝拜的限制,否則,見了面豈不尷尬?不如不見。

程立等人對高順的表現非常不滿,若是如此,將會爲政權留下一個很不穩定的因素,若是此後有人打着劉協的名義造反,豈不麻煩?

高順笑道:“若是天下百姓希望推翻朝廷,那是朝廷有不足之處,被取代也就怨恨不了別人了,且有任城公,也能鞭策後輩奮發,勿以爲榜樣也。”

既然高順拍板定了,衆人雖然不滿,也得接受,只要高順能儘快稱帝便好。

對於李傕和郭汜兩人,高順的意見是等登基之後,任命他們爲校尉,去邊郡任職,他們的手下,全部在長沙郡安置爲民。

顧不上歇息,審配又匆匆南下長沙城,這次隨他南下的還有陳琳,負責文字等事宜。

到達長沙城後,首先穩定李傕和郭汜兩人,魏公接受他們的投降,現在繼續執行他們的職責,保護朝廷和皇帝的安全,待魏公登基之後,他們繼續擔任校尉,回家鄉任職。

李傕和郭汜兩人不滿道:“爲什麼胡軫、張濟等人爲中郎將,而我們兩人僅爲校尉?”

“哈哈,他們投降魏公的時候尚具武力,頗爲勇武,能在戰場上殺戮、奔馳,而兩位現在還能衝鋒陷陣否?即便兩位能衝鋒陷陣,可有合適的士兵跟隨?要知道,他們當初都是帶數萬人一起投降的。”

兩人自知不能比,涼州軍這麼多年來爲生活所迫,已放棄了武藝,改爲種地了,衝鋒陷陣的手藝已經生疏了,且他們的年齡都大了,都有了家口了,定不會再去賣命了。

兩人只得默默的接受這個現實,若是如此,他們當早些投降纔是,白白在長沙憋屈這麼多年。

劉協對高順的態度還算滿意,如此,那怕在一個小縣城之內,他也是自由的,總算逃脫牢籠,過上舒坦的日子了。

黃婉得知高順任命他爲相國,內心非常高興,便沒有再提出異議。

而伏完什麼都沒得到,非常不滿,且又讓他擔任使臣,北上勸進,由他葬送朝廷和皇帝,他又非常不甘心背這黑鍋。

黃婉提醒道:“難道欲讓魏公取消陽安大長公主的封地,汝才滿意?”

