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狡猾的公孫瓚

公孫瓚接到聖旨後,尋思幾天,感覺目前首要的任務是交好徐州刺史陶謙,別看徐州沒有猛將,徐州的兵力不少,丹陽兵更是以勇武著稱,要想拿下徐州的難度太大,不若交好徐州,獲得必要的援助,可先在豫州佔得一席之地。

於是,公孫瓚先是去下邳拜訪陶謙,且姿態放的很低。

陶謙是愛面子之人,公孫瓚成爲州牧,還對他這刺史如此恭敬,內心很是高興,至少公孫瓚沒有忘本。

公孫瓚先是好好的感謝一番陶謙的舉薦,隨後又痛斥劉備的背叛,打消陶謙的芥蒂。

陶謙也恭維公孫瓚一番,如此猛將,兵強馬壯,該爲國立功,爲朝廷出力。

公孫瓚更是對陶謙顯得恭謙,一番奉承下來,讓陶謙大爲開懷,公孫瓚趁機表示,永遠與徐州睦鄰友好。

陶謙對公孫瓚的狡猾看的明白,不過他還是很高興,還是承諾公孫瓚,繼續供應他兩年錢糧,讓其安心在豫州征戰。

現在徐州非常富足,陶謙財大氣粗,供應兩萬多軍隊兩年的錢糧還是很輕鬆的。

如此以來雙方皆受益,徐州減少了來自豫州和兗州的威脅,保持徐州安定,而公孫瓚背靠大樹,可放手進攻。

公孫瓚大喜,有兩年的時間,他必能在豫州站穩腳跟。

公孫瓚達到預期目的,高興的返回沛縣,他來自邊郡,受異族狼文化的影響,狡猾的性格使他不會止步於此,緊急派人北上昌邑城,拜訪朝廷任命的兗州牧牛輔。

牛輔軍事能力很差,正擔心呂布撤走,無人阻擋豫州敵軍,公孫瓚主動找上門來,令其大喜望外。

公孫瓚是朝廷任命的豫州牧,現在董卓掌控朝廷,等於是董卓的任命,公孫瓚交好牛輔,便是交好董卓,交好朝廷,牛輔不疑有他。

公孫瓚此舉也是爲穩定北方邊界,專心向西進攻,不用擔心後方不穩。

牛輔和公孫瓚有着相同的需求,雙方一拍即合,牛輔承諾,沛國北部幾縣交由公孫瓚管轄,雙方保持友好關係,相互不得進攻對方轄區,遇到危險,可相互支援。

這樣的話,山陽郡便不再與豫州接壤,安全性大增,至少不會受到豫州軍閥的主動攻擊;至於濟陰郡的成廉,則不在牛輔的考慮範圍之內,若是發生戰爭,正好藉機消弱呂布的力量,對董卓非常有利。

公孫瓚駐紮的沛縣本身就屬於沛國的一個縣,屬於豫州的地盤,由於公孫瓚實力強大,且背靠徐州,在沛縣不惹是生非,韓馥也就沒有與之計較,牛輔和呂布佔領沛國北部後也沒有主動進攻,公孫瓚過了大半年的穩定日子。

與牛輔達成協議,公孫瓚大喜,立即派出官吏接管公丘、蕭縣、杼秋和豐縣,加上他駐紮的沛縣,沛國北部五縣盡歸公孫瓚所有。算是有了一個穩定的根據地。

不過公孫瓚尚不滿足,他是豫州牧,進攻其它郡縣,掌控豫州各郡縣,是他的職責和權力。

公孫瓚旁觀日久,對豫州局勢瞭如指掌,現在最難的是豫州的百姓,於是他首先宣佈,他轄區內的百姓,兩年內稅收減半,此舉立即獲得了百姓和地方官吏的支持,同時,轄區內的世家大族,也開始支持公孫瓚。

此前州牧韓馥不能給豫州帶來安全穩定的環境,那些世家大族也是戰爭的受害者,他們厭倦了韓馥的管理,對實力強大且標榜仁義的公孫瓚大加歡迎。

由於戰爭,需要供養軍隊,韓馥控制的轄區僅有沛國的大部,所以他只能橫徵暴斂,壓縮沛國國王劉曜的開支,且沛國國王根本沒有安全感;現在公孫瓚控制了沛國北方,實行仁義之政,讓沛國國王劉曜看到了希望,立即派人與公孫瓚聯絡。

