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陶謙心思

高順感覺,現在的諸侯混戰絕沒歷史上那麼激烈,原因有三個,一是董卓把控朝廷,繼續在洛陽發號施令;其次是他高順崛起的太快,實力太強大,壓制了其他諸侯的發展空間;最後是許多士族既不願意出仕輔助董卓或者高順,又沒有其他能與董卓和高順相抗衡的諸侯可輔助,只能選擇了隱居,比如荀家。

現在這個時代,徐州、青州,以及北疆幾州皆平安穩定,即便隱居不出仕,他們依然生活的很好,而無任何危險。

所以,高順勢力進入兗州後,豫州的幾位諸侯自感不是高順的對手,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隱忍,加強防禦,坐看局勢變化。

初平三年春,荊、揚之戰爆發,吸引了天下目光,高順對此並不重視,他認爲,應該與歷史偏差不大,只有戲志才和郭嘉每日根據情報進行仔細推演。

廣陵郡的魯肅卻是每日處於興奮狀態,就盼望最佳出兵時機,一舉奪下九江郡和廬江郡。

現在他兵強馬壯,實力強大,對佔領兩郡毫無壓力。

年前,高順讓中郎將龐德率領一萬騎兵和他們的家屬,幾萬人,秘密到達廣陵郡。

魯肅感覺,有了這一萬騎兵,再加上此前訓練的八千騎兵和三萬五千步兵,絕對能橫掃袁術在兩郡的留守部隊,佔領兩郡,並能阻擋袁術的反擊。

當初,高順準備讓龐德的騎兵和他們的家屬在冀州安家;戲志才根據高順的計劃,提出建議:第一,必須加強魯肅的實力,方能順利搶佔揚州兩郡;其次,龐德沒有任何知名度,前去支援魯肅是最理想的人員;第三,廣陵郡幾經戰亂,人口稀少,這幾萬人去廣陵郡定居,便於安置,並補充當地的人口。

高順對九江郡和廬江郡志在必得,不容有失,且魯肅處缺乏武力高強的武將坐鎮,便採納了戲志才的建議。

現在他的水軍實力也不容小覷,除非對上荊州的水軍主力,否則在長江上縱橫無敵手。

讓魯肅不理解的是,高順調整了規劃,禁止他向江南發展,至於此後的目標,只能等拿下九江郡和廬江郡之後再議。

本來魯肅是把目標對準了江南地區,廣陵郡僅是跳板,現在高順調整規劃,魯肅認爲這是高順對他能力的懷疑,故此,他做了詳細的計劃,確保萬無一失的佔領揚州江北的兩郡。

高順不希望他再向江東發展,是擔心將來他與秦關假扮的黃巾軍產生衝突,造成自己人打自己人的苦果;至於魯肅爲未來的安排,高順要根據形勢的發展再確定,要麼主政徐州,要麼進攻荊州;當前要先拿下揚州兩郡,然後積極吸納人口、發展民生、進行基礎建設,招攬名士。

上次廣陵郡出事,陶謙心急過度,暈厥過去,醒來之後,雖接受了最好的治療,但是還是留下了病根,身體每況愈下,特別容易疲勞、嗜睡,讓他不得不提前準備後事。

讓他高興的是兩個孫子被高順收爲弟子,即便高順現在無暇教授他們,分別讓他倆跟着鄭玄和盧植學習,這也是莫大的機遇;他相信,以高順的人品,定會對名義上的兩位弟子多加照顧,畢竟這個時代,講究的是一日爲師,終生爲父。

讓他感覺欣慰的是,兩個兒子到達冀州和青州後,竟然知道夾着尾巴做人了;據兩位老管家寫回來的信,兩個兒子在當地非常老實,從不敢惹是生非,閒暇時候,竟然能看看書,或者過問一下生意上的事情,這在徐州之時,是絕不可能發生的事。

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在陶謙看來,是環境造就人,是他這做父親的失職,一生東奔西跑,忙於公務,沒有教育好兒孫,不免內心又有些愧疚。

幸好,高順把兩縣的美酒、棉布和精鹽的生意交給兩個兒子打理,在兩位老管家的操持下,獲利不淺,兩個兒子足以做個富家翁了。

作爲父母,自古皆然,子女平平安安的便是福。

家事無憂,州內軍政之事也讓他感覺渾身一輕。

按照他與高順的協議,從去年秋天開始,從青州秘密派來大量的各級軍官,被陸續安排到不同崗位。

現在各縣的縣尉和幾郡國的都尉全是高順派來之人擔任,這些縣尉和都尉,不貪財好色,遵紀守法,以身作則,且執法公正嚴明,對部屬嚴格要求,各地秩序和治安比此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雖然還達不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狀態,但已相差不遠矣。