聽到這話,伏完立即閉嘴,皇帝的利益總不如他家的利益重要,這黑鍋能背則背吧。

雙方達成協議,按照陳琳的起草的勸進表,書寫聖旨等文件,伏完隨大家北上鄴城。

如此,便是一出好戲,只是這戲比較複雜,幾經來回,花費的時間比較長,不過這都是做給後人以及天下百姓看的,朝廷大臣以及世家大族皆心知肚明。

高順按照計劃,拒絕了第一次勸進,伏完返回長沙,準備第二次勸進;果然如高順所想,整個流程下來,至少要花兩年時間。

不過隨伏完南下的,還有高順安排的衆多地方官員,比如太守、各縣縣令等,要先把長沙郡的管理框架打起來,儘快恢復民生。

爲了不引起李傕和郭汜的不滿,他的軍隊除留下三千人維持長沙城的安全外,皆盡裁撤爲民;李傕和郭汜兩人皆爲都尉,軍費等與高順官兵相同,暫由江東供應。

李傕和郭汜兩人欣然領命。

伏完繼續完成他的演戲大業,至少還要跑兩次鄴城。

第68章圍敵練兵第221章程立之功第261章低調結婚第519章孫策以退爲進第146章人員分工第460章郭嘉的野心第508章大敗高幹第535章連弩發威第557章收復酒泉郡(上)第4章規劃未來第391章強硬的王朗第505章李儒有恃無恐第428章李儒的規劃(上)第635章瘋狂建設第299章以退爲進第447章爲難的馬騰第19章訓練護村隊第11章初次升級165章救援北海第556章羌漢談判(下)第617章貴霜帝國降服第185章斬丘力居第163章孤立廣宗第500章進軍巴蜀第381章青州人才第40章輕鬆獲勝第615章貴霜帝國的使者第454章憋屈的韓遂第425章接管廣陵郡(下)第294章合圍之勢第189章拜訪何進第20章激烈角逐第207章杜邊送禮第157章鉅鹿對峙第335章再次升級第319章就任州牧第559章經營敦煌郡第592章萬年長公主南下第250章大兵壓境第324章政治鬥爭第615章貴霜帝國的使者第284章強勢呂布(四)第183章佈網待敵第635章瘋狂建設第391章強硬的王朗第106章寧城改革第249章巨大收穫第265章一觸即發第96章呂布基情第585章促進發展第246章徐晃出兵第589章南下航海第246章徐晃出兵第364章智者雲集第430章趙雲結婚(上)第617章貴霜帝國降服第284章強勢呂布(四)第171章高順佈局第297章北疆異動第615章貴霜帝國的使者第528章曹操的決定第445章高順心思第554章高順的良策第111章初到幽州第190章梅花先生第142章來勢兇猛(二更)第119章徐晃發威第280章高度酒精第221章程立之功第484章袁術南渡第525章高順新計劃第391章強硬的王朗第335章再次升級第269章論功行賞第88章張讓發威第193章高順要求第336章軍政調整第450章黃衍之策第269章論功行賞第43章匈奴和談第167章轉變思想第124章匈奴備戰第224章朝廷封賞第457章一戰成名第517章兵圍袁術第58章馬邑徵兵第500章進軍巴蜀第556章羌漢談判(下)第423章笮融反叛第538章劉備崛起第196章高順辭官第434章狡詐的昌豨第460章郭嘉的野心第440章趙雲選兵第282章強勢呂布(二)第612章新建六王國第332章大獲全勝第43章匈奴和談第25章搬遷葫蘆谷第340章志才之謀
第68章圍敵練兵第221章程立之功第261章低調結婚第519章孫策以退爲進第146章人員分工第460章郭嘉的野心第508章大敗高幹第535章連弩發威第557章收復酒泉郡(上)第4章規劃未來第391章強硬的王朗第505章李儒有恃無恐第428章李儒的規劃(上)第635章瘋狂建設第299章以退爲進第447章爲難的馬騰第19章訓練護村隊第11章初次升級165章救援北海第556章羌漢談判(下)第617章貴霜帝國降服第185章斬丘力居第163章孤立廣宗第500章進軍巴蜀第381章青州人才第40章輕鬆獲勝第615章貴霜帝國的使者第454章憋屈的韓遂第425章接管廣陵郡(下)第294章合圍之勢第189章拜訪何進第20章激烈角逐第207章杜邊送禮第157章鉅鹿對峙第335章再次升級第319章就任州牧第559章經營敦煌郡第592章萬年長公主南下第250章大兵壓境第324章政治鬥爭第615章貴霜帝國的使者第284章強勢呂布(四)第183章佈網待敵第635章瘋狂建設第391章強硬的王朗第106章寧城改革第249章巨大收穫第265章一觸即發第96章呂布基情第585章促進發展第246章徐晃出兵第589章南下航海第246章徐晃出兵第364章智者雲集第430章趙雲結婚(上)第617章貴霜帝國降服第284章強勢呂布(四)第171章高順佈局第297章北疆異動第615章貴霜帝國的使者第528章曹操的決定第445章高順心思第554章高順的良策第111章初到幽州第190章梅花先生第142章來勢兇猛(二更)第119章徐晃發威第280章高度酒精第221章程立之功第484章袁術南渡第525章高順新計劃第391章強硬的王朗第335章再次升級第269章論功行賞第88章張讓發威第193章高順要求第336章軍政調整第450章黃衍之策第269章論功行賞第43章匈奴和談第167章轉變思想第124章匈奴備戰第224章朝廷封賞第457章一戰成名第517章兵圍袁術第58章馬邑徵兵第500章進軍巴蜀第556章羌漢談判(下)第423章笮融反叛第538章劉備崛起第196章高順辭官第434章狡詐的昌豨第460章郭嘉的野心第440章趙雲選兵第282章強勢呂布(二)第612章新建六王國第332章大獲全勝第43章匈奴和談第25章搬遷葫蘆谷第340章志才之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