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袁家謀劃

何太后還是很有政治頭腦的,在親哥哥與親兒子之間,作爲母親,他選擇了親兒子;她已經盡力阻止皇權旁落了,不過事情的發展卻超出她的預料,至於與最後失控。

外戚和宦官在一夜間灰飛煙滅,被全部掃除,何太后和皇帝劉辯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寡母。

試問這種情況下誰最得利?

世家大族掌握了朝廷大權,開始瓜分除去大將軍、車騎將軍、宦官等後的權力真空,袁家排除異己,藉機除去與宦官有過勾結的士人,確立他們在士族中的威望。

故太尉樊陵和少府許相,被太傅袁隗迅速歸爲宦官一黨,並被砍了腦袋,至死他們都稀裡糊塗的,不明所以。

董卓和呂布皆爲關西人,根本不會引起關東士族的重視,完全被忽視了,且袁家還藉機削減北軍薪俸和錢糧供養,以報呂布擅殺丁原之仇。

在重新瓜分朝廷大權的盛宴中,關西士族不僅被排除在外,還處處遭到打壓,不僅董卓和呂布憤怒了,連還在關中的左將軍都對關東士族產生嚴重不滿。

董卓和李儒現在考慮的是如何拉攏呂布,收服呂布;而呂布在置換北軍五營後,沒有獲得他想要的利益,對朝廷和士族非常怨恨,但是怨恨解決不了任何實際問題,必須爲他和他的手下尋找未來。

基於共同的訴求,在李儒的策劃下,在張濟的來回聯絡下,呂布宣佈效忠董卓,董卓異常高興,收呂布爲義子,並許諾,此後呂布的軍隊自成一軍,後勤輜重、錢糧薪俸等皆由董卓提供。

董卓來自關西,養育這麼多的兵馬也不富裕,爲了撈錢,他的軍隊早就養成燒殺搶掠的惡習;到了繁華的洛陽,他們惡習不改,在董卓的有意縱容下,洛陽周邊沒有強大實力背景的富戶,皆成爲董卓軍隊的盤中餐,這也是那些官兵對董卓忠心耿耿的原因之一。

隨着後繼部隊陸續到達,董卓在洛陽城內的兵馬達到十幾萬人,實力非常強橫,已無人能控制;在李儒的謀劃下,他開始把魔爪伸向朝廷,從關東士族手中搶奪權力,希望能摘取這次朝廷動亂的勝利果實。

首先,把守衛各城門、皇宮的軍隊全部由他的嫡系人員和部隊承擔,完全控制了洛陽和皇宮的防衛;這不得不說董卓的能力和治軍的水平之高,連何進都不能完全控制的西園八校和北軍五營等官兵,現在在他手下服服帖帖,當然,這也與他們失去靠山有關,也與涼州鐵騎的強大戰鬥力有很大的關係。

其次,董卓暗示漢廷策免司空劉弘,自薦爲司空。

最後,爲了確立在朝廷的威望,董卓對士族採取打一批,拉一批的手法。

董卓對朝廷的試探果然湊效,迫於其軍事實力,朝廷立即罷免司空劉弘,任命董卓爲司空。董卓的這步棋走着了,試探出朝廷對他的態度,使得他一改此前小心翼翼的作風,膽子大了起來。

董卓選的劉弘,是在朝廷中沒有力量和名望的軟弱之人,他在歷史上唯一的記錄便是被董卓頂替這件事情。

當然,袁家也在後悔無視了何苗和何進的舊部,而被董卓順利收編,擴大了實力;太傅袁隗從中看出董卓的不臣之心。

早在董卓初進京的時候,董卓便發現皇帝劉辯太過懦弱,而劉協聰穎,且劉協一直由董太后撫養,號稱“董侯”;而董卓進京後,自以與太后同族,故此,他對劉協有一定的好感。

現在,他確立在京城的地位後,遂有廢立之意,被太傅袁隗猜中了。

突然的變局,作爲袁家前臺執行者的袁紹傻眼了;當西涼集團在京城爲非作歹、肆意**劫掠時,騎都尉鮑信勸袁紹襲擊董卓時,袁紹更是手足無措,鮑信失望的返回家鄉。

袁紹積極引董卓入京,是因爲董卓是袁家的故吏,按照當時的傳統,董卓必須對作爲推薦人的袁家終生忠心耿耿,否則將不容於士族,他們沒想到,董卓在實力強大之後,竟然失去了對董卓的控制。