對送上門來的好事,公孫瓚自然歡迎,承諾將保證沛國國王的安全,一切物資供應,在原來的基礎上翻倍。

其實就是翻倍,也是很小的數目,與戰亂之前不可同日而語,只要有了安全感,在亂世,沛國國王劉曜又豈會在意那些錢財之事?能苟全於亂世已是不易。

沛國國相與沛國國王有相似的想法,也派人聯絡公孫瓚,願意裡應外合,驅逐韓馥在相縣的官吏,收編在相縣的官兵。

沛國治相縣,今安徽淮北市相山區,領21縣,和沛縣即小沛是不同的概念,沛縣只是沛國下轄的一個縣;而豫州牧的州治所在譙縣,也就是後世的亳州,也是沛國下轄的一個縣。

對此,公孫瓚更是大加歡迎,並承諾,佔領相縣後,現任國相繼續留任。

五天後,公孫瓚親率一萬五千官兵,突襲相縣,沛國國相與公孫瓚的部隊理應外合,全殲韓馥駐紮在相縣的八千官兵,只有大將潘鳳攜帶少數護衛狼狽而逃。

此次公孫瓚獲利匪淺,僅僅是收編沛國和韓馥的官兵,就增加了一萬兩千人。

這是豫州內戰,官兵都是當地的,當兵就是爲了吃糧,爲誰服務都是一樣,所以戰爭的強度很低,殺戮很少。

失去相縣,這打破了韓馥的北部和東部防線,使得他極爲被動,承受很大的軍事壓力。

公孫瓚佔領相縣,沛國國王和國相立即宣佈支持公孫瓚,使得公孫瓚佔據了大義的名份。

隨後,公孫瓚讓沛國國相傳檄沛國各縣,兩年內稅賦減半,這立即獲得了韓馥管理比較鬆散的東南部幾縣的響應;竹邑、蘄縣、符離、谷陽、洨縣、虹縣、向縣、龍亢等九縣不受韓馥的威脅,集體宣佈歸順公孫瓚的管理。

這樣,公孫瓚實際控制的地盤擴大到十五個縣,而韓馥控制的地盤僅剩下西北角的六縣,形勢對韓馥更加不利。

新歸降九縣的大家族也選擇支持公孫瓚,有了十幾個縣的大家族的支持,公孫瓚開始大力擴軍。

利用大家士族的力量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是漢末軍閥一貫的做法,只有高順財大氣粗,是個例外。

現在的公孫瓚有了底氣,掌握了大義,儘快擴大地盤是他的目標,於是在擴軍的同時,又派出使者秘密聯絡樑國的國王和國相,希望他們能響應他的號召,脫離袁遺的統治;隨後又派人與兗州濟陰郡太守成廉取得聯繫,希望建立睦鄰友好的關係。