那些被安插到軍隊中的武官,現在基本上擔任了屯長、軍侯、軍司馬等職,甚至有幾人已做到別部司馬之職,相信過不了多久,這些人就能在軍隊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達到對軍隊的絕對控制。

以高順爲靠山,陶謙信心十足,且上次曹豹兵敗,讓他有把柄打壓曹家在軍中的力量,加強他對軍隊的控制,暗中安插軍官,阻力小了許多。

陶謙內心疑惑,真不知道高順是如何培養的這些人才,年紀輕輕,嚴格自律,且水平還不低,鑑於這種情況,年初的時候,他向房良申請,提前派來了十位可擔任縣令的低級文官,有人被他任命爲縣令,有人被他任命爲州郡曹吏。

經過幾個月的觀察,這些人的素質超出他的想象,在各自的崗位上皆乾的非常出色,不僅任勞任怨,幹好本職工作,而且品德好的無可挑剔。

若是所有的官員全部替換,徐州形勢肯定更好,做出的政績便會記在他的身上,他陶謙肯定能在歷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只是內心的喜悅無人與他分享,讓他有些苦惱。

心中暗自思索,怪不得冠軍侯能在短短的幾年內從邊郡強勢崛起而一發不可擋,一位官員如此優秀不難,難得的是所有的官員皆如此優秀,若是高順所轄州郡的官員皆如此出色,地方能不穩定?百姓能不樂業?就是他不想崛起都難。

初平三年春,陶謙接到高順的密信,讓其暗中援助魯肅,必要的時候奪取揚州的九江郡和廬江郡;陶謙感激高順對他的信任,竟然把如此機密之事告訴他。

待到二月,高順接收兗州的消息傳來,陶謙暗自欣喜,幸好他不貪心,沒有野心,提前投靠了高順,並與之簽訂了秘密協議,靠上了這棵大樹。

現在高順穩居北方几州,實力強大無比,任誰都能看得出來,將來能平叛天下、結束亂世之人,非高順莫屬。

隨後,陶謙又意識到,他在高順心目中的地位絕無他此前認爲的那麼重要,若是高順想奪取徐州,定如探囊取物般簡單至極;他不由暗自決定,此後定要全力配合高順,青州牧房良,以及廣陵郡的魯肅,爲子孫後代謀個穩定的生活。

爲了取悅高順,陶謙決定此後要打壓徐州本地的大族,爲高順順利接收徐州做準備;這個轉變,對陶謙來說,是非常巨大的,非常難得的,這直接改變了他以往的觀念。

爲了完成高順交代的支援任務,爲了交好魯肅,也是爲了避免因徐州官兵過多而導致高順對他產生疑心,陶謙決定,援助魯肅五千丹陽兵,並援助一大批軍糧軍械。

魯肅年紀輕輕便得高順看重和信任而主政一方,將來前途不可限量;現在投資魯肅,只不過是結個善緣,爲子孫多留條後路罷了。

現在陶謙在徐州威望無比,曹豹等人知道勸阻也影響不到陶謙的決定,皆選擇了沉默,不願意多生事端,自尋煩惱;畢竟廣陵郡名義上還在徐州治下,派兵加強廣陵郡的實力,也是陶謙的職責所在,也是爲了徐州的安全穩定着想。

