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薩珊王朝覆滅

薩珊王朝實行中央集權制,國王號稱“大王”或“衆王之王”;王權在理論上不受任何限制,但實際上受制於教、俗大貴族。

國王之下設御前會議,議會由宗室成員、高級祭司和大貴族組成。

御前會議之下是中央行政機構,中央行政機構的最高首領是宰相(稱爲哈扎爾帕特,也稱爲大弗拉馬塔爾),宰相之下設行政、稅收、國庫等官吏。

另設掌管軍隊的統帥,稱爲伊朗薛波勃。

薩珊朝把祆教(瑣羅亞斯德教)提高到國教地位,並設立最高祭司以執掌祆教大權。

祆教祭司和軍事貴族擁有大量土地,王國還給與祭司向納稅人徵收什一稅的權利。

祆教祭司、軍事貴族與奴隸主集團是薩珊朝的統治基礎。

薩珊朝和安息帝國一樣分,全國分爲許多屬國、行省和地區,當時設有27個行省。各行省總督由國王任命,在名義上,總督聽命於朝廷,但實際上有些行省由地方貴族任總督,有一定的獨立性。

這時又傳來不幸的消息,伊斯法罕省和法爾斯省被漢人戰領。

伊斯法罕是薩珊王朝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建於公元前4、5世紀,是薩珊王朝的軍事和貿易重地。“伊斯法罕”一名源自波斯文“斯帕罕”,意思是軍隊,古時這裡曾是軍隊的集結地,由此而得名。作爲絲綢之路上的重鎮,這裡亦是東西方貿易的集散地,商賈雲集,八方賓客匯聚,時有諺語說“伊斯法罕半天下”,反映了該地當時的繁榮景象和深遠影響。

法爾斯省對薩珊王朝的意義更加重要。

國王阿爾達希爾一世生於法爾斯省的顯赫家庭,他的祖父薩珊,是阿納希特神廟的祭司,王朝得名於此。在舉兵建立王朝之前,國王阿爾達希爾一世曾是安息帝國的法爾斯省總督,那裡是他起家的地方,也是他家族的根據地。

兩地被戰領,對薩珊王朝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使得士氣低迷,貴族們對戰爭失去信心,畢竟這是他們第一次與漢人作戰;且強大的遊牧帝國,貴霜帝國都已經臣服了漢人,漢人的實力太強大了。

不久,進入蘇薩城談判的使者返回,帶來了更不幸的消息,令大家不願接受這個現實。

這時,軍事貴族與奴隸主集團因意見不同,分裂爲兩派。

一派是抵抗派,因爲他們的家園和領地已遭到漢人的劫掠,只有打敗漢人,才能取回他們失去的財富,才能爲家人報仇。

另外一派爲投降派,堅決要求推翻當時的皇帝,接受漢人的統治;他們認爲,漢人的國家離這裡過於遙遠,派來的官員畢竟是少數,所以即便漢人統治這裡,也離不開他們這些貴族,漢人依然會用他們來管理國家,他們依然逍遙。

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家園還未遭到劫掠,希望投靠漢人之後,保他們家人和財產的安全。

現在漢人分爲兩部,實力皆非常強大,只有靠王國的力量才能抵禦其中的一部,若是分兵,又有可能被各個擊破,若是隻圍攻其中一部漢人,另外一部漢人則可肆無忌憚的劫掠,早晚會劫掠到他們的家園所在。

漢人的劫掠還在繼續,現在容不得他們多做思考,必須儘快做出選擇以自保。且漢人的劫掠,必將造成薩珊王朝力量的衰弱,即便漢人不能戰領這裡,拍屁股走人了,留下的卻是一個爛攤子,他們也會因此實力大損,必將被羅馬人輕鬆消滅,對他們來說後果更難接受,不若投降漢人爲好。