現在駐紮樑國的是袁遺,屬於袁紹的勢力,不過袁遺僅僅控制南部幾縣,北部和東部幾縣還處於成廉的控制之下。

現在成廉被任命爲濟陰郡太守,呂布撤走,帶走了一大半的兵力;成廉用一少半的兵力掌控這麼大面積的地盤,非常吃力,且他沒有呂布的威猛,遇到與牛輔相同的難題。

公孫瓚設計的很好,若是與成廉結盟,可以一起擠壓樑國的袁遺,若能順利接管樑國,他的實力將會再次提升,且對韓馥形成半包圍,甚至有逼迫韓馥投降的可能。

第261章低調結婚第43章匈奴和談第594章施壓高順第220章見公孫瓚第451章宗建之憂第474章孫堅的應對第514章世人的選擇(中)第103章再次升級第173章皇帝封賞第431章趙雲新婚(下)第388章貪心的曹豹第83章王允籌劃第259章低調過年第490章再佔兩郡第643章佯裝被圍第329章意外投降第297章北疆異動第620章薩珊王朝覆滅第647章滅亡鮮卑第67章騎兵出戰第560章董卓病死第644章勝負已分第414章魯肅之謀第607章離開第90章馬貴彙報第322章呂布出兵第621章重建安息帝國第108章長吏獻策第641章慘烈的攻城戰第25章搬遷葫蘆谷第226章收復定襄第502章益州矛盾第598章高順稱帝第33章震驚四方第122章大將雲集第68章圍敵練兵第625章建立西魏帝國第623章戰領阿拉伯行省第645章大獲全勝(上)第573章飲馬北海第23章戈虎拜師第129章鐵匠鄭財第511章公孫瓚來投第278章蠻夷使者第536章張繡投降第386章高順陽謀第366章郭嘉之策第227章拜會郭縕第467章陶謙心思第513章世人的選擇(上)第79章薛銀歸心第107章烏桓使者第350章酸棗會盟第362章殘忍的董卓第561章交州士燮投降第463章益州使者第432章陳宮來訪第614章連滅四國第603章高順的狠辣第42章縣長心思第542章南部局勢第415章幷州大族第618章連升六級第517章兵圍袁術第302章又是一年第236章強硬態度第598章高順稱帝第135章鄒靖來投第425章矛盾加劇第103章再次升級第485章高順南下第300章趁火打劫第184章戰爭爆發第46章曹性到來第235章高順家宴第137章起義爆發(三更)第508章大敗高幹第226章收復定襄第584章稅賦改革第472章進退兩難的孫堅第377章中原局勢第188章高順進京第335章再次升級第220章見公孫瓚第624章建立埃及帝國第153章圍點打援第228章暴亂四起第556章羌漢談判(下)第200章到達寧城第605章離開前的準備(中)第515章世人的選擇(下)第122章大將雲集第48章匈奴贖人第184章戰爭爆發第297章北疆異動第294章合圍之勢第558章收復酒泉郡(下)第451章宗建之憂第5章強大的護衛第499章劍門天下險
第261章低調結婚第43章匈奴和談第594章施壓高順第220章見公孫瓚第451章宗建之憂第474章孫堅的應對第514章世人的選擇(中)第103章再次升級第173章皇帝封賞第431章趙雲新婚(下)第388章貪心的曹豹第83章王允籌劃第259章低調過年第490章再佔兩郡第643章佯裝被圍第329章意外投降第297章北疆異動第620章薩珊王朝覆滅第647章滅亡鮮卑第67章騎兵出戰第560章董卓病死第644章勝負已分第414章魯肅之謀第607章離開第90章馬貴彙報第322章呂布出兵第621章重建安息帝國第108章長吏獻策第641章慘烈的攻城戰第25章搬遷葫蘆谷第226章收復定襄第502章益州矛盾第598章高順稱帝第33章震驚四方第122章大將雲集第68章圍敵練兵第625章建立西魏帝國第623章戰領阿拉伯行省第645章大獲全勝(上)第573章飲馬北海第23章戈虎拜師第129章鐵匠鄭財第511章公孫瓚來投第278章蠻夷使者第536章張繡投降第386章高順陽謀第366章郭嘉之策第227章拜會郭縕第467章陶謙心思第513章世人的選擇(上)第79章薛銀歸心第107章烏桓使者第350章酸棗會盟第362章殘忍的董卓第561章交州士燮投降第463章益州使者第432章陳宮來訪第614章連滅四國第603章高順的狠辣第42章縣長心思第542章南部局勢第415章幷州大族第618章連升六級第517章兵圍袁術第302章又是一年第236章強硬態度第598章高順稱帝第135章鄒靖來投第425章矛盾加劇第103章再次升級第485章高順南下第300章趁火打劫第184章戰爭爆發第46章曹性到來第235章高順家宴第137章起義爆發(三更)第508章大敗高幹第226章收復定襄第584章稅賦改革第472章進退兩難的孫堅第377章中原局勢第188章高順進京第335章再次升級第220章見公孫瓚第624章建立埃及帝國第153章圍點打援第228章暴亂四起第556章羌漢談判(下)第200章到達寧城第605章離開前的準備(中)第515章世人的選擇(下)第122章大將雲集第48章匈奴贖人第184章戰爭爆發第297章北疆異動第294章合圍之勢第558章收復酒泉郡(下)第451章宗建之憂第5章強大的護衛第499章劍門天下險