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世人的選擇(下)

此前陳家和荀家之所以沒有投靠高順勢力,是因爲他們看不起高順的出身;他們認爲,高順若想有所作爲就離不開士族的支持,可是他們想錯了,現在高順統一北方,依然沒有求助士族出仕的行動,且高順根本不缺乏治理地方的優秀文官,讓他們非常失望,不得不正視這個現實問題。

陳家思想比較簡單,決定由陳羣出仕,不能讓家族失去機會而被其他家族超越。

現在後起的家族,對陳家是一個很大的威脅,比如郭家,很早便與高順建立了親密關係,並與高順手下有聯姻,家族中已有幾人擔任太守之職,成爲大漢最有權勢的家族之一;程立家、賈詡家、沮授家,甚至公孫家,皆是陳家的競爭對手。

且投靠高順的寒門或者土豪,通過聯姻,也有日漸成爲大豪族的趨勢,比如張飛和褚燕家,諸葛家、趙雲家、許林家、甄家等,發展非常迅速。

比如諸葛家族,與高順的水軍大都督高偉結親之後,諸葛瑾的官職迅速提升,如今已成太守之尊;諸葛瑾先爲縣吏,後爲縣長,現在已擔任縣令,提升速度之快令人震驚;且諸葛家族的多位後輩在歷山大學學習,待他們學成之後,定會得到重用,家族潛力巨大。

陳家可不關心誰爲皇帝,但是陳家的利益以及士族的利益他們必須要站出來維護。

歷史上,就是由陳羣搞出的九品中正制,確立了士族在軍政中的地位,使得士族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開啓門閥政治先河,導致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陳羣沒有通過州郡縣推薦,而是直接前往鄴城將軍府自薦。

高順對陳羣的印象深刻,破格任命其爲縣令,去幷州任職。幷州是高順起家的地方,也是他的家鄉,在那裡的統治非常穩固,不擔心士族之人搞小動作。

陳羣欣然領命,前往幷州任職。

此時,荀家成爲大漢最有影響力的士族,家族人員較多,優秀者更多,英才遍出心思反而不齊;以家族和士族利益爲重者贊同支持高順,想法與陳家類似;以朝廷爲重者希望利用高順,藉助高順的實力,擊敗董卓,挽救衰敗的朝廷,恢復漢室榮光;希望爲漢守節者反對出仕高順,他們認爲只要荀家存在,任何時候出仕都不晚,荀家的聲譽不容有污。

若不能先在家族內部達成統一意見,必將禍及家族。

最終,荀家決定先派一人去試探高順的態度,被選中者爲荀攸,也是採用自薦的方式。

高順非常高興,在審查其屬性後暗喜,任命爲參軍,前往程立處任職。

荀家對這個安排非常滿意,他們感覺高順確實有識人之能,陳羣擅長政務,被安排爲縣令,荀攸擅長謀略,被任命爲參軍,皆能發揮他們的長處;且參軍也是不低的官職了。

有了陳家和荀家的帶頭作用,其他士族立即效仿,紛紛出仕。

陳琳在袁紹自殺之時隱匿起來,待事情平穩之後,又急急的到達青州,尋孔融在歷山大學覓得一職位,並希望藉此接近徵東將軍房良,獲得上位的機會。

禰衡,當時名士,恃才傲物.和孔融交好,在歷山大學指點江山,鍼砭時弊,對學子造成很壞的影響,高順便派其前往襄陽城,作爲與董卓勢力聯絡的從事。

按照儒家傳統思想,學會文武藝貨賣帝王家,出仕是他們唯一的出路,所以他們必須有一位效忠的人。

士族大量出仕,土豪們也感覺到了壓力,於是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從政機會,大部分人皆能兢兢業業的工作,獲得了郡縣的一致好評。