雙方的對立非常堅決,這關係到他們此後的命運。

雙方火拼一觸即發。

國王有抵抗派和教會勢力的支持,他絕不願意投降,否則就是死。

而當前被劫掠的地區還是少部分,所以投降派的實力更大。爲了增強自身實力,投降派已派人入城,聯絡漢人。

馬貴非常樂意看到他們火拼,他想,等確立了在這片土地上的主導權後,可慢慢對付這些投降者,完全掌控整個國家,於是欣然接受投降派的投降。

不過馬貴否決了聯合對戰抵抗派的建議,他怕其中有詐,所以承諾他們,等他們擊敗國王的軍隊後,漢軍再出城參戰。

既然漢人接受了他們的投降,消除了他們的後顧之憂,現在投降派必須拿出勇氣,一舉擊敗國王的軍隊,有了豐碩的戰果,他們纔好在新王國中佔有一席之地,所以,投降派的貴族和奴隸主皆士氣大漲。

薩珊王朝推翻安息帝國,建國僅有十多年的時間,很多貴族在安息帝國之時便是很大的貴族了,他們對薩珊王朝沒有多少忠誠度,效忠誰都一樣,只要能保持他們的地位便可。

爲了減少抵抗,投降派收買了國王的護衛,承諾他們大量的好處。

這些護衛大部分來自於法爾斯省,對國王忠心耿耿,但是現在他們的家園被劫掠,失去了財富和家人,可以說一無所有,若是加入新的勢力,有了大量的財富,他們照樣可以娶妻生子,迅速崛起。

