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人員安排

待大家重新入席,高順端起酒杯說道:“好了,咱們開席,首先祝賀遠航等三人榮升,乾杯!”

“謝主公,乾杯!”

高順一口氣喝完一杯,衆人隨後喝乾。

酒至半酣,高順感覺他在場,諸位都放不開,有些拘謹,便退席進入後堂,讓馬貴、李強等人陪大家繼續吃喝。

晚上,高順召集7位護衛開會,商討上任之事。

高順首先說道:“我本計劃購買上古郡和代郡的太守之位以及常山國的國相之位,無奈皇帝把常山國的國相之位換成了護烏桓校尉之職,級別一樣,所以價錢沒少,算是被皇帝坑了一次,杜邊至今未歸,不知道具體發生了何事,只能等他回來後咱們才能瞭解清楚具體經過。”

馬貴說道:“主公,任何人連買三太守之位都會引起皇帝的猜疑,能做到這步已經很不錯了,若能經營好上谷和代郡兩地,咱們的實力便能有一個突飛猛進的發展,而且護烏桓校尉還能干涉漁陽郡、右北平郡和遼西郡等幾個邊郡的軍事事務,實力不容小覷,只要運作好了,不比常山國國相差。”

李強說道:“主公,這次雖說多花了一些錢,不過對咱們來說卻是物有所值,全權管理郡內事務和護烏桓校尉府的事務,這對外人來說是雞肋,對咱們來說卻非常重要,”

高順說道:“你們能這麼想,我很高興,我當初選擇代郡和上谷郡,就是因爲這兩個地方盆地相連,必須共同防禦才能產生好的效果,且這兩郡分別把守居庸關和飛狐道,可直下幽、冀兩州,又能關起門來悶頭髮展。”

李強笑道:“主公,更重要的是有發展的空間,整個北方都是咱們逐漸蠶食的對象;還有就是招兵的權利,幷州畢竟人口太少,而幽、冀兩州則地廣人稠,且自古燕趙多壯士,以咱們軍隊的待遇,想招多少就招多少。”

高順非常贊同李強的觀點,幽、冀兩州頂級謀士田豐、沮授等,頂級武將張飛、趙雲、顏良、文丑等,要是把這些人都招收來了,看袁紹以後如何與他爭霸冀州?要是連張飛、關羽也徵召來了,那劉備是否還能崛起?。

馬貴很開心,說道:“主公,在天下大亂之前,咱們就拿異族練兵,可以組建出一支戰無不勝的強軍來。”

“那是以後的事情,經營好這兩郡地,我們便有爭霸天下的資本;現在時間緊迫,秋冬將至,今年能抵禦住鮮卑入侵,便是大功一件;先說一下人員的安排,文職人員逐漸調整,現在還不急;重要的是武職的安排,兩個郡都尉是兩千石的官,護烏桓校尉下轄一軍司馬是六百石的官,派誰去合適呢?”

馬貴考慮了一下說道:“主公,我們對兩郡和護烏桓校尉還不熟悉,暫時只能計劃一個大概,我建議把邊軍中的老弱全部淘汰,建設一隻強軍,可以分爲騎兵、輕步兵和攻堅營,另外在護烏桓校尉下組建一義從軍,全部爲騎兵;對於人員的話,我感覺,薛銀可以作爲一郡都尉人選,曹性可作爲軍司馬人選。”

李強說道:“建議主公好好的考慮一下麴民攻堅營的發展方向,我不建議配置太多的異族人,只有義從騎兵軍就夠了。”

高順考慮了一下後說道:“薛銀擔任上谷郡都尉,許福擔任代郡都尉,曹性擔任護烏桓校尉府的軍司馬;麴民的攻堅營只能逐漸擴編,以後有合適的步兵隨時編入攻堅營;義從軍的騎兵由許林負責,這兩部統一由巨功管理;輕步兵主要用於防守,由各單位自行安排,先淘汰邊軍的老弱;這樣大家感覺如何?”

趙雄問:“主公,曹性和許福都調走了,馬邑縣這邊如何安排?”