當然,也有人不甘寂寞,想靠奉承、巴結或者特殊手段上位,比如滿寵,擔任縣令之後立即在公開場合聲明,應支持高順接受朝廷封王,並積極聯絡其他人,形成一個小圈子,並迅速壯大,華歆、毛階、董昭等人加入;他們認爲,只要高順敢稱王,便有可能會稱帝,他們這些人便有從龍之功,就有迅速上位的機會;甚至有人支持高順直接稱帝,一步到位。

高順頭腦清明,認爲這都是他們的私心在作怪,對類似的事情一笑置之,不過高順深深明白士族的危害,必須打壓,時刻不能放鬆,稍有不慎,他們在政治上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權,經濟上兼併土地,經營田莊,最終形成官僚、商人、地主三位一體的世家大族,漸成割據之勢。

特別是現行的推薦制度,若是把握不好,便又會形成漢末那種門生故吏相互依存的龐大政治集團。

更重要的是,當時的輿論掌握在士族手中,若是不加限制,將帶來非常大的危害。

這時,周飛彙報,漢中郡楊家利用手中權力和家族在當地的影響力,在修整故道的時候剋扣百姓糧食,數量之大,令人咋舌。

本來由張魯的弟弟張衛負責修築故道,張魯等人奉高順之命前去冀州,被接見之後,允許他們在泰山修築道觀,這令他們喜出望外,便不再擔任官職,全力從事道教事務。

張衛離開後,楊松接任功曹從事之職,負責繼續修復故道;楊松大權在握,便有貪污之機會,加上其貪婪的性格,最終爲自身和家族帶來了殺身之禍。

這等於是讓高順抓住了修理士族和土豪的把柄,最先的目的是殺雞儆猴,下令將楊松以及參與人員全部捉拿歸案,上下兩代之內的人皆受牽連,包括家人全部被殺,家族資財全部歸公,並將此事公佈天下。

楊松、楊柏一家被滅族,令天下震動,這是高順崛起後第一次對土豪光明正大的動手,不僅令士族緊張,那些出仕的土豪也都非常緊張,先例一開,不知此後會有多少人倒黴。

楊松一家被殺,不僅是因爲他貪污巨大,更重要的原因是漢中郡地緣位置太過重要,高順不希望在漢中郡有實力過於強大的士族或者土豪存在,必須完全掌握在手中,避免發生變故;而且這也是敲打士族和土豪的一次機會,他不過是恰逢其時罷了;當然,也有平民憤,樹立高順權威的意圖;可謂是一舉多得,楊松死得其所。