有了這些護衛的協助,投降派更有信心。

戰爭在黑夜突然爆發。

投降派準備充足,士氣高漲。

抵抗派倉促應戰,缺乏指揮。

護衛趁亂殺死國王、哈扎爾帕特、祭司等人,將王朝高官一網打盡。

失去了指揮和效忠的對象,抵抗派陷入混亂,各自爲戰,甚至自相殘殺,無法組織有效的反擊,被投降派打的一敗塗地。

殘殺一直持續到天亮,這時已分出勝負,抵抗派所剩無幾,只得投降,戰爭結束。

建國不足二十年的薩珊王國覆滅。

投降派立即派人到蘇薩城報喜。

馬貴等人大喜,沒想到如此簡單的滅亡了強大的薩珊王國。

國不可一日無君,而高順不在此地,馬貴便要求孫成代替兒子登基爲王。

高順此前曾決定讓孫成的次子擔任滅亡薩珊王國之後的國王,孫成只得提前登基,等兒子到達後再傳位於兒子。

國號爲“安”,取安息帝國的第一個字,也代表平安之意。

孫成隨之要求投降派儘快打掃戰場,並派使者帶他和馬貴的親筆信去法爾斯省,迎進漢人大軍前來,並讓在波斯灣上等候的戰船返回西涼國,通知高順和高偉等人。

隨後孫成按照馬貴的要求宣佈,將所有抵抗派貶爲奴隸;戰場上所有戰死和受傷者的武器鎧甲等歸於朝廷;戰利品歸於朝廷。

待返回泰西封城,正式登基之後再根據戰功另行封賞。

衆投降派大喜,漢人信守諾言,停止了掠奪,他們的地位、家人和財富安全了,他們的選擇是正確的。

第618章戰爭再起第418章高手史阿第198章田豐拜主第415章幷州大族第208章連建五城第127章和連發威第538章劉備崛起第255章安置奴隸第367章洛陽局勢第515章世人的選擇(下)第394章劉繇的崛起第122章大將雲集第441章趙雲發威第416章再見老村長第568章馬踏西域(上)第354章陶謙自保之策第276章得勝歸來第411章趙雄的建議第77章獵殺鮮卑第266章瘋狂殺戮第571章西域大都護府第616章殘酷殺戮第182章三郡烏桓第483章黃祖投降第629章戰爭將起第398章公孫瓚的崛起(上)第497章佔領漢中郡(上)第609章再次升級第12章滿載而歸第54章馬邑密謀第73章建攻堅營第118章遭遇刁難第257章人才輩出第119章徐晃發威第63章萬事俱備第291章周飛新政第127章和連發威第440章趙雲選兵第51章高順賜字第161章張角後事(上)第490章再佔兩郡第279章兵進荊州第56章接風洗塵第25章搬遷葫蘆谷第335章再次升級第211章移民定襄第96章呂布基情第464章董卓以退爲進第560章董卓病死第395章狡猾的公孫瓚第112章張飛醉酒第29章匈奴來襲第422章接收五縣第114章商人蘇雙第618章連升六級第187章收服典韋第642章正面對決第122章大將雲集第601章麴義反叛第223章諸人婚事第221章程立之功第340章志才之謀第512章接收豫州第609章再次升級第358章討要賈詡第422章接收五縣第361章潘鳳陣斬華雄第209章烏桓之戰第361章潘鳳陣斬華雄第314章聯合呂布(上)第575章呂布的決定第183章佈網待敵第438章招降之策第116章關羽認主第95章衆人認主第344袁家謀劃第12章滿載而歸第357章戲志才之謀(下)第210章斬殺難樓第124章匈奴備戰第514章世人的選擇(中)第638章盛大聚會第607章離開第183章佈網待敵第630章征伐歐洲第492章江南陷阱第67章騎兵出戰第16章技驚四座第415章幷州大族第241章養寇自保第171章高順佈局第499章劍門天下險第103章再次升級第506章秘密協議第128章精明蘇雙第313章鮮卑內亂第639章最後的決戰第500章進軍巴蜀第122章大將雲集第418章高手史阿
第618章戰爭再起第418章高手史阿第198章田豐拜主第415章幷州大族第208章連建五城第127章和連發威第538章劉備崛起第255章安置奴隸第367章洛陽局勢第515章世人的選擇(下)第394章劉繇的崛起第122章大將雲集第441章趙雲發威第416章再見老村長第568章馬踏西域(上)第354章陶謙自保之策第276章得勝歸來第411章趙雄的建議第77章獵殺鮮卑第266章瘋狂殺戮第571章西域大都護府第616章殘酷殺戮第182章三郡烏桓第483章黃祖投降第629章戰爭將起第398章公孫瓚的崛起(上)第497章佔領漢中郡(上)第609章再次升級第12章滿載而歸第54章馬邑密謀第73章建攻堅營第118章遭遇刁難第257章人才輩出第119章徐晃發威第63章萬事俱備第291章周飛新政第127章和連發威第440章趙雲選兵第51章高順賜字第161章張角後事(上)第490章再佔兩郡第279章兵進荊州第56章接風洗塵第25章搬遷葫蘆谷第335章再次升級第211章移民定襄第96章呂布基情第464章董卓以退爲進第560章董卓病死第395章狡猾的公孫瓚第112章張飛醉酒第29章匈奴來襲第422章接收五縣第114章商人蘇雙第618章連升六級第187章收服典韋第642章正面對決第122章大將雲集第601章麴義反叛第223章諸人婚事第221章程立之功第340章志才之謀第512章接收豫州第609章再次升級第358章討要賈詡第422章接收五縣第361章潘鳳陣斬華雄第209章烏桓之戰第361章潘鳳陣斬華雄第314章聯合呂布(上)第575章呂布的決定第183章佈網待敵第438章招降之策第116章關羽認主第95章衆人認主第344袁家謀劃第12章滿載而歸第357章戲志才之謀(下)第210章斬殺難樓第124章匈奴備戰第514章世人的選擇(中)第638章盛大聚會第607章離開第183章佈網待敵第630章征伐歐洲第492章江南陷阱第67章騎兵出戰第16章技驚四座第415章幷州大族第241章養寇自保第171章高順佈局第499章劍門天下險第103章再次升級第506章秘密協議第128章精明蘇雙第313章鮮卑內亂第639章最後的決戰第500章進軍巴蜀第122章大將雲集第418章高手史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