“徐震去馬邑縣擔任騎兵軍候,帶四隊騎兵去,步兵由房正和張才負責;騎兵逐漸擴編到5個屯,步兵提房正爲軍候,管理5屯,張才的步兵逐步擴編到5屯,這樣的話便能確保馬邑縣城的安全,至少能固守待援。”

“是,主公。”趙雄對這個安排還算滿意。

馬貴問:“主公,孫成調走了,趙莊等三處城堡由誰負責?”

“調軍候宮羽的5屯步兵負責,同時把張楊留下的那一隊不滿編的騎兵配給他,由他逐漸擴充到一個屯,由宮羽兼任騎兵屯長。張楊留下的兩個滿編的騎兵隊,一隊歸許福,一隊歸薛銀,這樣兩郡各有4隊騎兵做種子,方便快速擴編;護烏桓校尉那邊有曹性的3隊騎兵,許林的3隊騎兵,再加上原來的邊軍,守衛寧城沒有問題。”

孫成說道:“主公,三堡是保護桃源堡的屏障,對咱們來說非常重要,不能有失,且那裡還有這麼多馬匹,用一個外人照看,我不大放心。”

高順說道:“臨走前我會把馬匹全部兌換成積分,留下碧波谷以西的馬匹就足夠了;牛羊也兌換成積分,這樣的話風險就不高了。”

馬貴建議道:“主公,我的意見與巨功差不多,桃源堡、碧波堡以及趙莊等三堡,必須用咱們的人,我建議暫時由子榮負責;至於您安排宮羽帶步兵和騎兵,我是同意的,等兩郡穩定之後,我建議安排他外任縣尉之職。”

高順想了一下,趙莊等三堡非常重要,於是說道:“好吧,我採納你們的意見,由子榮守衛三堡。其他人還有要說的嗎?”

周飛建議道:“主公,我感覺各人薪俸檔次拉的太大了,很容易導致大家的攀比和不滿,我建議目前只給許福、薛銀、曹性、許林和麴民等人軍司馬的待遇,享受六百石的薪俸,等他們建功立業後,再實行有差別的薪俸待遇。”

高順想了一下,感覺這個建議很合理,便說道:“好,我接受這個建議,都爲六百石的待遇。還諸位有其它問題嗎?”

馬貴又問:“主公,宋憲宋子忠如何安排?”

“他年齡太小,武藝還在成長期,我想讓他留在桃源堡,負責徵兵和訓練士兵,並負責守衛桃源堡的安全。”

曹山問道:“主公,咱們什麼時候出發?”

“明天上午召開軍事會議,各騎兵屯長以及宮羽和麴民等人蔘加,分配工作之開始預備出發,後天趙子壯返回馬邑,讓子正二十九日返回,於八月三十大部隊出發。”

“是,主公。”

高順又對孫成和曹山說道:“你們兩位上任之後,首要的任務接管軍權和財權,維持地方秩序,然後是招兵,騎兵不限制數量,只要合格的全部錄取,不過標準不能降低。”

“是,主公。”

李強說道:“主公,人員都調走了,桃源堡的守衛力量有些薄弱。”

高順對馬貴說道:“那就抓緊招兵,幷州所招的並只還是留在幷州;再說了,與匈奴人進行物資交易,他們獲利不錯,近段時間肯定會很安分的,桃源堡不會出問題。”