當然了,並不是所有的士族皆有出仕的打算,他們自恃清高,不與寒門爲伍,及其看不清形勢,看不起高順這羣草莽之人。

他們不出仕也就罷了,高順絕不強求,但是他們在鄉野影響一方,造成很壞的影響。

高順不可能採取歷史上曹操的手段,將他們斬殺,導致後來的陳宮等人的背叛,而是利用經濟手段對他們進行打壓。

有了土豪和百姓的支持,有了部分士族的支持,高順便無後顧之憂,全力發展軍事,爲打擊董卓做準備。

第430章趙雲結婚(上)第398章公孫瓚的崛起(上)第29章匈奴來襲第135章鄒靖來投第246章徐晃出兵第145章喜獲兩郡第104章搬遷郡治第368章憋屈的呂布第378章袁術的選擇第557章收復酒泉郡(上)第253章羌人投降第14章選拔護村隊(上)第84章朝堂爭議第457章一戰成名第528章曹操的決定第193章高順要求第485章高順南下第172章周倉出使第424章接管廣陵郡(上)第73章建攻堅營第584章稅賦改革第303章商業調整第76章首次出塞第533章胡軫投降第468章袁術出兵第54章馬邑密謀第181章張讓獻策第254章戰後獎賞第83章王允籌劃第654章匆匆百年第117章河東徐晃第339章兩人拜主第653章再次出海第73章建攻堅營第534章佔領荊北第321章呂布崛起第404章招安黑山軍(上)第572章出擊漠北第520章劉曄步步爲營第409章結親趙雲第563章劉備的歸宿第586章高順論天下(上)第74章處理內奸第33章震驚四方第283章強勢呂布(三)第437章武都郡戰略第481章新設三郡第432章陳宮來訪第454章憋屈的韓遂第208章連建五城第46章曹性到來第454章憋屈的韓遂第319章就任州牧第618章連升六級第400章陳國獨立第587章高順論天下(下)第155章斬殺張寶(三更)第229章高順謀劃第64章敵人到來第140章首戰大捷(下)第619章和談第18章縣長來訪第373章兩郡來投第457章一戰成名第601章麴義反叛第152章大水淹城(三更)第422章接收五縣第106章寧城改革第310章混亂局勢第485章高順南下第147章冀州老將第449章馬超拜師第171章高順佈局第622章進軍埃及第371章憋屈的董卓第95章衆人認主第275章黃忠拜主第89章高順歸來第123章積極備戰第454章憋屈的韓遂第126章異族之戰第109章難樓狂喜第279章邊讓到來第386章高順陽謀第225章李肅來投第135章鄒靖來投第399章公孫瓚的崛起(下)第371章憋屈的董卓第605章離開前的準備(中)第136章張角計劃(二更)第309章嫁禍袁家第491章新收四將第158章張角出逃(三更)第235章高順家宴第182章三郡烏桓第617章貴霜帝國降服第577章呂布逃跑第359章魏續的選擇第20章激烈角逐第154章張牛角降
第430章趙雲結婚(上)第398章公孫瓚的崛起(上)第29章匈奴來襲第135章鄒靖來投第246章徐晃出兵第145章喜獲兩郡第104章搬遷郡治第368章憋屈的呂布第378章袁術的選擇第557章收復酒泉郡(上)第253章羌人投降第14章選拔護村隊(上)第84章朝堂爭議第457章一戰成名第528章曹操的決定第193章高順要求第485章高順南下第172章周倉出使第424章接管廣陵郡(上)第73章建攻堅營第584章稅賦改革第303章商業調整第76章首次出塞第533章胡軫投降第468章袁術出兵第54章馬邑密謀第181章張讓獻策第254章戰後獎賞第83章王允籌劃第654章匆匆百年第117章河東徐晃第339章兩人拜主第653章再次出海第73章建攻堅營第534章佔領荊北第321章呂布崛起第404章招安黑山軍(上)第572章出擊漠北第520章劉曄步步爲營第409章結親趙雲第563章劉備的歸宿第586章高順論天下(上)第74章處理內奸第33章震驚四方第283章強勢呂布(三)第437章武都郡戰略第481章新設三郡第432章陳宮來訪第454章憋屈的韓遂第208章連建五城第46章曹性到來第454章憋屈的韓遂第319章就任州牧第618章連升六級第400章陳國獨立第587章高順論天下(下)第155章斬殺張寶(三更)第229章高順謀劃第64章敵人到來第140章首戰大捷(下)第619章和談第18章縣長來訪第373章兩郡來投第457章一戰成名第601章麴義反叛第152章大水淹城(三更)第422章接收五縣第106章寧城改革第310章混亂局勢第485章高順南下第147章冀州老將第449章馬超拜師第171章高順佈局第622章進軍埃及第371章憋屈的董卓第95章衆人認主第275章黃忠拜主第89章高順歸來第123章積極備戰第454章憋屈的韓遂第126章異族之戰第109章難樓狂喜第279章邊讓到來第386章高順陽謀第225章李肅來投第135章鄒靖來投第399章公孫瓚的崛起(下)第371章憋屈的董卓第605章離開前的準備(中)第136章張角計劃(二更)第309章嫁禍袁家第491章新收四將第158章張角出逃(三更)第235章高順家宴第182章三郡烏桓第617章貴霜帝國降服第577章呂布逃跑第359章魏續的選擇第20章激烈角逐第154章張牛角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