這也怪一切太過順利,京城局勢完全按照袁家的設計發展,只是他們忘記了一點,涼州已被朝廷暗中遺棄,涼州人被關東士族視爲蠻夷之人,關西大族更不容於關東士族,既然董卓早就不容於關東士族了,那他又何必遵守關東士族規則的約束呢?董卓背叛袁家,便是情理之中的事了,而袁家暫時卻無能爲力。

但袁紹傻眼並不意味着袁家總掌門人太傅袁隗傻眼了,另一個更縝密、更穩重、成功率更高的宏偉戰略迅速規劃出來,這個謀略袁隗醞釀很久了。

東漢末年可以借鑑的大一統帝國的經驗是什麼?是大秦帝國、西漢王朝和王莽篡政。

東漢末年大將軍同宦官集團的激烈火併,遍佈中原大地、聲勢浩大的黃巾大起義,讓劉焉、袁隗們起了心思。

劉焉在益州變相獨立的露骨表現誘發了袁隗,劉焉在效仿劉邦;董卓進京刺激了袁隗,董卓在效仿王莽。

不在此時,更待何時?太傅袁隗最後的方案就是不臣的心,他預測董卓最終會走上王莽的篡漢之路,東漢王朝在黃巾大起義和董卓的折騰下必亡,新的王朝必然出現,那麼他們袁家豪門就理所應當是新一代王朝的建立者。

袁隗希望袁家下一代的翹楚袁紹、袁術兄弟將來從地方奪權,然後發展壯大,支持他控制朝廷,改朝換代;還有兩個侄子袁遺和袁胤,袁遺指派去跟哥哥袁紹,是爲山陽太守,袁胤指派去跟弟弟袁術,是爲丹陽太守。

整個謀略需要朝廷重臣支持和配合,這時四世三公的豪門威力體現出來了,當然,更重要的是董卓軍隊在洛陽野獸般的倒行逆施激怒了食漢祿的大批朝臣們,他們很自覺地配合了太傅袁隗的計劃。

配合袁隗第一步的重臣是侍中周毖和御史中丞韓馥、張諮等人,由周毖推薦韓馥和張諮外放爲豫州牧和南陽太守;豫州是天下第一富庶大州,且士族林立,袁家志在必得,且那裡還有州牧黃婉和呂布訓練的幾萬官兵,正好可收爲己用;南陽是袁家的家族所在地,人口衆多,富庶無比,更是荊州門戶,若是佔領南陽,可順江而下,且在長沙太守孫堅的支持下,能輕鬆佔領荊州;且這兩個地方皆遠離冠軍侯的地盤,不受北疆邊軍的影響。2246