第613章建設晉國第110章軍戶編制第512章接收豫州第215章徐榮拜主第298章文丑出兵第76章首次出塞第494章潛伏三年第89章高順歸來第365章諸人心態第504章朝廷南遷第308章一網打盡第140章首戰大捷(下)第190章梅花先生第607章離開第35章匈奴情報第496章大戰將起第265章一觸即發第105章整頓軍隊第20章激烈角逐第222章寧城事務第245章周飛定計第362章殘忍的董卓第521章孫策遇刺身亡第488章上虞朱家第262章董卓崛起第45章戰後安排第350章酸棗會盟第418章高手史阿第511章公孫瓚來投第55章立足縣城第422章接收五縣第570章系統再次升級第98章安排就緒第137章起義爆發(三更)第553章處置匈奴人第620章薩珊王朝覆滅第187章收服典韋第186章程立拜主第468章收復金城郡第139章首戰大捷(上)第116章關羽認主第56章接風洗塵第152章大水淹城(三更)第469章荊揚水戰第464章董卓以退爲進第77章獵殺鮮卑第594章施壓高順第347章繁忙的高順第186章程立拜主第443章修築潼關第334章收復朔方郡第594章施壓高順第527章呂布出馬第592章萬年長公主南下第397章韓馥讓豫州第231章高順賣馬第360章華雄發威(下)第613章建設晉國第66章夜襲敵營第105章整頓軍隊第616章殘酷殺戮第475章董卓出兵第169章歷城對峙第268章斬殺柯最第568章馬踏西域(上)第96章呂布基情第286章強勢呂布(六)第175章高順封侯第311章鮮卑南下第59章高順買官第600章益州暴亂第155章斬殺張寶(三更)第210章斬殺難樓第142章來勢兇猛(二更)第610章國內情況第138章幽州出兵第371章憋屈的董卓第608章開發新大陸第269章論功行賞第306章高順遇刺第387章劉備的選擇第579章李傕、郭汜之亂第13章回村第90章馬貴彙報第571章西域大都護府第363章聯盟解散第460章郭嘉的野心第122章大將雲集第502章益州矛盾第422章接收五縣第443章修築潼關第620章薩珊王朝覆滅第256章各方反應第486章黃巾再起第394章劉繇的崛起第275章黃忠拜主第292章勸說徐和第334章收復朔方郡第402章水軍改革
第613章建設晉國第110章軍戶編制第512章接收豫州第215章徐榮拜主第298章文丑出兵第76章首次出塞第494章潛伏三年第89章高順歸來第365章諸人心態第504章朝廷南遷第308章一網打盡第140章首戰大捷(下)第190章梅花先生第607章離開第35章匈奴情報第496章大戰將起第265章一觸即發第105章整頓軍隊第20章激烈角逐第222章寧城事務第245章周飛定計第362章殘忍的董卓第521章孫策遇刺身亡第488章上虞朱家第262章董卓崛起第45章戰後安排第350章酸棗會盟第418章高手史阿第511章公孫瓚來投第55章立足縣城第422章接收五縣第570章系統再次升級第98章安排就緒第137章起義爆發(三更)第553章處置匈奴人第620章薩珊王朝覆滅第187章收服典韋第186章程立拜主第468章收復金城郡第139章首戰大捷(上)第116章關羽認主第56章接風洗塵第152章大水淹城(三更)第469章荊揚水戰第464章董卓以退爲進第77章獵殺鮮卑第594章施壓高順第347章繁忙的高順第186章程立拜主第443章修築潼關第334章收復朔方郡第594章施壓高順第527章呂布出馬第592章萬年長公主南下第397章韓馥讓豫州第231章高順賣馬第360章華雄發威(下)第613章建設晉國第66章夜襲敵營第105章整頓軍隊第616章殘酷殺戮第475章董卓出兵第169章歷城對峙第268章斬殺柯最第568章馬踏西域(上)第96章呂布基情第286章強勢呂布(六)第175章高順封侯第311章鮮卑南下第59章高順買官第600章益州暴亂第155章斬殺張寶(三更)第210章斬殺難樓第142章來勢兇猛(二更)第610章國內情況第138章幽州出兵第371章憋屈的董卓第608章開發新大陸第269章論功行賞第306章高順遇刺第387章劉備的選擇第579章李傕、郭汜之亂第13章回村第90章馬貴彙報第571章西域大都護府第363章聯盟解散第460章郭嘉的野心第122章大將雲集第502章益州矛盾第422章接收五縣第443章修築潼關第620章薩珊王朝覆滅第256章各方反應第486章黃巾再起第394章劉繇的崛起第275章黃忠拜主第292章勸說徐和第334章收復朔方郡第402章水軍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