魯肅有了五千丹陽強兵,更是信心十足。

爲了試探高順對他的態度,陶謙特意給高順寫了一封密信,以身體爲由,希望高順提前派文武官員接收徐州,他好頤養天年。

高順目前卻不願意提前接收徐州,派使者前來徐州慰問,並帶來了許多名貴藥材,讓陶謙感到溫暖;使者帶來的信件,更讓其感動良久,高順承諾讓他心情舒暢,渾身放鬆。

高順本想拍名醫前去爲陶謙診治,又怕陶謙起疑心,便放棄了。

陶謙心中思量,高順果然是守信之人,把家族託付給他,絕對放心。

他的選擇沒錯。

第406章招安黑山軍(下)第469章荊揚水戰第296章房良改革第214章佈局遼西第69章甕中捉鱉第203章聯姻郭家第198章田豐拜主第54章馬邑密謀第319章就任州牧第16章技驚四座第394章劉繇的崛起第144章駐兵遼西第107章烏桓使者第66章夜襲敵營第378章袁術的選擇429李儒的規劃(下)第457章一戰成名第219章狠辣徐榮第141章收服兩將第201章系統升級第421章精明的審配第377章中原局勢第279章邊讓到來第253章羌人投降第339章兩人拜主第185章斬丘力居第346章權傾朝野第470章孫堅出擊第457章一戰成名第294章合圍之勢第303章商業調整第268章斬殺柯最第198章田豐拜主第204章家中鉅變第427章笮融再叛(下)第462章高順的計劃第654章匆匆百年第642章正面對決第196章高順辭官第507章豫州之戰第94章聖旨到達第286章強勢呂布(六)第18章縣長來訪第425章矛盾加劇第78章邊郡現狀429李儒的規劃(下)第226章收復定襄第106章寧城改革第406章招安黑山軍(下)第349章公孫瓚的煩惱第28章感情風波第587章高順論天下(下)第302章又是一年第216章相互算計第12章滿載而歸第611章高順的新計劃第341章謀誅宦官第223章諸人婚事第304章視察轄區第533章胡軫投降第463章益州使者第72章戰後獎勵第495章接收徐州第344袁家謀劃第215章徐榮拜主第503章憤怒的董卓第79章薛銀歸心第432章陳宮來訪第280章高度酒精第215章徐榮拜主第582章武舉考試第3章悲慘的村民第364章智者雲集第378章合縱連橫第521章孫策遇刺身亡第599章衆人反應第415章幷州大族第155章斬殺張寶(三更)第36章嚴陣以待第191章張讓詭計第71章鐵血軍師第306章高順遇刺第409章結親趙雲第354章陶謙自保之策第43章匈奴和談第598章高順稱帝第378章合縱連橫第308章一網打盡第607章離開第648章勝利迴歸第582章武舉考試第563章劉備的歸宿第49章王允之計第5章強大的護衛第160章驚喜連連第299章以退爲進第584章稅賦改革第582章武舉考試第68章圍敵練兵第327章程武之策
第406章招安黑山軍(下)第469章荊揚水戰第296章房良改革第214章佈局遼西第69章甕中捉鱉第203章聯姻郭家第198章田豐拜主第54章馬邑密謀第319章就任州牧第16章技驚四座第394章劉繇的崛起第144章駐兵遼西第107章烏桓使者第66章夜襲敵營第378章袁術的選擇429李儒的規劃(下)第457章一戰成名第219章狠辣徐榮第141章收服兩將第201章系統升級第421章精明的審配第377章中原局勢第279章邊讓到來第253章羌人投降第339章兩人拜主第185章斬丘力居第346章權傾朝野第470章孫堅出擊第457章一戰成名第294章合圍之勢第303章商業調整第268章斬殺柯最第198章田豐拜主第204章家中鉅變第427章笮融再叛(下)第462章高順的計劃第654章匆匆百年第642章正面對決第196章高順辭官第507章豫州之戰第94章聖旨到達第286章強勢呂布(六)第18章縣長來訪第425章矛盾加劇第78章邊郡現狀429李儒的規劃(下)第226章收復定襄第106章寧城改革第406章招安黑山軍(下)第349章公孫瓚的煩惱第28章感情風波第587章高順論天下(下)第302章又是一年第216章相互算計第12章滿載而歸第611章高順的新計劃第341章謀誅宦官第223章諸人婚事第304章視察轄區第533章胡軫投降第463章益州使者第72章戰後獎勵第495章接收徐州第344袁家謀劃第215章徐榮拜主第503章憤怒的董卓第79章薛銀歸心第432章陳宮來訪第280章高度酒精第215章徐榮拜主第582章武舉考試第3章悲慘的村民第364章智者雲集第378章合縱連橫第521章孫策遇刺身亡第599章衆人反應第415章幷州大族第155章斬殺張寶(三更)第36章嚴陣以待第191章張讓詭計第71章鐵血軍師第306章高順遇刺第409章結親趙雲第354章陶謙自保之策第43章匈奴和談第598章高順稱帝第378章合縱連橫第308章一網打盡第607章離開第648章勝利迴歸第582章武舉考試第563章劉備的歸宿第49章王允之計第5章強大的護衛第160章驚喜連連第299章以退爲進第584章稅賦改革第582章武舉考試第68章圍敵練兵第327章程武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