第198章田豐拜主第214章佈局遼西第371章憋屈的董卓第378章袁術的選擇第378章袁術的選擇第549章統一江北第483章黃祖投降第243章狠辣程立第192章盧植做媒第559章經營敦煌郡第647章滅亡鮮卑第616章閃電戰第383章聯姻諸葛家第311章鮮卑南下第182章三郡烏桓第240章高順心思第297章北疆異動第477章孫堅戰死(下)第61章抓捕內奸第277章天使到來第501章佔領CD第445章高順心思第22章高手在民間第460章郭嘉的野心第153章圍點打援第224章朝廷封賞第413章魯肅拜主第375章昌邑之戰第425章矛盾加劇第90章馬貴彙報第358章討要賈詡第268章斬殺柯最第182章三郡烏桓第268章斬殺柯最第629章戰爭將起第502章益州矛盾第391章強硬的王朗第247章匈奴出兵第600章益州暴亂第237章劉宏怒火第340章志才之謀第89章高順歸來第529章大戰將起第460章郭嘉的野心第232章皇家婚姻第204章家中鉅變第356章戲志才之謀(上)第324章政治鬥爭第337章太史慈拜主第262章董卓崛起第46章曹性到來第259章低調過年第291章周飛新政第436章涼州局勢第58章馬邑徵兵第164章抵達青州第588章謠言四起第41章杜邊出使第388章貪心的曹豹第489章劉繇的抵抗第399章公孫瓚的崛起(下)第92章擴編騎兵(中)第378章合縱連橫第55章立足縣城第492章江南陷阱第121章張讓之憂第362章殘忍的董卓第608章開發新大陸第484章袁術南渡第140章首戰大捷(下)第9章瘋狂殺戮(上)第535章連弩發威第42章縣長心思第402章水軍改革第378章袁術的選擇第247章匈奴出兵第603章高順的狠辣第167章轉變思想第22章高手在民間第151章囚禁甄家第374章兗州之爭第585章促進發展第103章再次升級第367章洛陽局勢第371章憋屈的董卓第556章羌漢談判(下)第623章戰領阿拉伯行省第644章勝負已分第438章招降之策第379章新建水軍第542章南部局勢第643章佯裝被圍第154章張牛角降第311章鮮卑南下第129章鐵匠鄭財第139章首戰大捷(上)第144章駐兵遼西第394章劉繇的崛起第329章意外投降第357章戲志才之謀(下)
第198章田豐拜主第214章佈局遼西第371章憋屈的董卓第378章袁術的選擇第378章袁術的選擇第549章統一江北第483章黃祖投降第243章狠辣程立第192章盧植做媒第559章經營敦煌郡第647章滅亡鮮卑第616章閃電戰第383章聯姻諸葛家第311章鮮卑南下第182章三郡烏桓第240章高順心思第297章北疆異動第477章孫堅戰死(下)第61章抓捕內奸第277章天使到來第501章佔領CD第445章高順心思第22章高手在民間第460章郭嘉的野心第153章圍點打援第224章朝廷封賞第413章魯肅拜主第375章昌邑之戰第425章矛盾加劇第90章馬貴彙報第358章討要賈詡第268章斬殺柯最第182章三郡烏桓第268章斬殺柯最第629章戰爭將起第502章益州矛盾第391章強硬的王朗第247章匈奴出兵第600章益州暴亂第237章劉宏怒火第340章志才之謀第89章高順歸來第529章大戰將起第460章郭嘉的野心第232章皇家婚姻第204章家中鉅變第356章戲志才之謀(上)第324章政治鬥爭第337章太史慈拜主第262章董卓崛起第46章曹性到來第259章低調過年第291章周飛新政第436章涼州局勢第58章馬邑徵兵第164章抵達青州第588章謠言四起第41章杜邊出使第388章貪心的曹豹第489章劉繇的抵抗第399章公孫瓚的崛起(下)第92章擴編騎兵(中)第378章合縱連橫第55章立足縣城第492章江南陷阱第121章張讓之憂第362章殘忍的董卓第608章開發新大陸第484章袁術南渡第140章首戰大捷(下)第9章瘋狂殺戮(上)第535章連弩發威第42章縣長心思第402章水軍改革第378章袁術的選擇第247章匈奴出兵第603章高順的狠辣第167章轉變思想第22章高手在民間第151章囚禁甄家第374章兗州之爭第585章促進發展第103章再次升級第367章洛陽局勢第371章憋屈的董卓第556章羌漢談判(下)第623章戰領阿拉伯行省第644章勝負已分第438章招降之策第379章新建水軍第542章南部局勢第643章佯裝被圍第154章張牛角降第311章鮮卑南下第129章鐵匠鄭財第139章首戰大捷(上)第144章駐兵遼西第394章劉繇的崛起第329章意外投降第357章戲志才之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